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胆囊炎与胆石症是常见、多发疾病,具有复发的特点。《资深专家 图解百病:胆囊炎与胆石症》分别从胆囊炎与胆石症的认识、误区、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各种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康复手段等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叙述,要言不烦,通俗易懂,在众多的同类书中,有着可读性强、操作容易和紧跟诊治进展的特点,为一本难得的好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胆道疾病导读
欲知其病,先知其正——胆道系统的解剖生理
胆囊炎与胆石症“休戚相关”
胆石症新晋为“富贵病”
胆结石的危害
治疗的悖论:胆囊切除后结肠癌发病率升高
胆结石的“4F”现象
胆道疾病的诊断手段你了解多少
胆石症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病变
胆囊炎可以不伴有胆囊结石
胆石症与胆囊炎的分类
胆道疾病可以表现在“胃”
胆石症与胆囊炎容易找“中年人”
胆囊为什么容易发炎
治疗慢性胆囊炎选择哪种方法好
胆囊炎患者的生活事宜
手术治疗胆囊炎的效果如何
胆囊炎与胆石症的膳食调补宜忌
胆囊结石患者能怀孕吗
不能根据有无胆绞痛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为什么会出现胆囊患病心脏受累呢
切除胆囊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慢性胆囊炎会不会是胆囊癌的前奏呢
减肥易导致胆石症
为什么吃零食会导致胆结石
药物可能引起胆结石
盲目、盲从比疾病更可怕
第二章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的流行病学研究
胆囊结石病因探究
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
胆囊结石的并发症
真的是胆囊结石吗
胆囊结石的治疗
溶石治疗
什么是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排石治疗
接触溶石
胆石症重在预防
胆石症的初级预防(一级预防)
胆石症的二级预防
胆石症的三级预防
胆石症的四级预防
胆道疾病患者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三章 胆总管结石
第四章 肝内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
第五章 急性胆囊炎
第六章 慢性胆囊炎
第七章 胆道疾病的预防和日常调理
精彩书摘
10 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
目前仍然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手段。采用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斜切口都能满意显露胆总管。开腹后应常规触、扪探查肝、胆、胰、胃和十二指肠等相关脏器。对于择期手术,有条件者在切开胆总管之前最好先行术中胆道造影或术中B超检查,进一步明确结石和胆道系统的病理状况。尤其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多数伴有肝内胆管结石或胆管狭窄等改变,需要在术中同时解决。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后,最好常规用纤维胆道镜放入肝内外胆管检查和取石。
11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
本法主要适于单纯性胆总管结石,并经术前或术中胆道造影证明确无胆管系统狭窄和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者。因此这一方法多数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探查胆总管。切开胆总管后多数需要经腹壁戳孔放入纤维胆道镜用取石网篮套取结石,难度较大,需要有熟练的腹腔镜手术基础的人员施行。取出结石后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直接缝合胆总管切口或放置“T”形管引流。
12 胆总管下段狭窄、梗阻的处理
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并胆总管明显扩张者,常有并存胆总管下端狭窄梗阻的可能。术中探查证实胆总管下端明显狭窄、梗阻者,应同时行胆肠内引流术,建立通畅的胆肠通道。
(1)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手术比较简单、方便、易行,早期效果较好,过去常被采用。
