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 : 从情绪管理开始,教出讲道理的好孩子

正面管教 : 从情绪管理开始,教出讲道理的好孩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意中 著
图书标签:
  • 正面管教
  • 亲子沟通
  • 情绪管理
  • 儿童教育
  • 行为塑造
  • 家庭教育
  • 教养技巧
  • 心理学
  • 育儿
  • 好习惯培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09164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1244
品牌:读品联合(TASTEFUL READING)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24
字数:176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台湾金石堂、诚品书店亲子类五星图书!
  台湾《亲子天下》杂志专栏资深心理师、台湾受爱戴的亲子专家王意中,亲授8招情绪管理方法,破解29种常见的亲子状况,总结了209个秘诀指南,多元的情绪教养方案。亮点旁批提供更多疏导情绪的灵感。
  
  
  

内容简介

  

  好EQ更胜高IQ!好EQ都是后天学习的。
  作者王意中心理师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方面的专家,拥有十多年的丰富专业经验。对于孩子成长路上的情绪问题,从学龄前的表达障碍、情绪词汇不足、建立自信、不懂察言观色,到入学后常遇到的问题如压力调适、摆脱负面思考、培养同理心、人际关系、对成绩的焦虑等等,他以多种常见情境,搭配具体、多元化的应变方式,帮助父母以同理心教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让孩子及早学会排解负面情绪,加强正向思考的能力,为孩子的成长奠定稳固的基础。
  
  
  

作者简介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心理师、《亲子天下》杂志专栏专家。
  高雄医学院行为科学研究所第1届硕士毕业。成立宜兰县第1家心理治疗所,目前演讲场次已超过1000场,是许多家长与老师心中极具理想与热情的心理师。
  著有:《不吼不叫,激发孩子学习力》《孩子不敢说的40个成长困惑》《标准答案--临床心理师的大格局教养》《301个专注力教养祕诀》《301个过动儿教养祕诀》《台湾自闭儿教养书》等。






精彩书评

  

  ★本书提供的情绪能力教导秘诀不仅适合用来教导孩子,更重要的是,当父母与老师使用这些方法来教导孩子时,也可以自我反省并重新学习。本书提出了很多值得父母及老师深思的问题,例如,“孩子要怎么生气,我才不会生气?”孩子的情绪感受是需要被接纳及尊重的,但需要父母及老师有智慧地教导,要教出高EQ的孩子,还真是需要先有高EQ的父母及老师。此外,本书提出的“正向思考不等于合理化”的观点也令人眼前一亮,市面上许多情绪管理课程常教导面对负向情境时“转念”的重要性,但本书作者却更进一步提出,光是透过改变想法来调节情绪是不够的,唯有能带来有效行动以解决问题的这种“转念”,才是情绪学习中所要教导的正向思考能力。
  人生匆匆数十寒暑,总要过得快乐又有意义才有价值,要拥有幸福人生,就要先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好好相处。相信此书会成为父母、老师及孩子共同的帮手,我诚挚地予以推荐!
  ——周育如/新竹教育大学幼教系助理教授
  
  
  

