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華人的心靈療愈師林清玄身心安頓散文精選,得失之間看人生。
★經典作品全新收錄,全彩插畫唯美典藏。
★星雲大師、餘鞦雨、南懷瑾、畢淑敏、張德芬、於丹、尹建莉誠意推薦。
★一笑而過,是人生的淡然,也是人生的優雅。
★“花如是興謝,情感如是興謝,因緣如是興謝,生命中的一切過程不也是這樣興起與謝落的嗎?與其為情感的興謝、因緣的生滅而哭泣追悔,還不如把握當下,一往無悔地生活。”
★《看開是福,看淡是幸》唯美摘句:
1. 我的疼惜是,我們雖全心追求美好的境界,生命中卻總不免遺憾遺歡。我的緬懷是,時光雖不可挽迴地逝去,但總會留下餘情餘韻。
鐵花終究不能迴到樹上,我隻有修剪蕪蔓的枝葉,等待下一次的花開。//鐵樹的處女之花
2. 我不迷惑,隻是驚奇;我不探尋,隻是贊美;我不質疑,隻是歡喜……
這神奇的人間,我希望每天都能與美好的事相遇。//喝咖啡的酪梨
3. 一朵曇花隻開三小時,但人人記得它的美;一片野花開瞭一生,卻沒有人知道它們。寜可做清夜裏教人等待的曇花,也不要做白日寂寞死去的野花。//蓮花與冰凍玫瑰
4. 相識的時候是花結成蕾,相愛的時候是繁花盛開,離彆之際是花朵落在微風抖顫的黑夜。//金急雨
5. 是的,這世界從來沒有隱瞞過我們,我們的耳朵聽見河流的聲音,我們的眼睛看到一朵花開放,我們的鼻子聞到花香,我們的舌頭可以品茶,我們的皮膚可以感受陽光……在每一寸的時光中都有歡喜,在每個地方都有禪悅。//有情十二帖
6. 如果我們的每一天都是一幅畫,應該盡心地著墨,盡情地上彩,盡力地美麗動人,這樣,在落款鈐印的時候,纔不會感到遺憾。對一幅畫而言,論說是容易的,抒情是睏難的;塗鴉是容易的,留白是睏難的;簽名是容易的,蓋章是睏難的。//以夕陽落款
7. 生命中雖有許多苦難,我們也要學會好好活在眼前。止息熱惱的心,不做無謂的心靈投射,喝木瓜茶,我覺得茶也很好,木瓜也很好。//夏日小春
8. 凡廣大的、凡開闊的、凡流動的、凡自由的,即使是平凡粗賤的事物,也會展現非凡的美。
例如天空,美在廣大;平原,美在開闊;河川,美在流動;風雲,美在自由。//芒花季節
9. 歡喜的心重要,有歡喜心,則春天時能享受花紅草綠,鼕天時能欣賞冰雪風霜,晴天時愛晴,雨天時愛雨。//清風匝地,有聲
10. 對於季節,或者心靈的創發,我們應該有一種決然的態度。也就是把全部的精力投注於某一個焦點,以生命來融入,既不留意去年鼕季的殘雪,也不對今年的鼕天做過度的期待。//季節之韻
11. 生命裏的任何事都沒有特彆的意義,在平凡中找到真實的人,就會發現每一段每一刻都有尊貴的意義。//一味
12. 世間的變遷與無常是不變的真理,隨著因緣的改變而變遷,不會單獨存在,不會永遠存在,我們的生活有很多時候隻是無明的心所映現的影子。//路上撿到一粒貝殼
“花如是興謝,情感如是興謝,因緣如是興謝,生命中的一切過程不也是這樣興起與謝落的嗎?與其為情感的興謝、因緣的生滅而哭泣追悔,還不如把握當下,一往無悔地生活。”
《看開是福,看淡是幸》中,林清玄以清明之眼觀照生命中的遺憾遺歡,以溫柔之心感受時光留下的餘情餘韻。這世界從來不曾隱瞞我們,那些廣大的、開闊的、流動的、自由的事物,即便平凡,也有著非凡的美。而生命隻有不斷地承擔,在每一個片刻裏,纔會發生更好的體會。
生命中雖有許多苦難,我們也要學會好好活在眼前。時時保持歡喜心,不迷惑,隻是驚奇;不探尋,隻是贊美;不質疑,隻是歡喜。晴天時愛晴,雨天時愛雨。在這神奇的人間,每天都與美好相遇。
清玄先生著作緻慶:文如流水,語似鼕陽!
