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設計開發質量管理》是作者十餘年親自參與設計開發質量管理的實戰經驗總結,是國內首部從實戰角度介紹如何策劃、建立與實施設計開發質量管理工作的著作,書中關於質量管理的思路、流程、方法、工具及模闆能夠有效地指導企業提升質量,尤其是提升設計開發階段的質量
全書共分為九章,詳細闡述瞭企業如何係統、全麵開展設計開發質量管理工作第1章主要介紹與質量相關的概念、質量大師主要思想、設計開發質量管理、質量競爭力、質量管理與項目質量管理的關係,為讀者建立一個與質量有關的知識體係,突齣設計開發質量與質量競爭力第2章、第3章分彆從如何創建設計開發的質量環境及常見的設計開發過程質量管理人手,構建齣概要性、輪廓性的知識體係第4章~第8章為《設計開發質量管理》重點,分彆從質量管理平颱搭建、設計開發質量管理係統建立、設計開發質量管理隊伍建設、設計開發的質量管理係統性解決方案、設計開發質量管理常用工具等方麵進行係統性的闡述第9章提供瞭設計開發質量管理中最重要、最常見的質量管理模闆,方便讀者在此基礎上輕鬆、高效地開展設計開發質量管理工作
作者簡介
金春華,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質量與可靠性研究中心副主任,入選北京市中青年骨乾教師。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傢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公開發錶學術論文20餘篇。研究領域:質量與可靠性工程。
孫磊,中國質量俱樂部發起人。先後任職於全球500強和國內民營上市企業的工業工程師、質量工程師、質量經理、項目部總監、集團質量總監等中高層管理職位。10餘年來一直從事質量管理、工業工程、項目管理理論研究與實戰運用工作。先後獲得國內外注冊質量工程師、注冊工業工程師、注冊六西格瑪黑帶、PMI協會注冊PMP、國傢高級項目管理師(一級)。同時受聘於美國認證協會(ACI)注冊培訓教師、中國質量協會(CAQ)注冊質量經理培訓教師、剋勞士比(中國)學院高級顧問師。全國六西格瑪管理推進工作委員會委員、中質協可靠性工作推進委員會委員、中質協質量經理職業認證委員會委員等社會職務。著有《質量管理實戰全書》。
翁明,同濟大學本科畢業,2011年獲得上海交通大學項目管理專業碩士學位。注冊六西格瑪黑帶,十年來一直從事質量管理工作,對設計開發的質量管理擁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曾先後任職於全球領先工控企業和國內知名高科技企業質量總監、質量部經理、六西格瑪黑帶和可靠性工程等職位。多年企業內部培訓經驗。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質量管理與設計開發概述
1.1 質量與質量管理概念
1.1.1 質量概念
1.1.2 質量管理概念
1.2 質量管理發展的演進曆程
1.2.1 質量檢驗階段
1.2.2 統計質量控製階段
1.2.3 全麵質量管理階段
1.3 質量管理在中國
1.3.1 中國質量管理發展的三個階段
1.3.2 中國質量的現狀與突圍
1.4 質量管理的代錶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1.4.1 硃蘭及其質量管理思想
1.4.2 戴明及其質量管理思想
1.4.3 費根堡姆及其質量管理思想
1.4.4 剋勞士比及其質量管理思想
1.4.5 其他代錶人物
1.5 設計開發質量管理概述
1.5.1 為何要實施設計開發質量管理
1.5.2 要預防而不是救火
1.5.3 質量管理在設計開發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1.5.4 設計開發管理中常見的誤區
1.6 質量競爭力
1.6.1 從質量中淘金
1.6.2 提高質量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1.7 全麵質量管理與項目質量管理
1.7.1 什麼是全麵質量管理
1.7.2 什麼是項目質量管理
1.7.3 項目質量管理與全麵質量管理的關係
第2章 設計開發質量管理環境的創建
2.1 領導在質量管理中的作用
2.1.1 質量管理八項原則簡介
2.1.2 IS09001:2008對最高管理者在質量管理中的具體要求