目录

情绪管理第1招 提升情绪辨识力 非学不可之情绪辨识力 问题一 当情绪傻傻分不清 情绪辨识秘诀指南 秘诀001 孩子熟悉情绪吗 秘诀002 情绪抽屉 秘诀003 情绪“毛线球” 秘诀004 建立情绪“仓库” 秘诀005 情绪词汇“进货” 秘诀006 情绪词汇多多益善 秘诀007 情绪分流 秘诀008 把情绪化为画面 问题二 当孩子情绪一团混乱 情绪辨识秘诀指南 秘诀030 超级情绪 秘诀031 情绪“锋面”滞留 秘诀032 生气之必要 问题六 当孩子总是臭着一张脸 情绪觉察秘诀指南 秘诀033 臭脸的委屈 秘诀034 镜子的魔力 秘诀035 表情会说话 秘诀036 面对尴尬时刻 问题七 孩子不会看脸色怎么办 情绪觉察秘诀指南 秘诀037 倾听弦外之音 秘诀038 魔鬼躲在声音里 秘诀039 回应代表的意义 秘诀040 扮演情绪导演 秘诀041 肢体会说话 秘诀042 看穿情绪的分解动作 问题八 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情绪觉察秘诀指南 秘诀043 同理心的前提条件 秘诀044 用心揣摩 秘诀045 把主角换成自己 秘诀046 分享切身经验 情绪管理第3招 提升情绪表达力 非学不可之情绪表达力 问题九 孩子如何表达生气情绪 情绪表达秘诀指南 秘诀047 孩子怎么生气,我才不会生气呢 秘诀009 反映情绪 秘诀010 找出情绪主打歌 秘诀011 情绪想象 秘诀012 情绪“地雷” 秘诀013 “5W1H”的对话运用 秘诀014 情绪就像地铁线 秘诀015 缩小情绪范围 秘诀016 情绪串联游戏 秘诀017 认识情绪强度 问题三 当孩子不喜欢谈负面情绪 情绪辨识秘诀指南 秘诀018 期待心情的到来 秘诀019 情绪没有好坏 秘诀020 从绘本中认识情绪 情绪管理第2招 提升情绪觉察力 非学不可之情绪觉察力 问题四 孩子如何觉察焦虑 情绪觉察秘诀指南 秘诀021 优先示范 秘诀022 身体是情绪的好朋友 秘诀023 找出代表性指标秘诀024 帮情绪做“天气预测” 秘诀025 情绪“浮球” 秘诀026 小黑蚊般的压力 问题五 孩子如何觉察生气 情绪觉察秘诀指南 秘诀027 情绪开关 秘诀028 暴雨将至 秘诀029 情绪分级 秘诀048 不说的背后 秘诀049 说出我的情绪 秘诀050 控制愤怒的语调 秘诀051 具体说分明 秘诀052 指责请回避 秘诀053 非语言表达 秘诀054 情绪表达,看场合 秘诀055 表达情绪的权利 问题十 当孩子无法说出感觉 情绪表达秘诀指南 秘诀056 大人请先说 秘诀057 当孩子口语有限 秘诀058 写出我的情绪 秘诀059 画出我的情绪 秘诀060 玩出我的情绪 秘诀061 情绪垃圾,适度倾倒 秘诀062 同样反应,不同原因 秘诀063 “我……因为……”的造句 问题十一 孩子总是自我伤害怎么办 情绪表达秘诀指南 秘诀064 伤害的替代方式 秘诀065 冷却激动心情 秘诀066 敲出好心情 秘诀067 找出自己的歌 情绪管理第4招 提升正向思考力 非学不可之正向思考力 问题十二 孩子对于批评很敏感怎么办 正向思考秘诀指南 秘诀068 想法一直都在 秘诀069 思考,从父母先做起 秘诀070 “非黑即白”的困境 秘诀071 避免以偏概全 秘诀072 当情绪海啸来袭 秘诀073 “预言失败”最灵验 秘诀074 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 秘诀075 不合理的高标设定 秘诀076 强化正向思考,转为积极行动 秘诀077 正向思考不等于合理化 秘诀078 找出思考的自动模式 秘诀079 反驳负向思考 秘诀080 让自己换一个想法 问题十三 孩子总是容易负向思考怎么办 正向思考秘诀指南 秘诀081 赶走“爱找麻烦的家伙” 秘诀082 自我贬抑 秘诀083 收集正向思考的材料 秘诀084 让正向思考无所不在 秘诀085 反复演练正向思考 问题十四 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吗 正向思考秘诀指南 秘诀086 远离抱怨 秘诀087 赞美日记 问题十五 孩子如何乐观学习 正向思考秘诀指南 秘诀088 增强掌控感,学习更开心 秘诀089 困难都是暂时的 秘诀090 其实我没有那么差 秘诀091 预防陷入“自我归咎” 秘诀092 想象不同角色的心情 情绪管理第5招 提升挫折忍受力 非学不可之挫折忍受力 问题十六 当孩子容易放弃 挫折忍受力秘诀指南 秘诀093 设定挫折保存期限 秘诀094 不同解释与看待 秘诀095 预防二分法 秘诀096 套用各种情境 秘诀097 思考行动双箭头 秘诀098 输到底会怎样 问题十七 孩子抗压性差怎么办 挫折忍受力秘诀指南 秘诀099 辨识压力源 秘诀100 画出压力“甜甜圈” 秘诀101 挫折像什么 秘诀102 挫折伴随的情绪秘诀103 挫折反应大不同 秘诀104 过程也很重要 秘诀105 禁止口头的自我贬抑 秘诀106 挫折,只是一块小蛋糕 问题十八 孩子得失心很重怎么办 挫折忍受力秘诀指南 秘诀107 父母的得失心 秘诀108 就事论事很重要 秘诀109 预防低标人生 秘诀110 聚焦下一站 秘诀111 不要强迫孩子实现父母的期待 秘诀112 请看我的优势 秘诀113 支持与陪伴 秘诀114 挫折拳击擂台 秘诀115 必要的崎岖之路 秘诀116 最佳男女配角 秘诀117 镁光灯外的角色 秘诀118 预先储存“应变点数” 情绪管理第6招 提升情绪控制力 非学不可之情绪控制力 问题十九 孩子如何控制生气 情绪控制秘诀指南 秘诀119 说出心中的怒气 秘诀120 拿到情绪“驾照” 秘诀121 想象我是一条优游的鱼 秘诀122 练习松开扳机 秘诀123 用行动走出怒气圈 秘诀124 限量控制 秘诀125 别总是当“忍者” 问题二十 大人情绪失控怎么办 情绪控制秘诀指南 秘诀126 来一杯淡定红茶 秘诀127 离开愤怒的视线 秘诀128 瞬间安静的作用 秘诀129 承认自己的有限 问题二十一 当孩子情绪激动 情绪控制秘诀指南 秘诀130 同理、合理、坚持底线 秘诀131 遇见孩子的心 秘诀132 温柔地轻拍 秘诀133 帮助孩子二选一 秘诀134 语言刺激请回避 问题二十二 孩子老爱动手打人怎么办 情绪控制秘诀指南 秘诀135 生气有理,打人无罪吗 秘诀136 一码归一码 秘诀137 让孩子先沉淀 秘诀138 动手以外的选项 情绪管理第7招 提升焦虑调适力 非学不可之焦虑调适力 问题二十三 孩子社交容易焦虑怎么办 焦虑调适秘诀指南 秘诀139 厘清孩子的焦虑原因 秘诀140 找出焦虑的诱发关键 秘诀141 从日常生活中找出焦虑来源 秘诀142 为孩子说出焦虑 秘诀143 渐进式面对焦虑法 秘诀144 设置人际缓冲区 秘诀145 书写焦虑 秘诀146 讨论焦虑 秘诀147 剥开焦虑“洋葱” 秘诀148 朗读自己的焦虑 秘诀149 大声说出好信息 秘诀150 避免注意力窄化 秘诀151 寻求帮助 秘诀152 做出选择,不再更改 秘诀153 熟悉感,让情绪舒缓 问题二十四 孩子一直咬手指头怎么办 焦虑调适秘诀指南 秘诀154 复制成功的经验 秘诀155 限制只会徒增压力 秘诀156 帮孩子说出感受 秘诀157 沐浴与泡澡 秘诀158 转移注意力 秘诀159 回溯问题源头 问题二十五 如何克服上台焦虑 焦虑调适秘诀指南 秘诀160 眼神的注视技巧秘诀161 把上台报告想成一种游戏秘诀162 在讲台上适度移动 秘诀163 手握东西转移注意力 秘诀164 先酝酿,想好再说 秘诀165 放慢说话速度 秘诀166 用微笑化解可能的僵局 秘诀167 练习心情留白 秘诀168 切换情境,转换心情 秘诀169 把担心说出来 情绪管理第8招 提升问题解决力 非学不可之问题解决力 问题二十六 当没有改变的动机怎么办 问题解决秘诀指南 秘诀170 情绪管理,越早开始越好 秘诀171 培养对“少”的觉察 秘诀172 给自己改变的动力 秘诀173 留意常犯的错误 秘诀174 制造共同经验 秘诀175 微笑进家门 问题二十七 孩子动不动就哭怎么办问题解决秘诀指南 秘诀176 分辨孩子的哭泣 秘诀177 该哭就哭 秘诀178 当孩子哭得收放自如 秘诀179 面对哭,不轻易妥协 秘诀180 帮助孩子不哭 问题二十八 孩子常常抱怨无聊怎么办 问题解决秘诀指南 秘诀181 预防无所事事 秘诀182 电玩能解压吗 秘诀183 制造起床好心情 秘诀184 计划起床后第一件想做的事 秘诀185 起床请开窗 秘诀186 亲手灌溉盆栽 秘诀187 发现散步上学的乐趣 秘诀188 问题解决工具箱 秘诀189 把问题当成选择题 秘诀190 一步一个脚印 秘诀191 观察、仿效、养成习惯 秘诀192 能动是福气 秘诀193 给自己一个惊喜 问题二十九 如何让孩子上课有好心情 问题解决秘诀指南 秘诀194 多照镜子多微笑 秘诀195 来一首“片头主题曲” 秘诀196 凝视一幅画的神奇效果 秘诀197 尽情享受黑板涂鸦 秘诀198 用喜剧开场 秘诀199 扮鬼脸 秘诀200 屁屁体操 秘诀201 脑海漫游 秘诀202 嗅闻花香 秘诀203 安定情绪,握在手心 秘诀204 写下一句好话 秘诀205 让孩子有事做 秘诀206 呐喊式抒发 秘诀207 寻找宁静的时光 秘诀208 天马行空的书写翱翔 秘诀209 笑是最佳的良药

