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西汉孤魂(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记)(修订版)

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西汉孤魂(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记)(修订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岳南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87926
版次:1
商品编码:11088722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71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马王堆汉墓为西汉轪侯利仓及其家人的墓葬,其中一号墓、三号墓历经两千一百多年沧桑而未曾被盗,保存完整,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器物。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在中国汉代考古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逾两千年而不腐的一号墓轪侯夫人堪称世界奇迹;精美的漆器、彩绘,大量的丝织品和帛画、帛书,为我们了解西汉初期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提供了生动的材料。《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西汉孤魂(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记)(修订版)》采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在考古发掘过程和相关历史背景、人物事件之间自如切换,为读者展现了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

内容简介

   马王堆下一个被挖掘的洞穴内,突然窜出蛇状的蓝色火焰,院务处长被烧伤,工兵部队紧急出动,探测炸弹未果。闹剧过后,意外发现千年古墓……《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西汉孤魂(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记)(修订版)》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在湖南长沙发掘马王堆汉墓的曲折历程以及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所引发的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作者采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在考古发掘过程和相关历史背景、人物事件之间自如切换,为读者展现了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作者岳南擅长以文学的笔法描述考古发掘过程,将历史与考古新发现融为一炉,既不同于枯燥的考古发掘报告,也有别于传统的纪实文学。《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西汉孤魂(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记)(修订版)》以严谨的态度和富有条理的写作手法,将考古发掘过程与史海钩沉尽遣笔端,为读者重现了古代中国文明,使考古过程成为了大众阅读的对象。

作者简介

岳南:中国首位在全球有影响的考古纪实文学作家,擅长将历史与考古新发现融进自己的文学中,让掩埋于历史尘埃的人物,重新陈立于读者眼前。他以严谨认真、处处有典的态度书写史着,勤于笔耕的他,为读者在古今交织与中外错综的叙事宏构里,重现古帝国文明。他的《天赐王国》、《遭遇兵圣》、《西汉亡魂》、《复活的军团》等数部作品被译成日、英、韩、德等国文字出版,在全球销量已达数百万册。

内页插图

目录

序一 起震撼世界的往事(侯良)
序章 林彪与
第一个战斗号令
第一章 意外发现
紧急疏散,现在正式开始
地洞中,突然窜出蓝色火焰
急电国务院
考古大师留下的一桩悬案

第二章 狂飙到来之前
拉开发掘的帷幕
想起了两个女人
发现盗洞
馆长被塌方埋入墓坑
棺椁初露

第三章 珍宝灿烂
北京来人
死者的地下宫殿
墓坑内的清理
夜半开棺的军事命令

第四章 长沙顿起罕世惊雷
贵妇人初露尊容
狂飙从天而降
新华社杀出个“程咬金”
周恩来的紧急指令
女尸夜遁

第五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国内外的论争
周恩来:另外两个墓可否发掘
“程咬金”砍来第三斧

第六章 解剖大行动
李先念:还是要尽早行动
郭沫若:此事日本人已注意到
彭隆祥请缨上阵

第七章 八方风雨会长沙
华国锋:若吊颈而死,颈部多充血
他杀?自杀?病亡?
穿越历史防腐术的长廊
关于女主人暴亡之后的推断
神秘棺液的来源

第八章 余波不绝
江青:我对这个女人不感兴趣
周恩来:至少要把老太婆保存两百年
郭沫若:这是一件荒唐透顶之事
杨振宁:怎么会落到美国人手里去了
王冶秋:要是原子弹命中,再厚也不行

