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

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克拉潘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史
  • 英国经济
  • 现代经济
  • 历史
  • 经济发展
  • 工业革命
  • 社会经济
  • 英国
  • 中卷
  • 学术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ISBN:9787100024020
版次:1
商品编码:11524080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了1850-1886年时期的英国经济。

目录


第三编 自由贸易和钢
第一章 英国和世界各国,1848—1853年
第二章 1851年的工业领域
第三章 工业变革的过程,1850—1886年
第四章 工业组织的发展
第五章 交通
第六章 海外贸易和商业政策
第七章 农业
第八章 商业组织
第九章 货币、价格、银行和投资
第十章 国家的经济活动
第十一章 工业英国的生活和劳动
第十二章 英国的面貌,1886—1887年
译名对照表
图表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的图书简介,严格按照您的要求,不包含该书的具体内容,力求详尽且具有专业性。 --- 历史的洪流与转折:探寻近代工业文明的深度肌理 图书名称: 《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 (请注意:以下内容为对该历史时期宏大背景的概括性描述,旨在勾勒中卷可能覆盖的知识光谱,而非对具体篇章的直接总结。) 导言:工业革命的余波与国家重塑的时代 本书所聚焦的“中卷”时段,正值英国经济发展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型期。如果说早期的工业革命奠定了蒸汽与煤炭的基石,那么中卷所涵盖的时代,则标志着英国经济结构由粗放型初级工业向更深层次的工业化迈进,同时,也暴露了快速城市化与全球化扩张所带来的深刻社会矛盾。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创新迭出,却也伴随着剧烈阵痛的百年光景。它不仅是关于工厂、技术和贸易额的记录,更是关于社会阶层流动、政治博弈如何重塑经济地理的宏大叙事。 本卷的叙事脉络,旨在捕捉工业化进程中“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它不再仅仅关注英国如何成为“世界工厂”,而是深入剖析“世界工厂”内部的矛盾如何催生出新的经济理论、新的社会组织形式以及新的国家干预模式。理解这一时期,是理解现代资本主义运行逻辑的必由之路。 第一部分:蒸汽时代的深化与技术范式的转移 中卷的开篇通常需要回溯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特征。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简单累积,而是技术应用领域的根本性拓宽。 1. 能源与重工业的成熟: 这一阶段,钢铁、煤炭的生产效率达到新的高度,铁路网络的全面铺设不再是新鲜事,而是成为了推动国内市场整合的成熟基础设施。我们需要考察的是,这种基础设施的扩张如何改变了资本的流向,以及它如何促进了跨区域的劳动力和原材料调度。深入分析会涉及冶金技术的进步,如贝塞麦转炉法(若适用)对成本和产量的颠覆性影响,以及这种技术扩散的区域不平衡性。 2. 工业体系的垂直整合与规模化: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组织形式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小作坊和家族企业逐渐被股份制公司和更大型的综合性企业所取代。本部分将探讨这种规模经济的追求如何重塑了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财务运作模式,以及对外部金融市场的依赖程度。同时,对这一时期劳动生产率的细致测算和分析,将是理解英国工业优势维持的关键。 3. 农业的“现代性”转型: 尽管工业的光芒耀眼,但农业的变革并未停止。中卷必须处理农业生产如何为日益膨胀的城市人口提供稳定供给、以及英国农业如何应对来自世界各地低成本粮食进口的竞争。这涉及土地制度的持续调整、技术改良的推广速度,以及农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地位变化。 第二部分:贸易霸权、金融中心与全球网络的构建 英国的经济奇迹,离不开其在国际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中卷将详细描绘这种霸权是如何通过贸易、金融和殖民地网络来巩固和延伸的。 1. 自由贸易的理论与实践: 随着工业产量的激增,英国逐步推行和完善其自由贸易政策。本部分将考察《谷物法》的废除及其深远影响,分析英国如何在理论上倡导开放市场的同时,在实践中如何利用其海军力量和既得利益来维护其全球贸易的绝对优势。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商品出口、资本输出与帝国收入之间的复杂关系。 2. 伦敦的金融辐射力: 这一时期,伦敦无疑是全球金融的心脏。本部分将侧重于金融机构的发展,包括银行体系的深化、证券交易所的功能演变,以及英国如何通过其黄金标准体系,有效地将全球资本导向自身的需求。对国际借贷、外国直接投资的分析,将展现出英国如何利用金融杠杆来影响世界经济格局。 3. 帝国的经济功能: 殖民地不再仅仅是原材料的供应地,它们逐渐演变为成熟的倾销市场和重要的资本投资场所。本卷需要审视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形成的不平等交换关系,以及帝国体系对英国本土工业布局和技术创新路径的潜在扭曲效应。 第三部分:社会结构的重塑与国家角色的演变 经济的剧变必然带来深刻的社会后果,而国家机器也必须对这些后果做出反应,从而调整其在经济生活中的角色。 1. 城市化与劳工阶层的诞生: 快速的城市聚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挑战、住房危机和贫富差距的加剧。本部分将探讨工人阶级如何形成其身份认同,以及劳工运动、工会组织的兴起是如何对既有的劳资关系发起挑战的。对工厂法和最低工资制度等早期社会立法的分析,是理解国家干预萌芽的关键。 2. 财富分配与社会思想的冲突: 工业化的巨大财富创造,使得关于公平、效率和财富来源的争论白热化。本卷会梳理古典经济学思想在应对新的工业现实时所遭遇的局限,以及新的社会政治经济学思潮(如早期社会主义思想或制度经济学的先声)是如何应运而生的。对国民收入的估算和阶层财富变动的量化分析,将为这些理论争论提供实证基础。 3. 制度的适应性与国家职能的扩展: 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机制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传统的“守夜人”政府模式开始受到质疑。本部分将考察政府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管理以及对金融稳定的监管等方面的干预范围是如何逐渐扩展的,并分析这些政策调整对经济长期潜力的影响。 结论:优势的潜伏危机与时代的十字路口 中卷的结束,往往预示着一个黄金时代的顶点,同时也埋下了未来挑战的伏笔。当英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相对放缓,而来自德意志、美国等新兴工业力量的竞争日益激烈时,本书所描绘的成功经验也开始暴露出其内在的脆弱性。理解中卷的终点,就是理解英国经济如何站在了面向二十世纪的十字路口,需要在既有的成功模式与新的全球竞争格局之间,寻找艰难的平衡。 本书旨在通过对档案、统计数据和宏观理论的精细梳理,为读者提供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历史视角,去洞察现代经济制度如何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被塑造、被考验,并最终确立其历史地位。

