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黑洞:史无前例的互联网忧虑

互联网黑洞:史无前例的互联网忧虑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仲昭川 著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4-1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26311
版次:1
商品编码:1143278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2
字数:388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中国互联网元老仲昭川倾心打造的国内第1本关于互联网学的著作。热销书《中国好人》、《玻璃屋顶》作者刀尔登作序推荐。全书从哲学高度,以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社会、互联网逻辑、互联网价值、互联网营销及互联网趋势等方面为视角,试图戳戳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各种泡泡。


  

海报:

内容简介

  

  万物之灵,存乎一心;互联网时代,上兵伐谋。

  纵横古今商业奥秘,无非兴趣与利益、诱惑与满足、成本与利润、价格与价值。

  本书着眼于大互联网时代,旨在通过对时下互联网圈子的冷静分析、传奇披露、实战揭秘,进而传授互联网哲学,阐述互联网现状,揭示互联网价值,尝试为互联网的未来探寻狭窄的通道。

作者简介

  仲昭川,中国互联网学创始人,国务院信息办原特别合作专家。

  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情报检索专业;法国巴黎高等商业管理学院MBA。

  1994年推出《Internet改变世界》《怎么使用因特网》等大型系列专题片和教学片,在全国电视台轮播,为互联网进入中国做出卓越贡献,特别受到时任总书记江泽民同志的赞许和支持。

  1998年参与当当网创业。

  中国联合网盟总裁。

  2009年加入新加坡淡马锡集团,负责中国区商务搜索网站经营,任总经理。

  2013年,正式注册中华讲师网,专心传道、授业、解惑。

精彩书评

  

  ★在这本书中,互联网本身便是一种制度,而不仅仅是制度运行于其上的卑微载体,它不是司各脱哀叹过的充满欺诈的乱麻样网,而是代表某种应有的人际关系的实在之物。互联网不是新边疆,它建于人类旧有的活动中,建于我们古老的,一部分正在腐烂、一部分正在新生的社会之中,受制于人类活动已知的全部法则,虽然如此,它确确实实地带来了某种新的迹象。一方面,我们看到,人类以其旧有的方式,贪婪地占领、分割、改造、同化这新的领域,我们看到商人、政客、演说家、大学教授、工匠、艺术家、餐馆老板,争先恐后地涌来,我们看到新的权力,在互联网中形成,旧的权力在互联网中角力,有人把它作为瓦解旧力量的新途,有人把它作为控制人群的新工具;然而,在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互联网为权力的分散,提供了崭新的机会,而且我得说,自有文明以来,这可能是曾经出现的这种机会中实际的,尽管仍很微茫。尽管有控制信息的不懈努力,作为资源的信息之流布程度,毕竟是亘古未有的新局,人们仍以地理及政治的方式相组织,但那不再是仅有的组织方式了,本书中有个寓言,讲到“送电话的人”,那电话的力量,是国王所无力消灭的。
  人类是如此幼稚又如此古老,认为互联网已经把某种深刻的改变带到我们面前,这是过于乐观的,因为互联网毕竟只风行了二十几年;而认为互联网仍将屈服于一切旧章,又是过于悲观的,因为互联网毕竟只风行了二十几年。
  ——刀尔登

