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的話
中文版序
序章 六朝士大夫的精神生活
前言
一 由漢代至六朝的展開
1 六朝式精神的萌芽
2 儒教批判與儒教的變化
二 六朝式精神的諸相
1 容納佛教
2 隱逸思想
3 山水思想
4 “自然”思想
三 士大夫的自我變革
第一部分 從漢走嚮六朝
第一章 黨錮與學問——特彆以何休為例
前言
一 東漢的太學
二 黨錮與太學
三 何休的立場與方法
四 何休與清流思潮
結語
第二章 真人與革命
前言
一 漢魏禪讓革命之際的真人
二 真人赤精子
三 白水真人
四 《太平經》與真人
結語
第二部分 範氏研究
第三章 範寜的學問
前言
一 範寜的齣發點——《王弼何晏論》
二 理想主義的挫摺
三 《榖梁傳集解》的成書
四 範寜的門閥觀
結語
第四章 關於踞食論爭
前言
一 踞食論爭的背景——範泰與祗洹寺
二 踞食論爭的經過
三 踞食論爭與範氏諸人的思想
第五章 範曄和劉知幾
前言
一 劉知幾對《後漢書》的批判——之一
二 在獄中與諸甥侄書
三 劉知幾對《後漢書》的批判——之一
四 範曄的“意”
第六章 範曄與東漢末期
前言
一 逸民與黨人
二 正道與權道
結語
第三部分 瀋約研究
第七章 瀋約的傳記與生活
前言
一 吳興瀋氏——瀋約的傢族背景
二 齣生與父親之死
三 西邸的談客
四 絕望的時期
五 梁朝政治下的晚年生活
暫且的結語
第八章 瀋約的思想
前言
一 瀋約的社會思想——之一
二 瀋約的社會思想——之二
三 瀋約的精神生活諸相——特彆是其宗教生活
四 瀋約的世界觀
結語
第四部分 顔氏研究
第九章 顔之推論
前言
一 江南貴族社會的悲慘結局
二 顔之推的江南社會批判
三 顔之推與華北社會
四 顔之推與學問
五 作為政治人的顔之推
結語
第十章 顔師古的《漢書注》
前言
一 顔師古以前的《漢書》學
1《漢書》的成書及其被接受
2 作為刑政之書的《漢書》
3 舊注傢們的時代
4 江南的《漢書》研究
5 華北的《漢書》研究
二 顔師古的《漢書》之學
1 師古注的完成
2 作為傢學的師古注
3 文本的確定
4 姚察注與師古注——顔師古與南學
5 若乾的社會史考察
6 師古注的基本性質
7 與古代世界的邂逅
結語
第五部分 六朝人與宗教
第十一章 師受考——集中於《抱樸子內篇》
前言
一 明師·口訣
二 先師鄭君
三 抱樸子學譜
結語
第十二章 中土邊土的論爭
前言
一 唐代初期的天竺中土說
二 天竺中土說的形成
三 是夷夏還是戎華
結語
第十三章 夷夏論爭
前言
一 《夷夏論》的構成——道·跡·俗
二 顧歡的立場
三 論爭的展開
結語
第十四章 中國的排佛論的形成
前言
一 僧祐《弘明論後序》
二 《顔氏傢訓·歸心篇》
三 道宣與傅奕
第十五章 六朝時代對《孝經》的接受
前言
一 作為幼童課本的《孝經》
二 作為宗教經典的《孝經》
三 緯書與《孝經》
四 《孝經》的隨葬
結語
後記
人名·書名·作品名索引
譯後記
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哲學史頗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深入淺齣地解讀六朝哲學思想的著作,《六朝精神史研究》這本書可以說達到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簡單介紹三玄、佛教等思想流派,而是將這些思想的産生、發展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有機地聯係起來。作者在探討玄學時,我仿佛能夠聽到那些名士們在竹林之下、月光之下激揚文字、辯論生死與虛無。而當他談到佛教傳入後,那種外來文化與本土思想的碰撞、融閤,以及由此産生的新的精神景觀,也同樣讓我心馳神往。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抽象的哲學理念與生動的人物精神活動緊密結閤,讓冰冷的理論變得鮮活起來。我尤其佩服作者能夠將那些看似晦澀的哲學概念,用清晰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並且還能從中提煉齣那個時代特有的精神氣質。讀完此書,我對六朝的精神世界有瞭更全麵的理解,也對中國哲學思想的演進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一直以來,我對六朝時期的社會文化都充滿瞭好奇,特彆是那些描繪著時代風貌的繪畫、詩歌和散文,總讓我感覺隔著一層紗,無法完全觸及其內在的精神。這本書《六朝精神史研究》就如同一個絕佳的嚮導,帶領我撥開瞭迷霧,看到瞭那個時代人們內心深處的律動。《六朝精神史研究》中的章節,如同一幅幅精心繪製的時代畫捲,讓我看到瞭士族如何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藝術傢如何在創作中錶達對生命的感悟,以及普通人在時代洪流中的喜怒哀樂。作者在分析文學藝術作品時,並非孤立地解讀,而是將其置於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精神潮流之中,使得解讀更加深刻和富有啓發性。我非常喜歡書中關於“風度”與“情懷”的論述,它讓我理解瞭那個時代的人們是如何追求一種超越世俗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境界的。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是一次與曆史深處靈魂的對話,讓我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的溫度與厚度。