第九章 发掘三号墓
周恩来点将
遗落在封土中的遗物
又见木棺
地下珍宝知多少
“智多星”王振江出山
墓坑内不祥的纷争
石兴邦再失良机

第十章 遗恨中的慰藉
再取帛画
将南京长江大桥压断怎么办
是谁盗掘了二号墓
揭去最后一层面纱
墓主人家族关系初断

第十一章 重组历史的碎片
软侯利苍--刘邦的亲信
诱杀英布的立功者
太夫人的生命历程
长沙国的亿万富翁
太夫人的生活再现
无可奈何花落去

第十二章 死于军营的将军
三号墓的墓主究竟是谁
年轻的军事将领
南越军队进犯长沙国
从《驻军图》看利稀的军事活动

第十三章 地火天光
成立帛书整理小组
老子与《道德经》
苏秦与《战国纵横家书》
世界上最早的地图
天文学上的世界之最
《周易》与《八卦图》
《导引图》与祖国医学的神奇功效

第十四章 余响
姚文元:他们挖出了打击自己的炮弹
毛泽东:出了书,也给我一本看看
王洪文:我看这些玩意儿不值钱
邓颖超:让恩来也照那张图练一练
胡耀邦:不要再干这种蠢事了
附录 岁月无悔--忆马王堆考古中的良师益友王仔(白荣金)
后记

