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
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服装教学指导委员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理事;
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服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会员;
在研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基于对我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保护、传承的创新应用研究(主持人)
上海市教委项目“服装设计创造性人才培养体系的国际化研究”,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育成果三等奖(2011年,主持人);
上海市教委文科研究基金项目,“对服装设计及工程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获上海市第九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第一篇·服装设计
一、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
1. 衣服
2. 服装
3. 时装
4. 高级女装/高级时装
5. 艺术化表演性时装
6. 成衣
7. 高级成衣
8. 街头时装
9. 中性化服装
10. 服饰
11. 被服
12. 服装设计
13. 服装款式设计
14. 服装结构设计
15. 服装工艺设计
16. 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
17. 虚拟服装设计
18. 品牌服装设计
19. 体验服装设计
20. 超维服装设计
21. 服装设计管理
二、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
1. 服装设计的三要素
2. 服装设计的TPO原则
3. 服装设计的“五个W”和“一个H”
4. 服装设计的五项基本原理
5. 狄德罗效应
6. 流行色
7. 系列服装设计
三、成衣设计
1. 成衣设计、生产、销售的一般规
2. 成衣设计的基本要点
3. 设计师工作单
4. 款式样板
四、女装设计
1. 女装设计要点
2. 女子日常服装基本种类及设计重点
3. 高级女装设计
五、男装设计
1. 男装设计的基本概念035
2. 男装的分类与基本类别设计
六、童装设计
1. 童装的年龄划分
2. 各年龄段儿童的特征
3. 童装的量身
4. 常用童装式样及设计要点
5. 儿童睡衣和室内衣
6. 儿童盛装
7. 童装基本部位设计
8. 童装图样
9. 儿童服饰品
七、毛皮服装设计
1. 全毛皮服装设计
2. 毛皮饰边服装设计
八、针、编织服装设计
1. 针、编织服装的发展轨迹
2. 针、编织服装工艺的分类
3. 针、编织品的特性
4. 常用针、编织服装品种
5. 针、编织服装的基本轮廓
6. 针、编织服装的边口造型
7. 针、编织服装的图案装饰
8. 针、编织线
9. 针、编织服装的原料
10. 针、编织品的组织结构
11. 针、编织的样片
12. 针织服装的结构设计特点
九、品牌服装设计
1. 服装品牌词汇集注
2. 品牌设计与服装设计
3. 品牌服装设计的定位
十、艺术化表演性服装设计
1. 艺术化表演性服装的基本类型
2. 艺术化表演性服装的设计要点
3. 艺术化表演性服装设计灵感的捕捉
十一、服装计算机辅助款式设计
1. 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对服装款式设计及表达的重要作用
2. 服装CAD款式设计系统
3. 系列服装款式设计
4. 服装平面款式图绘制
第二篇·时装绘画
一、时装画的概念
1. 时装画
2. 时装设计图
3. 时装设计速写
4. 时装设计效果图
5. 时装款式设计图
6. 时装结构设计图
7. 时装插图
8. 时装广告画
二、时装画发展简史
1. 时装绘画的初始阶段
2. 时装绘画的黄金时期
3. 时装绘画的今天
三、著名时装画家
1. 托尼·威拉猛岱(Tony Viramontes)
2. 安东尼奥·卢帕斯(Antonio Lopez)
3. 史蒂文·史迪波尔曼(Steven Stipelman)
4. 肯尼斯·波尔·布莱克(Kenneth Paul Block)
5. 罗伯特·扬(Robert Young)
6. 史蒂文·梅森(Steven Meisel)
7. 本·莫里斯(Ben Morris)
8. 亨利·马歇瓦雷尼(Henri Matchavariani)
9. 芬妮·丹特(Fanny Darnat)
10. 费朗索瓦·贝尔索德(Francois Berthood)
11. 詹妮·克尔(Jenny Kerr)
12. 杰森·布鲁克斯(Jason Brooks)
