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每年出版六辑。专门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和相关的文章,关注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老照片》里述及的人物有苏慧廉与翁氏后人的交往、孔德成与日军占领曲阜等,供读者阅读。
目录
张贻贝 华岗现象与思考
何吉利 校友深情
赵 絪 一位不该忘却的长者
沈 迦 苏慧廉与翁氏后人的交往
秦宝雄 往事杂忆:童年岁月
马懋如 兄弟姐妹和五个金戒子
李绪志 从战火中走来
杨 潜 吴佩孚的丧事
张 冉 孔德成与日军占领曲阜
陈 凯 《大公报》记者笔下的东亚毛纺公司
周学广 老爸说抗美援朝
胡 剑 我的语文老师
沈 红 幼儿园往事
庞守义 知青朱克家的“文革”岁月
古家彦 悲喜横滨中华街
伊 格 从升钟水库到升钟湖
冯克力 那场战争……
封 面 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对孔德成的报道(秦风老照片馆)
封 二 毛泽东与赫尔利、张治中在延安(秦风老照片馆)
封 三 相依为命(叶湘筠)
精彩书摘
我的堂兄堂姐与堂妹
父亲有一个哥哥秦沅和一个姐姐。姐姐嫁给一位姓毛的,一直住在嘉定,和我们没有来往。我也不知道他们的事。我伯父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他们就是我的堂兄、堂姐和堂妹。我和他们有交往,所以可以在这里说说。
我最大的堂兄,秦宝鑫,也叫秦铮如,1904年生,比我大十三岁,他人很聪明,做过很多不同的事,不容争议,他是中国电影界第一代的制片人。1925左右他在嘉定老家拍了一部电影《狗侦探》,最后有警察追逐逃犯的紧张场面。那片子在北京、上海放映了很久。他还会画人像,有一次来北京,给我们画了好几张速写人像。还给我们看他自己站在烟斗上的“魔术照片”。1930年代他是民生公司长江轮船船长,我们兄弟三人1937年从南京逃到汉口,就是乘他开的轮船。抗战时他曾到金沙江探测航线。以后又在上海做领港,生活优裕,他和夫人赵繍君有四个儿子五个女儿。大动乱时代,铮如被控曾为外国轮船领港,受了很多凌辱,最后在上海大马路一家百货商店屋顶,跳楼自杀。他的家属害怕,不敢去领尸,至今引为遗憾。现在他的三子秦道和夫人陈亚珠,随女儿天缨和朝晖住在纽约,两个女儿都有很好的工作。全家和我们常有来往。
我最大的堂姐秦宝淑,大概比我大十岁。1921年,我母亲把她带到北京来念中学,和我们兄弟三人,一起住在东厢房。她很欢喜我,常在清晨,把我抱到她的被窝里,给我吃糖果。1933年以后,在南京看见她,已经是冯立民夫人,还领养了一个叫克玲的女儿。冯立民是日本留学生,曾任江苏吴淞水产学校校长,那时也在父亲主管的全国经济委员会做专员。以后他们的动态,我不清楚。只知道宝淑和养女,在1990年前后,曾去台湾在我父母家住了一阵子,就回大陆去。不久他们夫妻两人,先后谢世。
1976年,我和前妻颜彬生第一次回大陆,冯克玲和她也是被领养的弟弟克平来找我,说他们养母在台湾时,留下了很多金条,要我代他们去取回。我写信问在台湾的母亲和大妹妹,她们说从来没有见过金条,留下的只是一些旧衣服,早已被扔掉了。以后我们每次回国,他们两人总要来喋喋不休,弄得我们不胜其烦。过了几年,他们还来找我,又提出新的要求,我也只好置之不理了。
我另外一个堂兄秦宝风,比我大三四岁,杭州之江中学毕业后,考入海关做事。我记得1935年,他在温州海关服务,因开枪示威,误伤乡民。他连夜乘公共汽车赶来南京,请父亲代他去海关总部解说,得以免受处分。他本想几年后,去美国留学。但以后与褚玉琴结婚生子,名江龙,就改行他业。抗战胜利后,他在上海做包工,营业很好。国家改制以后,他继续做包工,忽然被捕入狱,被关禁了很长时间。多年以后他夫人过世,儿子也因游泳失事去世。我一次去嘉定看望他,看见他生活简陋,非常潦倒。1992年,我和前妻彬生陪我姐姐和姐夫,一同去上海,他来旅馆,和我们见面,回首往昔,不胜唏嘘。他那时住在上海冯克平家里,不久去世。
我另外一个堂姐秦宝录,比我大一岁,嫁给了交通大学毕业的工程师,朱庆玉。他不幸在大动乱时代死去。他们的女儿在上海市政府是高级领导,所以母女在上海,生活很舒适。听说宝录最近在上海也过世了。
……
老照片(第84辑)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价格便宜,但是外观保护的不是太好,没有保护膜,总体能够接受~~
评分
☆☆☆☆☆
内容详实,可读性强!
