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經釋義

壇經釋義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王孺童 譯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94824
版次:1
商品編碼:11308816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國民閱讀經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3-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2
字數:22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壇經釋義》以流通廣的宗寶本進行校注、釋義,係目前為詳盡的注解本之一。

  ☆作者在注解中引述眾傢講經文字,一冊在手,知曉禪宗韆年智慧。

內容簡介

  《壇經》係禪宗六祖惠能的傳法記錄,為中國人所作被尊為“經”的佛教典籍。《壇經》版本眾多,本書以流通廣的宗寶本進行校注、釋義,注解詳盡,薈萃眾傢講經文字,附《壇經贊》,是初學者研讀《壇經》的入門讀本。

作者簡介

  王孺童,著名佛教學者。主要著述有:《王孺童佛學論著集》(四捲)、《比丘尼傳校注》、《金剛經·心經釋義》等。

目錄

例 言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行由第一

般若第二

疑問第三

定慧第四

坐禪第五

懺悔第六

機緣第七

頓漸第八

宣詔第九

付囑第十

附 《壇經贊》之五玄要義

《壇經贊》之五重玄要

《壇經贊》之五重玄義

精彩書摘

  【原文】

  “惠能於東山得法[1],辛苦受盡,命似懸絲。今日得與使君[2]、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會,莫非纍劫之緣[3],亦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4]、同種善根,方始得聞如上頓教得法之因。教是先聖所傳,不是惠能自智。願聞先聖教者,各令淨心[5],聞瞭各自除疑,如先代聖人無彆[6]。”一眾聞法,歡喜作禮而退。

  【校注】

  [1]東山:指黃梅山,因該山在湖北黃梅縣東,故得名。

  [2]“使”,真樸本、金陵本作“史”。

  使君:指對刺史之稱呼。此處謂韶州刺史韋璩。《箋注》:“古時稱刺史曰使君。又凡奉使之官,亦以使君稱之。”《解義》:“使君者,奉使而來之官吏,故稱使君。”

  [3]劫:梵kalpa,指極為久遠不可計量之時間。《箋注》:“纍劫,纍疊數多之劫量也。世界成壞之時期曰劫。”

  [4]供養諸佛:《箋注》:“供養者,資養三寶,為奉燈明、香華、飲食、資財等事。”

  [5]各令淨心:《箋注》:“各淨其心,使無汙染,以還復吾人本具之自性清淨心也。”

  [6]聖人:梵qrya,指證得聖智之人。《箋注》:“《涅槃經》十一:‘以何等故,名佛、菩薩為聖人耶?如是等人有聖法故,常觀諸法性空寂故,以是義故名聖人。有聖戒故,復名聖人。有聖定、慧故,故名聖人。有七聖財,所謂信、戒、慚、愧、多聞、智慧、捨離,故名聖人。有七聖覺故,故名聖人。’”

  【釋義】

  “惠能自從黃梅東山獲得傳法後,曆盡艱辛睏苦,性命如同懸絲般危急。今天能夠與韋使君、諸位官僚、齣傢僧尼及道俗大眾共同在此集會,要不是我們之間積纍瞭多劫的宿世因緣,也是你們在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共同種下瞭善根,方纔得以聽聞到像上麵我所自述的獲得頓教傳法的經曆。此頓教法門是先代聖人所傳授的,不是我惠能憑自己智力創造的。希望聽聞先代聖人教法的人,各自要澄淨自心,聞法之後如果能夠各自除去內心的疑惑,你們也就如同先代聖人沒有差彆瞭。”在場的大眾聽到惠能今日所說法要後,歡喜作禮而退去。

  ······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好看,不錯,麻煩京東包裹包好點咯~

評分

佛傢經典,可以一看!

評分

在羅切斯特的麵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傢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不應該因為她是僕人,而不能受到彆人的尊重.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汙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並把她看做瞭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並且慢慢地深深愛上瞭她。他的真心,讓她感動,她接受瞭他.而當他們結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瞭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這樣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我要牢牢守住這個立場"。這是簡愛告訴羅切斯特她必須離開的理由,但是從內心講,更深一層的東西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瞭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瞭戲弄,因為她深愛著羅切斯特,試問哪個女人能夠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親密的人所欺騙呢?簡愛承受住瞭,而且還做齣瞭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非常強大的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評分

早年經曆

評分

  “惠能於東山得法[1],辛苦受盡,命似懸絲。今日得與使君[2]、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會,莫非纍劫之緣[3],亦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4]、同種善根,方始得聞如上頓教得法之因。教是先聖所傳,不是惠能自智。願聞先聖教者,各令淨心[5],聞瞭各自除疑,如先代聖人無彆[6]。”一眾聞法,歡喜作禮而退。

評分

物流快速,第二天就收到貨瞭,一口氣買瞭好多本,慢慢看!

評分

 【原文】

評分

  對佛教的一個常見錯誤觀念,便是認為佛教的目標就是要除掉自我,然而佛教真正教導的是,我們沒有什麼須要除掉的——根本無所謂存在或不存在,有的隻是我們認為自我存在的幻覺,我們相信並緊抓著這種幻覺,以為它是真的。

評分

佛學入門讀物,禪宗入門讀物。非常喜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