13. 鲁本·托利多(Ruben Toledo)
14. 格拉汉姆· 伦斯威特(Graham Rounthwaite)
15. 安加·克罗恩科(Anja Kroencke)
16. 矢岛功
17. 熊谷小次朗
18. 萧本龙
四、时装画手绘工具
1. 常用的纸张
2. 常用的笔
3. 常用的颜料
五、绘制时装画的基本要点
1. 时装画中的人体比例
2. 时装画中的人体重心
3. 时装画中人体中心线的表现
4. 时装绘画的基本要点
六、常用的时装画表现技法
1. 淡彩线描
2. 平涂勾线
3. 平涂
4. 素描
5. 装饰变形
6. 几何分割
7. 明暗色彩
8. 喷绘
9. 肌理
10. 剪贴
11. 影绘
12. 麦克笔
13. 油画棒
14. 彩色铅笔
15. 色粉
16. 计算机绘图软件
17. 综合技法
第三篇·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师
一、法国设计师
1. 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
2. 保罗·波阿列特(Paul Poiret)
3. 金尼·朗万(Jeanne Lanvin)
4. 可可·夏奈尔(Coco Chanel)
5. 梅德阑·维奥尼特(Madeleine Vionnet)
6. 伊莎·夏帕瑞莉(Elsa Schiaparelli)
7. 妮娜·莉西(Nina Ricci)
8. 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
9. 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
10. 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
11. 马克·伯汉(Marc Bohan)
12. 克里斯特巴尔·巴伦夏加(Cristobal Balenciaga)
13. 休伯特·德·纪梵希(Hubert de Givenchy)
14. 安德烈·库雷热(Andr Courr ges)
15. 帕科·拉巴纳(Paco Rabanne)
16. 伊曼纽尔·温加罗(Emanuel Ungaro)
17. 罗丝·梅特·多浪迪(Rose Mett Torrente)
18. 卡尔·拉格菲尔德(Karl Lagerfeld)
19. 克劳德·蒙塔纳(Claude Montana)
20. 让-保罗·戈蒂埃(Jean-Paul Gaultier)
21. 蒂埃里·米勒(Thierry Mugler)
22. 克里斯汀·拉克鲁瓦(Christian Lacroix)
二、意大利设计师
1. 瓦伦蒂诺·格拉瓦尼(Valentino Garavani)
2. 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
3. 詹弗兰科·费雷(Gianfranco Ferr )
4. 泰·米索尼(Ottavio Missoni)
5. 阿黛尔·芬迪(Adele Fendi)
6. 吉安尼·范思哲(Gianni Versace)
7. 罗密欧·吉利(Romeo Gigli)
8. 多尔斯与嘎巴纳(Dolce & Gabbana)
三、美国设计师
1. 诺曼·诺雷尔(Norman Norell)
2. 比尔·布拉斯(Bill Blass)
3. 拉尔夫·劳伦(Ralph Lauren)
4. 卡尔文·克莱恩(Calvin Klein)
5. 唐娜·卡伦(Donna Karan)
6. 奥斯卡·德拉伦塔(Oscar de la Renta)
7. 安娜·苏(Anna Sui)
8. 马克·加苛伯斯(Marc Jacobs)
9. 汤姆·福特(Tom Ford)
四、英国设计师
1. 玛丽·匡特(Mary Quant)
2. 约翰·加里亚诺(John Galliano)
3. 亚历山大·麦克奎恩(Alexander McQueen)
4. 维维尼·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
5. 胡森·查拉扬(Hussein Chalayan)
五、日本设计师
1. 高田贤三(Kenzo Takada)
2. 三宅一生(Issey Miyake)
3. 森英惠(Hanae Mori)
4. 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
5. 山本宽斋(Kansai Yamamoto)
6. 君岛一郎(Kimijima)
7. 川久保玲(Rei Kawakubo)
第四篇·服装展示设计
一、服装静态展示设计
1. 服装静态展示设计原则
2. 服装静态展示的场地与设计
3. 展台的设计
4. 道具的种类和使用
5. 静态展示陈列方式
6. 静态展示的陈列技巧
7. 静态展示中橱窗的运用
二、服装动态展示设计
1. 时装表演与时装表演的分类
2. 时装表演的形式
3. 时装模特及其种类
4. 时装表演的策划和组织
第五篇·时装摄影
一、模特
二、照相器材
1. 相机
2. 镜头
3. 滤色镜
4. 偏振镜
5. 三脚架
··6. 快门线
三、室内时装摄影
··1. 建立摄影室
