【视角穿越】以穿越的方式带领读者完成对现实生活的逃离,看看我们过腻了的节日,在古代有何新奇之处。
【资料可信】作者为历史学者,擅长以轻松的笔调写作历史题材,资料扎实,可信度高。
【内容有趣】皇帝过年比平时还累,大词人李清照竟也是赌博的高手,老百姓发压岁钱按小孩的年龄数给……
【彩色插图】配有精美典雅的彩色插图,直观宋朝节日生活。
宋朝春节放几天假,皇帝还要不要上朝?宋朝有没有压岁钱,孩子们过年能挣多少银两?宋朝人春节为何豪赌,李清照打的麻将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宋朝是具生活情趣的时代,距离我们至少已有七八百年时光,看似遥远,实际上却跟今天息息相关——我们中华民族的国民性格、文化特征、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几乎都能从宋朝找到源头,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传承至今的新年习俗。每逢春节,各类民俗总旧话重提。饺子吃腻了,不如穿越到宋朝,看看古人的春节有什么另类之处。
本书聚焦宋朝人过年的风俗,选取宋人过年*重要的事项,并与今天加以类比,读来亲和有趣。
李开周,1980年生于河南开封,《南方都市报》专栏作家,著有《千年楼市》《食在宋朝》《宋朝饭局》《民国房事》《民国房地产战争》《祖宗的生活》《君子爱财:历史名人的经济生活》等书。
开场白:假如我们去宋朝过年
第一章:放假
宋朝新年有几天假期
皇帝过年还要上朝
地方长官不放假
扩展阅读:陆游九死一生去上任
学生的寒假和年假
劳工阶层如何放假
第二章:冬至
新年从冬至开始
冬至也守岁
冬至送节礼
冬至吃什么
第三章 祭灶
灶君的神力
灶君是男还是女
宋朝人祭灶比我们晚一天
扩展阅读: 宋朝的红酒和白酒
宋朝祭灶有哪些规矩
扩展阅读: 戴宗的甲马
送神之后,采购年货
第四章 买年货
宋朝人的年货清单
扩展阅读: 东坡肉和东坡鱼
买年货要花多少钱
分期付款买年货
扩展阅读:包拯年薪千万元
宋朝商贩的有奖销售
第五章 除夕守岁
宋朝的年夜饭
屠苏酒是什么酒
扩展阅读: 贵妃醉酒
爆竹和爆盐
大人睡觉,小孩守岁
第六章 贴年画
宋朝流行哪些年画
从桃板演化而来的春联
千篇一律的横批
桃板不是春联,桃符更不是春联
为什么要等到大年初一才贴门神
扩展阅读: 从六字到八字
第七章 大年初一
把春节过成万圣节
地方官给皇帝寄贺卡
京官进宫大拜年
扩展阅读:陪皇帝看春晚
民间怎样拜年
宋朝的压岁钱
第八章 新年的赌戏
正月三天开放赌禁
宋朝人怎样赌钱
宋朝人怎样玩骰子
跟李清照打麻将
跟司马光比投壶
第九章 归宁 送穷 探茧
归宁未必在初二
正月初六送穷鬼
人日的来历
正月初七吃酸馅
扩展阅读:宋朝新年的奇葩风俗
第十章 闹元宵
从张灯三天到张灯五天
把花灯戴在头上
棘盆灯
灯展期间的安保工作
元宵节的美食
尾声:十八收灯后
附录一:宋朝年俗简表
附录二:主要参考书目
宋朝新年有几天假期
令人称奇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宋朝的新年假期竟然跟今天一样,也是放假七天。
据《宋史·职官志》记载,自宋太宗即位以后,到宋真宗退位以前,历年元日(春节)均给七天长假。除此之外,每逢冬至与寒食,同样也是七天假期。至于中秋、重阳、端午、七夕等节日,最多只有三天假期,甚至缩减为一天假期。也就是说,宋朝每年长达七天的假日只有三个,即元日、冬至与寒食。
现在的老百姓喜欢将七天长假与五天假期称为“大黄金周”,将三天假期称为“小黄金周”。照此说法,宋朝人每年通常能享受到三个“大黄金周”,也就是“元日黄金周”“冬至黄金周”和“寒食黄金周”。
但七天长假并没能一直持续下去,正如现代政府对传统节假日的安排会有所变动一样,大宋朝廷也曾经调整新年假期。宋人庞元英在其著作《文昌杂录》中写道:
