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诸位当知,文化即是一个生命,生命应在我们各人自己身边,生命决不外在,而且急切也丢不掉。如各人有记忆,那能全忘了;各人有嗜好,那能全变了?我们则在急切地求忘求变。就知识分子言,一般说来,知道外国的,总是比知道本国的多。但这现象,究是可喜,抑是可忧呢?若待自己以往的全忘了,以下的,则全靠追随别人,试问世界上能有这样的民族、这样的文化吗?
评分目录
评分 评分 评分徐 火勃对于古籍的难聚、易失、不便保藏深有体会,积累了经常翻阅、曝晒、保持通风、干燥等一系列图书管理方法。但徐 火勃又不同于那些把善本秘籍当做古董、藏而不传的“书蠹”。他对于读书人不仅乐于借阅,而且还设几供茶,以礼相待,作为私人藏书家的徐 火勃,当时能具有这种“以传布为藏”的观点,确是难能可贵的。钱谦益《历朝诗集小传》谓:“崇祯己卯,(火勃)偕其子访余山中,约以暇日,互搜所藏书,讨求放失,复尤遂初、叶与中两家书目之旧。”足证其庋藏颇多善本。徐(火勃)布衣不仕,交游多向学之士,探求艺文,潜心著述,酷爱载籍碑帖书画,“善聚善读”,自万历十三年以后五十多年来,对所藏所见,凡意有所得,便题端跋尾,以抒其见。朱彝尊赞其“所作典雅清稳,屏去粗浮浅俚之习”。评价是很确切的。晚年徐氏因从子不肖,家产荡败无存,于是穷困潦倒,“糊口四方”,于崇祯十二年十月十三日去世。著有《红雨楼纂》、《闽画记》、《闽中海错疏》、《荔枝谱》、《榕阴新检》、《笔精》、《闽南唐雅》、《鳌峰诗集》等约50种,又重修《雪峰志》、《鼓山志》、《武夷志》、《榕城三山志》等。据不完全统计,他撰辑的著作约有50种。朱谋讳在《枳园集》中说:“兴公著作总一脱草,横行海内。”[1]
评分《古书新辨:先秦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对照研究》绪论,通过重新探讨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来表明自己的研究方法、学问观,并为了作为“科学”的历史学者共同追求、探讨真实而写作了《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出土文献?——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不可证伪性》一文。《古书新辨:先秦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对照研究》一编是运用郭店楚简、上博楚简《缁衣》重新探讨《礼记》四篇(《中庸》、《表记》、《坊记》、《缁衣》)与《子思子》的关系。第二编是出土文献《周易》的文字、语言研究的部分成果。第三编是对出土文献《老子》的研究。
评分《新辑红雨楼题记:徐氏家藏书目》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