目录

第一章 互联网经济

人类商业的变迁 /2

鲜为人知的互联网传奇 /7

网络经济等式 /15

互联网业态 /23

互联网生态 /31

马云帝国和李彦宏时代 /39

互联网与IT /47

关系与技术 /53

人文与科技 /60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战略 /65

现代企业的特征 /75

小米手机的绝技与绝密 /81

第二章 互联网社会

世界大同 /92

网民与国民 /98

网络时代的社会格局 /104

企业的轮回 /110

网络化的社会效应 /116

国家的回归 /121

互联网国家 /129

互联网革命 /135

“微信之父”张小龙的启示 /141

只有互联网才能救中国 /148

第三章 互联网逻辑

互联网哲学 /158

互联网的量子学说 /164

网络四维论 /170

搜索决定论 /176

互联网中的国学 /182

网络舆论中的太极学 /187

网络力学 /194

互联网的六大悖论 /200

品牌衰落与口碑兴盛 /207

大互联网的逻辑 /213

第四章 互联网价值

超越与颠覆 /222

网络的制高点 /228

互联网价值导向 /234

消费者的终极价值 /240

互联网的核心价值 /246

印度的软件奇迹 /253

人肉搜索与百科全书 /259

财富三要素 /264

互联网金融 /270

网络化的实质 /277

第五章 互联网营销

营销的终极目标:关系 /284

传统营销中的无效成本 /290

新媒体的诡异 /296

终极营销三步曲 /302

搜索引擎营销 /309

关键词营销 /315

网络整合营销 /321

口碑营销 /327

互动营销 /334

内容营销 /340

全网营销 /344

公信力营销 /349

第六章 互联网趋势

移动互联网有没有人性 /356

物联网谜局 /362

数据云:终极杀手 /368

数据战争与数据废墟 /373

创新,“新”在哪里 /378

新人类与终极互联网 /384

说英雄,谁是英雄 /390

什么人在拥抱互联网 /396

技术进步与公权力 /401

互联网的春天何时到来 /406

精彩书摘

  互联网的量子学说
  量子学说,最早是现代物理学一个新的领域,曾经把科学家们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承认:
  当科学家沿着崎岖的小路,千辛万苦爬到山顶的时候,释迦牟尼已在那里等候多时。
  当哆啦A梦率领小伙伴们,一路飞奔到达终点的时候,一休小哥已在那里等候多时。
  当逆向思维、跳跃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风暴思维、碰撞思维等各种高级思维走上讲台的时候,互联网思维已在那里等候多时。
  太玄乎。小伙伴们忍不住:这到底是为什么呀?
  互联网思维与众不同,它是一种静态思维。不受任何不确定性的影响。
  这种思维,不喜欢人云亦云,不喜欢道听途说,不喜欢叽叽喳喳,不喜欢与人争论。
  它就待在那里。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作为解决方案,它早已成型,并且等候多时。
  量子学说是干什么的呢?
  它是研究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的。
  而互联网的世界,恰恰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
  用专业术语讲,有四个特点:
  非线性、突变性、不连续性、不可预测性。
  先说非线性。
  当我们面对计划书里平滑上扬的曲线,会充满憧憬。
  而事实是:所有的曲线都是心电图。只是我们不愿意看到。
  人们常常发现:同样的事,后续结果却迥然不同。
  比如王微离婚后,他的土豆被优酷合并;而王石离婚,他的生意反而更火。
  通俗一点描述,就是“不是每块云彩都有雨”。
  非线性代表的,是这个世界的“无规律”。
  再说突变性。
  这是指一些无法用定理和常理解释的情况突然出现,却不是某种质变。
  质变大都可以预计,因为早就有了量变。
  突变性的存在,说明有太多未知因素在起作用。比如邓丽君的去世,怎么可能去世,为什么会去世?
  通俗一点描述,就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突变性代表的,是这个世界的“无定理”。
