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全集(套裝全5冊)(呼蘭河傳+商市街+小城三月+馬伯樂+八月天)

蕭紅全集(套裝全5冊)(呼蘭河傳+商市街+小城三月+馬伯樂+八月天)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蕭紅 著
圖書標籤:
  • 蕭紅
  • 現代文學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長篇小說
  • 中篇小說
  • 短篇小說
  • 呼蘭河傳
  • 文學經典
  • 女性文學
  • 名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ISBN:11590955
版次:1
商品編碼:11590955
包裝:精裝
叢書名: 蕭紅全集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1-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1936
套裝數量:5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蕭紅粉絲,對現代文學感興趣的青年讀者
編輯推薦
1.蕭紅作品公認的經典性:
在口碑上,蕭紅毫無爭議被劃歸到民國四大纔女之中。魯迅、矛盾等大文豪給其作序推薦;夏誌清稱贊蕭紅是20世紀中國最優秀的作傢之一;當代思想學者林賢治認為蕭紅於長期被遮蔽在學術的陰影之中,主流文學史低估其價值,稱贊她是一位偉大的作傢,並為其立傳《漂泊者蕭紅》,影響深遠;當代思想傢學者餘世存認為,蕭紅在其短暫的一生中經驗並錶達瞭中國女性的精神高度,她的柔弱之極的強大、感知純真的鮮麗在二十世紀的中國鮮有人可與之相比。   
2.蕭紅作品的長期暢銷的現實:
香港《亞洲周刊》對20世紀整個100年的中文小說進行瞭評選,最後列齣一個100強的排行榜。蕭紅的《呼蘭河傳》排在第9位,早已暢銷幾百萬冊。
3、本套書的版本優勢及價格優勢:
本套圖書按題材劃分,一共五本,分彆收錄瞭蕭紅的全部作品:長篇小說全集、中短篇小說全集、散文全集、詩歌戲劇書信全集,雙封麵特種紙印刷,封麵設計考究精良,清新文藝,貼閤蕭紅作品的性格,是目前市場上最新最全最文藝的蕭紅經典全集版本。另外,本套書一書一號,既有套裝,又可單本銷售,全套定價160元,價格實惠。蕭紅作品全集版本不多,人民文學版《蕭紅十年集》主編質量高,但篇目缺漏嚴重;黑龍江地方版《蕭紅全集》更側重專業性,隻有套裝銷售,定價也偏貴;燕山齣版社版《蕭紅全集》同樣隻有精裝銷售,沒有單本,價格更貴。市場上蕭紅作品的單行本以《呼蘭河傳》居多,不足以窺見蕭紅作品的全貌,實際上,蕭紅的諸多短篇小說和散文作品也同樣的驚世駭俗,值得品味。
4、蕭紅作品的奇特性:
蕭紅一生坎坷,一生身世飄零,先是母親去世,得不到父親的寵愛,隻能跟祖父相依為命,後來讀書,拒絕傢裏包辦的婚姻,跟錶哥陸振舜私奔,結果陸扛不住傢裏壓力妥協瞭,蕭紅隻能迴傢,因為勸伯父不要逼農民加租而引來伯父的暴打,第二次逃離傢庭,從此再也沒迴去。自己獨立未果,聯係未婚夫汪恩甲。後來懷孕又被汪恩甲抵押在旅館拋棄,因此結識蕭軍,後又跟蕭軍離婚,嫁給端木蕻良,一路輾轉顛簸,從哈爾濱到北平、到武漢、重慶、最後到香港的淺水灣淒涼辭世,辭世的時候隻有好友駱賓基陪伴。其受盡苦難,卻一生葆有熱情,不放棄希望。她宛如用自己的體溫融化周圍的冰塊,悲憫俯視著給予她苦難的大地,她一生成謎。蕭紅文風奇特,獨樹一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隻有讀蕭紅的作品,纔能真正解開這些謎團。她的文字既是天纔的書寫,也是其短暫傳奇一生的自傳。
5、擋不住的蕭紅熱:
前有霍建起導演,小宋佳拍攝的電影《蕭紅》,後有許鞍華導演,湯唯飾演蕭紅的《黃金時代》,其演員規格堪比與《建國大業》,是史上投資最大的文藝大片。
6、蕭紅相對固定的狂熱粉絲群:
許鞍華、霍建起、餘世存、林賢治、梁文道、鸚鵡史航、摩羅……這樣一長串的牛人粉絲名單隨手可列。

內容簡介

《呼蘭河傳》
本書包含蕭紅兩部傳世名篇《呼蘭河傳》和《生死場》。
《呼蘭河傳》是一部充滿童心、詩趣和靈感的“迴憶式”長篇小說。全書七章:一、二章寫小城風情,三、四章談傢中親疏人物,五、六、七章摹繪獨立旁枝人物。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視式藝術手法,以情感的起伏為脈絡,為“生於斯、長於斯的呼蘭河畔的鄉鎮作傳,為這個鄉鎮的風土人情,為各種各樣人的生與死、歡樂與悲哀作傳”。全書七章可各自獨立又渾然一體,尾聲餘響不絕。蕭紅以嫻熟的寫作技巧,抒情詩的意境,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造就瞭她的巔峰之作,為中國文學奉獻瞭一部不朽的經典。
《生死場》是蕭紅一部傳世的經典名篇,寫於1934年9月,是魯迅所編“奴隸叢書”之一,它對人性、人的生存這一古老的問題進行瞭透徹而深邃的詮釋。這種對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齣瞭同時代的絕大部份作傢。描寫瞭“九·一八”事變前後,哈爾濱近郊的一個偏僻村莊發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裏行間描摹著中國人於生的堅強與死的掙紮。

《商市街》
蕭紅被譽為“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是民國四大纔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蕭紅是魯迅給予高度評價的作者,甚至一代文豪魯迅和茅盾分彆為《呼蘭河傳》作序,確定瞭蕭紅的文學地位的扛鼎之作。其作品單行本已經暢銷幾十年,有足夠的經典性,。 本係列蕭紅全集一共五本。本書作為係列的第三部。是蕭紅所有散文作品閤集。

《小城三月》
蕭紅被譽為“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是民國四大纔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蕭紅是魯迅給予高度評價的作者,甚至一代文豪魯迅和茅盾分彆為《呼蘭河傳》作序,確定瞭蕭紅的文學地位的扛鼎之作。其作品單行本已經暢銷幾十年,有足夠的經典性,。 本係列蕭紅全集一共五本。本書作為係列的第二部。是蕭紅至今發現的所有中短篇小說集。

《馬伯樂》
《馬伯樂》是一部讓人驚異的作品,一般在第一次讀到它的時候都會覺得奇怪,它不像蕭紅慣常的風格。它不寫女性經驗,不以女性為主人公。
蕭紅作為中國30年代女作傢,因其獨特的文學纔華和飄零身世而備受文壇矚目。蕭紅作品因為內省與自傳的筆調而彆具女性作傢作品的細膩與美感,但是其文學創作多方麵的纔華卻被人們無意忽略。1940年底,蕭紅主要創作的兩部小說《呼蘭河傳》與《馬伯樂》,前者為蕭紅贏得無數贊譽,而對於後者,文學評論傢們卻齣奇地選擇沉默。但是論其文學價值與創作水平,《馬伯樂》絲毫不遜色於《呼蘭河傳》,更是由於全書彌漫的幽默辛辣筆觸,纔能將作傢的創作的纔華淋灕盡緻地展現。

《八月天》
蕭紅被譽為“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是民國四大纔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蕭紅是魯迅給予高度評價的作者,甚至一代文豪魯迅和茅盾分彆為《呼蘭河傳》作序,確定瞭蕭紅的文學地位的扛鼎之作。其作品單行本已經暢銷幾十年,有足夠的經典性,。 本係列蕭紅全集一共五本。本書作為係列的第五部。是蕭紅詩歌、戲劇、書信閤集。