精彩书摘

  提升情绪表达力
  非学不可之情绪表达力
  有时,孩子的情绪总是被一箱一箱的“货柜”给压抑着,没有出口,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想说不知道怎么说,情绪没出口,压抑在心头。有些情绪反应更强烈的孩子在无法顺利表达内心感受的情况下,甚至于容易出现自我伤害、攻击对方等激烈反应。
  有时,孩子说不出口。有时,孩子不知道如何说。有时,孩子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当情绪无法适度表达,往往容易添加了“防腐剂”积压在心头。就像生鲜食品一样,负面情绪存放心中过久,超过了保存期限终究还是容易变质、损坏。
  培养出孩子适当的情绪表达力,让孩子有机会在第一时间将心中的感受如同通过雪山隧道传达出来,让情绪可以获得适度的纾解,让心中的情绪河流如溪水般潺潺流出、奔放。同时,也让自己的心头少了蓄积的情绪水量而自由自在。
  适当的情绪表达力可以预防孩子出现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或与当下情境不符合的行为。同时可以像联邦快递一般,使命必达,清楚地将信息传递给对方,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感受,这是很棒的一种情绪经验。
  我们需要提升孩子的情绪表达力,让孩子试着将心里的想法与感受通过语言、肢体、姿势、文字等清楚地传递给对方。
  我常常在演讲及咨询场合中提到“孩子不说,不表示孩子没事”。有说、有表达,就有机会通过这扇窗了解孩子的内在想法。而孩子表达了,让情绪有适度的出口,便能纾解开来,不再积压,情绪管理的功力也提升了。
  问题九
  孩子如何表达生气情绪
  “哈!愤怒鸟又来了!愤怒鸟又来了!快跑!快跑!”大熊又一次地鼓噪、瞎起哄。这时只见教室里,一群爱捉弄人的男生面对着怒气冲冲、迎面走来的小鸣,使劲地做出各种夸张、嬉闹的表情与动作。在小鸣即将靠近时,便作鸟兽散。
  小鸣非常讨厌如此被捉弄的感觉,更对于大熊常笑着说自己是“愤怒鸟”而感到生气。特别是,当大熊总是爱用左手食指指向自己,笑到弯下腰的模样,更是让自己一肚子火。
  教室里的地板上,散落了一地的书本、铅笔盒、文具、水壶及书包。大熊的书桌也被小鸣生气地推倒在地,他双手抱在胸前,嘟着嘴,气呼呼地坐在位置上,望着眼前的这一片混乱场面。
  小鸣知道自己不该如此做,但是大熊的故意捣蛋让他已经忍无可忍。“我已经告诉过你,不要乱碰我的书包。你还故意,活该!”小鸣对着瞪大双眼、愣在一旁的大熊大声吼叫着。
  “谁叫你让我生气,活该!”小鸣仍然咽不下这口气。只是说真的,他自己曾经不止一次地向大熊说过,但似乎一点儿作用也没有。“我没有错,谁叫他要故意捉弄我,是大熊应该要先跟我说对不起才对。”对于昱晴老师的询问,小鸣仍然理直气壮。但面对地上这一团乱及接下来该收拾的残局,他还是感到有些焦虑不安。
  小鸣很清楚自己的拳头在当时握得很紧,而且也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特别是火气越来越旺时,这样的反应更明显。没人喜欢被捉弄,小鸣也是一样。特别是一直被笑称“愤怒鸟”的这件事,常让小鸣感到一股掺杂着厌恶、生气、委屈与愤怒的情绪在心中翻腾、交错着。“别再说我是愤怒鸟!”这是小鸣衷心期待的事。
  昱晴老师一直在思索着一件事:“孩子该如何表达他的生气情绪?”面对小鸣生气地将大熊书包里的物品摔满地,没错,小鸣用了他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情绪。只是,如此地表达,似乎没有办法让周遭的大人与小朋友接受。“我们常告诉孩子不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但重点是孩子可以怎么说?怎么做?”此刻,昱晴老师思索着。
  秘诀047 孩子怎么生气,我才不会生气呢
  “孩子怎么生气,我才不会生气呢”是我在许多的演讲场合,常常询问现场父母与老师的一句话。看似简单,但是现场举手响应自己曾经如此做的大人和预期一样,少之又少。你是否告诉过孩子该如何表达情绪?例如平时与孩子先说好:“当自己生气或情绪不好时,可以进房间,门可以关。但为了安全的考虑,门不能上锁。”
  说,其实不是孩子擅长的方式。但如果可以用说的方式来表达,当然最好。如果我们未曾向孩子反映或示范他们可以怎么表达情绪,孩子往往不知如何是好,会更容易焦虑。
  细想,我们大人平时都没有引导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那孩子又该如何表达呢?没错,你可能会说:“有啊!我都有跟他讲,叫他好好说。”只是好好说,对于孩子来说太抽象,还是不知道怎么说。我们是否有教他如何说?其实在他平常心平气和时演练,最容易进入状况。
  秘诀048 不说的背后
  有时,孩子不说不表示孩子没事。有时,你会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有机会听到他人细细解说,尤其是在我们大人自己也很少开口表达的时候。
  有时,孩子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不知道向谁说,也不知道说什么。如果有一天孩子对我们理直气壮地顶嘴:“你们大人自己都不说,为什么要让我开口对你们说?”大人该如何回应呢?
  有些孩子真的也搞不懂自己当下的情绪到底是怎么了。有时,也担心若是自我表露太多,一股脑地说出自己的情绪,会不会影响到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关系。
  例如小鸣想着:“如果我和金城讲:‘你总是跟我借涂改液,这件事真的让我感到很厌烦!’会不会害得金城对我的印象变得不好呢?他会不会觉得我怎么这么难相处?只是借个涂改液,为什么就感到厌烦呢?”
  “但是说真的,对于我自己来说,这就是很讨厌的一件事。为什么你不自己花钱去买呢?”小鸣想着。
  为什么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会成为一种让孩子感到畏惧的经验?有时孩子心中会有许多的矛盾与疑惑,这些冲突主要在于自己真的是有这些感受存在,但是却又不能说出来。如果连朋友都不能说出来,经常压抑在心里,那还得了?
  有时,孩子不善于表达,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词穷,也就是我先前所提及的缺乏情绪词汇,使得孩子无法有效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孩子则是害怕在自我表露之后,容易使对方对自己产生不同的看法,而担心受到伤害或关系发生变化。
  秘诀049 说出我的情绪
  将情绪说出来,是最直接的一个方式。但是对孩子来说,可能也是最崎岖坎坷的一段路,除非我们曾陪他走过、分享过、示范过、引导过。
  孩子们如果能够练习用说来表达,我想,对于彼此的沟通会是很好的一件事。但请提醒自己,孩子的情绪表达不会仅限于用“说”这个方式,而且说也不是孩子擅长的事。
  那孩子怎样才能学会用说来表达呢?当然你一定要示范。而且请在平时孩子心平气和时先练习,在孩子情绪激动时,父母保持冷静,会是比较适当的选择。在练习以说来表达时,先让孩子清楚自己的情绪感受是什么,同时陈述当下的情况,并使用适当的词汇表达出来。
  “不好意思,我不喜欢你靠我太近,这会让我不舒服,你站在那里就可以了。”
  “请不要再说我是‘愤怒鸟’,我不觉得这样说很好笑,这只会让我感到心里不舒服。”
  “你总是爱开我玩笑,故意捉弄我,这让我感到非常难过与愤怒。”
  “怎么办?明天的考试还没准备好,这让我好紧张。”
  “爸爸,我好生气和嫉妒每次你都只陪弟弟玩儿。”
  “我好期待也好兴奋明天就可以收到我的生日礼物了。”
  “怎么都没有人了解我的心情,唉!这真让我感到有些孤单又寂寞。”
  “呜呜,好伤心哟,这次考试怎么考出这样的分数,我真的很努力地准备了。”
  当孩子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也比较容易让对方有机会在第一时间理解。
  秘诀050 控制愤怒的语调
  把情绪说出来,除了所说的内容之外,当中所使用的语气与语调也是非常关键的。同样的字句,采取不同的语调,例如软弱、轻柔、坚硬、激昂或高亢等,当中所传达出来的信息都会不一样,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练习猜猜看。
