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观念译丛: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

历史的观念译丛: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德] 亨里希·李凯尔特 著,涂纪亮 译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Loading...

正在下载信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4-08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20279
版次:1
商品编码:1115683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4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历史的观念译丛: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是李凯尔特历史哲学著作选集,包括他的两部代表作《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1899),以及《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1896)一书的第五章。前者曾于1980年代译为中文,列入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后者为新译,中译本首次出版。

内容简介

《历史的观念译丛: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介绍了李凯尔特(Henrich Rickert,1863—1936)的历史哲学,核心是对逻辑 意义上的历史学方法论的思考,他试图通过自然科学方法和历史科学方法的 对比,阐明历史学本身的规定性特征。其思考的出发点是科学的分类,在他 看来,就对象而言,有自然和文化的对立,就方法而言,有自然科学和历史 的文化科学的对立。自然科学的概念和方法能否适用于历史的文化科学?李凯尔特在一系列 的论述中给出了否定的答案。继《认识的对象》(1892)一书之后,他陆续发表了“关于自然科学概念 形成的理论”,以及《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一书的前三章“对物体世 界的概念认识”、“自然和精神”、“自然和历史”诸文,强调指出自然科 学方法不适用于历史学。1899年,出版《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一书,简明 扼要地陈述了他在前述论著中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思想。在“历史的概念形成“和“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二文发表后,《自然 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一书于1902年出版。此书以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 为依据,试图找出历史概念形成的内在逻辑结构。本书收录的是李凯尔特概括性的《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一书,以及最 后总结性的“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一文(即《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 第五章),精炼地体现了李凯尔特历史哲学的思想要义。

作者简介

亨里希·李凯尔特(1863—1936),德国哲学家,新康德主义弗赖堡学派的主要代表。1863年5月25日生于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1888年在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891年在弗赖堡大学任教,1896年升任教授。1916年作为文德尔班的继承人在海德堡大学任教,直到1936年病逝。李凯尔特继承了文德尔班的基本观点,并大大加以发展,使新康德主义的历史哲学理论达到其完成形态。在其主要著作《认识的对象》(1892)、《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1896)和《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1899)中,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观点得到了最充分的表述。

目录

译者前言
《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译者前言
第一部分 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
第二版(1910年)序言
第四版和第五版(1921年)序言
第六版(1926年)序言
一 任务
二 历史状况
三 基本对立
四 自然和文化
五 概念和现实
六 自然科学方法
七 自然和历史
八 历史学和心理学
九 历史学和艺术
十 历史的文化科学
十一 中间领域
十二 数量的个别性
十三 与价值无关的个别性
十四 文化历史的客观性
第二部分 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
引 言
一 自然科学的历史哲学
二 经验的客观性
三 形而上学的客观性
四 价值的客观性
五 历史和世界观
人名译名索引

前言/序言







历史的观念译丛: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历史的观念译丛: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历史的观念译丛: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历史的观念译丛: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既然区别了自然科学与历史的文化科学,那么,人们通常认为适用于自然科学的那种客观性就不应该再适用于历史的文化科学了。李凯尔特论证了,当经验的现实或者形而上学的现实都不适合于赋予自然科学概念形成和历史学概念形成以客观性时,唯有一条道理还可以走,即价值的客观性。李凯尔特采用的方式是,证明自然科学的概念形成过程中所包含的主观的、超经验的因素并不比历史科学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包含的类似因素更少,更确切地说,“自然”概念的形成,其本身就是人们的文化活动的成果。一旦这种证明成立,那么“历史学的客观性不仅完全与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处于平等地位,而且当自然科学反思它的客观性时,它甚至首先要隐含地做出文化科学中客观地有效的、个别化的根本形成所依据的那些假设,此外还要补充以一些与内容上确定的理论价值的有效性有关的特殊假设。”(第195页)这样,在李凯尔特这里,历史的观点与价值相关联,并且比普遍化的观点更具逻辑的优先性,于是,自然科学的客观性似乎有赖于历史学概念了。

评分

还不错有用啊,哈哈,很好经典

评分

北大出版,外国史学研究系列,高端

评分

很好的商品

评分

历史观念的译丛一套书都很好 值得购买 就差一本绝版书了 啥时候可以再版啊

评分

这套丛书快卖断货了,都是西方理论精华 物超所值,搞活动一口气买了好多本。值得收藏,细细品读

评分

因为一切希望都是指向幸福的,并且它在关于实践和道德律方面所是的东西,恰好和知识及自然律在对事物的理论认识方面所是的是同一个东西。前者最终会推出这种结论,即某物有(它规定着最后可能的目的),是因为某物应当发生;后者则会推出那种结论,即某物有(它作为至上原因而起作用),是因为有某物发生了。

评分

   从《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到《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我们看到,自然、历史、价值、经验、客观性乃是李凯尔特历史哲学思想的主题词。不过,哲学家的逻辑思维能力总是会自然而然令他们从最根基处入手,而在李凯尔特看来,思想的根基是思想赖以表达的语词,即概念。我们在思考中不断地使用概念,那么概念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于这个根本问题的考察,李凯尔特认为,自然科学和历史的文化科学事实上采用了两种对立的概念形成方法,前者采用普遍化方法,而后者采用个别化方法。也正是通过这样的考察,李凯尔特获得了对现实的双重理解,即我们以普遍化方法关注现实,现实就是自然,我们以个别化方法关注现实,现实就是历史。仅仅通过对概念形成的考察,李凯尔特就为自然科学和历史的文化科学划定了各自的界限。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历史的观念译丛: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正在搜索视频,请稍后...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