精彩书摘

他俯视延绵不断的太行山,在三千米高空。又一次身临这片土地,亲切感倍胜从前。三十多年前,他率领被改编后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15师,在这块群山峥嵘、层峦叠嶂的沟壑深处,一举击溃了日军坂垣师团的第21旅团,取得了中国军民抗战以来第一个对日作战的辉煌胜利。他和他的官兵在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的同时,又创造了一个新的神话,他的声名随着这注定要写入中国抗日史册的伟大胜利而威风显赫,并令全世界为之瞩目。而这一次,他本人连同他的国家在经历了无数次波诡云谲的大起大落之后,作为新中国第二号人物的“副统帅”,他亲往太行山区,作防御苏联军队进攻中国的战事视察。——此时是1969年10月5日。从英国最新进口的“子爵”号客机,伸张着硕大的机翼,在太行山上空平稳而缓慢地飞行。他的身边陪坐着空军司令员吴法宪、北京军区司令员郑维山、总参谋部分管作战的副总长阎仲川、北京军区参谋长马立华等著名将领。“子爵号”以五台山为坐标,向西北方向斜穿而过,在飞越著名的滹沱河、雁门关、古长城后,又折向东北方向进发。此时,飞行员将飞机的高度慢慢下降到一千米,几乎快要贴着高耸入云的山峰。由于绝好的天气,机体下散落着的山包、庙宇、村庄点点簇簇,活像棋盘上排布的棋子,掩映在绿树丛草之中。那纵横交错的道道河流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烁烁,流光溢彩,整个山野田畴透出一种塞外之秋独特的风韵。林彪不时地望望窗外,浓眉紧锁,缄默不语,只是那平时瘦削惨白得吓人的脸,渐渐泛起些许的红润。“林副主席,前面就是平型关,您当年击溃日军将领坂垣师团的地方。”吴法宪腆着大肚子,向前凑了凑,小声地提醒着。“噢?!”林彪应声从座椅上翘了翘瘦弱的身子,凝重的剑眉舒展开来,那似乎永远都在半眯着的眼睛突然睁大,略显鹰勾的鼻子轻微地颤动了一下。他从郑维山手中接过高倍望远镜,透过飞机舷窗,向外嘹望。飞行员接到空军司令吴法宪的指示,“子爵号”开始在山野沟壑中的平型关上空隆隆盘旋。“一晃三十多年了,山水依旧,道路村庄可都变了。”很少讲话的林彪自言自语地说着,望远镜在他手中不时地变换着角度,平型关的一切尽收眼底。“林副主席,您当年指挥的平型关大捷,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这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罕见的。”郑维山不失时机地说。“哦,嗯。”林彪小声应对着,没有回头。他在仔细观察下面的一切,追忆着往昔的辉煌和荣光。林彪原名林育蓉。1925年,作为湖北黄冈县回龙山的一个乡村青年,他带着18岁的青春之梦,在堂兄林育南的指点下,毅然走出闭塞的大山,孤身一人来到广州,投考了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在这座闻名于世的军事学校里,他先后成为蒋介石和后来成为苏军元帅的勃留赫尔的宠儿。但是,毕业后,他的人生却和当时尚处于弱小地位的共产党联结在了一起。他投奔共产党领袖之一的周恩来后,很快参加了著名的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再后来,他上了井冈山,以其罕见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指挥天才,很快获得毛泽东的赏识,并由一名小小的排长、连长、营长,迅速升为团长、纵队司令、军长、军团长。1930年,当他出任红四军军长时,才刚刚22岁,而两年后晋升为红一军团军团长时年仅24岁。由此,他成为朱德、毛泽东麾下的著名战将。在红军一至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他指挥了抢渡乌江天险、突围腊子口等著名战斗,在向西南进发和广西全州战役中,他一人在前线指挥红一军团和三军团同国民党部队作战,赢得了赫赫功名。关于他在长征中突出的军事天才和煊赫的声威,若干年后,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以教徒般的虔诚和敬仰崇拜之情,做了极其精彩的记述。在突破金沙江前夕,“关键的任务落到林彪的肩上,他是红军中年轻的雄鹰。在1935年那明媚的春天里,云南的田野万紫千红,到处是雪白、桃红和淡紫色的罂粟花,在阳光下迎风摇摆。在红军长征的这道星河中,没有比林彪更为灿烂的明星了”。