  当孩子选择以说的方式表达自我的情绪,例如生气或愤怒时,语气与语调的控制同时也反映着自己对于情绪的掌握。有时,孩子破口大骂,虽然也传达着自己的情绪,但在情绪表达的掌握上,也容易因为失之准确而导致另一波的口角或冲突。
  “你干吗对我这么大声说话,我欠你的是不是?”
  “谁叫你在旁边鬼叫鬼叫,听得我非常不舒服。”
  “吵到你可以好好讲啊!干吗在这么多人的面前对我大声,你不觉得这样让我很丢脸吗?”
  “我就是生气,为什么不能大声?难道还要让我低声下气地说吗?”
  “难道你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么大声说,我不会生气吗?”
  “我管你气不气,是你先吵到我的!”
  没错,愤怒的情绪总是容易令人将语调提高、音量加大。但你可以想象,这样的对话再持续下去,双方的冲突大概又要一发不可收拾。这可能不是彼此期待的事。可以思考一下,说出心中的愤怒时,是否只让自己情绪纾解就可以?如果说出来之后,反而造成另一波的冲突,这时是否在情绪表达力上可以再做些调整与修正?
  有时,孩子想说、想表达,但又顾虑到自己是否会因此造成更大的困扰。你可以试着教孩子在说话的语气与语调上慢慢将声音往下压,避免语调提高。下压的语气可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态度坚定,同时也反映出你对于情绪的稳定控制。
  让孩子感受一下,当把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痛快?舒畅?当孩子能够体验到说出来的强力效果,至少心里得到了纾解,这时,就比较能够让他自己习惯这样的模式。请记住,说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不是用来吵架、指责对方的。
  秘诀051 具体说分明
  要让孩子能说、肯说,平时大人的示范与孩子的演练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年龄小的孩子而言,试着以更具体的方式表达,孩子会更容易理解。例如“开玩笑”或“捉弄”,对于部分孩子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当中的意思。这时,你可以视孩子能够理解的程度,再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例如:“你总笑我是鸡蛋头,故意把我的课本藏起来,这让我感到非常难过与愤怒。”或对于孩子常说的“你很烦,吵死了”,试着调整成“我现在需要头脑冷静地做功课,请你保持安静,要玩儿请到客厅去”。
  对于情绪的表达,并不是让孩子总是把情绪字眼挂在嘴边。但孩子开口“你总是爱捉弄我”,或者只模糊地表示“你很讨厌”,其实,这些信息还是少了一些。当然如果孩子能够比较完整地呈现“你总是爱捉弄我,这让我感到很讨厌”,这时,听的一方或许可以更清楚地接收到你所要传达的信息。
  你和孩子会发现,你清楚地告诉别人自己当下的情绪,例如:“我现在心情很焦虑、很混乱,能不能先不要再说了,我需要冷静一下。”这时,对方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适当地接收你的信息。否则,如果仅表达“我现在心情不好”,对方还是弄不懂你到底要什么。
  有时孩子碍于关系及他人对自己可能存在的负面印象,往往不敢把话说得太直白。但让孩子知道,就事论事,他在表达上或许也比较有可以依循的方向。
  秘诀052 指责请回避
  请记住,具体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过程陈述,而不在于批判、指责、揶揄、谩骂对方。你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及你所观察的过程,但不要把焦点放在以负面语言刺激对方上。指责性的表达方式,对于彼此沟通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有时,反而让对方更容易忽略自己所要传达的情绪感受。
  “你真的很讨厌,活像只乌鸦,吵死人了,能不能安静一点儿,我在看书呢!”这句话虽然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但将对方形容成“乌鸦”,却也让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这时“乌鸦”两个字只会让对方觉得你在辱骂他,而感到不舒服,很容易造成另一波的冲突。“你才是乌鸦呢!我看也像猫头鹰、啄木鸟,你平时还不是很吵,看书就看书,有什么了不起的。”
  或许试着让孩子调整一下说话的方式,例如:“不好意思,我现在正在看书,这么吵,会让我感到有些厌烦,容易分心,是否可以保持安静一些?”毕竟,情绪表达力是一种沟通的模式。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表达模式下,能够为自己换来好心情。
  秘诀053 非语言表达
  有时,非语言所要传达的情绪力量往往胜过于语言表达。请让孩子知道,除了说之外,也可以用肢体语言表达出自己当下的情绪,例如跺脚、握拳、移开视线、嘟嘴、不说话、离开现场、转而看自己的书等。但请提醒孩子,这些非语言的原则是在不影响与伤害自己和别人的前提下才适合。
  当孩子愤怒时,他是否知道非语言该如何呈现?是紧握拳头?是眼神怒视?是双唇紧闭?还是双手抱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觉察自己最愤怒时的肢体语言是什么;同样也敏感于对方生气时,总是呈现出什么样的非语言表现。
  秘诀054 情绪表达,看场合
  “你在干吗!谁叫你偷喝我的饮料!”小鸣在餐厅里大声地喝斥着弟弟,顿时引起邻座客人的侧目。“小鸣,你也小声一点儿,这里是公共场所,你知不知道?”妈妈压低声音对着怒气冲冲的小鸣说。“谁叫他要偷喝我的饮料!”小鸣再度提高嗓门。妈妈可以感受到小鸣的生气,也可以接受小鸣因为弟弟偷喝他的饮料而生气的感受,但妈妈疑惑的是:“到底孩子能不能在公共场所大声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这就要注意一件事,我们接受孩子的情绪,并不表示认同孩子的所有行为。对于自我情绪表达来说,在合理范围内,在不影响与干扰他人的前提下,孩子有他的自主性,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特别是生气或愤怒。因此,在公共场所中,即使孩子心情不好,在维护他人权利的前提下,必须适度修正自己的表达方式,无论是语气、音量还是语调。
  秘诀055 表达情绪的权利
  孩子到底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这里有一些想法,你可以参考。一是不伤害与影响自己或他人。二是让对方可以理解。三则是如此表达之后,不会给自己带来更糟糕的结果(例如,当同学不小心碰触到自己的手臂,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情况下,生气地冲过去咬对方的手臂等)。
  对于情绪表达,应该要让孩子理解,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情绪的权利。差别在于,如何在不造成他人或自己的伤害与困扰之下,做出适当的表达方式,这个概念必须再次强调。接纳情绪,但不一定认同自己可以做出任何的事情。合理地设限,可让情绪表达符合社会规范。
  “谁叫他故意惹我生气!所以我才会动手打他,算他活该!”你常常会发现孩子在起争执与冲突时,总是容易脱口说出这些话。没错,孩子在当下表达出自己的情绪,但重点是我们接受他的情绪,并不表示接受他动手打人这件事。
  “小鸣,妈妈可以感觉到同学故意招惹你,为你带来生气的不愉快情绪。但生气是一回事,却不表示我接受你动手打人。”
  重点也在这里。如果孩子不可以动手回击,那他可以怎么表示?如果我们平时没有教导他,只是一味地告诉他不能动手,其实孩子还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我会提到,在平时大人必须先示范,或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在生气时可以表达的方式有哪些,因为孩子需要有一些正确处理生气等负面情绪的经验。