包拯为三司使,上言:每节假七日,废事颇多。请令后,只给假五日,自此始也。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宋仁宗在位时,他当过三司使,相当于财政部长,主管全国的财政收支与盐铁专卖,工作繁忙,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恨不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变成一年五百天,别人欢迎放假,他这样的大忙人却不欢迎,所以他上书仁宗皇帝,将七天长假掐头去尾,缩短为五天假期。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包拯那样勤于公事。七天假期改为五天以后,绝大多数官员都非常不满,一到过年的时候,他们不是提前请假,就是借故拖延上班时间,总要想方设法将假期延长几天。所以到了宋哲宗即位以后,新年假期又从五天恢复到了七天。
总的来说,在北宋一朝,除了宋太祖时期国家初创、制度未定以外,宋仁宗与宋神宗时期的新年假期都是五天,而宋太宗、宋真宗、宋英宗、宋哲宗与宋徽宗等时期都是放假七天。
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金国军队先是肆虐中原,继而渡江南下,撵得南宋小朝廷东奔西窜,最初十几年连一个固定的首都都没有。宋高宗最初在河南商丘登上皇位,很快就在金兵追赶之下逃到山东泗水,又逃到江苏扬州。
在扬州还没站稳脚步,正准备修建宫殿,又赶上官军哗变,只好重回山东。不久金兵来攻,高宗又先后逃到镇江、常州、南京、宁波、台州、温州、绍兴……最后才在杭州长期驻扎,这时候离他即位已有六年了。但就是在杭州也无法安身,此后六七年内,宋高宗常常被迫移驾南京,直到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杭州才成为南宋事实上的首都(名义上称为“行在”,意思是御驾暂时驻扎之地,仍非首都)。
在这种情况下,南宋朝廷完全没有闲暇过年,不可能颁布一道新年放假的政令。宋金议和以后的第二年(1142年),战火基本熄灭,天下基本太平,南宋朝廷总算喘了口气,宋高宗宣布大赦天下,这一年春节放假五天。自此以后直到南宋灭亡,每年春节假期基本上都是五天。
所以说,如果我们能回宋朝过年的话,一定要选择北宋,而不要选择南宋,因为南宋的假期太短。
……
开场白:假如我们去宋朝过年
当您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一年一度的旧历新年可能即将到来,也可能已经结束,当然还可能刚刚开始。不管您是在什么时候拿起的这本书吧,只要您尚有闲暇,都希望您有兴趣将它读下去。
这本书很薄,也很小,它的内容非常单纯,无非就是谈谈新年,但它所要呈现的并非现在的新年,而是宋朝的新年。
宋朝是一个很有魅力的朝代,这个朝代商业发达,文化繁荣,皇帝有人味儿,大臣有风骨,市井小民的小日子相比其他任何朝代而言都要舒服得多。在相对宽松的政治制度下,在相对自由的文化环境下,这个朝代自然而然发展出璀璨夺目的经济成果,自然而然衍生出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从很多方面看上去,这个朝代都非常前卫,非常现代,以至于我们可以将宋朝称之为“前现代社会”。
这个“前现代社会”距离我们至少已有七八百年时光,看似遥远,实际上却跟今天息息相关——我们中华民族的国民性格、文化特征、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几乎都能从宋朝找到源头,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传承至今的新年习俗。
现在我们将旧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新年”,这一称呼正是源于宋朝。如宋人笔记《梦粱录》所载:“正月朔日,俗呼为新年。”
现在我们将新年之前的祭灶日叫做“小年”,这一习惯也是源于宋朝。如另一部宋人笔记《新编醉翁谈录》所载:“腊月祭灶,俗谓之小年。”
现在南方人祭祀灶君,麦芽糖与糖豆粥是必不可少的两道供品。宋朝祭灶同样有类似习俗,如宋人笔记《武林旧事》记载:“祀灶用花饧米饵,及烧替代,作糖豆粥。”何谓“花饧”?麦芽糖制作的花式糖果是也。何谓“烧替代”?焚烧金银纸制作的假元宝是也。时至今日,我们祭灶时仍然用麦芽糖来加工各式点心,仍然用金银纸来叠烧各式元宝。