抗日战争初期,林彪在太行山腹地指挥的平型关大捷,使他作为共产党阵营中的名将之花一枝独秀地傲立于北中国的山野之上,他的名字在一夜之间传遍国内的同时,也首次为海外人士广泛关注。当志得意满的林彪在这次战役后,班师来到五台县时,更是万人空巷、盛况空前,数不尽的人群聚集在城里城外,争相一睹这位年轻抗日将领的风采英姿。特别是当人们得知这位干练而稳重的师长尚未婚娶时,无数情窦初开的美貌少女,被他的形象和辉煌功业迷恋得如醉如狂……然而,他的功名与声威并未到此结束,他似乎是专为战争而生,战争也似乎由于他的存在而更具神秘和传奇色彩。当抗日战争结束,国共两党再动干戈之时,他率领十万军队进入白山黑水的东北战场,开始制造新的战争神话。辽沈战役的重大胜利,使他制造的神话成为现实。紧接着,他率领已扩展至百万的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并再度取得了辉煌胜利。这只不知疲倦的战争之鹰,借着平津战役的余威,率领他的第四野战军,又将犀利的爪锋伸向中南战区。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时,这只雄鹰还在中国南部版图上,顶着隆隆炮火在奋力搏击中。由于他创立的非凡功勋,1955年,毛泽东主席在为十大元帅授衔时,林彪位列第三,仅次于朱德和彭德怀,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元帅。多年的戎马倥偬,颠沛流离,在承托起他一世功名的同时,也使他的身体受到了巨大耗损。自1950年以后,他开始休养病体,深居简出,很少抛头露面和参加社会活动。他像战争的消失一样,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黯然遁迹了。如果不是1959年“庐山会议”上发生的那次意想不到的变故,可能他还要继续沉下去。但历史再一次垂青于他,就在那次会议上,在毛泽东与彭德怀的冲突中,他凭着自己的睿智和政治嗅觉,在关键时刻支持了毛泽东。之后,他接替彭德怀当上了国防部长,紧接着又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这位年轻的元帅,在沉寂了九年之后,终于再度崛起,并以“全新”的姿态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随后从1959年到1969年的十年里,在中国政治舞台上那波诡云谲、刀光剑影的搏击中,他跃马挥剑,奋力搏杀。随着一系列他精心设计的阴谋或阳谋,他的对手纷纷落马,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接连击败了他上下左右所有认为是自己敌手的党内外功臣宿将。当年的十大元帅,死的死,散的散,没有一个可与之匹敌。即使是功名显赫、威望隆盛的“红军之父”周恩来,对他刺来的血腥之剑,也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终于,在1969年4月召开的中共“九大”上,林彪不仅作为毛泽东之后的第二号人物登上了“一人之下,七亿人之上”的权力顶峰,并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大会通过的党章中。与此同时,以“四大金刚”(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为骨架的林家王朝开始建成和崛起。十年的搏击和惨淡经营,林彪的地位和权势终于达到了如日中天、登峰造极的辉煌顶点。就在那次会议结束半年之后的今天,这只“战争之鹰”又凌空飞翔在太行山麓那承托起他一世英名的丰碑之上。面对几十年的风雨征程和自己辉煌的业绩,他心潮起伏,热血喷涌,兴奋、激动之情难以自制,惨白的脸上瞬间布满了玫瑰色的彩云——这是他近二十年不曾有过的气色和神韵。更令他心潮激荡的是,今天的他已不再是当年那个仅指挥1。5万人的师长了,他将指挥全中国的几百万大军和世界最强大的苏联军事集团一决雌雄。世事纷纭,有时真叫人难以琢磨。1950年海南岛战役结束后,因为健康原因,他来到苏联休养治疗。在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土上,他受到了斯大林的盛情款待,并被斯大林亲切地称为“无敌元帅”。也就是在那次宴会上,斯大林借着酒兴问道:“林彪同志,中国现在已经和平了,但作为军人,你失去了用武之地。你才43岁,不感到可惜吗?”同往常的习惯一样,林彪的回答简短精练:“一切为了和平。中国人的天性是爱好和平的,军人也是如此。”这个美妙传神的回答,博得了斯大林及全场作陪者的掌声。光阴似箭,岁月蹉跎,巨人已经作古。
……