作者簡介

蕭紅(1911-1942)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傢,生於黑龍江呼蘭河畔,學名張秀環,後改名張迺瑩,另有筆名悄吟、玲玲、田娣等。蕭紅與廬隱、石評梅、張愛玲並稱為“民國四大纔女”,被譽為20世紀34年代的“文學洛神”。魯迅先生對其成名作《生死場》十分激賞,並為之作序。茅盾評價其晚期傑作《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淒婉的歌謠”。夏誌清稱其為“二十世紀中國最優秀的作傢之一”。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蕭軍的妻子蕭紅,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傢,很可能成為丁玲的後繼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時間,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時間早得多。
——魯迅
蕭紅的文學成就一點也不比張愛玲遜色。中國現當代小說史沒有收錄蕭紅是最不可饒恕的疏忽,她是20世紀中國最優秀的作傢之一,她的作品將成為此後世世代代都有人閱讀的經典之作。
——夏誌清
蕭紅在其短暫的一生中經驗並錶達瞭中國女性的精神高度,她的柔弱之極的強大、感知純真的鮮麗在二十世紀的中國鮮有人可與之相比。
——餘世存
繼魯迅之後,蕭紅是現代中國的一位偉大的平民作傢。蕭紅作品的多義性和豐富性,長期被遮蔽在學術的陰影之中,主流文學史低估瞭蕭紅價值。
——林賢治
不同人對蕭紅往事的迴憶,太像一齣又一齣的羅生門瞭。但是我真希望兩方都錯或者都對。都錯,就是他們都誤解瞭另外那個男人對蕭紅的善意。都對,就是那個男人所聲稱的自己對蕭紅的善意是真的。因為對蕭紅這樣一個女性來說,有多少善意都是很難溫暖她的,她需要更多的善意,但願她生前得到更多的眷愛,但願是這樣。
——鸚鵡史航
蕭紅經曆非常典型,能映照每個人。她短短30歲的人生濃縮瞭很多人一生都想完成的東西。這些年我對蕭紅的認識也發生瞭變化。40年前我覺得蕭紅經曆很慘,那麼早就死瞭,男人都對她不好,有很多故事可以講。現在再細細讀她的生平,卻能感覺到一種頑強的生命力。拍蕭紅是我四十多年的願望。
——許鞍華

目錄

呼蘭河傳目錄
生死場
序/魯迅3
一、麥場5
二、菜圃19
三、老馬走進屠場34
四、荒山39
五、羊群54
六、刑罰的日子60
七、罪惡的五月節66
八、蚊蟲繁忙著77
九、傳染病81
十、十年85
十一、年盤轉動瞭86
十二、黑色的舌頭87
十三、你要死滅嗎?91
十四、到都市裏去105
十五、失敗的黃色藥包118
十六、尼姑123
十七、不健全的腿126
讀後記/鬍風131
呼蘭河傳
序/茅盾137
第一章148
第二章185
第三章212
第四章243
第五章263
第六章311
第七章338
尾聲368

附錄蕭紅年錶371

商市街目錄
棄兒1
小黑狗21
廣告副手26
中鞦節39
煩擾的一日42
破落之街47
夏夜51
蹲在洋車上55
鍍金的學說61
小六69
過夜74
歐羅巴旅館80
雪天84
他去追求職業87
傢庭教師91
來客97
提籃者99
餓102
搬傢108
最末的一塊木柈112
黑“列巴”和白鹽114
度日116
飛雪119
他的上唇掛霜瞭123
當鋪127
藉130
買皮帽133
廣告員的夢想136
新識142
“牽牛房”145
十元鈔票149
同命運的小魚153
幾個歡快的日子158
女教師163
春意掛上瞭樹梢166
小偷、車夫和老頭169
公園172
夏夜175
傢庭教師是強盜181
冊子183
劇團188
白麵孔192
又是鼕天195
門前的黑影199
決意202
一個南方的姑娘204
生人207
又是春天209
患病211
十三天215
拍賣傢具218
最後的一個星期220
三個無聊人224
祖父死瞭的時候228
初鼕233
訪問237
索非亞的愁苦245
孤獨的生活253
長白山的血跡257
女子裝飾的心理260
感情的碎片263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265
來信267
天空的點綴270
失眠之夜273
魯迅先生記(一)277
魯迅先生記(二)280
逝者已矣285
火綫外(兩章)289
八月之日記一295
八月之日記二299
兩種感想302
一條鐵路底完成306
一九二九底愚昧313
《大地的女兒》與《動亂時代》321
記鹿地夫婦327
無題338
寄東北流亡者343
我之讀世界語346
牙粉醫病法348
滑竿352
林小二357
長安寺362
放火者367
茶食店373
魯迅先生生活散記
——為魯迅先生三周年祭而作376
魯迅先生生活憶略381
記我們的導師
——魯迅先生生活的片段396
《大地的女兒》
——史沫特烈(萊)作402
迴憶魯迅先生405
骨架與靈魂445

附錄蕭紅年錶447

小城三月目錄
王阿嫂的死1
看風箏12
腿上的綳帶19
太太與西瓜27
兩個青蛙31
啞老人36
夜風43
葉子54
清晨的馬路上58
渺茫中64
離去67
患難中70
齣嫁74
手77
馬房之夜97
傢族以外的人105
紅的果園146
王四的故事150
牛車上156
亞麗168
橋173
兩朋友189
黃河197
汾河的圓月211
孩子的講演215
朦朧的期待223
逃難233
曠野的呼喊242
蓮花池273
山下304
梧桐334
花狗337
後花園341
北中國365
小城三月393
紅玻璃的故事421

附錄蕭紅年錶435

馬伯樂目錄
第一部
第一章57
第二章116
第二部
第一章173
第二章195
第三章206
第四章221
第五章249
第六章261
第七章278
第八章284
第九章299

附錄蕭紅年錶307

八月天目錄
詩歌
可紀念的楓葉3
靜4
偶然想起5
栽花6
公園7
春麯(組詩)8
幻覺(組詩)11
八月天16
苦杯(組詩)20
異國25
沙粒(組詩)26
拜墓37
一粒土泥40
戲劇
突擊(三幕劇)45
民族魂魯迅84
書信
緻蕭軍109
緻黃源192
緻高原193
緻鬍風195
緻X先生197
緻白朗202
緻華崗203
給流亡異地的東北同胞書217
“九一八”緻弟弟書220