  当然,另外一个重点是,孩子仍然需要对自己动手打人这件事负起责任。
  “小鸣,关于你动手这件事,你认为应该怎么处理,我们可以怎么做?”我会问孩子这些话,虽然他们并不见得能够或愿意回答,但是当你压低声音说出这句话,其实孩子多少能够感受到他动手这件事是不被接受与允许的。
  问题十 当孩子无法说出感觉
  雁子总是感觉心里似乎有个空洞。她知道这样的感觉很不好受,但是自己却也弄不清楚到底是怎么了。一股无法说出的感觉总是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我知道,我的心情不对劲。但是,我真的、真的说不出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雁子知道其实自己平时很少想这些事情,即使现在高一了,还是习惯等事情发生了再说。
  “没错,一切等发生了再说。”这是雁子总挂在心上的一句话。但发生了再说,却也让自己每回都陷入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困境。
  就像雁子脑海里不停盘旋的那个声音:“不是我不想说,只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我找不到该用的字眼来表达这样的感觉。”一股莫名的情绪低气压继续滞留在雁子的心中,久久无法退去。
  “雁子,你到底怎么了?你说说看嘛!不要把妈妈吓着了。”“雁子,你没说出来,妈妈真的很难猜出你到底怎么了。”这些话雁子妈妈已经问了不下数十次。只是一次一次地追问,却让雁子感到更不舒服、更无助。
  “说真的,我只觉得自己的心情很奇怪,但是说不出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如果我自己能够知道心情到底怎么了,或许就不会像今天这样。”雁子心里激动地想着。有感觉却说不出来,只知道这样的感觉很混乱,对于雁子而言,真的无法说明白。
  秘诀056 大人请先说
  请记住,当我们大人很少自我表露时,可以预期孩子也会复制我们的行为模式。你少讲,他就少谈。他少谈,你就无从知道孩子的内心到底在想什么。
  有时父母会碍于自己的形象——一种希望在孩子脑海里留下强者的完美形象,往往也避而不谈自己的负面情绪,让孩子在心中存有一个假象,认为父母都能够好好处理自己的情绪。而另一种则是少了表达与分享,使得孩子没有机会看见父母如何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
  请提醒自己,分享之后,不能期望孩子马上改变。你可以感受一下,通过分享,彼此是否能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秘诀057 当孩子口语有限
  情绪表达,若可以用说的方式当然很好。但是对于部分孩子而言,直接以说来表达却是不容易的事。例如学龄前的幼儿、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不善于沟通的泛自闭症孩子等,很难用说来表达情绪。
  如果家中孩子的语言表达仍待加强,这时你可以选择直接帮孩子反映情绪,试着帮他说出当下的感受,这是同理的最基本练习。顺利的话,如果你表达适当贴切了,孩子有时也会接收你的话,并且模仿、再输出。这时,对方也会试着说出自己的情绪。
  秘诀058 写出我的情绪
  “雁子,你刚刚对我说话的态度真的让我感到失望。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讲出如此冷漠的话。或许我们父女相处的时间不多,我们可能真的猜不透彼此的想法,但你这样的说话语气和态度真的让我心里很受伤。”
  “亲爱的雁子,从你放学回来后,妈妈似乎感觉到你难过的心情。虽然,我不知道今天在学校里你经历了什么事,如果你愿意和妈妈分享心事,我会随时在家里等候。”
  有时你会发现,无论是自己或孩子在情绪激动的当下,很难冷静、清楚地以口语表达,向对方传达出自己的信息。要不然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直接的口语沟通好像尴尬了些。这时,若孩子已经具备阅读文字的能力,你可以改由书写的方式作为表达的媒介,或许较为适合。
  通过书写,让孩子能够逐渐沉淀自己的思绪,并觉察自己的想法,及与周遭他人的关系。通过书写模式,试着让孩子沉淀下来,再慢慢咀嚼自己的情绪感受,以及与他人的互动关系。
  书写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把留在纸张上的文字适时地拿起来阅读与浏览,并慢慢思索当中所要传达的信息。甚至于像未来的信一般,写信给未来的自己,让孩子练习自我对话。
  秘诀059 画出我的情绪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
  绘画不像说话,少了一些既定的规则与框架,通过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排列组合,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比较能够尽情自在地挥洒。
  蓝,一定代表忧郁吗?黑,通常反映阴暗吗?红,就是所谓的愤怒吗?我想,当然并非如此。你可以试着从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自己所观察到的语言及非语言线索,来细细推敲与揣摩孩子的心情。
  帮孩子说说他心里面的话,这是我一直建议父母与老师可以尝试的同理练习。当你说出了,猜近了,感受到了,了解对了,孩子的情绪就容易趋于平静。你和他多些说明,多些同理,孩子就有机会表达与模仿你对他说的话。
  人与人的沟通与互动,看似存在着许多的规则与标准,但在画与话之间,其实没有一定的答案。我想,这世界的美好与微妙就在于每个人都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尊重彼此的表达方式。
  秘诀060 玩出我的情绪
  对于不善于自我表达的年幼孩子来说,需要我们仔细地觉察他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方式,并试着反映出他的情绪,让他觉得被了解,并在未来适当时间再次反映出来。
  有时,孩子会将玩偶摆放在特定的角落,表现他所经历的孤单或寂寞。有时,孩子会拿起两台回力车相互对撞,展露他的生气或愤怒。有时,孩子会将小兵埋藏在沙堆中,暗示他的伤心或难过。有时,孩子会举起彩带旋转飞舞,散发出他的快乐与喜悦。当然这些情绪的解读只是众多可能性之一,解读,没有标准答案。但只要你愿意静下心来观察、体会与了解,你将会慢慢找到接近眼前孩子内心感受的答案。
  秘诀061 情绪垃圾,适度倾倒
  你多久倒一次垃圾?除非逢年过节垃圾车休假暂时停止收倒,不然,我想适时倾倒会是比较好的做法。其实心中积压的负面情绪也是如此,在心中摆久了、放久了,真的如同堆积的垃圾容易发酸、发臭,影响自己的生活。因此适时地倾倒心里的垃圾是有必要的,至少可以维持心中纯净空间的舒适。让孩子试着懂这些道理,让他了解情绪表达与纾解的重要性。
  秘诀062 同样反应,不同原因
  有些孩子可能会感到困惑,为什么有人看球赛赢了也会兴奋得尖叫?对方没有经过允许就乱碰自己的玩具,也会让人气得尖叫?而有时,妈妈在看恐怖片时,也会害怕得尖叫?
  没错,试着让孩子知道,同一个反应(例如尖叫)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情绪表达,而不同的情绪也可能会带来同样的反应。例如有人难过得说不出话来、有人气得不想说话、有人焦虑不安却无从说起。
  秘诀063 “我……因为……”的造句
  当孩子仍然不太能够充分地表达情绪时,或许可以试着给孩子练习简单的句型,可以用“我……因为……”作为练习的参考。例如:
  “我好难过!因为这次大队接力的名单里竟然没有我。”
  “我好羡慕弟弟,因为他都可以跟妈妈睡。”
  “我很生气,因为妹妹总是爱乱动我的东西。”
  “我好孤单,因为在班上都没有人愿意跟我玩儿。”
  “我很失望,因为爸爸竟然忘了今天是我的生日,没带生日礼物回来。”
  当孩子能够逐渐运用上述语句后,再慢慢修饰表达的方式。
  ……