2.1.3 領導在質量管理中的具體職責
2.2 質量管理部門在組織中的定位
2.2.1 質量管理部門在企業組織結構的位置
2.2.2 質量管理部門在企業中的角色
2.2.3 質量管理部門在企業中的職責
2.3 設計開發過程質量管理的重要性
2.3.1 中國企業設計開發管理中的典型問題
2.3.2 設計開發質量管理的對象
2.3.3 設計開發質量管理的主要管控點
2.3.4 設計開發質量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3章 設計開發過程常見的質量管理方法
3.1 IS09000族國際質量管理體係標準
3.1.1 IS09000族國際質量管理體係標準簡介
3.1.2 IS09001:2008對設計和開發過程的要求闡述
3.2 先期産品質量策劃APQP
3.2.1 先期産品質量策劃(APQP)簡介
3.2.2 先期産品質量策劃(APQP)主要內容
3.3 項目管理知識體係(PMBOK)
3.3.1 項目管理知識體係概述
3.3.2 五個過程域簡介
3.3.3 項目質量管理簡介
……
第4章 質量管理平颱的搭建
第5章 設計開發質量管理係統的建立
第6章 設計開發質量管理專業隊伍的培養
第7章 産品設計開發質量管理的係統性解決方案
第8章 設計開發質量管理常用工具
第9章 設計開發的質量管理報告模闆
精彩書摘
現在中國在世界經濟舞颱上扮演的角色已經越來越重要瞭,但是我們在質量這個舞颱上卻從來沒有齣彩過,相反各種形態的“質量門”事件頻繁發生。例如大傢耳熟能詳的2006年2月的肯德基“蘇丹紅”事件、2008年3月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2009年3月的瘦肉精事件、2010年初三聚氰胺再次齣現、2011年4月的染色饅頭事件、2011年9月的地溝油事件、2012年4月的“毒膠囊”事件等質量亂象。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發一次轟動全國的質量事件,麵對如此之多的質量事件,質量問題引起瞭全國人民的高度關注,很多人為中國質量擔憂,大傢也迫切希望政府多措並舉強化質量管理。這就是中國質量的現狀。
中國質量真的已經到瞭如此糟糕透頂的地步瞭嗎?其實,不盡然,作為多年從事質量專業的工作者,我們眼裏看到的中國質量其實已經取得瞭巨大的進步,但是在龐大的産品總量麵前,任何一個小比例的質量問題在絕對值上會非常刺眼,尤其是我們的總體生活水平都提高瞭,對質量的要求就更為苛刻瞭。
看待中國質量,我們需要實事求是,就事論事,不能一杆子打死一群人。我們應當看到中國質量在進步,可能這個進步的速度,還遠遠趕不上消費者對産品質量要求提高的速度,這種落差就是我們對中國質量産生諸多不滿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實上中國質量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差,否則那些世界500強品牌和奢侈品企業怎麼可能將産品的生産製造放到中國,中國産品的齣口怎麼可能做到世界第一。要知道,那些500強品牌和奢侈品企業的質量標準可一點都不低,甚至是達到苛刻的要求,遠超過我們的國傢標準,不論是現場驗貨還是海關抽查,一旦發現不閤格,退貨、罰款絕沒有任何商量餘地,中國企業的損失將非常巨大,而企業存在的目標就是逐利,沒有企業願意因為質量不閤格導緻顧客退貨和罰款。那為什麼還會頻繁齣現如此多的質量門事件,到底是質量本身退步瞭,還是我們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瞭?我們中國的質量怎麼瞭?這種現狀當然是真實的。但是它僅僅是一堆現象,中國質量現狀比這更為復雜,如何突圍,我們需要有更為開闊的視野,應用科學的質量理論來分析中國的質量現狀。麵對現實,麵對危機,我們質量人應該從哪些方麵去思考,去實踐,去倡導,去推動中國質量的復興,從這些“質量門”事件中突圍,去實現從“中國製造”嚮“中國質量”的跨越。下麵提齣瞭一些建議:
(1)質量是什麼?質量管理又是什麼?我們很多質量人自己都說不清楚,更何況其他不是專業從事質量工作的一般消費者。我們每個人在指責中國質量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我們自己在這裏麵是否應該承擔一部分責任?我們隻是普通的質量消費者,還是我們本身也是質量好壞的一個因素?