··2. 拍摄的准备
··3. 拍摄
··4. 照明
四、室外时装摄影
··1. 准备工作
··2. 室外拍摄的用光
五、现场抓拍
六、翻拍
第六篇·中外服装史
一、中国服装史
1. 先秦服饰
2. 秦汉服饰
3. 魏晋南北朝服饰
4. 隋唐五代服饰
5. 宋代服饰
6. 辽、金、元服饰
7. 明代服饰
8. 清代服饰
9. 近现代服饰
二、 外国服装史
1. 古埃及服饰
2. 美索布达米亚地区服饰
3. 古希腊与古罗马服饰
4. 中世纪服饰
5. 16世纪文艺复兴服饰
6. 17世纪服饰
7. 18世纪服饰
8. 19世纪服饰
9. 20世纪上半叶服饰
10. 20世纪下半叶服饰
第七篇·民族、民间服饰
一、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1. 蒙古族服饰
2. 回族服饰
3. 藏族服饰
4. 维吾尔族服饰
5. 苗族服饰
6. 彝族服饰
7. 壮族服饰
8. 布依族服饰
9. 朝鲜族服饰
10. 满族服饰
11. 侗族服饰
12. 瑶族服饰
13. 白族服饰
14. 土家族服饰
15. 哈尼族服饰
16. 哈萨克族服饰
17. 傣族服饰
18. 黎族服饰
19. 傈僳族服饰
20. 佤族服饰
21. 畲族服饰
22. 高山族服饰
23. 拉祜族服饰
24. 水族服饰
25. 东乡族服饰
26. 纳西族服饰
27. 景颇族服饰
28. 柯尔克孜族服饰
29. 土族服饰
30. 达斡尔族服饰
31. 仫佬族服饰
32. 羌族服饰
33. 布朗族服饰
34. 撒拉族服饰
35. 毛南族服饰
36. 仡佬族服饰
37. 锡伯族服饰
38. 阿昌族服饰
39. 普米族服饰
40. 塔吉克族服饰
41. 怒族服饰
42. 乌孜别克族服饰
43. 俄罗斯族服饰
44. 鄂温克族服饰
45. 德昂族服饰
46. 保安族服饰
47. 裕固族服饰
48. 京族服饰
49. 塔塔尔族服饰
50. 独龙族服饰
51. 鄂伦春族服饰
52. 赫哲族服饰
53. 门巴族服饰
54. 珞巴族服饰
55. 基诺族服饰
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民族、民间服饰
1. 冰岛(Iceland)
2. 拉普兰(Lapland)
3. 芬兰(Finland)
4. 挪威(Norway)
5. 瑞典(Sweden)
6. 丹麦(Denmark)
7. 荷兰(Netherlands)
8. 法国(France)
9. 比利时(Belgium)
10. 德国(Germany)
11. 奥地利(Austria)
12. 瑞士(Switzerland)
13. 意大利(Italy)
14. 英国(U.K.)
15. 爱尔兰(Ireland)
16. 马耳他(Malta)
17. 巴利阿里群岛(The Balearicislands)
18. 西班牙(Spain)
19. 葡萄牙(Portugal)
20. 马德拉群岛(Madeira)
21. 加那利群岛(Canary Islands)
22. 捷克(Czechoslovakia)
23. 斯洛伐克(Slovakia)
24. 波兰(Poland)
25. 匈牙利(Hungary)
26. 俄罗斯(Russia)
27. 乌克兰(Ukraine)
28. 白俄罗斯(White Russia)
29. 摩尔多瓦(Moldavia)
30. 波罗的海沿岸共和国(The Baltic Area)
31. 罗马尼亚(Romania)
32. 斯洛文尼亚(Slovenia)
33. 克罗地亚(Croatia)
34.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ia and Hercegovina)
35. 黑山(Montenegro)
36. 塞尔维亚(Serbia)
37. 马其顿(Macedonia)
38. 保加利亚(Bulgaria)
39. 阿尔巴尼亚(Albania)
40. 希腊(Greece)
41. 克里特岛(Crete)
42. 中亚地区(The Central Asian Area)
43. 塞浦路斯(Cyprus)
44. 土耳其(Turkey)
45. 伊朗(Iran)
46. 黎巴嫩(Lebanon)
47.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
48. 伊拉克(Iraq)
49. 以色列(Israel)
50. 斯里兰卡(Sri Lanka)
51. 印度(India)
52. 阿富汗(Afghanistan)
53. 泰国(Thailand)
54. 朝鲜(D.P.P Korea)
55. 日本(Japan)
56. 菲律宾(Philipplines)
57.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58. 缅甸(Burma)
59. 摩洛哥(Morocco)
60. 阿尔及利亚(Algeria)
61. 突尼斯(Tunisia)
62. 埃及(Egypt)
63. 埃塞俄比亚(Ethiopia)
64. 新西兰(New Zealand)
65. 加拿大(Canada)
66. 美国(U.S.A.)
