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人的心灵疗愈师林清玄身心安顿散文精选,得失之间看人生。
★经典作品全新收录,全彩插画唯美典藏。
★星云大师、余秋雨、南怀瑾、毕淑敏、张德芬、于丹、尹建莉诚意推荐。
★一笑而过,是人生的淡然,也是人生的优雅。
★“花如是兴谢,情感如是兴谢,因缘如是兴谢,生命中的一切过程不也是这样兴起与谢落的吗?与其为情感的兴谢、因缘的生灭而哭泣追悔,还不如把握当下,一往无悔地生活。”
★《看开是福,看淡是幸》唯美摘句:
1. 我的疼惜是,我们虽全心追求美好的境界,生命中却总不免遗憾遗欢。我的缅怀是,时光虽不可挽回地逝去,但总会留下余情余韵。
铁花终究不能回到树上,我只有修剪芜蔓的枝叶,等待下一次的花开。//铁树的处女之花
2. 我不迷惑,只是惊奇;我不探寻,只是赞美;我不质疑,只是欢喜……
这神奇的人间,我希望每天都能与美好的事相遇。//喝咖啡的酪梨
3. 一朵昙花只开三小时,但人人记得它的美;一片野花开了一生,却没有人知道它们。宁可做清夜里教人等待的昙花,也不要做白日寂寞死去的野花。//莲花与冰冻玫瑰
4. 相识的时候是花结成蕾,相爱的时候是繁花盛开,离别之际是花朵落在微风抖颤的黑夜。//金急雨
5. 是的,这世界从来没有隐瞒过我们,我们的耳朵听见河流的声音,我们的眼睛看到一朵花开放,我们的鼻子闻到花香,我们的舌头可以品茶,我们的皮肤可以感受阳光……在每一寸的时光中都有欢喜,在每个地方都有禅悦。//有情十二帖
6. 如果我们的每一天都是一幅画,应该尽心地着墨,尽情地上彩,尽力地美丽动人,这样,在落款钤印的时候,才不会感到遗憾。对一幅画而言,论说是容易的,抒情是困难的;涂鸦是容易的,留白是困难的;签名是容易的,盖章是困难的。//以夕阳落款
7. 生命中虽有许多苦难,我们也要学会好好活在眼前。止息热恼的心,不做无谓的心灵投射,喝木瓜茶,我觉得茶也很好,木瓜也很好。//夏日小春
8. 凡广大的、凡开阔的、凡流动的、凡自由的,即使是平凡粗贱的事物,也会展现非凡的美。
例如天空,美在广大;平原,美在开阔;河川,美在流动;风云,美在自由。//芒花季节
9. 欢喜的心重要,有欢喜心,则春天时能享受花红草绿,冬天时能欣赏冰雪风霜,晴天时爱晴,雨天时爱雨。//清风匝地,有声
10. 对于季节,或者心灵的创发,我们应该有一种决然的态度。也就是把全部的精力投注于某一个焦点,以生命来融入,既不留意去年冬季的残雪,也不对今年的冬天做过度的期待。//季节之韵
11. 生命里的任何事都没有特别的意义,在平凡中找到真实的人,就会发现每一段每一刻都有尊贵的意义。//一味
12. 世间的变迁与无常是不变的真理,随着因缘的改变而变迁,不会单独存在,不会永远存在,我们的生活有很多时候只是无明的心所映现的影子。//路上捡到一粒贝壳
“花如是兴谢,情感如是兴谢,因缘如是兴谢,生命中的一切过程不也是这样兴起与谢落的吗?与其为情感的兴谢、因缘的生灭而哭泣追悔,还不如把握当下,一往无悔地生活。”
《看开是福,看淡是幸》中,林清玄以清明之眼观照生命中的遗憾遗欢,以温柔之心感受时光留下的余情余韵。这世界从来不曾隐瞒我们,那些广大的、开阔的、流动的、自由的事物,即便平凡,也有着非凡的美。而生命只有不断地承担,在每一个片刻里,才会发生更好的体会。
生命中虽有许多苦难,我们也要学会好好活在眼前。时时保持欢喜心,不迷惑,只是惊奇;不探寻,只是赞美;不质疑,只是欢喜。晴天时爱晴,雨天时爱雨。在这神奇的人间,每天都与美好相遇。
清玄先生著作致庆:文如流水,语似冬阳!