  接下来是不连续性。
  当我们看到年终总结和新年计划,也会踌躇满志;当有人捷足先登,我们也会如法炮制。
  按部就班、稳扎稳打都无可厚非,但作为战略决策依据,就立即会出问题。那些国企不都这样吗?
  比如微信揭开了一个巨大需求,中国电信的“易信”马上就跟进,却一点蛋糕渣儿也没分着。他满载而归,你随后就到,却两手空空。
  通俗来描述的话,那就是“风水轮流转,却不到你家”。
  不连续性代表的,是这个世界的“无常态”。
  最后说说不可预测性。
  当年说三峡电站运行后周边电价会降低很多,结果反倒涨了很多。其实承诺者自己也不想,只是情况有变。
  通俗来描述,那就是“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不可预测性代表的,是这个世界的“无先兆”。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的脑仁儿已经四分五裂,都是量子学说在故弄玄虚。
  其实,所有量子特性合起来就八个字:人生无常,世事无常。
  世间很多事,借你六个脑袋,也想不明白。
  你能想象马化腾买卖腾讯股票每次都赔钱吗?腾讯是他亲自在经营,没有任何人比他更了解内部消息。
  可马化腾偏偏就遇到这样的怪事,而且一再出现。
  马化腾的故事告诉我们:
  不回到原点,不立足初始化的逻辑,世界对你而言,将会越来越陌生。
  你将会彻底“晕菜”,乃至于“折菜”。
  说起之间的道理,其实不难理解。
  从我们小时候缠着大人追问“十万个为什么”,到长大后被恋人抛弃时十万次追问“为什么”,我们始终在寻求一种自己能够接受的因果关系。
  但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告诉我们:没有为什么。就这样了,请接受吧。
  于是,量子学说便大行其道,世界变得更加混沌。
  只不过,在山顶等候多时的释迦牟尼告诉我们:
  佛学的一切,都是在研究并诠释因果关系。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是因果。
  于是,所有人心里又踏实下来。
  本就应该踏踏实实的。慌什么?
  在互联网上,不管浏览者还是访问者,都是具有量子属性的单位个体;也不管是点击还是被点击,都是具有量子属性的单位行为。
  正因如此,个体行为才表现出千万种差异,个体思维才迸发出千万种能量。
  这些差异、这些能量,汇总在一起,就引发了各种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类似地震,无时无处不在,同样具备量子特征。
  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动力,越来越多地来自互联网。
  网络效应逐渐与社会效应相融合,互联网就改变了这个世界。
  这怎么可以阻挡,怎么能够阻挡。
  即便阻挡,也只能是暂时的,因为逻辑上不成立。
  网络效应量子化,导致人们对趋势的判断越来越困难,把握起来的成本越来越高。
  很多苗头等觉察到为时已晚,而原先预测的纯属瞎侃,怎么办?
  说起来不难:静化思维、简化逻辑、活化哲学。
  做起来,会者不难。难者呢?
  至少别跟成功人士转悠、别听成功故事忽悠,把注意力转移到自身,开发自己。
  在这个量子化的世界里,你能掌控的,只有自己。
  不管你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
  不管你是小瘪三,还是大人物。
  我们不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现在有钱人很吃香,大家也都愿意跟有钱人混。
  如果想蹭几顿好饭,那没问题。但更多的好事儿,没你的份儿。
  强强合作是不变的法则。有钱人不可能真的待见你,除非你比他还有实力,除非他不是真的有钱。
  有钱人脑子里每天琢磨的不是要帮助你,而是要赚你的钱。
  你想过这个吗?
  在无常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微小的量子,机会均等。
  如果你怀才不遇却又雄心万丈,想赚钱而不是想骗钱,那就离有钱人远一点,他说什么你也别听,跟你没关系。
  要听,就听听智者或哲人怎么说。这两种人大都穷横穷横的,也不指望占你啥便宜。
  说不定哪一天,你就开了窍。