除夕祭祖,福建人的供桌上要摆春饭、叠柑塔,而宋朝人的供桌上则要“摆春盘”以及“斗饤柑橘”。“摆春盘”是将不截断的新鲜蔬菜(类似今日台湾人用新鲜芥菜做成的“长年菜”)摆放到盘子里,然后将顶粘纸花的线香插在上面。“斗饤柑橘”则是把供桌上的柑橘垒成一座缩微版的金字塔。熟悉闽南年俗的读者应该知道,这两种习俗都跟今天非常接近。
在今日闽南,遵守旧俗的老年人过年时会给小孩挂一长串用铜钱或者硬币串成的压岁钱,这串压岁钱的数目通常是一百二十枚,俗称“吃百二”,意思是希望小孩健健康康,长命百岁,将来活到一百二十岁。我们只要往前追溯,就会发现这正是宋朝宫廷的规矩:每到新年将至,宋朝的后妃们要备办“随年金钱一百二十文”,送给皇子皇女。
除此之外,诸如除夕守岁、新正烧香、更换春联、燃放鞭炮、邻里馈赠、亲友聚宴、新妻归宁、元宵放灯……如此这般诸多年俗,都能跟宋朝遥相呼应,以至于当我们穿越到宋朝去过年的时候,会感觉非常熟悉,非常亲切,很容易就能适应下来,跟宋朝人一起度过一个既热闹又舒心的新年。
但是请大家注意,我并没有说宋朝年俗跟今天完全一致(如果是那样的话,这本小书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事实上,当时还有许多跟现在不一样同时又相当关键的特殊规矩。
举例言之,咱们现代人并不重视冬至,无非拿它当一个普普通通的节气来看待。可是在宋朝,冬至却是一个重大节日,一个为新年做准备的重大节日,当时过冬至的热闹程度甚至不亚于过年。至于冬至在宋朝为什么会备受重视,以及宋朝人究竟如何庆祝冬至,本书第二章《冬至》会有详细介绍。
再比方说,现在大多数朋友都认为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习惯于在腊月二十三那天祭祀灶君。可是在宋朝,腊月二十四才是小年,宋朝人祭灶的时间比我们要晚一天,他们祭灶的方式也很有特色,某些宋朝老百姓甚至认为灶王爷是位女士。读者诸君如果想一探究竟,敬请阅读本书第三章《祭灶》。
年关将近,置办年货是头等大事,现在商业发达,购物便利,我们可以去超市扫货,可以在网上购物,足不出户即可下单。宋朝商业当然没有今天发达,网上购物等于天方夜谭,可是宋朝商家却开创性地发明了分期付款订年货这样一种颇具现代风格的销售方式,而且宋朝小贩在新年前后还提供一种兼具购物、抽采和娱乐功能的“关扑”购物。到底他们如何分期付款?关扑又是怎样一种购物方式?本书第四章《买年货》会一一解答。
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年味儿也越来越淡,传统年俗中的除夕守岁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遵循了。宋朝人则不然,他们每年除夕必定守岁。最奇怪的是,当时守岁完全是小孩子的活动,大人并不参加。换句话说,小儿女要大睁双眼熬到大年初一,而他们的父母却像懒鬼似的躲在旁边呼呼大睡……宋朝为什么会有这样一项奇特习俗呢?请您阅读本书第五章《除夕守岁》。
除夕当天,甚至早在腊月二十七或者二十八,我们就会早早地在自家门上贴春联、换门神,喜气洋洋。宋朝人却要等到大年初一那天凌晨才贴上门神,而且当时的门神也跟今天有诸多不同。为了让现代读者进一步了解大宋年俗,本书第六章《贴年画》专门介绍宋朝的春联、门神、桃符和桃板。
总而言之,宋朝新年既有很多跟今天相同的习俗,又有很多跟今天不同的特色,假如我们回到宋朝,既会感到熟悉与亲切,又会感到新奇和困惑。但是当您读完这本小书之后,一切困惑就都迎刃而解了。
当然,凭借现有的技术条件,我们不可能回到宋朝,更不可能跟宋朝人一起过新年。我们之所以要探讨宋朝年俗,一是比较好玩,二是可以让我们获得一些谈资,三是相当于一场饶有兴味的文化寻根。或许我们已经没精力守岁,已经没工夫祭祖,甚至连跟亲人吃一顿年夜饭的机会都不容易获得,但是我们总可以抽空瞄一眼历史,隔着纸面跟古人交谈几句,了解一下我们祖先的生活习惯,这有助于让我们明白自己从哪儿来,我们的根性从哪儿来,从而让淡薄的新年变得醇厚一些,让疲惫的精神变得欢乐一些。您觉得呢?
