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4
甲午120年,回顾历史,总是令人感慨万千。故在这个特别的时候,有从制度、战略、信仰、国运四个角度反思甲午的,有从战备的详细军事资料角度梳理战争现场的,历史无疑在这些古今之间,史料之间变得立体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则为读者提供了另一层甲午的空间——就是西方媒体的观察。
本书为“万国报馆”兴趣小组成员历时几年奔赴世界各地,寻找英、法、德、美、俄等国120年前的老报刊对当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真实报道,将尘封的历史事实“挖”出来;书中许多图片与报道文字的翻译对审视那段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例如《纽约世界报》克里曼先生冒险对“旅顺大屠杀”的揭露:“日本为了朝鲜的解放,采取突如其来的介入进而变成野蛮的战争。事情的性质已经不是文明与野蛮间的纠葛,日本终于揭开自身的假面具,在最后四日里,征服军的足下彻底蹂躏了文明。”这些新闻纪录式的报道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也许有误解、有价值观的错位,但都是当年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这些观察者的眼光已然成为历史,对错是非由读者自己去判断和探索,读者也尽可在这样一个国际的视角下去理解新闻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并且构建了战争。
但是,读者从这本书里一定可以开启一个新闻与战争的视角,新闻如何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新闻的客观与正义在战争中如何成立,又如何经得起考验,这些都是一个现代性的故事,也同样是我们必须要从历史中深刻学习的“新知”。
《甲午》根据120年前西方出版的数十种报刊编撰而成的图文书。书中的图片都为第一手的资料,且大部分为首次披露。可以说,这是一本目前少有的以西方媒体视角全景呈现甲午之战的书。
《甲午》共十二章,基本按照战争的时间顺序来处理这些报道,兼顾重要的新闻事件与新闻人物。全书以图为主,一共收入了400幅当年登载在120年前报刊上的版画,而这些版画均源自当年随军的西方记者的摄影作品与画师的速写,同时配有当年西方记者的部分文字报道。
120年前的这场战争不仅关涉中日两国,也关涉东亚,关涉到世界格局的变化。战争期间,有上百名“欧美列强”的随军记者、摄影记者、插画师亲临现场,还有当时派驻东亚的军队指挥官、外交人员等,他们留下的这些珍贵文字与画面的报道,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甲午》所涉图片与文字主要来自于英、法、德、俄等国数十种报刊,如英国的《图片报》、《伦敦新闻画报》,法国的《小日报》、《小巴黎人》、《插图报》,美国的《哈珀斯周刊》、《哈珀斯月刊》、《纽约世界报》,俄国的《田野》周刊,还有少量日本的浮世绘、中国的《字林西报》与《点石斋画报》等;画面上被风吹动的旗帜、浩浩的大军、疾驰的战马、士兵脸上惊恐的神情、中炮后正在沉没的战舰、中日战舰的原貌,等等;令人顿觉与120前的历史撞个正着。对于个人来说,面对历史,基本是陌生人和外来者,“过去也是另一个国度”;本书通过震撼人心的画面,让我们得以与那段历史无限接近。
万国报馆:为几位老报刊收集爱好者组成的研究小组,他们致力于收集西方老报刊,并针对历史事件挖掘当时西方媒体的报道内容,并进行比较研究。小组成员来自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均有媒体经验;观察角度多样,研究方向较为独特。
万国报馆,为几位老报刊收集爱好者组成的研究小组,他们致力于收集西方老报刊,并针对历史事件挖掘当时西方媒体的报道内容,并进行比较研究。小组成员来自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均有媒体经验;观察角度多样,研究方向较为独特。
★这这部根据当年西方出版的数十种报刊编著的《甲午——120 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超出东亚,重新观察、审视甲午,给我们提供了那个时代直观的形象,在平实无华的叙事中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甲午战争的多样性视角。这部作品的创新性毋庸置疑,相信一定会在不久的未来加进并丰富近代中国历史的表达,为近代中国历史叙事重构提供一些基础性的资料。
——马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研究员)
★作者以图文并茂的精彩形态向读者生动地呈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让120年后的我们有机会看到甲午战争背后种种鲜为人知的真相,并由此引发人们去思考那场战争留给今人留下的种种不解。我们相信,对这些问题的现代剖析,将有益于强化我们道路自信的意识,并有力地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童兵(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教授)
序一 超越东亚 观察甲午/ 马勇
序二 百年甲午的新闻解读/ 童 兵
前言
一 东亚的火药桶:朝鲜
二 西方势力在东亚
三 洋务与维新
四 沉没的“高升”
五 黄海悲歌:不沉的“致远”
六 中国陆军的惨败
七 旅顺屠杀真相
八 威海卫的陷落
九 战争中的生与死
十 《马关条约》:中国之辱
十一 故国有所思
十二 媒体在战争中的作用
后记 西方的画报
致谢
甲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甲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不错,那个年代的中国虽然开眼看世界,但还是比较落后的
评分最近一段时间对历史书非常感兴趣。由于自己的历史知识水平太有限了。所以不得不买些书回来补充知识,哈哈。这本书包装的很好呢。
评分服务态度真好。图书质量好。赞,!赞!赞!赞!
评分全州和议达成以后,朝鲜政府要求中日两国撤兵,于是大鸟圭介开始和清廷驻朝大臣袁世凯进行撤兵谈判。大鸟虽然口头上答应袁世凯撤兵,甚至就要达成书面协议,但是日本发动战争的决心已定,不可能同意撤兵。所以日本政府一方面电令大鸟拒绝达成共同撤兵协议,另一方面则在6月15日抛出了“中日两国共同协助朝鲜改革内政”的方案,从而使共同撤兵协议一笔勾销。此后,日本开始不断增兵,6月16日大岛义昌少将率领混成旅团第一批部队在仁川登陆,到6月28日混成旅团第二批部队登陆,侵朝日军达到8000余人,比起驻朝清军已占绝对优势;而清廷决策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则一直希望中日共同撤兵,既未向朝鲜增援军队,又没有按袁世凯、聂士成等人的建议由清军先撤兵[8] ,举棋不定,最终给日本人以可乘之机。
评分给单位买的,给新设立的图书馆买的一批书,装帧不错,到货也挺快。
评分没想到当时西方的传媒如此关注这场冲突,随便翻上几页就有封面报道。甲午战争在当时的媒体上如此受关注,实在是令人惊讶。
评分120年前的甲午战争不仅仅是有中日双方在交战啊,还有看热闹的。当年的报纸好像《舰船知识》,舰船照片,船舶功能比较,甚至还有队形图。不看报头,不能相信是《LONDON NEWS》啊。最有意思的是,黄海海战中日双方队形图居然是皇家海军上尉在护卫舰上画的。你们不仅造了船,还去现场观战了。服了。这书,编得太牛了。
评分后来查拉图与森林中圣人的对话。更加表现出他想要用自身的智慧帮助,拯救世人(这种想法让我联想到佛)虽然基督最初也抱着如此的意愿,但事实是最后基督教却沦落成像那森林中的圣人一般只顾着崇拜上帝却不顾其他人类的死活。 而尼采其实已经很明白的开始自嘲这样想要拯救世人的自己其实在众人眼里也许只是个傻瓜,盗贼。众人总是对于孤立外来的人抱着怀疑的态度。对于那些不了解基督教的人们,你们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尼采把那个森林中朝拜的圣人比喻成基督教。
评分历史到底什么样?我们今天对历史的认知又是来自于哪里?希望能多出些象《甲午》这样的书,让我们能更加接近历史。
甲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