用户评价

评分

《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阅读体验可以用“沉浸式”来形容。作者对20世纪上半叶英国经济的细致梳理,让我如同置身于那个充满动荡的时代。书中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以及战后重建的艰辛历程,简直是惊心动魄。从经济资源的调配、工业生产的转向,到社会福利体系的初步建立,每一个环节都描绘得绘声绘色。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大萧条”时期英国经济所遭受的重创及其复苏之路的章节所吸引。作者通过对失业率、工业产值、国际贸易等关键指标的分析,展现了经济危机的严峻性,同时也阐释了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尽管这些措施在当时也存在争议。此外,书中对英国海军在维持国际贸易航线中的作用,以及其经济意义的论述,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史,更像是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将经济、政治、军事以及社会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个完整而生动的英国。

评分

最近拜读了《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我得承认,这本书的视角之广阔、考证之严谨,着实让我印象深刻。书中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经济转型期的描绘,可谓是淋漓尽致。从工业革命的余晖尚未散尽,到新产业的萌芽,再到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作者都娓娓道来。尤其是关于英国制造业如何应对来自德国和美国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帝国经济体系的维系与挑战,这些章节的分析尤为透彻。书中大量引用了当时的经济数据、政策文件以及社会学家的观察,使得整个叙述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经济现象时,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其背后的逻辑,避免了枯燥的学术术语堆砌。比如,对于“自由贸易”政策在帝国经济中的具体实践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作者的论述就非常具有启发性。同时,书中也并未回避英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阴影,例如贫富差距的扩大、劳工问题的激化,以及这些社会矛盾如何反过来影响经济政策的制定。读完此书,我感觉自己对那个时代的英国经济有了一个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那段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岁月。