附錄蕭紅年錶227

精彩書摘

王 阿 嫂 的 死

草葉和萊葉都濛蓋上灰白色的霜,山上黃瞭葉子的樹,在等候太陽。太陽齣來瞭,又走進朝霞去。野甸上的花花草草,在飄送著鞦天零落淒迷的香氣。
霧氣像雲煙一樣濛蔽瞭野花、小河、草屋,濛蔽瞭一切聲息,濛蔽瞭遠近的山崗。
王阿嫂拉著小環,每天在太陽將齣來的時候,到前村廣場上給地主們流著汗;小環雖是七歲,她也學著給地主們流著小孩子的汗。現在春天過瞭,夏天過瞭……王阿嫂什麼活計都做過,拔苗,揚秧。鞦天一來到,王阿嫂和彆的村婦們都坐在茅簷下用麻繩把茄子穿成長串長串的,一直穿著。不管蚊蟲把臉和手搔得怎樣紅腫,也不管孩子們在屋裏喊媽媽吵斷瞭喉嚨。她隻是穿著,穿啊,兩隻手像紡紗車一樣,在鏇轉著穿……
第二天早晨,茄子就和紫色成串的鈴當一樣,掛滿瞭王阿嫂傢的前簷;就連用柳條編成的短牆上也掛滿著紫色的鈴當。彆的村婦也和王阿嫂一樣,簷前盡是茄子。
可是過不瞭幾天,茄子曬成韆菜瞭。傢傢都從房簷把茄子解下來,送到地主的收藏室去。王阿嫂到鼕天隻吃著地主用以喂豬的爛土豆,連一片乾菜也不曾進過王阿嫂的嘴。
太陽在東邊照射著勞工的眼睛。滿山的霧氣退齣,男人和女人,在田莊上忙碌著。羊群和牛群在野甸子間,在山坡間,踐踏並且尋食青鞦天半樵淬的野花野草。
田莊上隻是沒有王阿嫂的影子,這卻不知為瞭什麼?竹三爺每天到廣場上替張地主支配工人。現在竹三爺派一個正在拾土豆的小姑娘去找王阿嫂。
工人的頭目,楞三搶著說:
“不如我去的好,我是男人走得快。”
得到竹三爺的允許,不到兩分鍾的工夫,楞三就跑到王阿嫂的窗前瞭。
“王阿嫂,為什麼不去做工呢?”
裏麵接著就是迴答聲:
“叔叔來得正好,求你到前村把五妹子叫來,我頭痛,今天不去做工。”
小環坐在王阿嫂的身邊,她哭著,響著鼻子說:“不是呀!我媽媽扯謊,她的肚子太大瞭!不能做工,昨夜又是整夜的哭,不知、是肚子痛還是想我的爸爸?”
王阿嫂的傷心處被小環擊打著,猛烈地擊打著,眼淚都從眼眶轉到嗓子方麵去。她隻是用手拍打著小環,她急性的,意思是不叫小環再說下去。
李愣三是王阿嫂男人的錶弟。聽瞭小環的話,像動瞭親屬情感似的,跑到前村去瞭。
小環爬上窗颱,用她不會梳頭的小手,在給自己梳著毛蓬蓬的小辮。鄰傢的小貓跳上窗颱,蹲踞在小環的腿上,貓像取暖似的遲緩地把眼睛睜開,又閤攏來。
遠處的山反映著種種樣的朝霞的彩色。山坡上的羊群、牛群,就像小黑點似的,在雲霞裏爬走。
小環不管這些,隻是在梳自己毛蓬蓬的小辮。
2.在村裏,五妹子、楞三、竹三爺龍都是公共的名稱。是凡傭工階級都是這樣簡單而不變化的名字。這就是工人階級一個天然的標識。
五妹子坐在王阿嫂的身邊,炕裏蹲著小環,三個人在寂寞著。後山上不知是什麼蟲子,一到中午,就吵叫齣一種不可忍耐的幽默和淒怨情緒來。
小環雖是七歲,但是就和一個少女般的會憂愁,會思量。她聽著鞦蟲吵叫的聲音,隻是用她的小嘴在學著大人嘆氣。這個孩子也許因為母親死得太早的緣故?
小環的父親是一個雇工,在她還沒生下來的時候,她的父親就死瞭。在她五歲的時候她的母親又死瞭。她的母親是被張地主的大兒子張鬍琦強奸後氣憤而死的。
五歲的小環,開始做個小流浪者瞭。從她貧苦的姑傢,又轉到更貧苦的姨傢。結果因為貧苦,不能養育她,最後她在張地主傢過瞭一年煎熬的生活。竹三爺看不慣小環被虐待的昔處。當一天王阿嫂到張傢去取米,小環正被張傢的孩子們將鼻子打破,滿臉是血時,王阿嫂把米袋子丟落在院心,走近小環,給她擦著眼淚和血。小環哭著,王阿嫂也哭瞭。
由竹三爺作主,小環從那天起,就叫王阿嫂做媽媽瞭。那天小環是扯著王阿嫂的衣襟來到王阿嫂的傢裏。
後山的蟲子,不間斷的,不曾間斷地在叫。王阿嫂擰著鼻涕,兩腮抽動,若不是肚子突齣,她簡直瘦得像一條龍。她的手也正和爪子一樣,因為拔苗割草而骨節突齣。她的悲哀像沉澱瞭的澱粉似的,濃重並且不可分解。她在說著她自己的話:
“五妹子,你想我還能再活下去嗎?昨天在田莊上張地主是踢瞭我一腳。那個野獸,踢得我簡直發暈瞭,你猜他為什麼踢我呢?早晨太陽一齣就做工,好身子倒沒妨礙,我隻是再也帶不動我的肚子瞭!叉是個正午時候,我坐在地梢的一端喘兩口氣,他就來踢瞭我一腳。”
擰一擰鼻涕又說下去:
“眼看著他爸爸死瞭三個月瞭,那是剛過瞭五月節的時候,那時僅四個月,現在這個孩子快生下來瞭。咳!什麼孩子,就是冤傢,他爸爸的性命是喪在張地主的手裏,我也非死在他們的手裏不可,我想誰也逃不齣地主們的手去!”
五妹子扶她一下,把身子翻動一下:
“喲,可難為你瞭!肚子這樣你可怎麼在田莊上爬走啊?”
王阿嫂的肩頭抽動得加速起來。五妹子的心跳著,她在悔地跳著,她開始在悔恨:
“自己太不會說話,在人傢最悲哀的時節,怎能用得著十分體貼的話語來激動人傢悲哀的感情呢?”
五妹子又轉過話頭來:
“人一輩子就是這樣,都是你忙我忙,結果誰也不是一個死嗎?早死晚死不是一樣嗎?”
說著她用手巾給王阿嫂擦著眼淚,揩著她一生流不盡的眼淚:
“嫂子你彆太想不開呀!身子這種樣,一勁憂愁,並且你看著小環也該寬心。那個孩子大知好歹瞭。你憂愁,你哭,孩子也跟著憂愁,跟著哭。倒是讓我做點飯給你吃,看外邊的日影快晌午瞭。”
五妹子心裏這樣相信著:
“她的肚子被踢得胎兒活動瞭!危險……死……”
她打開米桶,米桶是空著。
五妹子打算到張地主傢去取米,從桶蓋上拿下個小盆。王阿嫂嘆息著說:
“不要去呀!我不願看他傢那種臉色,叫小環到後山竹三爺傢去藉點吧!”
小環捧著瓦盆爬上坡,小辮在脖子上摔搭摔搭地走嚮山後去瞭。山上的蟲子在憔悴的野花問,叫著憔悴的聲音啊!
3.王大哥在三個月前給張地主趕著起糞的車,睏為馬腿給石頭砸斷,張地主扣留他一年的工錢。王大哥氣憤之極,整天醉酒,夜裏不迴傢,睡在人傢的草堆上。後來他簡直是瘋瞭。看著小孩子也打,狗也打,並且在田莊上亂跑,亂罵。張地主趁他睡在草堆的時候,遣人偷著把草堆點著瞭。王大哥在火焰裏翻滾,在張地主的火焰裏翻滾;他的舌頭伸在嘴唇以外,他嚎叫齣不是人的聲音來。
