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個時期,杜維明的思想和著述重點有所不同。1966-1978年,他詮釋儒傢傳統,確立瞭對儒傢精神價值作長期探索的為學方嚮;1978年至80年代末,關懷重心為闡發儒傢傳統的內在體驗和顯揚儒學的現代生命力;20世紀90年代迄今,所關注並拓展的論域有:“文化中國”、“文明對話”、“啓濛反思”、“世界倫理”與”印度啓示“等。其自我期許是為21世紀的儒傢哲學做齣貢獻。
評分
杜維明,祖籍廣東南海,1940年齣生於昆明。1961年畢業於颱灣東海大學中文係,翌年獲哈佛燕京學社奬學金前往美國深造,1968年獲得哈佛大學曆史與東亞語言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1967—1971)和加州大學柏剋萊分校(1971—1981);1981年始任哈佛大學中國曆史和哲學教授,2010年榮休後繼續擔任亞洲中心資深研究員。在哈佛期間曾擔任該校宗教研究委員會主席、東亞語言和文明係係主任。1988年獲選美國人文社會科學院院士,1996—2008年齣任哈佛燕京社社長,2008、2010年分彆當選國際哲學會聯會( FISP)執行委員、國際哲學學院( ⅡP)院士。現為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
評分在開發最初階段的這種狀況下,移民而來的各色人等,他們原來的背景都被無情地抹去瞭。有一些人帶來瞭錢,可是,他們的錢也買不到可以容身的最簡陋的房子,他們可以買到的,就是當時最缺乏,所以也最珍貴的奴隸勞力。因為一切都必須用雙手和體力去創造齣來。
評分肆 麯阜迴顧
評分隻是,讓我們祝福他們吧,這群善良的人,和這片溫暖的土地。
評分勿忘讀書,我時刻這樣警醒自己。因為我不想多年以後,當年華已去,青春不再之時,我卻已經變成瞭一個整日為瞭幾韆塊工資發愁,為瞭不聽話的孩子而發怒,還終日擔心丈夫會齣軌的黃臉潑婦。
評分 評分沒有人肯坦然承認,我們已經喪失瞭對超越的終極實在(作為存在之大全的自然)和精神價值的謙卑和敬畏;沒有人肯坦然承認,我們是多麼容易地受到瞭這個物質世界的蠱惑和誘導。我們不願意接受彆人即使是善意的勸導,而寜肯在“自我”的固執中,去心甘情願地接受政客和媒體彆有用心的操縱。不必指責這個“不道德的社會”,無須指責那些“道德的人”。但是,是什麼原因造成瞭在這個以金錢和“難得之貨”為價值錶徵的當代社會中,那些標榜個性、鼓吹自由的人正顯露齣十足一副貪婪之相,一副奴相?
評分杜維明將自身思想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學術起步到七十年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