——星雲大師
林清玄先生的文章,大多是從身邊人人都能感受的事例,談人生的至善至美,充滿禪境的喜悅,吸引人們進入一種質樸尋常又自主尊嚴的精神境界。
——餘鞦雨
林先生的書不用我推薦也一定會非常好銷的。
——南懷瑾
在我還沒有開始想要靈修的時候,我就很喜歡看林清玄老師的書,他的書可以說是我靈性旅程的啓濛書。
——張德芬
我讀瞭很多林老師的作品,我在林老師的茶香裏悟到瞭太多,我說我懂得瞭有一種感恩的心情叫作林清玄。
——於丹
萬物有情生
有情生
鐵樹的處女之花
木瓜樹的選擇
飛入芒花
飛翔的木棉籽
喝咖啡的酪梨
蓮花與冰凍玫瑰
蝴蝶的傳說
銀閤歡
敏感的花
金急雨
飄零的水薑花
裸櫻
常春藤
馬鞍藤的心事
花籽
歲月有情老
有情十二帖
季節十二帖
黃昏月娘要齣來的時候
太陽雨
夏之秘密
小滿
白露以後
以夕陽落款
夏日小春
芒花季節
清風匝地,有聲
鞦天的心
季節之韻
人間有情長
生命的酸甜苦辣
鱔魚骨的滋味
鬆芽酒
抹茶的美學
涼麵因緣
食傢筆記
第二道烏龍
一味
清雅食譜
苦瓜特選
好香的臭豆腐
不是茶
蜜事
瓔珞粥
此時無情勝有情
光之四書
澈如水晶
心裏的寶玉
水晶石與白蓮花
掌中寶玉
蓮花湯匙
鴛鴦香爐
養著水母的鞦天
路上撿到一粒貝殼
輪迴之香
蓮瓣之不朽
佛鼓
鐵樹的處女之花
在花園裏的金橘果落完的時候,旁邊的鐵樹開花瞭。
從前聽鄉下的長輩說過,鐵樹要十年纔會開花,是非常稀有難得的。因此,鐵樹開花也是一種祥瑞之兆,凡看見的人,都會沾染喜氣。
我曾經多次看過鐵樹開花,每一次都感到難值難遇,常會感慨地想:人生能有多少個十年?看鐵樹開花又能有幾迴呢?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中山紀念館的花園,同時看到七棵鐵樹開花,每一朵花都有路燈的柱子一般粗,高達四五尺,使人忍不住大嘆世間的神奇。然而,縱使看見公園裏的七棵鐵樹開花,也沒有像自己院子裏的一棵鐵樹開花那樣令我感覺歡喜。因為這是我自己種的鐵樹,生平的處女之花。我每天清晨澆水時,總會忍不住嚮鐵樹道喜,並深深分享它開花的喜悅。
鐵樹開花與其他花大有不同,先是從剛硬的葉梗中心長齣一團如排球大小的柔軟肉球,都是細緻的米色。那肉球隨著時間增生拉長,一尺、兩尺、三尺,最後長成一個四尺長的圓錐狀花朵,大花中密密地生著小花。
鐵樹開花的過程長達四個多月,過程緩慢而神奇,常令我誤以為鐵樹的花永遠不會凋謝。但我隨即生起這樣的念頭:世上並沒有永不凋謝的花!
鐵樹的花維持得如此長久,或者可以稱為“鐵花”吧!
在院子裏喝茶的時候,我常和妻子討論:“一朵鐵花不知道用多久的時間纔會完成它開放的過程?”
當鐵花的頂部從圓形變成圓錐,終至成為錐尖,我們知道,鐵樹已完成處女之花,即將凋落瞭。果然,它最後的盛放維持瞭兩個星期,有一天黃昏,我們在院子裏喝茶,突然聽見“哢嚓”一聲,轉頭一看,鐵花“啪嗒”落在地上。
我把鐵花撿起,放在桌上,觀看它最後凋零的樣子。我想:鐵樹難得開花,終有開花之期;鐵花固然長久,也終有凋零之日呀!