67. 墨西哥(Mexico)
68. 危地马拉(Guatemala)
69. 洪都拉斯(Honduras)
70. 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
71. 巴拿马(Panama)
72. 古巴(Cuba)
73. 哥伦比亚(Colombia)
74. 委内瑞拉(Venezuela)
75. 巴西(Brazil)
76. 秘鲁(Peru)
77. 玻利维亚(Bolivia)
78. 巴拉圭(Paraguay)
79. 智利(Chile)
80. 阿根廷(Argentina)
81. 乌拉圭(Uruguay)
参考文献
第2版序
《服装设计师手册》自2008年出版以来,受到很多读者的青睐,有些学校还将其作为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设计课的教材使用。在此期间,我也得到了一些信息反馈:一方面反映该书具有内容丰富,实用价值高,可读性、参考性强的特点;另一方面则反映书中的部分章节内容比较陈旧,希望能有机会修改后再版发行。承蒙读者们的厚爱和期盼,中国纺织出版社决定对该书组织修改,再版发行,我感到十分欣喜。这说明我们写作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得到了读者们的认可,得到了出版社的肯定,对我国服装设计领域的发展起到了一点积极的作用。欣喜之余,作为该书的主编,我要对参与编写的苏州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等院校的老师再次表示由衷的感谢!对为该书作序的潘坤柔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对中国纺织出版社为该书策划、立项、编辑、出版、发行付出辛苦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是对中国纺织出版社原总编辑郑群女士直接的热情鼓励和支持;策划编辑由炳达、余莉花的帮助表示崇高的敬意!
《服装设计师手册》第2版着重对第四篇和第五篇的内容进行了修改,文字和插图都做了相应的更换与调整,体现了新时代时尚发展的特点。本书是集体劳作的结晶,参与编写的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陈莹教授、赵轶群副教授、孙静讲师、郑彤讲师、徐蓉蓉副教授、杨旭东讲师,苏州大学的史林教授、薛企荧副教授、钱孟尧副教授、张茵副教授、吴志琴副教授,江南大学的张露讲师。另外,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学院的战冰老师参加了此次修订工作。
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篇·陈莹、史林、钱孟尧、张茵、赵轶群、孙静
第二篇·张茵
第三篇·陈莹
第四篇·吴志琴、杨旭东、张露、战冰
第五篇·薛企荧、战冰
第六篇·陈莹
第七篇·陈莹
当今世界已进入创意经济时代,服装设计呈现出“颠覆性”“快时尚”“情感化”“大众型”“跨界联姻”等特征,创意成为整个时代的主题。一方面,专业服装设计师更加成熟,承担着时尚创新、引领时装潮流的重任;另一方面,大批普通消费者加入到服装设计的行列,成为自身服饰形象设计的主人,近年流行的 “时尚街拍”、“时尚淘宝”热潮就是很好的例证。很多人都愿意在自己的“淘宝”行为和装扮组合设计中秀一秀自己的智慧和美丽。希望这本书的再版发行,能够拥有更广泛的读者,不仅能够a供专业服装设计师以参考;而且也能够引起更多服装设计爱好者的兴趣,成为一本有价值的好书!