但因这一术式不可避免地发生胆道反流或反流性胆管炎,反复炎症容易导致吻合口狭窄,复发结石,远期效果欠佳。特别是吻合口上端胆管存在狭窄或肝内胆管残留结石未取净者,往往反复发生严重胆管炎或胆源性肝脓肿。因此,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现已少用。目前多主张仅用于年老、体弱、难以耐受较复杂的手术并已明确吻合口以上胆管无残留结石、无狭窄梗阻者。吻合口径应在2~3cm以上,防止日后回缩狭窄。
(2)胆总管十二指肠间置空肠吻合术
将一段长20~30cm带血管的游离空肠两端分别与胆总管和十二指肠吻合,形成胆总管与十二指肠间用空肠架桥式的吻合通道。虽然在与十二指肠吻合处做成人工乳头或延长空肠段达50~60cm,仍难以有效防止胆道反流并易引起胆汁在间置空肠段内滞留,增加感染因素。手术过程也比较复杂,远期效果和手术操作并不优于胆总管空肠吻合术。目前较少采用。
(3)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利用空肠与胆总管吻合,容易实现3~5cm以上的宽大吻合口,有利于防止吻合口狭窄。空肠的游离度大、操作方便、灵活,尤其并存肝总管、肝门以上肝胆管狭窄或肝内胆管结石者,可以连续切开狭窄的肝门及左右肝管乃至Ⅲ级肝胆管,解除狭窄,取出肝内结石,建立宽畅的大口吻合。适应范围广、引流效果好。辅以各种形式的防反流措施,防止胆道反流和反流性胆管炎,是目前最常用的胆肠内引流术式。
……
前言/序言
《身体的警报:解密消化系统的隐形杀手——胆囊炎与胆石症》 揭开身体深处的迷雾,理解那些被忽视的疼痛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的身体常常是我们最忠实的仆人,默默承受着压力、不良饮食习惯以及熬夜等种种“苛责”。然而,当身体发出警报,那些剧烈的疼痛、持续的不适,甚至是令人恐惧的急性发作,往往源于我们体内一个看似渺小,却至关重要的器官——胆囊。而胆囊炎与胆石症,便是这个器官最常见的“叛逆”表现。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医学教科书,也不是一本充斥着冰冷数据的报告。它是一次深入探索身体内部奥秘的旅程,一次与胆囊及其相关疾病的深度对话。我们试图用最平实、最生动,同时又最严谨的语言,为您揭开胆囊炎与胆石症的面纱。我们将一同走进这个连接肝脏与消化道的神秘通道,理解它在我们生命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并探究当它出现问题时,身体究竟会发生些什么。 第一章:胆囊——沉默的仓库,守护消化的秘密 在正式踏入疾病的领域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认识一下这位“沉默的仓库”——胆囊。它藏在我们肝脏的下方,像一个精致的小袋子,却承担着不小的责任。本章将为您详细解读: 胆囊的解剖学结构: 胆囊究竟长什么样?它的组成部分,如胆囊壁、胆囊颈、胆囊管等,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将通过清晰的图示,让您对胆囊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胆汁的奥秘: 胆囊储存和浓缩的胆汁,是消化脂肪的关键。胆汁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何如此重要?本章将为您一一揭秘胆汁的“生产线”与“输送系统”。 胆囊的功能: 胆囊并非只是一个被动的储液器。它如何与肝脏、十二指肠协同工作,在进食后适时释放胆汁,帮助我们消化食物?我们将深入浅出地解析胆囊在消化过程中的动态作用。 现代生活方式与胆囊健康: 不规律的饮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缺乏运动,这些现代生活的“通病”,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着胆囊的正常功能的?我们将在这一章初步探讨这些潜在的联系。 第二章:胆石症——身体里的“小石头”,引发的“大麻烦” 胆石症,顾名思义,是指胆囊或胆管内形成的结石。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石头”,却可能成为引发剧烈疼痛和严重并发症的“罪魁祸首”。 胆结石的种类: 胆结石并非“千石一面”。胆固醇结石、色素结石、混合性结石……它们在成分、形成原因和临床表现上都有所不同。本章将为您一一梳理,帮助您区分它们的特点。 胆结石的形成机制: 为什么有些人会形成胆结石,而有些人却安然无恙?胆汁成分失衡、胆囊动力异常、感染等多种因素如何共同作用,最终导致结石的生成?我们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复杂的生化过程。 胆结石的症状表现: 许多胆结石在初期可能毫无症状,但一旦开始“捣乱”,疼痛便会如期而至。我们将详细描述胆绞痛的典型症状——右季肋区疼痛、放射痛、恶心、呕吐等,以及这些症状背后所代表的意义。 无症状胆结石的管理: 并非所有胆结石都需要立即干预。对于那些“潜伏”的胆结石,我们应该如何观察和管理?何时需要警惕,何时可以暂时观察?本章将为您提供科学的指导。 并发症的警示: 胆结石的危险之处在于其可能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如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甚至胆囊癌。