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畅销书《投资艺术》的作者查尔斯 D.埃利斯撰写前言
指引您通向战略型资产分配的著作
《资产分配(原书第5版)》投资过程的观点面面俱到,十分专业。
——哈里 M.马科维茨 诺贝尔奖得主,投资组合理论之父
罗杰 C. 吉布森,CFA,吉布森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运营官,公司致力于为最优质的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提供咨询意见。吉布森作为全球著名的资产分配和投资组合设计专家,他和他的太太布伦达,也是他的商业伙伴,一起生活在宾夕法尼亚州匹斯堡市北部的一所内战之前的城堡里。
克里斯托弗 J. 斯东尼,CFA,CFP,吉布森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研究部经理。为了更好地维护客户关系,他致力于公司的研究工作,经常在媒体上与一些专业观众就资产分配、投资组合设计和投资者的行为等话题展开对话。
不错
评分然而,经济学毕竟不是物理学。理由简单而充分,规律的存在有两种可能:
评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超过商品的供给,资本家就会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反之,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资本家或者被迫降价出售商品,或让一部分商品滞销,因无法实现其最低利润而裁减雇员,收缩生产。因此,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由于在短期内,生产成本和正常利润波动不大,因而资本家愿意供给的产量不会有很大变动,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这样,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这个与总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评分也就是说,精确的模型和预测在物理学领域是有可能存在的(结果当然也是令人满意的),然而在金融领域却似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可能是完全不可取的)。资产价格的最终水平将取决于数以百万计的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取决于他们不断的买进和卖出。有谁能够坦诚地保证自己的行为符合某一个方程式?有谁知道为什么以及什么时候人们将重新清空资产,还是积累资产?有哪一种数学模型可以捕捉这些零散的想法?
评分质量不错!
评分让我们引用德曼的话来进行总结:“作为一位物理学家,当你提出一种自然界中存在的模式时,你是在假设自己可以猜到上帝所创造的公式结构。这种情况也许是可能的,因为上帝是不会假装的,然而作为一名宽客,当你提出一种新的价值模式的时候,你是在假设自己能够猜测到其他人所创造的公式结构。如果够诚实的话,在做这些事情时你一定会心情沉重。你只是一名可怜的假装者,而且你很快就会知道其实根本就不存在正确的机会。当你假装成其他人的时候,你是在假装你可以理解其他的假装者,这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
评分将来的收益率曲线会出现在哪个地方?这取决于债券价格,债券价格又取决于人们买入和卖出的行为。下周的股票价格会是怎样的?这同样也只取决于人们的行为。下个月美元的价格会怎样?这取决于供求关系。我们真想预测这些行为吗?这看起来确实很难,正如德曼所说的:“没有哪种数学模型能够捕捉人类复杂的心理。见证了人们盲目相信形式主义和数学的力量,我深知,倘若一个人受模型的诱惑太深,可能最终会触礁或者陷入混乱。”
评分我买了的东西肯定好不用说 不好的东西我不会说话 直接差评
评分凯恩斯进一步认为,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它决定消费需求。一般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增加往往赶不上收入的增加,呈现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于是引起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是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这两个因素的对比关系所决定。资本边际效率,是指增加一笔投资所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它会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降低,从长期看,呈现“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从而减少投资的诱惑力。由于人们投资与否的前提条件是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利率(此时才有利可图),当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时,若利率能同比下降,才能保证投资不减,因此,利率就成为决定投资需求的关键因素。凯恩斯认为,利息率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这样一种心理因素,它决定了货币需求。在一定的货币供应量下,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越强,利息率就越高,而高利率将阻碍投资。这样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存在流动偏好两个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将产生大量的失业,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解决失业和复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开支,降低利息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