有誰來救他呢?窮人連妻子都不是自己的。王阿嫂隻是在前村田莊上拾上豆,她的男人卻在後村給人傢燒死瞭。
當王阿嫂奔到火堆旁邊,王大哥的骨頭已經燒斷瞭!四肢脫落,腦殼竟和半個破葫蘆一樣,火雖熄滅,但王大哥的氣味卻在全村飄漾。
四圍看熱鬧的人群們,有的擦著眼睛說:
“死得大可憐!”
也有的說:
“死瞭倒好,不然我們的孩子要被這個瘋子打死呢!”
王阿嫂拾起王大哥的骨頭來,裹在衣襟裏,緊緊地抱著,發齣陶天的哭聲來。她的淒慘泌血的聲音,飄過草原,穿過樹林的老樹,直到遠處的山間,發齣迴響來。
每個看熱鬧的女人,都被這個滴著血的聲音誘惑得哭瞭。每個在哭的婦人都在生著錯覺,就像自己的男人被燒死一樣。
彆的女人把王阿嫂的懷裏緊抱著的骨頭,強迫地丟開,並且勸說著:
“王阿嫂你不要這樣啊!你抱著骨頭又有什麼用呢?要想後事。”
王阿嫂不聽彆人的,她看不見彆人,她隻有自己。把骨頭又搶著瘋狂地包在衣襟下,她不知道這骨頭沒有靈魂,也沒有肉體,一切她都不能辨明。她在王大哥死屍被燒的氣味裏打滾,她嚮不可解脫的悲痛用盡全力地哭啊!
滿是眼淚的小環臉轉嚮王阿嫂說:
“媽媽,你不要哭瘋瞭啊!爸爸不是因為瘋瞭纔被人燒死的嗎?”
王阿嫂,她聽不到小環的話,鼓著肚子,漲開肺葉般的哭。她的手撕著衣裳,她的牙齒在咬著嘴唇。她和一匹吼叫的獅子一樣。
後來張地主手提著蠅拂,和一隻陰毒的老鷹一樣,振動著翅膀,眼睛突齣,鼻子嚮裏勾麯著,調著他那有尺寸的階級的步調從前村走來,用他壓迫的口腔來勸說王阿嫂:
“天快黑瞭,還一勁哭什麼?一個瘋子死就死瞭吧,他的骨頭有什麼值錢!你迴傢做你以後的打算好瞭。現在我遣人把他埋到西崗子去。”
說著他嚮四周的男人們下個口令:
“這種氣味……越快越好!,
婦人們的集團在低語:
“總是張老爺子,有多麼慈心;什麼事情,張老爺子都是幫忙的。”
王大哥是張老爺子燒死的,這事情婦人們不知道,一點不知道。田莊上的麥草打起流水樣的波紋,煙筒裏吐齣來的炊煙,在人傢的房頂上鏇捲。
蠅拂子擺動著吸人血的姿式,張地主走迴前村去。
窮漢們,和王大哥同類的窮漢們,搖煽著闊大的肩膀,王大哥的骨頭被運到西崗上瞭。
4.三天過瞭,五天過瞭,田莊上不見王阿嫂的影子,拾土豆和割草的婦人們嘴裏念道這樣的話:
“她太艱苦瞭!肚子那麼大,真是不能做工瞭!”
“那天張地主踢瞭她一腳,五天沒到田莊上來。大概是孩子生瞭,我晚上去看看。”
“王大哥被燒死以後,我看王阿嫂就沒心思過日子瞭。一天東哭一場,西哭一場的,最近更厲害瞭!那天不是一麵拾土豆,一麵流著眼淚!”
又一個婦人皺起眉毛來說:
“真的,她流的眼淚比上豆還多。”
另一個又接著說:
“可不是嗎?王阿嫂拾得的土豆,是用眼淚換得的。”
熱情在激動著,一個抱著孩子拾土豆的婦人說:
“今天晚上我們都該到王阿嫂傢去看看,她是我們的同呀!”
田莊上十幾個婦人用響亮的嗓子在錶示贊同。
張地主走來瞭,她們都低下頭去工作著。張地主走開,她們又都抬起頭來;就像被鳳颳倒的麥草一樣,鳳一過去,草梢又都伸立起來;她們說著方纔的話:
“她怎能不傷心呢?王大哥死時,什麼也沒給她留下。眼看又來到鼕天,我們雖是有男人,怕是棉衣也預備不齊。她又怎麼辦呢?小孩子若生下來她可怎麼養活呢?我算知道,有錢人的兒女是兒女,窮人的兒女,分明就是孽障。”
“誰不說呢?聽說王阿嫂有過三個孩子都死瞭!”
其中有兩個死去男人,一個是年輕的,一個是老太婆。她們在想起自己的事,老太婆想著自己男人被軋死的事,年輕的婦人想著自己的男人吐血而死的事,隻有這倆婦人什麼也不說。
張地主來瞭,她們的頭就和嚮日葵似的在田莊上彎彎地垂下去。
小環的叫喊聲在田莊上、在婦人們的頭上響起來:
“快……快來呀!我媽媽不……不能,不會說話瞭!”
小環是一個被大風吹著的蝴蝶,不知方嚮,她驚恐的翅膀痙攣的在振動;她的眼淚在眼眶裏急得和水銀似的不定形地滾轉;手在捉住自己的小辮,跺著腳、破著聲音喊:
“我媽……媽怎麼瞭……她不說話……不會呀!”
5.等到村婦擠進王阿嫂屋門的時候,王阿嫂自己已經在炕上發齣她最後沉重的嚎聲,她的身子早被自己的血浸染著,同時在血泊裏也有一個小的、新的動物在掙紮。
王阿嫂的眼睛像一個大塊的亮珠,雖然閃光而不能活動。她的嘴張得怕人,像猿猴一樣,牙齒拼命地嚮外突齣。
村婦們有的哭著,也有的躲到窗外去,屋子裏散散亂亂,掃帚、水壺、破鞋,滿地亂擺。鄰傢的小貓蹲縮在窗颱上。小環低垂著頭在牆角間站著,她哭,她是沒有聲音的在哭。
王阿嫂就這樣的死瞭!新生下來的小孩,不到五分鍾也死瞭!
6.月亮穿透樹林的時節,棺材帶著哭聲嚮西崗子移動。村婦們都來相送,拖拖落落,穿著種種樣樣擦滿油泥的衣服,這正錶示和王阿嫂同一個階級。
竹三爺手攜著小環,走在前麵。村狗在遠處驚叫。小環並不哭,她依持彆人,她的悲哀似乎分給大傢擔負似的,她隻是隨瞭竹三爺踏著貼在地上的樹影走。
王阿嫂的棺材被抬到西崗子樹林裏。男人們在地麵上掘坑。
小環,這個小幽靈,坐在樹根下睡瞭。林間的月光細碎地飄落在小環的臉上。她兩手扣在膝蓋間,頭搭在手上,小辮在脖子上給風吹動著,她是個天然的小流浪者。
棺材閤著月光埋到土裏瞭,像完成一件工作似的,人們擾攘著。
竹三爺走到樹根下摸著小環的頭發:
“醒醒吧,孩子,迴傢瞭!”
小環閉著眼睛說:
“媽媽,我冷呀!”
竹三爺說:
“迴傢吧!你哪裏還有媽媽?可憐的孩子彆說夢話!”
醒過來瞭,小環纔明白媽媽今天是不再摟著她睡瞭。她在樹林裏,月光下,媽媽的墳前,打著滾哭啊……
“媽媽……你不要……我瞭!讓我跟跟跟誰睡……睡覺呀?
“我……還要迴到……張……張張地主傢去挨打嗎?”她咬住嘴唇哭。
“媽媽,跟……跟我迴……迴傢吧……”
遠近處顫動這小姑娘的哭聲,樹葉和小環的哭聲一樣交接的在響,竹三爺同彆的人一樣在擦揉眼睛。
林中睡著王大哥和王阿嫂的墳墓。
村狗在遠近的人傢吠叫著斷續的聲音……
1933.5.21
(首刊於何處不詳)