陈莹
2012年6月28日于上海
第1版序
服装是人类从头到脚穿着打扮的总称。
服装作为人们的生活用品,反映人类的物质文明;服装作为人们的美化形式,反映人类的精神文明;服装作为人们的生存状态,反映人类的文化现象。总之,服装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体。
服装设计正是以提升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为职责,以推进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发展为目标的创造力与表现力的体现。
服装设计师正是担当上述重任的专业技术职务的工作者。中国自1981年评出第一批服装设计师至今有20多年。
10年前,我曾在《中国服装设计的回顾与展望》(见《装饰》1995.2)中提出:服装设计是服装的一种造物计划(或称构思),是一个思维过程。这个过程之所以被称为设计,是因为它除了有一整套系统的理论指导外,还需要通过特定的专业符号把计划(构思)表达出来。并且,它至少应包括功能设计、色彩设计、外形及款式设计和穿着法设计,同时要确定材料搭配及装饰手段,然后,再据此确定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作为造物保证。
服装属于大众文化范畴,必然受到广泛的美学批评角度与经济实用角度的评判与监督。而社会对美的鉴赏基本上分为“公众的认定”与“自以为是的认定”两类,这更增加了服装设计作品的可争议性、市场风险性和多角度推敲性。由此,服装设计师不仅必须具备深厚的服饰文化艺术基础与技术认知程度,而且还需具备丰厚的、多学科的知识储量,对潮流有较高的驾驭能力、引导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正是做一个服装设计师,尤其是做一个优秀服装设计师的基本条件以及难点所在。
事实上,服装设计师在纷繁的实际工作中常常难于把零散的、具有多方面经典性和经验性依据的资料查找到并集中起来,因此,由陈莹教授主编的这本《服装设计师手册》便起到了及时提供信息的作用。
我与陈莹相识并合作至今已有18年,她的最大特点是“实”——说实话,办实事。她不仅有丰富的服装设计经验,而且,发表了多篇关于服装设计、民俗、文化等著述并多次获得国际、国内服装论文奖,无不处处体现着承前、求新、务实的作风。此次她在教学与实践的百忙之余,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两校服装专业教师合作完成的这本《服装设计师手册》,系统化、条理化地涵盖了与服装设计师工作相关的中外服装史、服装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时装摄影、时装表演、时尚信息、中外民族民间服饰等洋洋大观的内容,为服装同行们办了一件好事,填补了一项空白。相信此书会成为服装设计师的一本得心应手的工具书,成为服装设计、服装工艺乃至服装工程和纺织专业师生的一本良好的专业参考书,成为服装自学者和设计爱好者的一本深入浅出的好教材。
这本《服装设计基础理论与实践》简直是服装初学者的福音!作者的讲解非常细致入微,从最基础的制版原理讲到面料的特性,再到色彩搭配的心理学影响,简直是一本活的教科书。特别是关于廓形构建的那一章,配有大量的手绘图解,对于我这种视觉学习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记得我之前在别处看的资料总是模棱两可,讲到省道转移的时候就含糊其辞,但这本书里却把各种转移技巧的原理和适用场景都一一罗列,甚至还提到了不同体型如何调整版型,这点非常贴心。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行业内的真实案例分析,比如某位大师是如何利用褶裥来创造流动感的,这些分析让我对“为什么”而不是仅仅“怎么做”有了更深的理解。书里的排版也很舒服,不是那种密密麻麻让人望而生畏的学术著作,而是设计得非常友好,关键知识点都会用醒目的方式标出来,非常适合在工作室里随时翻阅对照。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拿着尺子摸不着头脑的新手了,对整个服装制作流程的逻辑链条清晰多了。
评分坦白讲,我最初对这本《可持续时尚与伦理实践》的期望值并不高,觉得无非是老生常谈的环保理念,但读完后我完全改变了看法。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且具有前瞻性,它没有停留在呼吁使用有机棉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供应链的透明化管理和“循环设计”的商业可行性。作者引用了大量全球最新的法规变化和企业案例,比如欧盟针对纺织品废弃物的最新指令,以及一些创新回收技术公司的商业模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零浪费裁剪”的进阶方法论部分,它不仅展示了传统数学优化,还引入了AI算法辅助排料的潜力分析,这对于正在探索数字化转型的中小型工作室来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向。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参与一场关于行业未来的高端圆桌会议,充满了对挑战的清醒认知和对解决方案的积极探索。这本书的力度在于它将“理想主义”与“市场现实”进行了坦诚的对话,让我看到了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未来商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评分这是一本极其注重实操细节的典范之作,我称它为《高级定制缝纫工艺详解》。