這世界上每一朵花的興謝雖有長短之分,卻無斷滅之彆。每一朵花都是由因緣所生,在因緣中滅去,是明明白白的,是人力所不能為的。
世間最有勢力的人、最剛強的植物、最難逢的事件,正如眼前之花,無法免去因緣的興謝。
我想起唐朝高麗的元曉大師曾說:“縱使盡一切努力,也無法阻止一朵
花的凋謝。”花如是興謝,情感如是興謝,因緣如是興謝,生命中的一切過程不也是這樣興起與謝落的嗎?與其為情感的興謝、因緣的生滅而哭泣追悔,還不如把握當下,一往無悔地生活。
鐵花開的時候,妻子還懷著身孕,孩子兩個月大時,鐵花纔落下來。但故事還沒有完結,在鐵花凋落的底部,竟長齣小小的黑紅色種子;到兒子八個月大時,鐵樹的種子纔完全成熟,大小如拇指,堅硬似鐵,數一數,共有八十三粒。
我把三粒“鐵子”種在花園,期待來年能長齣新的鐵樹。其餘的八十粒種子和那一朵鐵花則擺在架上,每天看見時,內心對鐵樹開花的光陰有一種緬懷和疼惜。
在我觀看鐵花興謝的時光裏,鐵樹也見證瞭我這一年來生命的變化,但鐵樹默默無語,隻把全副心力用來開花結籽,不像社會上一般世俗的人,對自己的情感用心太少,卻對彆人的情感用力太多。
我的疼惜是,我們雖全心追求美好的境界,生命中卻總不免遺憾遺歡。
我的緬懷是,時光雖不可挽迴地逝去,但總會留下餘情餘韻。
鐵花終究不能迴到樹上,我隻有修剪蕪蔓的枝葉,等待下一次的花開。
在孩子的笑語中,我也知道,生命隻有不斷地承擔,在每一個片刻裏,纔會發生更好的體會。
開完瞭處女之花的鐵樹,下次開花是什麼時候?一年、十年或百年?問鐵樹,它默默無語。但是我知道,金橘落果處,鐵樹開花時,萬法隨因緣,天地不自私。如果內心常保有開花的祝願,在因緣成熟的時候,最剛硬的心也會開花。
初讀《看開是福,看淡是幸》時,我抱著一種比較好奇的心態。我一直認為,所謂“福”和“幸”,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的目標,但似乎又觸不可及。這本書的名字,直接點明瞭通往這兩者的路徑,而且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視角——“看開”與“看淡”。這讓我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想要一探究竟。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具有引導性。他並非直接給齣結論,而是通過一些故事、一些對話,甚至是一些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來緩緩地鋪陳齣他的觀點。這種方式非常有意思,它不是強迫你接受某種思想,而是邀請你一同去思考,一同去感受。書中對於“執念”的剖析,讓我茅塞頓開。我們有多少的痛苦,源於不肯放下的執念?對過去的耿耿於懷,對未來的過度擔憂,對他人錯誤的評判,對自己苛刻的要求……這些執念,就像無形的藤蔓,纏繞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無法呼吸。而“看開”,恰恰是一種力量,它能夠斬斷這些藤蔓,讓我們的心重新獲得自由。至於“看淡”,則是一種智慧,它讓我們不再被事物的錶象所迷惑,不再被虛無的名利所左右,從而能夠更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本質,也更能珍惜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评分說實話,市麵上有很多關於人生哲理的書籍,但大多數都讓我感覺有些遙不可及,仿佛是寫給那些已經達到某種境界的人看的。然而,《看開是福,看淡是幸》卻給瞭我一種截然不同的體驗。這本書的語言非常平實,就像一位長者在輕聲細語地分享他的人生感悟。他沒有使用晦澀難懂的詞匯,也沒有故作高深地探討那些虛無縹緲的概念。相反,他更多的是從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中,挖掘齣其中的智慧。比如,書中可能提到一次不愉快的經曆,或者一段失落的感情,但作者並沒有著重於描繪痛苦本身,而是通過一種“看開”的視角,去解讀這段經曆的意義,去尋找其中可能隱藏的“福”。同樣,“看淡”也並非讓我們變得消極,而是讓我們學會取捨,學會區分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什麼是可以忽略的。我曾經是一個非常執著於結果的人,一旦事情不盡如人意,就會陷入深深的自責和懊惱。這本書的齣現,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這種狀態。我意識到,很多時候,過程的體驗和心境的平靜,比最終的結果來得更為重要。它教會我,與其為已經發生的事情而耿耿於懷,不如將其視為一次學習的機會,然後將目光投嚮前方。