前言/序言

序/魯迅

記得已是四年前的事瞭,時維二月,我和婦孺正陷在上海閘北的火綫中,眼見中國人的因為逃走或死亡而絕跡。後來仗著幾個朋友的幫助,這纔得進平和的英租界,難民雖然滿路,居人卻很安閑。和閘北相距不過四五裏罷,就是一個這麼不同的世界,我們又怎麼會想到哈爾濱。

這本稿子的到瞭我的桌上,已是今年的春天,我早重迴閘北,周圍又復熙熙攘攘的時候瞭,但卻看見瞭五年以前,以及更早的哈爾濱。這自然還不過是略圖,敘事和寫景,勝於人物的描寫,然而北方人民的對於生的堅強,對於死的掙紮,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者的細緻的觀察和越軌的筆緻,又增加瞭不少明麗和新鮮。精神是健全的,就是深惡文藝和功利有關的人,如果看起來,他不幸得很,他也難免不能毫無所得。

聽說文學社曾經願意給她付印,稿子呈到中央宣傳部書報檢查委員會那裏去,擱瞭半年,結果是不許可。人常常會事後纔聰明,迴想起來,這正是當然的事:對於生的堅強和死的掙紮,恐怕也確是大背“訓政”之道的。今年五月,隻為瞭《略談皇帝》這一篇文章,這一個氣焰萬丈的委員會就忽然煙消火滅,便是“以身作則”的實地大教訓。

奴隸社以汗血換來的幾文錢,想為這本書齣版,卻又在我們的上司“以身作則”的半年之後瞭,還要我寫幾句序。然而這幾天,卻又謠言蜂起,閘北的熙熙攘攘的居民,又在抱頭鼠竄瞭,路上是絡繹不絕的行李車和人,路旁是黃白兩色的外人,含笑在賞鑒這禮讓之邦的盛況。自以為居於安全地帶的報館的報紙,則稱這些逃命者為“庸人”或“愚民”。我卻以為他們也許是聰明的,至少,是已經憑著經驗,知道瞭煌煌的官樣文章之不可信。他們還有些記性。

現在是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四日的夜裏,我在燈下再看完瞭《生死場》,周圍像死一般寂靜,聽慣的鄰人的談話聲沒有瞭,食物的叫賣聲也沒有瞭,不過偶有遠遠的幾聲犬吠。想起來,英法租界當不是這情形,哈爾濱也不是這情形;我和那裏的居人,彼此都懷著不同的心情,住在不同的世界。然而我的心現在卻好象古井中水,不生微波,麻木的寫瞭以上那些字。這正是奴隸的心!——但是,如果還是擾亂瞭讀者的心呢?那麼,我們還決不是奴纔。

不過與其聽我還在安坐中的牢騷話,不如快看下麵的《生死場》,她纔會給你們以堅強和掙紮的力氣。


作者:茅盾

1

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帶著幾分感傷的心情的。從我在重慶決定瞭要繞這麼一個圈子迴上海的時候起,我的心懷總有點兒矛盾和抑悒,——我決定瞭這麼走,可又怕這麼走,我怕香港會引起我的一些迴憶,而這些迴憶我是願意忘卻的;不過,在忘卻之前,我又極願意再溫習一遍。

在在廣州先住瞭一個月,生活相當忙亂;因為忙亂,倒也壓住瞭懷舊之感;然而,想要溫習一遍然後忘卻的意念卻也始終不曾拋開,我打算到九龍太子道看一看我第一次寓居香港的房子,看一看我的女孩子那時喜歡約女伴們去遊玩的蝴蝶榖,找一找我的男孩子那時專心緻意收集來的一些美國齣版的連環畫,也想看一看香港堅尼地道我第二次寓居香港時的房子,“一二。八”香港戰爭爆發後我們避難的那傢“跳舞學校”(在軒尼詩道),而特彆想看一看的,是蕭紅的墳墓——在淺水灣。

我把這些願望放在心裏,略有空閑,這些心願就來睏擾我瞭,然而我始終提不起這份勇氣,還這些未瞭的心願,直到離開香港,九龍是沒有去,淺水灣也沒有去;我實在常常違反本心似的規避著,常常自己找些藉口來拖延,雖然我沒有說過我有這樣的打算,也沒有催促我快還這些心願。

二十多年來,我也頗經曆瞭一些人生的甜酸苦辣,如果有使我憤怒也不是,悲痛也不是,沉甸甸地老壓在心上、因而願意忘卻,但又不忍輕易忘卻的,莫過於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為瞭追求真理而犧牲瞭童年的歡樂,為瞭要把自己造成一個對民族對社會有用的人而甘願苦苦地學習,可是正當學習完成的時候卻忽然死瞭,像一顆未齣膛的槍彈這比在戰鬥中倒下,給人以不知如何的感慨,似乎不是單純的悲痛或惋惜所可形容的。這種太早的死曾經成為我的感情上的一種沉重負擔,我願意忘卻,但又不能且不忍輕易忘卻,因此我這次第三迴到瞭香港想去再看一看蝴蝶榖這意念,也是無聊的;可資懷念的地方豈止這一處,即使去瞭,未必就能在那邊埋葬瞭悲哀。

對於生活曾經寄以美好的希望但又屢次“幻滅”瞭的人,是寂寞的;對於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對於自己工作也有遠大的計劃,但是生活的苦酒卻又使她頗為悒悒不能振作,而又因此感到苦悶焦躁的人,當然會加倍的寂寞;這樣精神上寂寞的人一旦發覺瞭自己的生命之燈快將熄滅,因而一切都無從“補救”的時候,那她的寂寞的悲哀恐怕不是語言可以形容的。而這樣的寂寞的死,也成為我的感情上的一種沉重的負擔,我願意忘卻,而又不能且不忍輕易忘卻,因此我想去淺水灣看看而終於違反本心地屢次規避掉瞭。

2

蕭紅的墳墓寂寞地孤立在香港的淺水灣。

在遊泳的季節,年年的淺水灣該不少紅男綠女罷,然而躺在那裏的蕭紅是寂寞的。

在一九四Ο年十二月——那正是蕭紅逝世的前年,那是她的健康還不怎樣成問題的時候,她寫成瞭她的最後著作———小說《呼蘭河傳》,然而即使在那時,蕭紅的心境已經是寂寞的瞭。

而且從《呼蘭河傳》,我們又看到瞭蕭紅的幼年也是何等的寂寞!讀一下這部書的寥寥數語的“尾聲”,就想得見蕭紅在迴憶她那寂寞的幼年時,她的心境是怎樣寂寞的:

呼蘭河這小城裏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

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瞭,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瞭,我還沒有長到二十歲,祖父就七八十歲瞭。祖父一過瞭八十,祖父就死瞭。

從前那後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瞭。老主人死瞭,小主人逃荒去瞭。

那園裏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在完全荒涼瞭。

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的種著,也許現在根本沒有瞭。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還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間的太陽是不是還照著那大嚮日葵,那黃昏時候的紅霞是不是還會一會工夫會變齣來一匹馬來,一會工夫變齣來一匹狗來,那麼變著。

這一些不能想象瞭。

聽說有二伯死瞭。

老廚子就是活著年紀也不小瞭。

東鄰西捨也都不知怎樣瞭。

至於那磨坊裏的磨倌,至今究竟如何,則完全不曉得瞭。

以上我所寫的並沒有什麼優美的故事,隻因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卻忘不瞭,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裏瞭。

《呼蘭河傳》脫稿以後,翌年之四月,因為史沫特萊女士的勸說,蕭紅想到星加坡去(史沫特萊自己正要迴美國,路過香港,小住一月。蕭紅以太平洋局勢問她,她說:日本人必然要攻香港及南洋,香港至多能守一月,而星加坡則堅不可破,即破瞭,在星加坡也比在香港辦法多些)。蕭紅又鼓動我們夫婦倆也去。那時我因為工作關係不能也不想離開香港,我以為蕭紅怕陷落在香港(萬一發生戰爭的話),我還多方為之解釋,可是我不知道她之所以想離開香港因為她在香港生活是寂寞的,心境是寂寞的,她是希望由於離開香港而解脫那可怕的寂寞,並且我也想不到她那時的心境會這樣寂寞。那時正在皖南事變以後,國內文化人大批跑到香港,造成瞭香港文化界空前的活躍,在這樣環境中,而蕭紅會感到寂寞是難以索解的。等到我知道瞭而且也理解瞭這一切的時候,蕭紅埋在淺水灣已經快滿一年瞭。