前言/序言

  让孩子成为优游的心理旅人
  “情绪不过夜,让每天的情绪归零,随时保持新鲜”。这是我在演讲里谈及情绪管理相关问题时,常常与现场父母、老师等听众们分享的一件事。情绪如何不过夜?如何不让昨日的疲惫与负面情绪累积、漫延到今日,让每天的活力可以像充满电的电瓶,好迎接全新的一天?这时,自我的情绪管理是非常必要与关键的实践。
  “觉察、转念、行动”这六个字,是维系我自己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与人际关系中,时时自我提醒的重要情绪管理核心概念。提升情绪管理的生活实践,我认为一定要从大人自己开始做起。同时,情绪管理也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与老师需要陪伴孩子一起认识、学习与培养的关键能力。
  只是奇怪的是,在我们的传统教育里,情绪管理这件事很少被提及,很多人认为孩子长大自然而然就会进行情绪管理,但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常常陷入反复的“补锅”旋涡里,总是被孩子的情绪问题牵着走。永远有补不完的锅,总是落在孩子情绪问题的后头追逐,疲于奔命。而孩子往往也只能独自在有限的自我经验中,似懂非懂地摸索、尝试与碰撞,有时甚至也不知道情绪管理是怎么一回事。
  情绪管理强调的是一种预防的观点,是一种平时需要培养、启动的情绪教育,当然也让父母与老师平时在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时能游刃有余。情绪管理这件事,孩子很少被教导,但却是终其一生需要学习的贴身课题。
  有时,我们很容易画地自限,把情绪管理这个问题当成眼前的一道高墙。常常会遇到父母与老师抱怨:“我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其实,情绪管理这件事,只要你愿意随时停下来,让觉察、转念、行动时时更新、启动,一段时间的经验值累积之后,你会发现自己与孩子的生活将充满正能量。
  如何让孩子学会能够带着走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当父母管理好情绪,其实孩子跟着也好的概率就相对提高。做给孩子看、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看见与感受到你在情绪管理上的努力与改变。请记得一件事,我们大人必须先愿意学习这件事、学会这件事。在情绪管理上,身教一定是胜过言教的。
  请给孩子一个可以在成长的路途上能够带着走的情绪管理背包。在这个背包中,装载着三种关键的能量——觉察、转念、行动。让孩子具备这可携带式的行动情绪管理能力,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情绪管理背包需要背多久?说真的,这是一辈子的功课。无论你的孩子是幼儿、儿童、青少年或成人,无论亲子、师生之间,彼此的情绪管理能力如何,只要你愿意开始动手觉察、转念与行动,就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在我的这本书中,通过阅读与实践,让亲子与师生之间可以共同练就以下各项能力,包括情绪辨识力、情绪觉察力、情绪表达力、正向思考力、挫折忍受力、情绪控制力、焦虑调适力、问题解决力等。
  情绪管理让孩子在觉察上,有机会认识与辨识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在转念上,学习以正向的思考面对眼前的问题,提升自己的挫折忍受力;在行动上,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焦虑能够适当调适,并学习弹性面对困境,激发出有效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有效的情绪管理,可以为自己带来美好的学习生活与人际关系,进而能更加认识自己和学习做自己,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过上更优游自在的生活。
  感谢宝瓶文化朱亚君社长兼总编辑的热情邀约,让我有机会以优雅的方式,通过文字完成这本书。
  这本书融合了我自己多年来在早期疗育、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父母亲职教育[??亲职教育: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
  ]与校园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临床实务,以及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十分期待能通过本书与读者一起分享情绪管理之道,希望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能让你找到亲子、师生之间最佳的沟通方式,并形成良好的关系。
  谨将此书献给老妈、老婆与姵涵、翔立、涵立,感谢我亲爱的家人,在兰阳平原上,总是能够无条件地陪伴、支持、鼓励与加油,并耐心等候我书写每一段文字。最后,感谢在这一路上所遇见的所有人、事、物,你们让我的生命更饱满、丰富与美好。