——星云大师
林清玄先生的文章,大多是从身边人人都能感受的事例,谈人生的至善至美,充满禅境的喜悦,吸引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又自主尊严的精神境界。
——余秋雨
林先生的书不用我推荐也一定会非常好销的。
——南怀瑾
在我还没有开始想要灵修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看林清玄老师的书,他的书可以说是我灵性旅程的启蒙书。
——张德芬
我读了很多林老师的作品,我在林老师的茶香里悟到了太多,我说我懂得了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叫作林清玄。
——于丹
万物有情生
有情生
铁树的处女之花
木瓜树的选择
飞入芒花
飞翔的木棉籽
喝咖啡的酪梨
莲花与冰冻玫瑰
蝴蝶的传说
银合欢
敏感的花
金急雨
飘零的水姜花
裸樱
常春藤
马鞍藤的心事
花籽
岁月有情老
有情十二帖
季节十二帖
黄昏月娘要出来的时候
太阳雨
夏之秘密
小满
白露以后
以夕阳落款
夏日小春
芒花季节
清风匝地,有声
秋天的心
季节之韵
人间有情长
生命的酸甜苦辣
鳝鱼骨的滋味
松芽酒
抹茶的美学
凉面因缘
食家笔记
第二道乌龙
一味
清雅食谱
苦瓜特选
好香的臭豆腐
不是茶
蜜事
璎珞粥
此时无情胜有情
光之四书
澈如水晶
心里的宝玉
水晶石与白莲花
掌中宝玉
莲花汤匙
鸳鸯香炉
养着水母的秋天
路上捡到一粒贝壳
轮回之香
莲瓣之不朽
佛鼓
铁树的处女之花
在花园里的金橘果落完的时候,旁边的铁树开花了。
从前听乡下的长辈说过,铁树要十年才会开花,是非常稀有难得的。因此,铁树开花也是一种祥瑞之兆,凡看见的人,都会沾染喜气。
我曾经多次看过铁树开花,每一次都感到难值难遇,常会感慨地想: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看铁树开花又能有几回呢?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中山纪念馆的花园,同时看到七棵铁树开花,每一朵花都有路灯的柱子一般粗,高达四五尺,使人忍不住大叹世间的神奇。然而,纵使看见公园里的七棵铁树开花,也没有像自己院子里的一棵铁树开花那样令我感觉欢喜。因为这是我自己种的铁树,生平的处女之花。我每天清晨浇水时,总会忍不住向铁树道喜,并深深分享它开花的喜悦。
铁树开花与其他花大有不同,先是从刚硬的叶梗中心长出一团如排球大小的柔软肉球,都是细致的米色。那肉球随着时间增生拉长,一尺、两尺、三尺,最后长成一个四尺长的圆锥状花朵,大花中密密地生着小花。
铁树开花的过程长达四个多月,过程缓慢而神奇,常令我误以为铁树的花永远不会凋谢。但我随即生起这样的念头:世上并没有永不凋谢的花!
铁树的花维持得如此长久,或者可以称为“铁花”吧!
在院子里喝茶的时候,我常和妻子讨论:“一朵铁花不知道用多久的时间才会完成它开放的过程?”
当铁花的顶部从圆形变成圆锥,终至成为锥尖,我们知道,铁树已完成处女之花,即将凋落了。果然,它最后的盛放维持了两个星期,有一天黄昏,我们在院子里喝茶,突然听见“咔嚓”一声,转头一看,铁花“啪嗒”落在地上。
我把铁花捡起,放在桌上,观看它最后凋零的样子。我想:铁树难得开花,终有开花之期;铁花固然长久,也终有凋零之日呀!