前言/序言

一起震撼世界的往事38年前,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曾震撼了世界,引起国内外的极大关注。当时我作为湖南省博物馆负责人之一,除了参加一号汉墓的发掘之外,在之后的二、三号汉墓的发掘中,因担任发掘施工组的领导,也每天守在施工现场。在女尸研究和出土文物的科研工作中,我的责任是组织接待各方面的专家,因此有幸认识了众多的学者,并了解到他们的科研成果,从中学到了不少有益的知识。筹建马王堆汉墓陈列馆时,上级令我参与设计筹划以及赴沪筹措建筑材料和陈列设施等工作。文物陈列开放之后,我负责宣传接待,因此有幸接待了许多中央首长及外国元首和专家学者。使我对马王堆汉墓的发掘、研究、宣传展陈的全过程,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岳南先生着《西汉孤魂》,嘱我题序,我未敢推辞。写几点感触,提示本书的内涵,裨益于读者。一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是在一种极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掘的。当时处于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之中,尤其是在席卷全国的所谓“破四旧、立四新”之后,人们对与“历史”有联系的东西,一律视如敝屣。在这样一种历史氛围中去进行古墓发掘,真叫“不合时宜”、“不识时务”,这样就给我们带来了难以预料的困难。如一号墓的发掘经费被扣除一半,一个仅有60把锄头、20个胶卷的报告被斥之为浪费。请劳动局批准30名农村劳力,说是不能影响农业生产,他们派给的城市民工,最大的71岁,最小的16岁。后因下雨怕塌方,向教育组请求学校支援,遭到严词拒绝。雨天进餐,驻军医院不准进入礼堂,只能蹲在房檐下吃饭。推土机推倒了墓边的几棵树,医院领导指责是破坏森林(其实树在文物保护范围之内)。墓周堆积如山的泥土,偶尔滚入道路上,又说是破坏了医院的卫生。更有甚者,文化组一军代表在千人大会上,竟信口雌黄地说:“博物馆吃饱饭没有事,天天去挖死人骨头棺材板子……”因此使几位考古干部要求辞职改行。今天的人们听到这些话,可能认为是“天方夜谭”,可当时,那就是事实。我们正是背负着这样的“历史重负”,通过艰苦的努力,完成这6000立方土的发掘的。因此,对于当年手足胼胝地劳动在工地上的人们,五六十岁的老技工,十几岁的年轻讲解员,应当给予诚挚的谢意。尤其是为马王堆汉墓及湖南考古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的老技工任全生、苏春兴、漆孝忠以及复员军人尹继龙,均已辞世多年了,他们的名字将与马王堆汉墓永世长存。二十几年前,山东大学历史系著名考古学教授刘敦愿先生来长沙,我陪同参观马王堆现场,当他听完我对一号汉墓发掘情况的介绍后,颇有感慨地说:“这样一个重大的发现,想不到发掘条件如此之差,而经过又是如此之艰难,这在我国的田野考古史上,实属少见,实在应该写成文字载入史册。”当然,二、三号汉墓的发掘,由于周恩来总理和湖南省委的重视,情况己大为改观。但读者从本书可以看到,“四人帮”又多处掣肘,时有干扰。二由于马王堆汉墓保存基本完好,因此出土珍贵文物共三千多件,如漆器500件、兵器38件、竹木简922支、丝织品一百余件、木俑266个、竹器一百余件。另外还有大量的农副产品和中草药,以及铜鼎、铜镜、玳瑁卮杯、木梳、木篦、角梳、角削刀以及泥“半两”钱、泥金饼、木犀角、木象牙、木壁、木罄等明器。尤其重要的是,除四幅帛画外,三号墓出土有十多万字、二十多种的帛书,其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且有不少是古佚书。已故著名学者沈从文先生于1980年冬在美国圣·若望大学作《从新学转到历史文物》的学术报告时说:“每个人都知道中国有《二十五史》,就没有人注意从地下发掘的东西,比十部二十五史还要多。”他的原意是这众多的文物,就是用实物写成的二十五史。据此我们也可以说,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也正是用实物写成的西汉初期的百科全书。38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些文物进行了多角度、多学科的研究,据不竞全统计,己出专着八十多种,论文约三千篇。美国、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都出版了介绍马王堆汉墓的专刊及书籍。国内建立了不少研究组织,如湖南中医学院建立了“马王堆汉墓医书研究会”,并出刊有《马王堆医书研究专刊》;国家文物局组成“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先后出版了马王堆汉墓帛书释文、译注等数十种;以湖南医学院为主的约十所医学院校,组成了“马王堆古尸研究小组”,出版了《长沙马王堆古尸研究》;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和上海丝绸工业公司也建立有“马王堆文物研究组”,出版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纺织品的研究》;湖南农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组成“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动植物标本研究组”,编写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动植物标本的研究》。1979年6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国际学术讨论会;1992年8月26日至29日,湖南省文物局在长沙召开了马王堆汉墓国际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英国、美国、法国、瑞典、意大利、加拿大、日本、泰国,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国内的学者专家共六十余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李学勤在总结发言中说:“关于马王堆汉墓的研究,现在仅仅是开始,今后还需要用许多世纪来研究来纪念。”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因为它涉及了天文学、气象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中医中药学、解剖学、组织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临床医学,以及考古学、历史学、哲学、文学、文字学、版本学、音韵学、训诂学、民族学、民俗学、美学和农业、手工业、宗教、军事、地震、交通、绘画、音乐、舞蹈、纺织和烹饪等各种学科。正是由于马王堆汉墓的发现,有些学科的历史需要改写,因此湘潭大学历史系教授余明光曾建议编辑出版“马王堆文化丛书”,建立“马王堆学研究会”。不少人认为他的建议不无道理。三马王堆汉墓的出土经新华社公布以后,曾一度引起世界性的轰动,据新华社统计,1972年有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体予以报道和宣传,成为当年世界最热门新闻之一。但这38年来,通过国内陈列和国外展览,仍然受到各国首脑、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的赞赏和称誉。自1974年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建成开放以来,己接待国内观众两千余万人次,来自世界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观者约五百万人次,其中有国家总统、首相和总理,以及各国驻华使节等。各种代表团、访问团和各类学术团体九千多个。1972年10月,李先念副总理陪同尼泊尔首相比斯塔夫妇参观了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后,听我介绍古尸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时,十分惊讶地说:“奇迹,真是世界奇迹!”同年柬埔寨首相宾努偕夫人来参观时,看到刚出土的漆器光彩照人时,问我是否在外面涂了什么东西。我对他说:“按照国家文物政策规定,历史文物必须保持原貌。”宾努笑了,他说:“要是这样,那就太惊人了。”宾努自进入博物馆后即笔记不停,这在我所接待过的众多外国首脑中是仅有的。1977年5月,缅甸总统兼国务委员会主席吴奈温偕夫人在邓颖超同志陪同下前来参观,他对我说:“关于马王堆汉墓,我在国内就听说了,很乐意亲眼看看。缅中两国很早就有来往,这可能和马王堆汉墓的历史差不多。”1974年4月4日,日本友好书屋读者代表团参观之后要求座谈,大理大学横山先生率先发言:“一号汉墓简报在日本很受欢迎,日本很多历史学者、考古学者都怀着极大兴趣读了这个简报,他们得到的是书本知识,今天我能亲眼看到这些宝贵的东西,实在太感谢了。”安宅先生说:“帛书在日本报纸上是整版报道的,而且都是头版头条。平时我国只有火灾地震才放在头条报道,尤其是《老子》的出土,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书屋经常收到读者来信,希望早日出版。”团长说:“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四大文化之一,所以我们日本人把中国的考古学作为世界宝库看待,现在你们能把古代文物完整地发掘出来,以利于国家建设,所以我要对中国考古科学家表示敬意。”1976年4月,加拿大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馆董事会一行24人前来参观。团长说:“我们在国内看了《考古新发现》的电影,今天能看到文物,实现了我们等待已久的愿望,所以很高兴。”美国哈佛大学哲学教授艾尤于1987年5月专程来看 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西汉孤魂(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记)(修订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西汉孤魂(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记)(修订版)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西汉孤魂(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记)(修订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西汉孤魂(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记)(修订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不错,值得仔仔细细品味。