《成长导航:绘本中的情商启蒙与行为引导》 前言: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未来的栋梁。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塑造健全人格,是每一个为人父母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情绪的波动、行为的偏差,常常让家长感到困惑与无助。市面上充斥着各种育儿理念和方法,但真正能够触及孩子内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却并不多见。 本书并非直接教授枯燥的说教技巧,也不是灌输一套严苛的管教条例。相反,它将目光投向了孩子最容易接受、也最能产生共鸣的方式——绘本。通过精选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绘本故事,结合心理学原理和教育学实践,本书旨在为家长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情绪管理与行为引导工具。我们相信,当孩子在绘本的陪伴下,在有趣的故事中,逐渐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习如何恰当表达和管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出理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他们自然而然会成长为一个懂道理、有担当的孩子。 第一章:认识孩子的情绪世界——绘本中的情绪识别与接纳 孩子的情绪,就像是跳跃在生命画布上的斑斓色彩。喜悦、愤怒、悲伤、恐惧,这些看似简单的情绪,对于初生的个体而言,却是复杂且难以名状的。很多时候,父母的困惑并非源于孩子的不听话,而是因为我们未能真正走进孩子的情绪世界,理解他们情绪背后的信号。 本章将精选一系列经典绘本,这些绘本以儿童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各种常见的情绪体验。例如,《我永远爱你》用温暖的语调讲述了父母对孩子永不改变的爱,帮助孩子在感受到爱与安全感的同时,理解分离和思念的情绪;《生气的亚瑟》则巧妙地将愤怒这一强烈情绪拟人化,让孩子在故事中看到愤怒的爆发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学会如何用更平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猜猜我有多爱你》则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较,让孩子直观地感受“爱”的伟大和无边,从而在体验被爱中,学习如何表达和分享爱。 通过阅读这些绘本,家长可以引导孩子: 识别基本情绪: 学习辨认快乐、伤心、生气、害怕等基本情绪,并尝试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理解情绪的来源: 故事中的角色经历着各种事件,这些事件引发了他们的情绪。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在生活中,什么事情会让他们有类似的情绪。 接纳所有情绪: 强调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重要的在于如何应对。鼓励孩子知道,即使是负面情绪,也是可以被理解和处理的。 建立情绪词汇库: 帮助孩子学习更丰富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我感到很沮丧,因为我搭的积木倒了”,而不是简单地说“我不开心”。 第二章:情绪的“减压阀”——绘本中的情绪调节与表达 识别情绪是第一步,而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表达情绪,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项更为重要的技能。一个能够自我调节情绪的孩子,拥有更强的抗挫折能力,也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章将聚焦那些教导孩子如何应对强烈情绪、如何进行情绪疏导的绘本。例如,《大卫,不可以》系列,虽然描绘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但其中也蕴含着如何引导孩子在规则之下释放能量,以及认识到行为界限的重要性;《我的情绪小怪兽》通过色彩鲜明的怪兽形象,直观地展现了孩子情绪的混乱与无序,并提供了一种将情绪“打包”或“安放”的方式,帮助孩子理清思绪,平静下来。 在此基础上,家长可以引导孩子: 学习冷静技巧: 绘本中通常会呈现一些角色在情绪失控时如何找到平静的方法,如深呼吸、数数、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等。家长可以将其转化为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技巧。 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引导孩子理解,即使生气,也不能随意打人、骂人。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不满,例如,“我很难过,因为你拿走了我的玩具,我需要它”。 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情绪涌上心头时,孩子往往难以理性思考。绘本中的许多故事,会在角色平复情绪后,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沉溺于负面情绪。家长可以借此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他人的情绪: 通过绘本中角色之间的互动,孩子也能学习理解和体会他人的情绪,培养同理心。 第三章:行为的“指南针”——绘本中的规则意识与行为引导 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基石,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然而,许多家长在执行规则时,往往陷入“简单粗暴”的误区,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不良行为。 本章将精选那些通过故事,巧妙地将规则、界限和责任融入其中的绘本。例如,《小兔汤姆学规矩》系列,用生活化的场景,让孩子了解在家庭、幼儿园等不同环境中应遵守的规矩;《咕噜牛》则讲述了一个小动物如何运用智慧和勇气,面对强大的“敌人”,但同时也在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和遵守约定。 通过这些绘本,家长可以引导孩子: 理解规则的意义: 帮助孩子明白,规则并非束缚,而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全和秩序,是让生活更美好的必要条件。 学习自我约束: 绘本中的角色会经历挑战,并在规则的引导下克服困难。家长可以借此引导孩子理解,遵守规则需要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培养责任感: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后果,并且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时,他们的责任感便会逐渐萌发。绘本故事中,角色完成任务或承担后果的情节,是很好的教育契机。 学习合作与分享: 许多绘本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集体生活中如何妥善处理个人需求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这有助于孩子理解,在社会中,合作与分享是不可或缺的美德。 认识到界限的重要性: 无论是身体的界限、物品的界限,还是人际交往的界限,绘本都能以温和的方式呈现,让孩子理解尊重他人界限,也是被他人尊重的开始。 第四章:从“我”到“我们”——绘本中的同理心与人际交往 孩子从以自我为中心,逐渐走向理解和关怀他人,是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而同理心,正是连接“我”与“我们”的桥梁。 本章将通过一系列描绘友情、理解差异、解决冲突的绘本,引导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例如,《我不知道自己是谁》讲述了一个小动物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体会到不同角色和视角;《爱心树》则深刻地阐述了无私的给予和接受,让孩子体会到付出的快乐和爱的价值。 家长可以借此引导孩子: 换位思考: 当故事中出现角色间的矛盾或误会时,引导孩子思考“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想?”,“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理解差异: 绘本中常常会出现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角色,帮助孩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正常的,并学会欣赏和尊重这些差异。 学习沟通技巧: 故事中角色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倾听他人,如何协商解决冲突,都是孩子学习沟通的宝贵范本。 发展友谊: 绘本中关于友情的描绘,能帮助孩子理解友谊的珍贵,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朋友。 化解矛盾: 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可以回顾绘本中解决类似矛盾的方法,引导他们找到和平的解决方案。 第五章:智慧的“火花”——绘本中的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 “讲道理”的孩子,并非天生如此,而是通过后天的引导,逐渐培养出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绘本故事中蕴含的许多巧妙情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激发孩子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绝佳素材。 本章将精选那些情节跌宕起伏、需要孩子动脑筋思考的绘本,例如,《三只小猪》的故事,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未雨绸缪”、“勤奋努力”的智慧;《拔萝卜》则通过集体合作的模式,强调了团结力量大,以及每个个体在团队中的作用。 家长可以利用这些绘本,引导孩子: 分析问题: 引导孩子识别故事中遇到的困难或挑战,并尝试分析问题的根源。 提出解决方案: 鼓励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不同的解决办法,并预测可能的结果。 学习因果关系: 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往往遵循着一定的因果逻辑。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理解“因为……所以……”的逻辑链条。 培养批判性思维: 鼓励孩子对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情节发展提出质疑,形成自己的判断。 总结经验教训: 故事的结局往往包含着对主角行为的评价,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结语: 《成长导航:绘本中的情商启蒙与行为引导》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导手册,更是一次与孩子共度的温馨时光,一次共同成长的旅程。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精心挑选的绘本,帮助家长打开与孩子沟通的心灵之门,用爱与智慧,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成为一个既懂得爱,又明辨是非,能够独立思考、有责任感的孩子。 阅读,是连接亲子关系的纽带,是点亮孩子智慧的火种。愿每一位家长都能在这本书的引导下,与孩子一起,在绘本的海洋里,播撒下理解、尊重、爱与智慧的种子,收获孩子们茁壮成长的累累硕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简单却有力,直击我作为家长最关心的核心问题:“正面管教:从情绪管理开始,教出讲道理的好孩子”。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些孩子似乎天生就比较“懂事”,而有些孩子则总是让家长头疼不已。我想,这其中一定与情绪的引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孩子情绪的根源,并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情绪管理”方案,让我们家长能够学会如何成为孩子情绪的“教练”,而不是“法官”。“教出讲道理的好孩子”,这不仅仅是行为上的要求,更是品格上的塑造。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让孩子理解规则的意义,明白行为的后果,并学会独立思考和做出明智的选择。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或者是一些互动式的练习,让我能够边读边学,并在日常生活中立刻应用。我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真正解决育儿难题、提升亲子关系的宝典,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样的可能性。