这世界上每一朵花的兴谢虽有长短之分,却无断灭之别。每一朵花都是由因缘所生,在因缘中灭去,是明明白白的,是人力所不能为的。
世间最有势力的人、最刚强的植物、最难逢的事件,正如眼前之花,无法免去因缘的兴谢。
我想起唐朝高丽的元晓大师曾说:“纵使尽一切努力,也无法阻止一朵
花的凋谢。”花如是兴谢,情感如是兴谢,因缘如是兴谢,生命中的一切过程不也是这样兴起与谢落的吗?与其为情感的兴谢、因缘的生灭而哭泣追悔,还不如把握当下,一往无悔地生活。
铁花开的时候,妻子还怀着身孕,孩子两个月大时,铁花才落下来。但故事还没有完结,在铁花凋落的底部,竟长出小小的黑红色种子;到儿子八个月大时,铁树的种子才完全成熟,大小如拇指,坚硬似铁,数一数,共有八十三粒。
我把三粒“铁子”种在花园,期待来年能长出新的铁树。其余的八十粒种子和那一朵铁花则摆在架上,每天看见时,内心对铁树开花的光阴有一种缅怀和疼惜。
在我观看铁花兴谢的时光里,铁树也见证了我这一年来生命的变化,但铁树默默无语,只把全副心力用来开花结籽,不像社会上一般世俗的人,对自己的情感用心太少,却对别人的情感用力太多。
我的疼惜是,我们虽全心追求美好的境界,生命中却总不免遗憾遗欢。
我的缅怀是,时光虽不可挽回地逝去,但总会留下余情余韵。
铁花终究不能回到树上,我只有修剪芜蔓的枝叶,等待下一次的花开。
在孩子的笑语中,我也知道,生命只有不断地承担,在每一个片刻里,才会发生更好的体会。
开完了处女之花的铁树,下次开花是什么时候?一年、十年或百年?问铁树,它默默无语。但是我知道,金橘落果处,铁树开花时,万法随因缘,天地不自私。如果内心常保有开花的祝愿,在因缘成熟的时候,最刚硬的心也会开花。
拿到这本书的当下,我就被它独特的名字吸引了。“看开是福,看淡是幸”,这两个词组仿佛自带一种温润的光泽,让人瞬间联想到那些经历过风雨,却依旧内心宁静的人。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试图从中汲取些许智慧,为自己疲惫的心灵寻觅一处栖息之地。书中的文字,如同潺潺流水,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遇,但字里行间却流淌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作者似乎很擅长观察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并从中提炼出深刻的哲理。那些看似寻常的场景,在作者的笔下,却变得意味深长。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放下”的论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似乎总是背负着太多的东西,无论是物质的欲望,还是人际的羁绊,又或是对过往的执念,都像沉重的枷锁,让我们无法轻松前行。这本书却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有时恰恰在于懂得适时地放手。看开,不是懦弱的逃避,而是洞悉事物本质后的超脱;看淡,不是麻木的冷漠,而是看清事物真相后的释然。这种境界,需要长久的修行,也需要深刻的体悟。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段话,然后对照自己的生活,进行深刻的反思。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默默地陪伴在你身边,在你迷茫时,给你指引;在你痛苦时,给你慰藉;在你得意时,给你提醒。
评分初读《看开是福,看淡是幸》时,我抱着一种比较好奇的心态。我一直认为,所谓“福”和“幸”,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追寻的目标,但似乎又触不可及。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明了通往这两者的路径,而且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角——“看开”与“看淡”。这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一探究竟。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具有引导性。他并非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一些故事、一些对话,甚至是一些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缓缓地铺陈出他的观点。这种方式非常有意思,它不是强迫你接受某种思想,而是邀请你一同去思考,一同去感受。书中对于“执念”的剖析,让我茅塞顿开。我们有多少的痛苦,源于不肯放下的执念?对过去的耿耿于怀,对未来的过度担忧,对他人错误的评判,对自己苛刻的要求……这些执念,就像无形的藤蔓,缠绕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无法呼吸。而“看开”,恰恰是一种力量,它能够斩断这些藤蔓,让我们的心重新获得自由。至于“看淡”,则是一种智慧,它让我们不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不再被虚无的名利所左右,从而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本质,也更能珍惜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不一样。