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传习录

图解传习录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明] 王阳明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18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8229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889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字数:766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传习录》由王阳明弟子所记,是王阳明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的简集,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观点,是儒家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该书卷上主要阐释知行合一、心外无物等观点,经由王阳明亲自审阅。卷中收集了八篇王阳明亲笔写的书信,除了回答有关知行合一、格物说等问题之外,还讲了王学的内容、意义以及宗旨,另还附有两篇阐释王阳明教育观点的短文。卷下主要是说致良知,虽未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展示了他晚年的思想。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王阳明生平

天资聪颖、勤学善思的少年

远谪贵州,龙场悟道

文治武功,辉煌功业

功高遭忌,回乡讲学

大儒辞世,病逝归途

王阳明的学说

源头之水,学宗孔孟

反对程朱理学,强调从内心中寻求真理

秉承陆九渊心学,世称陆王学派

王阳明学说对明、清两代及近代中国的影响

阳明心学对世界的影响

王阳明的文学与书法造诣

上篇 大儒王阳明

第一章 乘云降生——明朝出了个王阳明

有子生于彩云中

书香门第,承继香火

少年得志

锋芒乍现

何为人生第一等事

另类出走,试马居庸关

第二章 求学生涯——吾当上下而求索

新婚之夜不知去向

苦心追求心学的境界

落第的苦闷

组建龙泉山诗社

为圣路上两彷徨

第三章 初入仕途——挺身斗虎,遭人陷害

刑部里的名士

主持山东乡试

言事下狱

依赖心理化险为夷

贬为驿丞,北风送南雁

亡命天涯

第四章 贬谪贵州——龙场悟道,成为一代心学大师

偶得“阳明小洞天”

何陋轩与君子亭

龙场悟道,吾性自足

贵州讲学,提倡知行合一

千古奇文《瘗旅文》

第五章 仕途转机——守得云开见月明

西辞龙场东归去

安民于庐陵

刘瑾伏诛,仕途出现转机

传道于京师

打通朱陆

原来这才是《大学》

第六章 巡抚新命——文攻武卫,屡建战功

在滁州的岁月

桨声灯影,布道金陵

任南赣汀漳御史巡抚

漳南战役

提督南赣军务

用兵横水、桶冈

智取三浰

设平和、崇义、和平三县

举乡约,办社学,衙门成了书院

第七章 皇城闹剧——自古英雄多磨难

宁王挑起了反旗

与宁王交战

决战宁王朱宸濠

荒唐皇帝荒唐事

争夺宁王朱宸濠

让功给皇帝

不给待遇的“新建伯”

桃李满天下

第八章 最后行程——此心光明,千古毁誉随风散

京中争论大礼议

晚年喜得子

做人要有良心

天泉证道

立马横刀平乱

袭破断藤峡、八寨

最后一程

此心光明,何复其言

千古毁誉,听其自然

第九章 “心学”影响——传薪有人,经久不衰

心学的流传

心学对中国的影响

心学对日本及其他国家的影响

中篇 王阳明的人生智慧

第一章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欲修身,先养心

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让生活回归简单

第二章 持纯粹心,做至诚人

真心着眼,敦本尚实

朴实的人生态度

清水芙蓉,纯然初心

至诚胜于至巧

第三章 立志由心,量力而行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心之所想,力之所及

第四章 小赢靠智,大赢靠德

土地不如德行,财物不如仁义

君子如玉亦如铁

养一身浩然正气

得人心,得天下

第五章 以孝安家,以敬持家

孝顺在当下

孝是一种生存品质

时刻念父母生养之恩

有诚心,才能让父母宽心

第六章 减一分人欲,得一分轻快

身外物不奢恋

“财”是静心的拦路虎

荣辱毁誉皆泰然

安贫乐道也是信仰

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

第七章 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

财富是外形,心是快乐的根

幸福在于追求得少

幸福源自内心的简约

要活得轻快洒脱

第八章 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慎思之,笃行之

成功不在难易,在于身体力行去做

大胆尝试,实践出真知

不逆不臆,言行一致

第九章 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

事事精细成就百事,时时精细成就一生

把握现在,认真做每一件事

勤于求知,细于做事

第十章 与逆境共处,吃苦如吃补

苦是乐的源头,乐是苦的归结

耐住等待,才能苦尽甘来

忍得一时方能成就伟业

寂寞是最大的考验

第十一章 静察己过,不论他人是非

自省是涤荡心灵的清泉

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反观自身,不断自我提升

??