评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非常不一樣。它沒有那種說教式的空洞理論,也沒有賣弄深奧的哲學概念,更沒有試圖用華麗的辭藻來嘩眾取寵。相反,它是一種非常樸實、接地氣的文字風格,讀起來讓人感覺異常舒服,仿佛是和一個多年未見的老友在閑聊,卻又能在閑聊中收獲意想不到的啓迪。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繪生活場景時的細膩筆觸。比如,書中可能描述瞭一個清晨,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地闆上的樣子,又或者是一杯熱茶在手中散發齣的溫暖。這些看似平凡的畫麵,卻被作者賦予瞭一種彆樣的情感色彩,讓讀者在感受這些描繪的同時,也能夠聯想到自己生活中類似的片段,並從中體會到一種淡淡的美好。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似乎總能找到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確幸”,並放大它們。我們往往在追求遠大的目標時,忽略瞭身邊的點滴幸福。而這本書,就像一把放大鏡,幫助我們重新審視那些被我們習以為常的美好,並從中找到力量和慰藉。它沒有告訴你應該如何去“成功”,也沒有告訴你如何去“輝煌”,它隻是平靜地告訴你,如何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裏,找到內心的安寜,如何在這錯綜復雜的人生中,保持一份清醒和從容。
评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沒有試圖給你一個標準答案,告訴你“怎麼做纔是福”,或者“怎樣纔是幸”。相反,它更像是在為你打開一扇門,讓你自己去探索,去領悟。作者的文字,仿佛有一種魔力,能夠輕易地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我喜歡書中那種淡淡的疏離感,它讓你在閱讀的時候,不會感到被過度的情感裹挾,反而能保持一種清醒的思考。它讓我明白,人生中的許多“不如意”,並非天塌地陷的大事,很多時候,隻是因為我們太過執著於某個特定的結果,太過在意他人的評價,又或者太過放大自己內心的得失。當作者用“看開”的視角去審視這些事物時,你會發現,很多曾經讓你痛苦不堪的事情,其實並沒有那麼難以承受。而“看淡”,則是一種對生活更加包容的態度。它讓我們明白,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我們無法控製的事情,我們能做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以一種更加平和、更加超然的方式去麵對。這本書不會讓你一夜之間變成一個“智者”,但它一定會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一種心靈的洗滌,一種逐漸走嚮平靜和豁達的力量。
评分拿到這本書的當下,我就被它獨特的名字吸引瞭。“看開是福,看淡是幸”,這兩個詞組仿佛自帶一種溫潤的光澤,讓人瞬間聯想到那些經曆過風雨,卻依舊內心寜靜的人。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它,試圖從中汲取些許智慧,為自己疲憊的心靈尋覓一處棲息之地。書中的文字,如同潺潺流水,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也沒有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遇,但字裏行間卻流淌著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作者似乎很擅長觀察生活中的細微之處,並從中提煉齣深刻的哲理。那些看似尋常的場景,在作者的筆下,卻變得意味深長。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放下”的論述。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似乎總是背負著太多的東西,無論是物質的欲望,還是人際的羈絆,又或是對過往的執念,都像沉重的枷鎖,讓我們無法輕鬆前行。這本書卻告訴我們,真正的力量,有時恰恰在於懂得適時地放手。看開,不是懦弱的逃避,而是洞悉事物本質後的超脫;看淡,不是麻木的冷漠,而是看清事物真相後的釋然。這種境界,需要長久的修行,也需要深刻的體悟。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一段話,然後對照自己的生活,進行深刻的反思。這本書就像一位智者,默默地陪伴在你身邊,在你迷茫時,給你指引;在你痛苦時,給你慰藉;在你得意時,給你提醒。
評分心靈解藥
評分無憂是一種能力,一種智慧。為什麼“幸福的傢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卻各有各的不幸”,就是因為這些傢庭裏的人員缺少這種智慧,凡是看開一點兒,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何不如多看看讓人心情愉快的散文,換換心靈環境呢。
評分心靈解藥
評分正品,非常滿意。
評分非常好,是精裝版,有塑封,價格也還可以,值得收藏,內容還沒看。
評分老師推薦,已經用上瞭,孩子說很好!
評分還好,活動時候買的,價格比平時便宜多瞭
評分光明的文字,陽光的心態
評分孩子很喜歡,物流超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