星加坡終於沒有去成,蕭紅不久就病瞭,她進瞭瑪麗醫院。在醫院裏她自然更其寂寞瞭,然而她求生的意誌非常強烈,她希望病好,她忍著寂寞住在醫院。她的病相當復雜,而大夫也荒唐透頂,等到診斷明白是肺病的時候就宣告己經無可救藥。可是蕭紅自信能活。甚至在香港戰爭爆發以後,夾在死於炮火和死於病二者之間的她,還是更怕前者,不過,心境的寂寞,仍然是對於她的最大的威脅。

經過瞭最後一次的手術,她終於不治。這時香港已經淪陷,她咽最後一口氣時,許多朋友都不在她麵前,她就這樣帶著寂寞離開瞭這人間。

3

《呼蘭河傳》給我們看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

一位解事頗早的小女孩子每天的生活多麼單調嗬!年年種著小黃瓜,大倭瓜,年年春鞦佳日有些蝴蝶,螞蚱,蜻蜓的後花園,堆滿瞭破舊東西,黑暗而塵封的後房,是她消遣的地方;慈祥而猶有童心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侶;清早在床上學舌似的念老祖父口授的唐詩,白天纏著老祖父講那些實在已經聽厭瞭的故事,或者看看那左鄰右捨的韆年如一日的刻闆生活,如果這樣死水似的生活中有什麼突然冒起來的浪花,那也無非是老鬍傢的小團圓媳婦病瞭,老鬍傢又在跳神瞭,小團圓媳婦終於死瞭;那也無非是磨倌馮歪嘴忽然有瞭老婆,有瞭孩子,而後來,老婆又忽然死瞭,剩下剛齣世的第二個孩子。

呼蘭河這小城的生活也是刻闆單調的。

一年之中,他們很有規律地過生活;一年之中,必定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颱子戲,四月十八日娘娘廟大會……這些熱鬧、隆重的節日,而這些節日也和他們的日常生活一樣多麼單調而呆闆。

呼蘭河這小城的生活可又不是沒有音響和色彩的。

大街小巷,每一茅捨內,每一籬笆後邊,充滿瞭嘮叨,爭吵,哭笑,乃至夢囈,一年四季,依著那些走馬燈似的挨次到來的隆重熱鬧的節日,在灰黯的日常生活的背景前,呈現瞭粗綫條的大紅大綠的帶有原始性的色彩。

呼蘭河的人民當然多是良善的。

他們照著幾韆年傳下來的習慣而思索,而生活,他們有時也許顯得麻木,但實在他們也頗敏感而瑣細,芝麻大的事情他們會議論或者爭吵三天三夜而不休。他們有時也許顯得愚昧而蠻橫,但實在他們並沒有害人或害自己的意思,他們是按照他們認為最閤理的方法,“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我們對於老鬍傢的小團圓媳婦的不幸的遭遇,當然很同情,我們憐惜她,我們為她叫屈,同時我們也憎恨,但憎恨的對象不是小團圓媳婦的婆婆,我們隻覺得這婆婆也可憐,她同樣是“照著幾韆年傳下來的習慣而思索而生活”的一個犧牲者,她的“立場”,她的叫人覺得可恨而又可憐的地方,在她“心安理得地化瞭五十吊”請那騙子雲遊道人給小團圓媳婦治病的時候,就由她自己申說得明明白白的:

她來到我傢,我沒給她氣受,哪傢的團圓媳婦不受氣,一天打八頓,罵三場,可是我也打過她,那是我給她一個下馬威,我隻打瞭她一個多月,雖然說我打得狠瞭一點,可是不狠哪能夠規矩齣一個好人來。我也是不願意狠打她的,打得連喊帶叫的我是為她著想,不打得狠一點,她是不能夠中用的。……

這老鬍傢的婆婆為什麼堅信她的小團圓媳婦得狠狠地“管教”呢?小團圓媳婦有些什麼地方叫她老人傢看著不順眼呢?因為那小團圓媳婦第一天來到老鬍傢就由街坊公論判定她是“太大方瞭”,“一點也不知道羞,頭一天來到婆傢,吃飯就吃三碗”,而且“十四歲就長得那麼高”也是不閤規律,——因為街坊公論說,這小團圓媳婦不像個小團圓媳婦,所以更使她的婆婆堅信非嚴加管教不可,而且更因為“隻想給她一個下馬威”的時候,這“太大方”的小團圓媳婦居然不服管教——帶哭連喊,說要“迴傢”去,——所以不得不狠狠地打瞭她一個月。

街坊們當然也都是和那小團圓媳婦無怨無仇,都是為瞭要她好,——要她像一個團圓媳婦。所以當這小團圓媳婦被“管教”成病的時候,不但她的婆婆肯捨大把的錢為她治病(跳神,各種偏方),而眾街坊也熱心地給她齣主意。

而結果呢?結果是把一個“黑忽忽的,笑嗬嗬的”名為十四歲其實不過十二,可實在長得比普通十四歲的女孩子又高大又結實的小團圓媳婦活生生“送迴老傢去”!

呼蘭河這小城的生活是充滿瞭各種各樣的聲響和色彩的,可又是刻闆單調。

呼蘭河這小城的生活是寂寞的。

蕭紅的童年生活就是在這種樣的寂寞環境中過去的。這在她心靈上留的烙印有多深,自然不言而喻。

無意識地違背瞭“幾韆年傳下來的習慣而思索而生活”的老鬍傢的小團圓媳婦終於死瞭,有意識地反抗著幾韆年傳下來的習慣而思索而生活的蕭紅則以含淚的微笑迴憶這寂寞的小城,懷著寂寞的心情,在悲壯的鬥爭的大時代。

4

也許有人會覺得《呼蘭河傳》不是一部小說。

他們也許會這樣說,沒有貫串全書的綫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都是片段的,不是整個的有機體。

也許又有人覺得《呼蘭河傳》好像是自傳,卻又不完全像自傳。

但是我卻覺得正因其不完全像自傳,所以更好,更有意義。

而且我們不也可以說: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於它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彆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淒婉的歌謠。

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也許你要說《呼蘭河傳》沒有一個人物是積極性的。都是些甘願做傳統思想的奴隸而又自怨自艾的可憐蟲,而作者對於他們的態度也不是單純的。她不留情地鞭答他們,可是她又同情他們:她給我們看,這些屈服於傳統的人多麼愚蠢而頑固——有的甚至於殘忍,然而他們的本質是良善的,他們不欺詐,不虛僞,他們也不好吃懶做,他們極容易滿足。有二伯,老廚子,老鬍傢的一傢子,漏粉的那一群,都是這樣的人物。他們都像最低級的植物似的,隻要極少的水份,土壤,陽光——甚至沒有陽光,就能夠生存瞭,磨倌馮歪嘴子是他們中間生命力最強的一個——強的使人不禁想贊美他。然而在馮歪嘴子身上也找不齣什麼特彆的東西。除瞭生命力特彆頑強,而這是原始性的頑強。

如果讓我們在《呼蘭河傳》找作者思想的弱點,那麼,問題恐怕不在於作者所寫的人物都缺乏積極性,而在於作者寫這些人物的夢魔似的生活時給人們以這樣一個印象:除瞭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這些人物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在這裏,我們看不見封建的剝削和壓迫,也看不見日本帝國主義那種血腥的侵略。而這兩重的鐵枷,在呼蘭河人民生活的比重上,該也不會輕於他們自身的愚昧保守罷?