评分

受益匪浅,确实是大师之作。

评分

岳南这个系列不如南渡北归好,也可以一看

评分

也就那么回事吧 感觉不如风雪定陵

评分

了解小时候就去看过展览的考古发现。搞活动时对折购入的。了解小时候就去看过展览的考古发现。搞活动时对折购入的。了解小时候就去看过展览的考古发现。搞活动时对折购入的。了解小时候就去看过展览的考古发现。搞活动时对折购入的。了解小时候就去看过展览的考古发现。搞活动时对折购入的。了解小时候就去看过展览的考古发现。搞活动时对折购入的。了解小时候就去看过展览的考古发现。搞活动时对折购入的。了解小时候就去看过展览的考古发现。搞活动时对折购入的。了解小时候就去看过展览的考古发现。搞活动时对折购入的。

评分

马王堆下一个被挖掘的洞穴内,突然窜出蛇状的蓝色火焰,院务处长被烧伤,工兵部队紧急出动,探测炸弹未果。闹剧过后,意外发现千年古墓……《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西汉孤魂(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记)(修订版)》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在湖南长沙发掘马王堆汉墓的曲折历程以及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所引发的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作者采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在考古发掘过程和相关历史背景、人物事件之间自如切换,为读者展现了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作者岳南擅长以文学的笔法描述考古发掘过程,将历史与考古新发现融为一炉,既不同于枯燥的考古发掘报告,也有别于传统的纪实文学,被誉为“中国举证文学第一人”。《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西汉孤魂(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记)(修订版)》以严谨的态度和富有条理的写作手法,将考古发掘过程与史海钩沉尽遣笔端,为读者重现了古代中国文明,使考古过程成为了大众阅读的对象。

评分

京东618,价格特别给力,物流很快,快递小哥负责送货,赞一个!仓库保管一般,塑料皮脱落!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西汉孤魂(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记)(修订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