对于那些痴迷于手工细节,追求极致工艺的制版师和裁缝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无可估量。它将日常操作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决定成败的关键点,放大并细致地解析了。例如,如何精确控制熨烫温度和蒸汽量来改变面料的天然垂感,而不是依赖衬垫;如何处理极薄的真丝面料在缝合时产生的拉扯变形问题,书中甚至配有微距摄影图,清晰展示了针迹的穿透角度和线材的选择对表面效果的细微差别。我记得我以前总是为衬里与面料交界处的平整度而苦恼,这本书里关于“里衬预缩水处理”和“假缝固定”的步骤,简直是我的救星。它的语言非常直接,几乎没有废话,每一页都是干货,充满了老一辈匠人对工艺的执着和骄傲。这本书不是教你“做什么”,而是教你“如何做到完美”,它要求读者有耐心,但回报绝对值得。
评分这本书《创意表达与灵感激发》读起来与其说像一本工具书,不如说像一位资深导师在耳边与你进行深入的对话。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对“设计思维”的引导,而不是单纯的“设计技能”的传授。作者巧妙地将人类学、建筑美学乃至音乐的节奏感融入到服装设计的语境中,拓宽了读者的视野。比如,书中有一节专门讨论“不确定性美学”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一些解构主义的作品,探讨如何将随机性转化为有意的设计语言,这对我长期陷入同质化困境的创作瓶颈期帮助很大。文字风格非常散文化,但又不失严谨,用词考究,充满了对艺术的敬畏感。它不提供现成的模板,而是教你如何构建自己的“灵感采集系统”和“信息筛选机制”。我甚至会把书中的某些哲学性的段落抄写下来贴在我的工作台前,每当感觉灵感枯竭时,回头看看,总能从中汲取到一股清新的、指向更深层次思考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设计,始于心智,而非手头的布料。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它封面上那个看起来很专业的“高级立体裁剪技术解析”去的,结果发现它的内容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简直是为有一定基础的设计师量身打造的深度指南。这本书的笔法非常成熟老练,它没有花费太多篇幅去讲解那些人尽皆知的概念,而是直接切入到复杂结构的处理上。比如,关于袖山线和驳头连接处的微调对整体肩部线条的影响,书中给出了精确的数学模型来解释,这对于追求极致合体的专业人士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资料。我特别欣赏它对“面料可塑性研究”这一章节的论述,作者不仅分析了羊毛和真丝在湿热作用下的不同表现,还深入探讨了现代复合面料的结构缺陷与设计补偿方案。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对照我手头的样衣去验证书中的某些论断,发现很多我之前凭经验犯的错,其实都有理论依据可以解释。这本书的专业性毋庸置疑,它更像是一本高级进修的参考手册,适合那些已经能独立完成设计并希望能将作品提升到更高技术层面的同行们研读。
评分现在的书市场,鱼龙混杂,需要我们明辨是非。读书,就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不可因有“坏”而将“好”拒之门外。书的好处,是众所周知的,比如: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等。可同样也有坏处,有的书不但影响学习,而且会诱使广大青少年走上歧途,深受毒害。可见,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只有全面的看待,不“盲人摸象”,方可免受其害。
评分4. 常用童装式样及设计要点
评分很实惠 下次会再来的
评分服装设计师正是担当上述重任的专业技术职务的工作者。中国自1981年评出第一批服装设计师至今有20多年。
评分[QY]"
评分首先,读书的一大乐趣在于随心所欲。主人是你,是你去读书,而是书来管你。试想,一个大书架,塞满了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侦探、言情、武侠……看哪一种都可以,不着急。而它们对你,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那么多古圣先贤,在静默地等着你,为你述说他们的思想。你可以向孙子请教兵法,跟海明威谈斗牛,还可以跟司马迁谈天下大事——总之,当家的是你。慢慢的,你会觉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多彩,大自然如此奥妙无穷,仿佛所有的知识画卷在你的脑海中一一展现。而你也已超然物外地掌握着历史。久而久之,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感觉愈演愈烈。不变为“书痴”者鲜矣。
评分不同类型的设计侧重的思维类型往往有所差异。例如,在工程设计中更重视理性分析,而在产品造型设计和工业设计则重视整体的过程,需要运用形象思维的因素,在服装设计方面则更注重“美感”等等。
评分或许,现代的生活让我们遗忘了很多东西,而那些古典名着却让我们“重温旧梦”。从《红楼梦》里感受到了凄美的爱情悲剧,从《水浒传》里明白了侠肝义胆,从《三国演义》里体验到尔虞我诈,从《西游记》里又看到了神话色彩。这些,也许没有现代小说那么深入人心,却给人一种独特的古典美。这种美,大方亦婉约,温柔亦豪爽。
评分5. 时装款式设计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