它没有那种说教式的空洞理论,也没有卖弄深奥的哲学概念,更没有试图用华丽的辞藻来哗众取宠。相反,它是一种非常朴实、接地气的文字风格,读起来让人感觉异常舒服,仿佛是和一个多年未见的老友在闲聊,却又能在闲聊中收获意想不到的启迪。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绘生活场景时的细腻笔触。比如,书中可能描述了一个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的样子,又或者是一杯热茶在手中散发出的温暖。这些看似平凡的画面,却被作者赋予了一种别样的情感色彩,让读者在感受这些描绘的同时,也能够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片段,并从中体会到一种淡淡的美好。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似乎总能找到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确幸”,并放大它们。我们往往在追求远大的目标时,忽略了身边的点滴幸福。而这本书,就像一把放大镜,帮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美好,并从中找到力量和慰藉。它没有告诉你应该如何去“成功”,也没有告诉你如何去“辉煌”,它只是平静地告诉你,如何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安宁,如何在这错综复杂的人生中,保持一份清醒和从容。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试图给你一个标准答案,告诉你“怎么做才是福”,或者“怎样才是幸”。相反,它更像是在为你打开一扇门,让你自己去探索,去领悟。作者的文字,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够轻易地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喜欢书中那种淡淡的疏离感,它让你在阅读的时候,不会感到被过度的情感裹挟,反而能保持一种清醒的思考。它让我明白,人生中的许多“不如意”,并非天塌地陷的大事,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我们太过执着于某个特定的结果,太过在意他人的评价,又或者太过放大自己内心的得失。当作者用“看开”的视角去审视这些事物时,你会发现,很多曾经让你痛苦不堪的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以承受。而“看淡”,则是一种对生活更加包容的态度。它让我们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我们能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一种更加平和、更加超然的方式去面对。这本书不会让你一夜之间变成一个“智者”,但它一定会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洗涤,一种逐渐走向平静和豁达的力量。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有很多关于人生哲理的书籍,但大多数都让我感觉有些遥不可及,仿佛是写给那些已经达到某种境界的人看的。然而,《看开是福,看淡是幸》却给了我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这本书的语言非常平实,就像一位长者在轻声细语地分享他的人生感悟。他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词汇,也没有故作高深地探讨那些虚无缥缈的概念。相反,他更多的是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中,挖掘出其中的智慧。比如,书中可能提到一次不愉快的经历,或者一段失落的感情,但作者并没有着重于描绘痛苦本身,而是通过一种“看开”的视角,去解读这段经历的意义,去寻找其中可能隐藏的“福”。同样,“看淡”也并非让我们变得消极,而是让我们学会取舍,学会区分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是可以忽略的。我曾经是一个非常执着于结果的人,一旦事情不尽如人意,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懊恼。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这种状态。我意识到,很多时候,过程的体验和心境的平静,比最终的结果来得更为重要。它教会我,与其为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耿耿于怀,不如将其视为一次学习的机会,然后将目光投向前方。
评分帮别人买的包装很好没有损坏 挺好的
评分正版书籍,书非常好,要开始认真读书了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书是没话说,就是送货员服务态度太差了
评分不错的书,值得拥有
评分看看吧,应该还是不错的。
评分外观漂亮 密封严实,质量上乘 我很喜欢
评分包装精美。让人看了爱不释手。
评分质量挺好的书,给小孩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