评分

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而“正面管教:从情绪管理开始,教出讲道理的好孩子”这个书名,恰恰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帮助我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尤其是那些难以捉摸的情绪波动。我迫切地想知道,如何才能在孩子哭闹、发脾气的时候,既不溺爱也不粗暴,而是能够真正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我期待书中能有关于如何设定清晰界限、如何给予积极鼓励、以及如何引导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的详细指导。同时,“教出讲道理的好孩子”这个目标,也代表了我对孩子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我希望他们不仅能成为一个有礼貌、懂规矩的人,更能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尊重他人的观点。我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育儿旅途中的一位指路明灯,让我能够以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方式,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评分

作为一个新手父母,我对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成长充满了迷茫和焦虑。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正面管教:从情绪管理开始,教出讲道理的好孩子”这本书时,我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住了。书名中“正面管教”四个字,本身就传递出一种积极、健康的育儿理念,这让我感到耳目一新。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实用建议,尤其是在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我希望能学会如何以一种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方式去处理。同时,“从情绪管理开始”的定位,也让我觉得这本书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孩子理解道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服从。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方法,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健康的方式表达和处理?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具体的对话技巧或者情境模拟,让我能够更直观地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面管教的理念。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提升自己的育儿能力,成为一个更智慧、更耐心、更懂得与孩子沟通的父母。

评分

最近一直在为孩子的成长感到困惑,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触及核心、解决问题的却不多。当看到“正面管教:从情绪管理开始,教出讲道理的好孩子”这个书名时,我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尤其关注“从情绪管理开始”这一点,因为我深切体会到,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强烈的情绪在驱动。如果我们能够学会引导孩子处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压抑或者惩罚,或许就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我期待这本书能深入浅出地讲解情绪管理的科学原理,并提供一系列具体易行的练习方法,让我能够在家中实践。同时,我希望能学习到如何与孩子建立起一种基于理解和尊重的沟通方式,让他们明白道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命令。毕竟,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懂得体谅他人的成年人。“教出讲道理的好孩子”,这不仅仅是对孩子行为的期望,更是对孩子品格的塑造。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育儿路上的良师益友,指引我走向更有效、更充满爱意的育儿之路。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正面管教:从情绪管理开始,教出讲道理的好孩子”。我一直觉得,养育孩子的过程,与其说是“管教”,不如说是“引导”,而“正面”这个词,则传递了一种温和而有效的方式。我特别好奇,这本书究竟是如何将“情绪管理”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可行的育儿方法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帮助我在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情绪爆发时,不再手足无措,而是能够平静地去理解和回应。同时,“讲道理的好孩子”这个目标,也深深打动了我。我希望我的孩子不仅能被爱包围,也能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他人的感受,并在此基础上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本书能否帮助我实现这个理想,是我非常期待的。我设想,它可能会包含一些关于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步骤,或者是一些识别和处理孩子情绪的案例分析。我更希望它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看到育儿中那些被忽略的细节,从而提升我与孩子之间的连接,让家庭氛围更加和谐。

评分

书是正版,看着不错,很好?。。。。。。。。。。。?。。。。。

评分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中国的老话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所验证。所谓做规矩就是设定界限遵循规矩,即使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美国,无论是科学的杂志还是通俗的育儿必读都强调要给孩子从小设定界限,甚至呼吁做规矩要从婴儿出生就开始。其中的道理很简单,那便是规矩是迟早要做的,越早做,所付的代价越小而收益越大。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王涛,为您讲解如何体现爱的管教和管教的爱、如何正确与宝宝交流、呵护宝宝情感智力的发展。王涛博士认为: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感恩;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卑;在没有规矩也没有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敬畏;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谦卑和自信。  所以,没有不能做规矩的孩子,只有不会做规矩的父母!!

评分

偶尔我也会庆幸我们没有在一起,比起黯淡的收场,我们如今的结局要好得多。也许我们再相遇时,还是能坐下来聊聊彼此的近况,你可能是身材略微发福的中年男人,我也家长里短讲个不停,聊到往事,我们相视一笑。

评分

愿阅读成为我们简单而坚持的美好

评分

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省时省力,还能得京东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在京东买东西又好又快!

评分

还没开始看,我也还没到做爸妈的年纪。。。

评分

纸张不是很好,有点粗糙看起来像盗版的

评分

刚看了几页,很棒的书,我觉得父母都应该积极的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尤其是爸爸

评分

内容很丰富,书很厚,很有教育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