评分

手捧《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昔日不列颠经济脉络的窗户。书中对于20世纪中后期英国经济的转型,尤其是“福利国家”的兴起及其对经济结构的重塑,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探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赞扬或批判,而是呈现了福利国家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具体实施过程以及伴随而来的各种经济效应,包括对劳动力市场、产业结构和公共财政的影响。我尤其被关于国有化运动及其后续的私有化浪潮的章节所打动。作者通过对不同行业国有化和私有化案例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这些重大经济决策背后的政治考量、社会期望以及最终的经济后果,其分析之到位,令人拍案叫绝。书中对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EEC)这一历史性事件的经济影响,也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贸易协定、产业竞争到技术引进,全方位地展现了这一决策对英国经济的深远意义。

评分

细读《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亲历了近现代英国经济发展的跌宕起伏。书中对21世纪初英国经济所面临的新挑战,如全球化浪潮的加剧、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作者并未止步于简单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挑战对英国传统优势产业的冲击,以及英国如何试图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英国在高科技产业、创意产业以及金融服务业等领域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论述印象深刻。同时,书中也未回避英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例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等,并探讨了政府为此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这本书以一种宏大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当代英国经济的复杂图景,引人深思。

评分

《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是一本令人难以忘怀的著作。作者对20世纪末英国经济发展脉络的梳理,充满了洞见与启发。书中关于撒切尔主义改革的论述,可以说是整本书的高潮之一。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其定义为“右翼”或“左翼”的经济政策,而是深入剖析了其经济思想的源头、具体的改革措施,例如对工会力量的削弱、国有企业的私有化、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等等。这些改革措施如何重塑了英国的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阶层,作者都进行了详细的描绘。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英国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如何在全球经济中占据日益重要地位的分析。这种从制造业为主导向服务业为主导的转型,以及其背后驱动力,书中都有精彩的解读。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非常好的书 一流 不了解英国经济 就不了解世界经济

评分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是英国著名的社会科学家、哲学家,是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的早期代表人物。他早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859)发表之前就提出了社会进化的思想,认为进化是一个普遍的规律,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是一个有机体,在这两种有机体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他极力主张把生物中"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学说应用于社会领域。他的思想对世界各国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早在1902年严复即《群学肄言》的书名把他的代表作《社会学研究》译介到我国来。 《社会静力学》是斯宾塞的第一部学术著作,也是他研究社会和政治学说的主要著作之一。正如作者本人所言,这部著作"包含了自1850年以来已经有很大发展的一些思想和思想的萌芽"。因此研究斯宾塞的思想,此书不可不读。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是英国著名的社会科学家、哲学家,是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的早期代表人物。他早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859)发表之前就提出了社会进化的思想,认为进化是一个普遍的规律,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是一个有机体,在这两种有机体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他极力主张把生物中"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学说应用于社会领域。他的思想对世界各国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早在1902年严复即《群学肄言》的书名把他的代表作《社会学研究》译介到我国来。 《社会静力学》是斯宾塞的第一部学术著作,也是他研究社会和政治学说的主要著作之一。正如作者本人所言,这部著作"包含了自1850年以来已经有很大发展的一些思想和思想的萌芽"。因此研究斯宾塞的思想,此书不可不读。

评分

商务印书馆的精品,值得收藏。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关于资料方面,无须多所赘述。在这段时期,定期刊物和专业文献已经是那样浩若烟海,以致穷毕生之力也无法尽读。我不得不满足于一份只能希望是取舍得宜的选精拔萃。关于一般商业史,我始终主要是凭靠《经济学家杂志》的年度《历史和评论》。其他刊物在这段时期的各个不同时日也开始进行类似的工作;但是由于《经济学家杂志》的连续性和划一的传统,所以对于不暇在地方性和专业性报刊中逐一查明各个行业历史的一般历史学家来说,这个杂志便成为一个特别合宜的资料来源。

评分

很好,物流很给力第二次购买

评分

个人 对经济学比较感兴趣,内容还没有仔细研读,等仔细阅读后在跟大家分享心得!!目前感觉还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