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与宠臣,是怎么的一种主子与奴才(包衣)的关系?康熙是如何利用曹寅作为包衣(皇帝个人的奴才)这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越过国家常规的权力体系和管理系统,达到他紧紧操控国家政治权力和经济命脉的目的?历史上的曹寅与小说《红楼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曹寅与康熙》,史景迁步入历史研究的起步之作,也是他“最学术”的博士论文,格外厚重、耐读;
史景迁用一如既往的细致笔法,勾画出盛世中“主人”与“奴才”之间相互依存的政治样态。
《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帝宠臣的生涯揭秘》以曹寅在江南织造任上的生活为着眼点,描述和探究了清楚统治者与江南富庶地区及该地区代表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刻画出在康熙盛世这个表象之下的种族矛盾和社会冲突。
史景迁,世界著名汉学家。1936年生于英国,曾受教于温切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1965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教授。史氏以研究中国历史见长。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悠久的中国历史,并以不同一般的“讲故事”的模式向读者介绍了他的观察和研究结果,他的作品敏锐、深邃、独特而又“好看”,他在成为蜚声国际的汉学家的同时,也为成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
总 序 妙笔生花史景迁
初版序言
再版序言
第一章 内务府
第二章 京城与苏州,诗词与社交
第三章 织造曹寅
第四章 南巡
第五章 两淮盐政
第六章 曹寅——皇帝的耳目
第七章 曹家的没落
附录
史景迁(JonathanD.Spence,1936年8月11日—),又名乔纳森·斯宾塞,历史学者,著名中国史研究专家。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史研究专家,以研究明清史见长。曾任2004一2005年度美国历史学会会长,在西方汉学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史景迁师从于著名的汉学家芮沃寿和芮玛丽夫妇以及《清代名人传》的作者。史景迁(JonathanD.Spence,乔纳森·斯宾塞),1936年生于英国萨里郡(Surrey,England),汉学家,美国历史学会@(2004-2005)。史景迁的中文名字蕴涵了很深的意义:“史”是Spence的中文译音,“史景迁”就是“景”仰太“史”公司马“迁”之意。也有一说,史景迁的名字是从《水浒传》人物史进、时迁、段景住的名字各取一字而来,表示“历史前进,景象依旧,时代已变”的意思。[4]史景迁于1936年出生于英国的萨瑞郡,他的父母、兄妹均受过良好的教育,1949年,他进入温彻斯特学校,在学校中他学习非常努力,获得了历史奖,并进行了一些文学创作,1954年毕业后他在德国服了两年兵役,1956年进入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学习,在校期间还担任了文学杂志与剑桥学生报纸的编辑,1959年获得麦仑奖学金,并得到去耶鲁大学交换深造的机会。
评分史景迁作品之一,这个系列做的不错,基本上都收了,从设计、纸张等都好。
评分史景迁先生博士论文扩充而成,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康熙比它孙子弘历强那么一点点而已,京东最近行啊,这硬皮书都不怎么有破损了。
评分鞭辟入里,生动精彩,发人之未发,说人之想说,收获多多,满意@。确实是一本难得的佳作。
评分《英国通史》内容包括自远古至2016年英国公投的历史,是对近二百年来中国英国史研究的总结,也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多卷本的英国通史,代表了中国学者英国史研究的话语方式和话语体系。写作方式上,充分吸收中外英国史研究的既有成果,细致描述英国历史的轨迹,在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之外,本书突出社会生活的叙述,还原历史上英国人的生活状态,是一部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英国通史。丛书共六卷:第一卷《文明初起:远古至11世纪》;第二卷《封建时代:从诺曼征服到玫瑰战争》;第三卷《铸造国家:16—17世纪英国》;第四卷《转型时期:18世纪英国》;第五卷《光辉岁月:19世纪英国》;第六卷《日落斜阳:20世纪英国》。
评分纳兰性德(*~*)是清代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三百多年来,他的作品为众多学者、词人、评论家和读者所推崇,在词学界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研究纳兰词的工作也有较大的发展,已经出版了多种版本的《纳兰词》(或名《通志堂词》,《饮水词》),《纳兰性德年谱》、《纳兰性德传》,还在备种刊物、学报上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然而由于有关纳兰性德的直接的原始数据不多,所以对纳兰性德的生平事迹,我们所知道的仍是一个笼统的、大致的轮廓。尤其是性德早年的恋爱事迹,还很少有人作深入的研究。本文的目的,是根据纳兰性德本人在诗词中透露出来的一鳞半爪的线索,对他早年的恋情作一些探测,构划出一个大致的情况。“姑妄言之姑听之”,也许对理解性德早年的一些爱情词不是完全没有作用的。 据清人笔记,性德早年与其表妹相爱。后来表妹被选入宫,性德伪装成喇嘛僧,入宫与她桕见云云[李雷《纳兰性德》(台湾云龙出版社*年出版)对此有较详细的描写]。小说家之言,多有杜撰夸大之处,不可信以为真。但也不能断言完全属于子虚乌有。从性德的词作中仔细查考,也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性德有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守岁》词:
评分理想国出品,史景迁名著,值得我们一读
评分西方眼光,中国历史,经典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