(2)市場經濟的常識是供求關係的變動決定市場的運行。質量的“供”是誰?是企業。所以企業對質量負責是理所當然的。那麼,質量的“求”是誰?是我們每一個消費者。我們消費者對質量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會對企業的質量行為産生影響。
……
前言/序言
《精益生産的智慧:從零缺陷到持續卓越》 簡介 在瞬息萬變的現代商業環境中,如何纔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齣,實現可持續的增長和卓越的運營?《精益生産的智慧:從零缺陷到持續卓越》將帶領讀者深入探索一種顛覆性的製造和管理哲學——精益生産。這本書並非停留在理論的堆砌,而是以實操為導嚮,通過豐富的案例、深入的分析和清晰的步驟,揭示瞭如何從根本上提升産品質量、優化生産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最終實現企業整體競爭力的飛躍。 本書的核心在於“價值流”的理念。作者認為,在任何生産或服務流程中,都存在著“增值活動”和“非增值活動”(即浪費)。而精益生産的目標,正是通過係統性的方法,識彆並消除一切形式的浪費,從而最大化地為客戶創造價值。這種價值的視角,貫穿於本書的始終,將引導讀者重新審視每一個環節,發現潛在的改進空間。 第一部分:精益思維的基石——理解價值與浪費 在正式進入精益工具和方法的學習之前,本書首先為讀者構建瞭堅實的精益思維框架。 何為價值? 作者將價值定義為“客戶願意為之付費的一切”。這不僅僅是最終的産品或服務本身,還包括瞭與交付該産品或服務相關的所有活動。理解客戶真正的需求和期望,是識彆價值的第一步。本書將引導讀者通過市場調研、客戶訪談、用戶故事等方式,精準定位客戶價值。 七種(八種)浪費的洞察: 精益生産理論識彆齣瞭七種(有時會加上第八種“未充分利用員工纔能”)典型的浪費,它們是導緻成本升高、效率低下、質量不佳的根源。本書將對每一種浪費進行詳細的剖析: 過量生産(Overproduction): 生産齣超過當前需求的數量,導緻庫存積壓、資金占用、質量追溯睏難。 等待(Waiting): 人員、設備或物料在流程中停滯不前,造成時間浪費和生産綫中斷。 運輸(Transportation): 不必要的物料或産品在生産區域內外的搬運,增加瞭損耗和時間成本。 不必要的加工(Over-processing): 進行超齣客戶需求或産品本身所需的加工步驟,如過度清潔、過度檢驗。 庫存(Inventory): 過多的原材料、在製品和成品,不僅占用倉庫空間,還可能導緻過期、損壞,掩蓋瞭流程中的問題。 動作(Motion): 操作人員不必要的移動、尋找工具、彎腰等,影響效率並增加疲勞。 缺陷(Defects): 生産齣不符閤標準的産品,需要返工、報廢,導緻資源浪費和客戶不滿。 (第八種)未充分利用員工纔能(Unused Talent): 忽略員工的知識、技能和創意,未能讓他們在工作中發揮最大的潛力。 本書將通過大量的實際案例,展示這些浪費如何在企業中具體體現,並引導讀者學會識彆自己工作環境中的浪費。 第二部分:精益工具與方法——實現零缺陷與流程優化 在理解瞭精益思維的精髓後,本書將係統介紹一係列經過實踐檢驗的精益工具和方法,幫助企業建立起從源頭控製質量、持續優化流程的體係。 5S現場管理法: 作為精益生産的基礎,5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旨在創造一個乾淨、整潔、有序、安全的工作環境。本書將詳細闡述每一S的實踐要點,以及如何通過持續的5S活動,提升員工的責任感、發現潛在問題、減少因環境混亂造成的錯誤。 價值流圖(Value Stream Mapping, VSM): VSM是一種強大的可視化工具,用於描繪産品或服務從原材料到客戶手中的整個過程。本書將引導讀者如何繪製當前狀態價值流圖,識彆瓶頸和浪費,進而設計齣理想的未來狀態價值流圖,並製定實現路徑。VSM不僅關注物料流動,也關注信息流動,是係統性改進的起點。 看闆管理(Kanban): 看闆是一種拉動式生産係統(Pull System)的核心工具,通過可視化信號來觸發生産或物料的補充。本書將深入講解看闆的原理,如何設計閤適的看闆,以及它在減少在製品、縮短生産周期、實現按需生産方麵的作用。 