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些潜在的风险,强调早期发现和治疗的重要性。 第三章:胆囊炎——胆囊的“发炎”之痛,身体的紧急信号 当胆结石阻塞了胆囊管,或者由其他原因引起胆囊黏膜的炎症,胆囊炎便会找上门来。这是一种需要高度警惕的疾病。 急性胆囊炎的“突袭”: 急性胆囊炎往往来势汹汹,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的右上腹疼痛,常常伴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症状。本章将详细阐述急性胆囊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帮助您识别这一紧急信号。 慢性胆囊炎的“隐匿”: 相较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可能不那么剧烈,但却常常是迁延不愈,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不适、胀气、消化不良等。我们将揭示慢性胆囊炎的“隐匿”特点,以及它对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 胆囊炎的诊断: 如何确诊胆囊炎?除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本章将为您介绍常用的诊断方法,让您对诊断过程心中有数。 胆囊炎的治疗策略: 针对不同类型的胆囊炎,有哪些有效的治疗方法?从保守治疗到手术治疗,我们将逐一介绍,并探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第四章:诊断与治疗——走向康复之路 了解了疾病的本质,接下来的关键便是如何准确诊断并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详细的问诊与体格检查: 医生是如何通过与您的交流和身体的触诊来初步判断病情?这些看似简单的步骤,蕴含着丰富的医学经验。 影像学检查的应用: 超声波、CT、MRI等影像学技术,如何在“透视”胆囊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我们将解释这些检查的结果,帮助您理解诊断报告。 实验室检查的辅助: 血液检查、胆汁分析等,如何为诊断提供更精确的依据? 手术治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出现,如何极大地改变了胆囊疾病的治疗格局?微创手术的优势、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开腹手术的适用情况,我们将一一详解。 非手术治疗的选择: 对于特定情况下的胆囊结石和胆囊炎,是否存在药物治疗或其他非手术手段? 术后康复与饮食调理: 手术并非终点,术后的康复和科学的饮食调理,对于恢复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将为您提供详尽的建议,帮助您重拾健康生活。 第五章:预防与生活方式——守护身体,远离“石”扰 预防胜于治疗,对于胆囊疾病更是如此。掌握科学的生活方式,是远离胆囊炎和胆石症的“金钥匙”。 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何为均衡饮食?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降低胆结石的风险?我们强调“循序渐进”,避免“一刀切”的极端。 肥胖与胆结石: 肥胖与胆石症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通过科学减重,来守护您的胆囊健康? 规律运动的益处: 运动不仅能帮助我们控制体重,还能促进胆汁的流动,减少结石的形成。 生活习惯的调整: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这些看似与胆囊“八竿子打不着”的习惯,却能从整体上提升身体素质,间接保护胆囊。 家族史的警示: 如果您的家族中有胆囊疾病史,是否意味着您更容易患病?我们探讨遗传因素在胆囊疾病中的作用。 定期的健康体检: 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和预防胆囊疾病的有效手段。 结语:倾听身体的声音,重塑健康未来 胆囊炎与胆石症,并非不可战胜的“顽疾”。通过深入的了解、科学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够重获健康。本书希望成为您身边一位值得信赖的健康伙伴,陪伴您一同认识、理解并积极应对胆囊疾病。 我们相信,当您掌握了充足的知识,并付诸于实践,您将能够更自信地倾听身体的声音,做出最有利于自身健康的决定,最终实现远离胆囊疾病的困扰,拥抱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 本书旨在提供科普信息,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胆囊炎或胆石症,请务必及时就医,遵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