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论题学与法学:论法学的基础研究一书凡10万,不算厚重,但影响日增,乃20世纪研究论题学之鼎作,亦属“论题学法学”开山之作,也为所谓“美因兹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菲韦格的著作也开启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著作甫一问世即在德国学界引起反响,相关讨论持续长达20 年之久,且迅速被译成多国文字刊行,有浩如烟海的评论和研究论文,至今仍属德国和欧洲许多大学法学研讨班以及国际学术会议的研讨主题之一。
目录
法学的论题学立场(代译序)
作者第二版至第五版序
导言
第1章 维柯的提示
第2章 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的论题学
第3章 论题学之分析
第4章 论题学与市民法
第5章 论题学与意大利方式
第6章 论题学与组合术
第7章 论题学与公理学
第8章 论题学与民法学
第9章 附录:论题学的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精彩书摘
相反,在法律实践领域,法学家们所面对的是大量千差万别的有待处理的案件、情事和问题等“个别的东西”、“个别的事物”(或“一次性的、特殊的和个别的事件和现象”),这些“个别的东西”、“个别的事物”没有所谓的“一般的规律”可寻。从总体上说,对待这些事物,法学同其他“历史的文化科学”一样,只能采取“个别化的方法”或“表意化”的方法,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个别记述思维”的形式,因为“这些科学不想缝制一套对保罗和彼得都同样适用的标准服装,也就是说,它们想从现实的个别性方面去说明现实,这种现实绝不是普遍的,而始终是个别的。”在这里,法学家对“一次性的、特殊的和个别的”案件、情事和问题所采取的“个别化的方法”就是“与价值联系的方法”,利用这一方法对它们进行理解、解释、判断和权衡,揭示它们的“意义”或“意义关联”,发现哪些案件事实、情事和问题是“本质的”、“重要的”和“有意义的”,哪些是“非本质的”、“不重要的”和“无意义的”,从而作出“明智的”、“审慎的”裁决,以实现“个案裁判”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明智”和“审慎”正是实践之思和实践理性的品质。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我们也可以说,法学的“个别化的方法”,就是“情境思维”(situational thinking,situative Denkweise)的方法。所谓“情境思维”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依据具体言谈情境(Redesituation)的思维方法,它是相对“非情境思维”(nichtsituative Denkweise)的方法而言的。自古以来,作为实践知识的法学一直强调由不同的言谈者参与的语用学活动(例如,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诉讼[法庭]演说属于三大演说之一。诉讼演说的目的在于指出行动是正当的或是不正当的,其用于控告或答辩),这个语用学过程不是“独白式的证明”过程,不是单个人对法律认识的自言自语。相反,由于法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Richtigkeit)最终都要通过法律决定(或主张)的“可接受性”体现出来,那么法学的论证就变成了对话中的观点攻防论证,即由众多的交谈者参与对话、商谈或论辩来相互说服、解决意见纷争、最终达成的共识过程。这是一种典型的主体间的实践活动。在这里,所有对话由此发生的语用学情境是法学思考的出发点,参与法学论辩的谈话者如果想要为自己的观点确立论证的根基,就必须把自己所有的思想成果追溯至它的情境源头或初始情境(Ausgangssituation),由此出发重新对它们加以阐释。这种在语用学情境之内运行的思考方式就被称为“情境思维”的方法,与此相对应,那种根本不考虑言谈情境的思考方式就被称为“非情境思维”的方法(比如公理化体系的思考方式)。
……
前言/序言
论题学与法学:论法学的基础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法哲学经典书目,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好书,还是来京东商城,便宜
评分
☆☆☆☆☆
法哲学经典书目,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好书,还是来京东商城,便宜
评分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空间叙事研究》既全面研究了传统的以文字写成的文学文本的空间叙事问题。也深入考察了本身就被理论家们称之为“空间艺术”的图像的空间叙事问题(跨媒介),还把研究的触角伸向了历史叙事领域(跨学科),对历史叙事的空间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龙迪勇本人的学术修养(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收藏的书、读过的书是相当多的,而他的理论修养和文学史、艺术史方面的学识在同行中也经常被传为美谈),也是他能够在如此宽阔的锋面上游刃有余的条件:只有把这个似乎形而下的问题哲学化、抽象化,才有可能潜到别人未敢到达的根源涌发的大海深处。龙迪勇,江西宜春人,1972年出生,文学博士,文艺学、艺术学博士后,是国内最早提出建构“空间叙事学”的学者。
评分
☆☆☆☆☆
2016-09-12 13:20
评分
☆☆☆☆☆
由此可见,断言群众需要宗教,实在是十分无用的老生常谈,因为一切政治、神学或社会信条,要想在群众中扎根,都必须采取宗教的形式——能够把危险的讨论排除在外的形式。即便有可能使群众接受无神论,这种信念也会表现出宗教情感中所有的偏执狂,它很快就会表现为一种崇拜。实证主义者这个小宗派的演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寻常
评分
☆☆☆☆☆
大多数支配着人们头脑的大人物,如今已经不再设立圣坛,但是他们还有雕像,或者他们的赞美者手里有他们的画像,以他们为对象的崇拜行为,和他们的前辈所得到的相比毫不逊色。只要深入探究一下群众心理学的这个基本问题,即可破解历史的奥秘。群众不管需要别的什么,他们首先需要一个上帝。
评分
☆☆☆☆☆
看完后,感触颇多,很多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它们生动形象,但又不失哲理,这些有趣的思想深深得触及到内心深处,我不断质问自己,质问自己是否真正的看懂了这些,回想我所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我开始怀疑自己,害怕自己,害怕有一天,我也会成为在徘徊在法门前的人。 一直问自己,什么是法?我相信很多人都问过自己,到底什么是法呢?条条框框枯燥的法律条文是法吗?审判厅内首席法官庄严的位置象征着法吗?宣判的罪行是法吗? 由于专业的原因,我习惯了每天关注新闻,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娱乐还是民生,最近一则案子使我产生了困惑,复旦大学投毒案,媒体的报道总感觉存在偏失,如果按照一个透析心理学的小说来说,《与自己的战争——复旦研究生为何毒杀室友》算是一个初级心理探究小说,而作为一篇报道,它的公正性与专业性令我觉得模糊。报道从林的心理状态入手,从微博、贴吧片面的截取信息,根据只言片语牵强的塑造了一个心理阴暗自卑的凤凰男形象,一味的以林的心理状态做证据拉近他与下毒的行为之间的距离。
评分
☆☆☆☆☆
工具书
评分
☆☆☆☆☆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