评分
☆☆☆☆☆
好好,物有所值,值得一买!!!!!
评分
☆☆☆☆☆
每期都坚持购买,看到更多生动的历史细节
评分
☆☆☆☆☆
价格便宜,但是外观保护的不是太好,没有保护膜,总体能够接受~~
评分
☆☆☆☆☆
适合40岁以上的人看,写得很真实,不错
评分
☆☆☆☆☆
价格便宜,但是外观保护的不是太好,没有保护膜,总体能够接受~~
评分
☆☆☆☆☆
看看老照片,更懂人生。
评分
☆☆☆☆☆
《老照片》用照片记录历史、记录生活,通过口述等方式,记录老照片背后的故事,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回望这些细节,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每张照片都蕴涵了一个真切、感人的故事。这些内容包括有人物经历、抗日战争历史等,都是些名人名事。来自杭州的老照片收藏家王秋杭先生说起一件事。他说,前不久在北京与仝冰雪(也是国内知名的老照片收藏家、我的一位老朋友)曾谈论到老照片的价值,仝冰雪有句话很精辟,他也很认同:老照片的价值说来说去全在那一张纸,那张承载了诸多光学、化学工艺的老相纸,在经过了数十年、上百年岁月消磨后的奇妙存在。经过王秋杭先生和笔者的两度转述之后,虽已未必是冰雪兄的原话,但我想如果秋杭兄转述得大致不差的话,上面的引述与冰雪兄表达的见解当不会相去太远。坦率地说,乍听之下,我有些诧异,也很有些疑惑:毕竟,一张老照片价值的大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至少照片上所定格的社会历史信息,是我们在衡量一张老照片价值时不能不考虑的。但,我还是多少理解了冰雪兄作为一名资深收藏家对老照片的那份特殊的情感与独到的认知。或许是,在冰雪兄和那些地道的老照片收藏家眼里,只有那些原版的、多年保存下来的老照片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老照片(事实上,这些年在各种拍卖会上真正拍出高价的,也正是这样一些照片),所以他才如此强调那张“承载了诸多光学、化学工艺的老相纸”吧。好像是罗兰.巴特,法国的那位天才的文艺评论家和思想家,他也留意到了照片的这种作为物品的属性,即照片是一种可拥有、可触摸的物件。作为物件的照片,与作为影像的照片,有时候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比如,一张老照片上的影像我们可以任意去复制(尤其在扫描、复制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而作为物件的照片却是无法复制的,你无论调动多么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无法复制模拟出一幅与那张老照片一模一样的实物照片来——虽然有些古董制造商一直没有放弃这方面的努力,在照片做旧上绞尽了脑汁,结果却总是弄巧成拙。那张历经岁月消磨的“老相纸”,始终是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道无法跨越的障碍。这让我想起了我与台湾的著名老照片收藏家秦风先生曾有过的讨论。起因是我在某辑《老照片》的“书末感言”里提到他的一次老照片展览时,称他展出的照片多为复制品而非原版什么好说的会计核算的空间和的时刻记三等功哈就是大先生看到这篇文章后,特意从台北打电话过来指出我的表述有误,说他拿来展出的照片并非是用老照片扫描以后复制的,而是用原底版放大的,应该视同原版照片。是啊,所谓“原版照片”,顾名思义,不就是用原底版印制(虽然今天的制作技术与当年的洗印工艺已不可同日而语)的照片吗?不过,若用冰雪兄那“一张老相纸”来度衡,这些照片虽然是原版的,恐怕与收藏家眼里那种纯粹的老照片还是有些不同吧。可见,对老照片价值的判断,乃至对老照片的定义,实在是一桩既复杂又见仁见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