最后祝您阅读愉快。
这书的文字功底实在让人佩服,它有一种古朴典雅的气质,读起来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老茶,需要慢慢地咂摸才能体会出其中的韵味。作者对于宋代文化的理解,绝非停留在表层的名词堆砌,而是深入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内核。比如对理学思想的探讨,对市井生活的描写,都充满了独到的见解。我注意到,作者在构建情节时,非常注重因果的逻辑链条,每一个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都有着深远的铺垫和必然的联系,这种严密的结构感,让故事的推进显得水到渠成,丝毫没有刻意的痕迹。此外,配角的群像描绘也非常成功,每一个小人物都有自己的光彩和悲剧,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鲜活的群像,而非仅仅是烘托主角的工具人。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力作,绝对值得反复阅读。
评分说实话,读这本书的过程,简直就是一场精神上的探险。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架空世界观,尽管背景是历史,但作者赋予角色的思想和困境,却有着超越时空的现代意义。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作者毫不避讳地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主角并非一帆风顺的“龙傲天”,他也会犯错,也会迷茫,他所追求的清明政治和正直人生,在那个复杂的社会结构中,显得那样脆弱和无力。这种深刻的宿命感,让故事的基调显得既悲壮又充满力量。我喜欢那种在绝境中寻找一线生机的描写,每一次小的胜利,都来之不易,让人为之振奋。阅读体验非常酣畅淋漓,仿佛自己也参与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之中,感同身受地体会着时代的脉搏。
评分这部作品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宏大叙事与微观体验完美地融合。它讲述了一个大时代的故事,但最终落脚点,却是聚焦于几个普通人如何安身立命的哲学思考。作者的叙事视角非常灵活,时而拉高,俯瞰全局的局势变化,时而又贴近地面,捕捉到最细微的情绪波动,这种切换处理得异常流畅自然。关于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处理得极其克制而又真挚,没有浮夸的言辞,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能道尽千言万语的复杂情愫。特别是作者对“时间”的理解,似乎在书中每一个章节都留下了历史的厚重感,让人意识到,个人的命运,终究是承载在时代的巨轮之上的。读完之后,心里留下的是一种久久不散的余韵,关于选择、关于坚守,以及关于如何面对那个“回不去的故乡”的深深慨叹。
评分这部小说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穿越回了那个古老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作者对历史细节的把握极为精准,无论是服饰的纹理、市井的喧嚣,还是官场的尔虞我诈,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起来,仿佛能闻到宋朝特有的那种混杂着檀香与烟火气的味道。主人公的成长弧线设计得非常巧妙,他并非一开始就无所不能,而是在一次次挫折和抉择中逐渐成熟,这种真实感让人很容易产生共鸣。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社会阶层描写的细腻之处,从宫廷的华贵到平民的辛酸,界限分明却又相互渗透,展现了一个立体而复杂的社会画卷。书中对于宋代文人雅士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那些关于诗词歌赋的探讨,不显得生硬说教,而是自然地融入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之中。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格局宏大、细节考究的佳作,让人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评分初读此书,我被其磅礴的气势和细腻的情感所震撼。它不像一般历史小说那样侧重于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将笔墨更多地投向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抉择。主角的命运如同被历史的车轮裹挟着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与张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事节奏上的把控,时而如春风化雨般舒缓,细细品味生活的点滴美好;时而又如惊涛骇浪般急促,将读者瞬间拉入紧张的危机之中。书中的女性角色塑造得尤为出彩,她们不再是依附于男性的符号,而是拥有独立思想和坚韧意志的个体,她们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抗争与妥协,让人读来扼腕叹息,又倍感敬佩。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使得整部作品的厚度大大增加,远超一般的消遣读物,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自己”的寓言。
评分再优惠就更好了,东西不错的样子。
评分一节气一诗词,小清新的风格
评分好书
评分速度快,比较满意,好
评分买来随便看看的科普书,比较有趣,打发时间还不错。
评分原来宋朝人过年这么好玩!一口气读完,作者写得轻松有趣,强烈推荐!特又买了一本送给朋友,建议她和女儿一起读,因为也很适合小朋友增加知识。
评分正版,而且图书的价格很划算,非常好
评分一节气一诗词,小清新的风格
评分全新塑封正版,京东物流很快,趁促销买了慢慢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