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论语心得(精编典藏版)

辜鸿铭论语心得(精编典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辜鸿铭 著,张超 译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087906
版次:1
商品编码:11644599
包装:精装
丛书名: 辜鸿铭国学系列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6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辜鸿铭先生号称“清末怪杰”,其在西方知识界声名显赫,曾经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辜鸿铭论语心得(精编典藏版)》原为他为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华经典所著的英文书籍。书中不仅以通俗、精准的语句解读了论语,更列举了许多欧洲读者熟知的历史人物、故事,类比论语中的人、事、物,以方便西方读者理解。《论语译英文》一书曾被林语堂评为:“遣词用学,皆属上乘”“为精心撰购之作”。
  本次翻译整理辜鸿铭先生《论语译英文》,一方面希望中国读者在看了诸多论语解读版本后,可以读一读被西方读者赞扬的“辜氏解论语”,另一方面,希望能够扩充读者们阅读经典的思路,读经典而不拘泥于经典,中西结合,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内容简介

  在西风东渐潮流盛行的晚晴民国,从物质到文化,几乎都崇尚西方的舶来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一位被后世称为“清末怪杰”的老者,凭借一己之力,向西方热情地推荐、宣传中国的文化,他就是辜鸿铭。在当时的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在中国古代各大家和各思想流派中,辜鸿铭先生最为推崇孔子和儒家。辜鸿铭先生认为,《论语》就是中国的“《圣经》”,是最能展现中国文人价值观和最值得向西方推荐的经典。在这个背景下,辜鸿铭先生以西方人能够理解的人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参考对象,用英语翻译了《论语》,对当时西方人了解中国意义深远。同时,辜鸿铭先生见解独特,对孔子和儒家思想赋予新的理解,对国人来说,也大有启发,值得阅读。

作者简介

  辜汤生(1857—1928),字鸿铭,祖籍福建省惠安县,出生于南阳马来半岛西北槟榔屿的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他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他自由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晚晴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在2010年寒假流浪期间,因为自己所带读物已经读完,无奈之下,在广州图书大厦购得三本书刊,皆为国学类书籍,感觉到内心充实了很多。利用流浪的空隙,首先认真拜读了由华文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的《辜鸿铭讲国学》一书,令人感慨颇多。

评分

帮人买的。。。。。。。。

评分

手感很好,物流挺快

评分

辜鸿铭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虽然他在很多场合都谦虚地称他自己不是这方面的家,但其研究的成果毋庸置疑地可以证明他是这些领域的权威,他位居家的行列是没有任何疑问。先生生于157年,卒于1928年,字汤生,先生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九中语言,获有13个博士学位,是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先生著作等身,先后出版《日俄战争道德原因》、英文版《中国牛津运动故事》、《张文襄幕府纪闻》、英文版《中国人的精神》(中文名《春秋大义》)、《读易草堂文集》、《辜鸿铭讲演集》等著作,发表《关于中国问题的近期札记》之(一)至(五),《为吾国吾民争辩:现代传教士与最近骚乱关系论》、《文明与无政府状态》、《反对中国文学革命》、《归国留学生与文学革命》、《没有文化的美国》等文章,对时事发表评论和抨击北洋政府和列强争夺。

评分

手感很好,物流挺快

评分

书本很不错,很喜欢,值得推荐

评分

包装精美,印刷质量好,发货速度快。。看好书提升个人修养。。。

评分

在2010年寒假流浪期间,因为自己所带读物已经读完,无奈之下,在广州图书大厦购得三本书刊,皆为国学类书籍,感觉到内心充实了很多。利用流浪的空隙,首先认真拜读了由华文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的《辜鸿铭讲国学》一书,令人感慨颇多。

评分

  《饮酒》二十首和《拟古》九首是陶渊明非常重要的两组诗,其内涵极为丰富。《饮酒》二十首虽然以酒为题,而其意并不在于酒,其中更包含着陶渊明对仕隐出处、盛衰荣辱、历史现实等等人生重大问题的思索,真实地展现了陶渊明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挣扎和坚持。《拟古》九首的用意也不在摹拟古人,而是借拟古之题以自抒怀抱,申述在晋宋之交的衰乱之世中自己的理想与持守,同样体现了陶渊明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切考量。叶嘉莹先生通过对这两组诗的精微讲解,知人论世,广征博引,着力剖析陶渊明遭逢世变的心路历程与人生选择,把陶渊明诗中幽微深隐之处一一阐明,成功地凸显了陶渊明高洁自守的品格和任真自得的境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