前言/序言

  推荐序
  1996年,我的家中第一次响起所谓“握手声”,来自老式调制解调器的、既刺耳又令人激动的吱啦声,我想象中的炮烙声,差不多就是这样了。是啊,我上网了……然后呢?在56K的带宽中,打开一个页面,比开保险箱还艰难,打开一幅图片,比手绘一张还慢一些。一开始,我没什么地方可去,中文网如同刚划出的一片荒地,只有零散的砖瓦和半成的棚屋,连下盘棋,也要去服务器设在美国的一个网站,一半时间用来等候,一半时间用在断线后重新登录。比尔·盖茨的某句名言那时已经流行——不知别人的感觉如何,我倒觉得自己才像一只过屠门而大嚼的狗,被刺激出的胃口没法满足,口水滴落在键盘上。在那个时候,谁要是告诉我说,互联网会改变人类的组织方式,我是说什么也不信的。
  现在我相信吗?这个话题先放在一旁。现在我要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仲昭川与我是三十年的老朋友了,在大学里,我高卧在四楼,他盘踞在三楼。我们都喜欢他,因为他是个热情洋溢的人,拥有敏捷的智力,常有出人意料的想法,而我们有幸成为他分享妙语的第一批对象,在我的印象中,他经常在莫名其妙的时刻——比如半夜——冲上楼来,讲一个笑话,或做一个演讲。他是很受欢迎的;如果我非得被什么人吵醒的话,我愿意那人是仲昭川。
  他创业的热情,便是在激荡的八十年代后期,也显得很突出。在随后暗淡的九十年代中,我与仲昭川的联系是时断时续的,我读过他的一部小说,听到过一些传闻,再一转瞬,他已经是互联网的行内人了。什么?互联网?转念一想,他最后着落在什么行业上,我都不应该吃惊,他本就是个出人意料的人。
  读本书,如同耳听仲昭川的高谈阔论,他的语气,还同当年一样,是斩钉截铁的、宣告式的。隔行如山,他谈的话题,许多我不懂,只能有请读者明断。但我有自信能辨识出来的,是书中随处可见的智力活动的印迹,在明快的叙述和先知的口吻中,我看到的仿佛是摆布棋子的棋手,调用辞句的诗人,那种自信,通常可能来自两种完全不同的精神状态,我知道在他那里,出现的是好的那一种。
  在这本书中,互联网本身便是一种制度,而不仅仅是制度运行于其上的卑微载体,它不是司各脱哀叹过的充满欺诈的乱麻样网,而是代表某种应有的人际关系的实在之物。互联网不是新边疆,它建于人类旧有的活动中,建于我们古老的,一部分正在腐烂、一部分正在新生的社会之中,受制于人类活动已知的全部法则,虽然如此,它确确实实地带来了某种新的迹象。一方面,我们看到,人类以其旧有的方式,贪婪地占领、分割、改造、同化这新的领域,我们看到商人、政客、演说家、大学教授、工匠、艺术家、餐馆老板,争先恐后地涌来,我们看到新的权力,在互联网中形成,旧的权力在互联网中角力,有人把它作为瓦解旧力量的新途,有人把它作为控制人群的新工具;然而,在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互联网为权力的分散,提供了崭新的机会,而且我得说,自有文明以来,这可能是曾经出现的这种机会中唯一实际的,尽管仍很微茫。尽管有控制信息的不懈努力,作为资源的信息之流布程度,毕竟是前所未有的新局,人们仍以地理及政治的方式相组织,但那不再是唯一的组织方式了,本书中有个寓言,讲到“送电话的人”,那电话的力量,是国王所无力消灭的。
  人类是如此幼稚又如此古老,认为互联网已经把某种深刻的改变带到我们面前,这是过于乐观的,因为互联网毕竟只风行了二十几年;而认为互联网仍将屈服于一切旧章,又是过于悲观的,因为互联网毕竟只风行了二十几年。要从乱麻样网中辨识出新的趋势,不被旧物的新伪装迷惑,需要对这一对象的本性的熟知和真正的洞察力。这些知识和洞见,自然是我们读者所期待于每一位作者的。自有互联网以来,有关它的著作很少不有预言的色彩,毕竟,它是如此之新,又是如此之迷人;本书亦不例外,亦有大量篇幅,讨论它的未来,而就互联网而言,有趣的是,预言的验证,往往只在数年之间,因为它发展的速度,每每超过我们的想象之车。我虽然是外行人,相信处理互联网事务是对人类智力的挑战,而对各种高明之士的各种解析深感兴趣。面对这一戈迪安绳结,我们读者既想看到耐心的条分缕析,也想看到锋锐的一刀两段。本书兼具二者之能,而以后者为重。是为序。
  刀尔登
  2014/2/26 石家庄


互联网黑洞:史无前例的互联网忧虑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互联网黑洞:史无前例的互联网忧虑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互联网黑洞:史无前例的互联网忧虑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互联网黑洞:史无前例的互联网忧虑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不推荐,内容乏味,概念混淆不清,亮点不多

评分

1.极致娱乐 2.挑战思维极限 3.视圣贤如粪土 4.社会进步的答案 5.打击一大片的乐趣 6.调戏装神弄鬼的人

评分

质量很好,内容也好。

评分

公司培训 学习 必备 值得学习

评分

感觉不错,还没看,书还是很不错的

评分

互联网书籍里不错的选择!

评分

那一年,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中国互联网元年”。

评分

给老公买的,他们说不错

评分

好书,满意,价格实惠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互联网黑洞:史无前例的互联网忧虑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