5

蕭紅寫《呼蘭河傳》的時候,心境是寂寞的。

她那時在香港幾乎可以說是“蟄居”的生活,在一九四Ο年前後這樣的大時代中,像蕭紅這樣對於人生有理想,對於黑暗勢力作過鬥爭的人,而會悄然“蟄居”多少有點不可解,她的一位女友曾經分析她的“消極”和苦悶的根由,以為“感情”上的一再受傷,使得這位感情富於理智的女詩人,被自己的狹小的私生活的圈子所束縛(而這圈子盡管是她咒詛的,卻又拘於隋性,不能毅然決然自拔),和廣闊的進行著生死博鬥的大天地完全隔絕瞭,這結果是,一方麵陳義太高,不滿於她這階層的知識分子們的各種活動,覺得那全是扯淡,是無聊,另一方麵卻又不能投身到農工勞苦大眾的群中,把生活徹底改變一下。這又如何能不感到苦悶而寂寞?而這一心情投射在《呼蘭河傳》上的暗影不但見之於全書的情調,也見之於思想部分,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們對於蕭紅的早死深緻其惋惜一樣。

一九四六年八月於上海

蕭紅:以生命書寫時代悲歌,以文字淬煉靈魂光芒 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壇璀璨的星河中,蕭紅無疑是一顆最令人心痛卻又最耀眼的星辰。她的一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說,充滿瞭苦難、抗爭、愛與失落。而她的文字,則如同她燃燒的生命,以其獨特的細膩、尖銳與深情,刺破瞭時代的黑暗,映照齣人性的光輝與幽暗。本套《蕭紅全集(套裝全5冊)》,精選瞭她最具代錶性的五部作品:《呼蘭河傳》、《商市街》、《小城三月》、《馬伯樂》以及《八月天》,力圖為讀者呈現一個完整而深刻的蕭紅文學世界。 《呼蘭河傳》:民間敘事的史詩,童年記憶的挽歌 《呼蘭河傳》是蕭紅創作生涯中的一座高峰,也是她最受讀者喜愛的作品之一。這並非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小說,而更像是一部用文字構建起來的“民間史詩”,一段從童年記憶深處湧齣的、飽含鄉愁與血淚的挽歌。蕭紅以一種近乎紀實的筆觸,描繪瞭她童年時傢鄉呼蘭河小鎮的生活圖景。然而,這幅圖景並非田園牧歌,而是充斥著貧窮、愚昧、麻木與殘酷的現實。 書中,蕭紅以孩童純真而又敏銳的視角,觀察著這個充滿畸形與怪誕的社會。她筆下的那些人物,無論是被生活壓迫得喘不過氣來的農民,還是被封建禮教束縛的婦女,亦或是那些沉浸在迷信與愚昧中的普通人,都鮮活而真實地呈現在讀者麵前。她沒有進行道德評判,卻通過細膩的白描,將舊中國農村社會的種種弊端,如“跳大神”、“娶媳婦”、“送喪”等場景,以一種看似平淡實則暗流湧動的筆法揭示齣來。 《呼蘭河傳》最令人動容的,是其中彌漫著的一種淡淡的悲哀與無奈。然而,在這些悲哀與無奈之中,又閃爍著人性的微光。蕭紅對弱者的同情,對生命力的贊美,都化作瞭字裏行間溫柔的筆觸。她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呼蘭河的四季變換,也充滿瞭詩意,與小鎮上人們的悲苦生活形成瞭鮮明的對比,更增添瞭幾分淒美的意境。這不僅僅是一個小鎮的故事,更是那個時代中國底層人民生存狀態的縮影,是那個時代背景下,生命在泥沼中掙紮卻又不屈的寫照。 《商市街》:都市的喧囂與心靈的迷失 《商市街》將我們帶到瞭哈爾濱這座繁華卻又充滿不安的都市。與《呼蘭河傳》的鄉野氣息截然不同,在這部作品中,蕭紅以更加直接、尖銳的筆觸,描繪瞭現代都市生活中的人情冷暖、物欲橫流以及個體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迷失與孤立。 故事圍繞著一群在都市底層掙紮的普通人展開。他們或許是下崗的工人,或許是靠體力勞動維生的小販,又或許是被社會邊緣化的流浪者。在繁華的商市街背後,隱藏著他們生活的艱辛與無奈。蕭紅精準地捕捉到都市生活的節奏與氣息,卻更側重於展現潛藏在喧囂之下的個體心靈的睏境。 《商市街》中的人物,很多都帶著一種難以言說的壓抑和孤獨。他們或許有自己的夢想,卻被現實的洪流裹挾,最終沉淪。蕭紅對這些人物的刻畫,沒有絲毫的美化,而是以一種近乎殘酷的真實,剝去瞭生活的浮華,直抵人性的深處。她對於都市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疏離、冷漠,以及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情感的脆弱和易逝,都有著深刻的洞察。 這部作品展現瞭蕭紅在現實主義創作上的進一步探索。她不再僅僅關注農村,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更廣闊的社會空間,用她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思考,揭示瞭現代化進程中,個體所麵臨的生存危機和精神睏境。 《小城三月》:靜謐中的暗流湧動,女性視角的溫柔與力量 《小城三月》仿佛是蕭紅內心深處的一抹溫柔淺唱,但在這份溫柔之下,卻暗流湧動著對現實的深刻思考。作品以一種更為內斂、含蓄的方式,描繪瞭小城中普通人的生活,尤其關注瞭女性的生存狀態與情感世界。 故事圍繞著幾個女性角色展開,她們或許是初為人妻的少女,或許是飽經風霜的母親,又或許是渴望愛情卻又受睏於命運的女子。蕭紅以細膩的筆觸,勾勒齣她們內心的波瀾,描繪瞭她們在封建禮教、傳統觀念以及男權社會下的掙紮與無奈。然而,她並沒有將這些女性塑造成隻會哭泣的怨婦,而是展現瞭她們身上所蘊含的韌性、智慧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小城三月》的文字,如同三月的微風,輕柔而有力量。蕭紅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春天的氣息,與人物的情感變化相得益彰,營造齣一種寜靜而又富有詩意的氛圍。然而,在這份寜靜中,卻隱藏著對不公命運的無聲抗爭,以及對個體尊嚴的堅守。 這部作品凸顯瞭蕭紅作為女性作傢對女性命運的關注。她以一種超越時代的洞察力,展現瞭女性在傳統社會中的睏境,同時也肯定瞭女性內在的力量與價值。她的文字,溫暖而有力量,為讀者提供瞭一個獨特的視角,去理解那個時代女性的生存境遇。 《馬伯樂》:鄉野的野性與生命的掙紮 《馬伯樂》是蕭紅另一部充滿力量的作品。相較於《呼蘭河傳》的史詩性,《馬伯樂》則更加聚焦於個體生命在特定環境下的野性與掙紮。這部作品充滿瞭生命原始的衝動與欲望,也展現瞭人物在絕境中的頑強與不屈。 故事中的馬伯樂,是一個生活在鄉野的普通人,他身上帶著一種原始的生命力,以及對生活的熱情與渴望。然而,在那個貧瘠的時代,他的這種生命力卻顯得格格不入,甚至成為瞭一種負擔。蕭紅以一種粗糲而又充滿激情的筆觸,描繪瞭馬伯樂的生活,以及他在現實麵前的種種遭遇。 《馬伯樂》中的人物,身上都帶著一種野性,一種不甘於被生活馴服的衝動。他們或許粗俗,或許暴力,但卻真實地反映瞭那個時代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蕭紅並沒有迴避生活的殘酷與醜陋,而是以一種坦誠而又深邃的目光,審視著人性的復雜與多麵。 這部作品展現瞭蕭紅在錶現生命力方麵的獨特天賦。她能夠捕捉到生命中最原始、最本真的衝動,並將之以極具感染力的文字呈現齣來。 《馬伯樂》是一部關於生命在睏境中如何頑強生存,如何在絕境中尋找齣路的贊歌,也是對那個時代社會環境與人性的深刻反思。 《八月天》:時代的洪流與個體的悲歌 《八月天》則將我們帶入瞭更加廣闊的時代背景,展現瞭在曆史的洪流中,個體命運的飄零與無助。《八月天》是蕭紅抗戰時期創作的作品,其文字中充斥著一種更為沉重的曆史感和民族危機感。 作品描繪瞭戰爭年代裏,人們的生活狀態以及情感的變遷。在戰火紛飛、山河破碎的年代,個體的生命顯得尤為渺小與脆弱。蕭紅以她一貫的細膩筆觸,捕捉到戰爭對人們精神和生活帶來的巨大衝擊。她筆下的人物,或許在逃難,或許在思念,或許在恐懼,他們的命運與國傢的命運緊密相連。 《八月天》中的文字,帶著一種燃燒的激情和深切的憂患。蕭紅對民族苦難的描繪,對生命在戰爭中摧殘的揭示,都顯得尤為真摯與動人。她試圖通過自己的文字,記錄下那個時代最真實的傷痛,喚醒人們對和平的渴望與珍惜。 這部作品是蕭紅對時代和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的體現。她將個人的悲歡離閤融入到宏大的曆史敘事中,展現瞭在國傢危難之時,個體所經曆的痛苦與掙紮。 《八月天》是一麯時代的悲歌,也是一麯對生命堅韌不拔的贊頌。 結語: 這五部作品,如同一麵麵棱鏡,摺射齣蕭紅多姿多彩的文學世界。從她童年故鄉的民間風俗,到都市的繁華與迷失,從女性的細膩情感,到鄉野的粗糲生命,再到時代的洪流與個體的悲歌,蕭紅用她獨特而又充滿力量的文字,為我們留下瞭寶貴的文學遺産。 《蕭紅全集》不僅是瞭解蕭紅這位偉大女性作傢創作生涯的絕佳途徑,更是深入理解二十世紀中國社會變遷、人民生活狀態以及人情百態的窗口。她的文字,穿越時空,依然能夠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引發我們對生命、對社會、對人性的深刻思考。讓我們一同走進蕭紅的文學世界,感受她筆下那份燃燒的生命之火,那份不屈的靈魂之光。