準時化生産(Just-In-Time, JIT): JIT的核心思想是“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數量,生産需要的産品”。本書將解析JIT的實現邏輯,以及它與看闆、自動化等其他精益工具的協同作用,如何通過降低庫存來暴露問題並驅動改進。 防錯法(Poka-Yoke): 防錯法是一種設計簡單、成本低廉的裝置或方法,用於防止人為錯誤發生,或在錯誤發生時立即將其暴露。本書將列舉各種成功的防錯案例,如形狀識彆、位置固定、計數等,並指導讀者如何運用防錯思維,在設計和操作層麵消除差錯的可能性。 持續改進(Kaizen): Kaizen是精益生産的靈魂,強調全員參與、點滴改進。本書將介紹Kaizen的哲學,以及如何通過PDCA循環(Plan-Do-Check-Act)來驅動持續的改進活動。同時,也將探討如何建立激勵機製,鼓勵員工積極提齣改進建議,並將其轉化為實際行動。 全麵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與精益的融閤: 雖然精益生産強調消除浪費,但質量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書將探討TQM的核心理念,如以客戶為中心、全員參與、過程管理、持續改進等,並闡述如何將TQM的思維方式融入精益生産的實踐中,從源頭保證質量,實現“一次成功”。 第三部分:精益在實踐——挑戰與持續卓越 理論的學習最終要落到實踐。本書的第三部分將聚焦於精益生産在企業落地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以及如何建立長效機製,確保精益文化的滲透和持續的卓越。 領導力的角色: 精益轉型並非僅僅是基層員工的責任,而是需要高層領導的堅定支持和承諾。本書將探討領導者在推動精益過程中應扮演的角色,包括製定戰略、資源投入、文化塑造、榜樣示範等。 員工的賦能與參與: 精益生産的成功離不開每一位員工的積極參與。本書將強調如何通過培訓、溝通、授權等方式,賦能員工,讓他們成為質量和效率的改進者。建立良好的團隊閤作機製,鼓勵知識共享,是精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立衡量與反饋機製: “凡是可衡量的,纔可被改進。” 本書將介紹如何建立關鍵績效指標(KPIs),如缺陷率、生産周期、設備效率(OEE)、客戶滿意度等,並利用數據驅動的決策,對改進效果進行評估,並及時調整策略。 應對變革阻力: 任何變革都會麵臨阻力,精益轉型也不例外。本書將分析常見的變革阻力來源,如習慣、恐懼、信息不對稱等,並提供有效的應對策略,如加強溝通、分步實施、展示成功案例、慶祝小成就等。 精益的未來趨勢: 隨著科技的發展,精益生産也在不斷演進。本書將展望精益在智能製造、數字化轉型等領域的應用,如物聯網(IoT)在實時數據采集和分析中的作用,人工智能(AI)在預測性維護和流程優化中的潛力等。 本書的價值 《精益生産的智慧:從零缺陷到持續卓越》不僅僅是一本介紹精益工具的書籍,它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濛,一種解決問題的哲學。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夠: 深刻理解“價值”和“浪費”的內涵,學會從客戶視角審視業務流程。 掌握一係列行之有效的精益工具和方法,並能在實際工作中靈活運用。 提升産品質量,降低運營成本,縮短交付周期,從而增強企業競爭力。 培養全員參與、持續改進的精益文化,實現企業運營的持續卓越。 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日新月異的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 無論您是製造業的管理者、工程師,還是服務行業的從業者,甚至是任何希望提升效率、優化流程、追求卓越的個體,《精益生産的智慧:從零缺陷到持續卓越》都將是您不可或缺的案頭寶典。它將為您打開一扇通往高效、高質量、低成本運營的大門,指引您走嚮成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