评分這套“海外中國研究叢書”總是能給我帶來驚喜,這次的《六朝精神史研究》更是讓我耳目一新。盡管我對六朝曆史本身涉獵不深,但本書作者以一種極其生動且極富洞察力的方式,將那個時代的人物精神、文化思潮乃至日常生活的點滴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眼前。我尤其被其中關於名士風流的章節所吸引,它並沒有流於錶麵地描繪那些風度翩翩的纔子,而是深入剖析瞭他們為何會形成那樣一種看似遺世獨立、實則充滿復雜情感的生活態度。從士族門閥的興衰,到玄學清談的盛行,再到佛教東漸帶來的衝擊,每一個層麵都顯得那樣自然而然,仿佛我真的置身於那個衣袂飄飄、鍾鳴鼎食的時代。作者對史料的運用更是爐火純青,引用的文獻既有大傢熟知的,也不乏一些鮮為人見的珍貴資料,並且都能巧妙地融入論述之中,使得整本書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六朝的理解不再僅僅停留在曆史事件的層麵,而是上升到瞭對那個時代精神內核的把握,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體驗。
评分說實話,我對六朝曆史的認知一直比較模糊,總覺得是個既遙遠又有些混亂的時代,《六朝精神史研究》這本書的齣現,為我打開瞭一扇認識這個時代的大門,而且是以一種我從未想過的方式。它沒有從宏大敘事的角度齣發,而是將目光聚焦在“精神”這個核心上,這讓一切都變得生動起來。作者在書中呈現的,是一種更加具象、更加有血有肉的六朝。我特彆被書中對於“名士”群體精神特質的剖析所打動,他們那種看似超然物外、實則內心波濤洶湧的矛盾狀態,被作者描繪得淋灕盡緻。從他們的言談舉止,到他們的生死觀、價值觀,我仿佛看到瞭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在那個復雜的時代裏,如何努力尋找自己的定位和精神寄托。這本書讓我明白,曆史不僅僅是事件的堆砌,更是無數個靈魂在特定時空下,所激蕩齣的獨特精神迴響。我從中得到的,是一種對曆史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共情,這遠遠超齣瞭我對一本書的預期。
评分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群體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六朝精神史研究》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對那個特定時期文人精神世界的求索。作者沒有簡單地羅列曆史人物的生平事跡,而是彆齣心裁地從“精神”這個角度切入,去探究他們思想的根源、情感的流轉以及麵對時代變遷時的內心掙紮。讀到關於隱逸風氣的部分,我纔真正理解瞭為何在那個充滿戰亂與政治動蕩的年代,會有那麼多人選擇歸隱山林,他們追求的究竟是什麼?是純粹的自由,還是對世俗汙濁的逃避,亦或是對某種精神境界的嚮往?書中對這些問題的探討,既有宏觀的曆史背景分析,又有微觀的人物心理揣摩,使得論述立體而飽滿。我尤其贊賞作者在處理曆史人物復雜性方麵的能力,他能夠看到他們在不同境遇下的多重麵嚮,不將他們簡單地臉譜化。這本書讓我對六朝文人的精神世界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也引發瞭我對自己所處時代知識分子精神狀態的思考。
評分海外漢學研究的著作,不一樣的研究,值得參考
評分很早就想入的書,京東活動很給力,以後會經常到京東上買書
評分好書,這套書也要慢慢收集全瞭
評分作者所論述的內容包括:六朝士大夫精神生活的總體風貌,從漢代走嚮六朝過程中的思想變遷,集中於六朝時期而圍繞著何休範寜、範嘩、瀋約、顔之推、顔師古、葛洪、道宣、傅奕等極具特色和代錶性的人物的著述及思想特點,還有匯集於這個時期的儒釋道三傢關係中的諸多問題和著名的論爭等。
評分京東購書,優惠很多,疊券更有優惠,物美價廉,方便快捷,好評!
評分而暮色中充滿瞭紅雀的羽翼。
評分很經典的一部著作,論述詳贍
評分海外中國研究叢書:六朝精神史研究
評分産品不錯,值得大傢購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