前言/序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宋代大学者张载提出的儒家最高道德理想,以此来形容王阳明的一生亦不为过。

  王阳明出生于明朝中叶,在那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学术委靡的时代,他怀着成为圣贤的抱负,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创下了令人瞩目的世功和学说。王阳明生平命运多舛,屡试未中,及第之后入朝为官,在任兵部主事时,因反对刘瑾等宦官为政,被贬谪为龙场的驿丞,后来受朝廷重用,平乱屡建世功,荣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在学术思想方面,他钻研朱熹“格物致知”的儒家思想,对“存天理、去人欲”之说产生了疑惑,认为朱子学说不是真正的圣人之学,“心学”才能解释其中的困惑,从而转学陆九渊的学说,并将其发扬光大。

  综观王阳明的生命历程,虽然一路坎坷,但他世功显赫,学名昭昭,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显著作为的大家。

  中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曾说:“王阳明是伟大的精神生活者,他是儒家精神的复活者。”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甚至认为,王阳明是近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可见,王阳明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精神的传承和立新两方面有着重要地位。王阳明的思想流传千古,响彻中外,不仅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人都从中受益,有着“日本经营之圣”之称的稻盛和夫也将王阳明视为精神偶像,他的经营哲学中无不渗透着王阳明“致良知”的思想。

  王阳明的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是心学说的基本观点。王阳明认为人心是根本的问题,是产生善与恶的源头,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针对当时社会言行不一的弊病,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说,纠正了朱熹先知后行的知行观。他认为知和行是不能够相分离的,有知必有行,有行必有知。王阳明摸索的致良知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是“千古圣贤相传的一点真骨血”。良知人人都有,致良知就是让心回到“无善无恶”明洁的本真状态,是通过主体的意识达到自我道德的修养,规范自我的行为。致良知被称为王阳明心学的核心部分。

  《传习录》由王阳明弟子所记,是王阳明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的简集,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观点,是儒家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该书卷上主要阐释知行合一、心外无物等观点,经由王阳明亲自审阅。卷中收集了八篇王阳明亲笔写的书信,除了回答有关知行合一、格物说等问题之外,还讲了王学的内容、意义以及宗旨,另还附有两篇阐释王阳明教育观点的短文。卷下主要是说致良知,虽未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展示了他晚年的思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记载了他提出的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的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继承了程颢和陆九渊的心学传统,并在陆九渊的基础上进一步批判了朱熹的理学。《传习录》中的思想明显地表现了这些立场和观点,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旨在呼唤人的本体意识,着重强调个体本身的价值和自我人性的修养。心学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现在的社会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上篇是王阳明的人生传记,详细介绍了他传奇的一生。中篇选取了二百多条王阳明箴言,并加以解析,从“持纯粹心,做至诚人”“立志由心,量力而行”“静察己过,不论他人是非”“入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等十九个方面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人生智慧。下篇《传习录》,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了注释和译文,以期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王阳明的言论及其心学的基本宗旨。

  一本书,既可以了解王阳明颇为传奇的一生,亦可以了解他流传千古、响彻中外的心学思想,还可以品读被奉为儒学经典的名著《传习录》。


图解传习录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图解传习录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解传习录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图解传习录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收到了,非常感谢,谢谢了

评分

字迹不是很好,有点花

评分

好。

评分

洛阳人士购

评分

双11凑单满200减100买的,质量正版,完美,值得购买,心学大师王阳明

评分

收到了,非常感谢,谢谢了

评分

好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解传习录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