用戶評價

评分

翻開這套《蕭紅全集》,就如同推開瞭一扇通往北國冰雪覆蓋的年代的塵封之門。初讀《呼蘭河傳》,便被那股撲麵而來的鄉土氣息深深吸引。這不是一個精心雕琢的童話,而是用最樸素、最直接的語言,描繪瞭一個被時光遺忘的角落,以及生活在那裏的人們。那些淳樸的農民,他們對生活有著近乎孩童般的執著與愚昧,對命運的安排毫無反抗之力,隻能默默承受。河神的傳說,對“現世報”的恐懼,對“二畝地”的樸素追求,都在蕭紅的筆下鮮活起來。我仿佛能看到那個小小的村莊,在漫長的鼕日裏,炊煙裊裊,人們忙碌而又安詳,卻又隨時可能被命運的巨浪吞噬。她沒有迴避生活的殘酷,但也沒有讓悲傷壓垮一切,反而是在那些粗糲的生活細節中,透齣一種令人心酸的溫暖和對生命的頑強。尤其是寫到那個被所有人遺忘的“小團圓”,那種孤獨和絕望,讓人心痛不已,也讓我更加體會到,即便是最微不足道的生命,也應該被看見,被尊重。

评分

《商市街》則展現瞭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風貌。從東北的鄉野走嚮瞭繁華的都市,人物的內心也變得更加復雜和動蕩。我被深深吸引的是那些在商業街區裏掙紮求生的女性,她們的命運似乎都與這冰冷而又充滿誘惑的商業世界緊密相連。那些為瞭生存而不得不齣賣尊嚴的女子,她們的眼淚和汗水,都化作瞭這條商市街上無聲的嘆息。蕭紅的筆觸依舊細膩,她捕捉到瞭人物微妙的情緒變化,她們的希望、失落、掙紮和不甘,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我尤其被書中那種壓抑而又彌漫著不安的氣氛所感染,仿佛能聽到街頭巷尾的嘈雜聲,聞到脂粉與市儈混雜的氣息,感受到人與人之間冷漠而又疏離的目光。雖然是寫商市,但她依然沒有脫離對底層人物命運的關注,那些身處社會邊緣的人們,他們的生活軌跡,他們的愛恨情仇,都構成瞭一幅幅令人唏噓的畫麵。

评分

《馬伯樂》的閱讀體驗,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矛盾和掙紮的社會環境中。這個故事中的人物,尤其是馬伯樂,他的身上集閤瞭太多的復雜性。他有著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但又被現實的泥沼所睏,無法自拔。蕭紅對於人物心理的描繪,依然是那麼深刻和到位。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馬伯樂內心的掙紮,他渴望改變,卻又無力改變,這種巨大的反差,讓人既同情又感到無奈。故事中的一些情節,充滿瞭諷刺和批判的意味,揭示瞭當時社會的一些弊病。我被作者那種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所摺服,她能夠抓住人物性格中的閃光點,也能毫不留情地剖析人物的弱點。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思考,在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像馬伯樂這樣的人,他們的命運究竟應該走嚮何方?

评分

《小城三月》讀來,感覺如同品一杯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這裏的筆觸更加內斂,情感的錶達也更加含蓄,但正是這種剋製,反而讓其中的情感更加動人心魄。我被故事中人物之間那種復雜而又難以言說的情愫深深打動。那種淡淡的憂傷,那種壓抑的愛戀,那種對美好未來的渴望,都在蕭紅的筆下流淌。故事中的一些場景,比如在小城裏漫步,在黃昏時分眺望遠方,都充滿瞭詩意,也充滿瞭揮之不去的愁緒。我能感受到主人公內心的孤獨,以及她對現實的無奈。這種“無聲勝有聲”的敘事方式,反而讓我更加投入,去體會人物內心的波瀾。每一個細微的動作,每一個眼神的交匯,都暗藏著豐富的情感。讀完之後,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個小城,感受著那份淡淡的憂傷和對愛情的憧憬。

评分

《八月天》這部作品,讓我感受到瞭另一種形式的悲愴。故事中的人物,在生命的盡頭,依然保持著一種近乎頑強的生命力,試圖抓住最後一絲希望。我被書中那種在絕望中尋找光明的精神所震撼。即使麵對死亡的陰影,他們依然沒有完全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親情的眷戀。蕭紅的筆觸,在描繪死亡的冷酷的同時,也展現瞭人性的溫暖和堅韌。那些最後的告彆,那些不捨的眼神,都深深地觸動瞭我。我仿佛能聽到生命在消逝前的最後一聲嘆息,也能感受到親人之間那種深沉而又無法言說的愛。這部作品,讓我對生命有瞭更深的思考,也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個瞬間。它提醒著我,即便是最脆弱的生命,也擁有著不屈不撓的力量。

評分

辛苦小哥送到5樓

評分

好看!呼蘭河畔,爺爺奶奶,小院子,都勾起瞭我的兒時迴憶。

評分

還好還好哈還好還好哈

評分

OKOKOKOKOKOKOKOKOK喜歡喜歡喜歡喜歡

評分

特價買的,很經典,好好讀讀。

評分

蕭紅全集,還不錯的書!推薦購買閱讀經典書籍。

評分

書籍不錯,質量也很好,就是字有些小

評分

喜歡蕭紅,近代非常好的女作傢,全集做活動買的,非常喜歡,好評,快遞也很快!

評分

都是好書,暢銷書,我們要建立閱覽室,京東的服務很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