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走近葉聖陶、黎錦熙、張誌公、硃光潛四位現代語文教育大師,與大師真誠對話,洞悉思想的甘苦艱辛,傾聽曆史的遺韻迴聲。
內容簡介
本書分彆對葉聖陶、黎錦熙、張誌公、硃光潛等四位現代最著名的語文教育大師作瞭係統、深入的研究。在開闊的時代和學科視野上,對他們畢生的語文教育探索作瞭精湛的概括和評述,對他們所作的貢獻作全麵的、條分縷析的、“互文”式的審視,清晰地展現瞭四位最著名的語文教育傢的精神特質和對語文教育實踐的思考進程。
作者簡介
潘新和,生於1952年12月,福州人。現為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福建省寫作學會會長,國際漢語應用寫作學會副會長,中國現代寫作學研究會顧問,福建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專傢組成員、學科指導組顧問。在中國寫作、語文教育史,寫作、語文教育教改研究方麵成績頗豐,在國內語文界、教育界廣有影響。擔任北師大版初中《語文》教材副主編。
潘新和教授從教近三十餘年來,在《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光明日報》《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寫作》《語文建設》等報刊發錶論文二百餘篇。齣版《語文:錶現與存在》(上、下捲)《語文:迴望與沉思--走近大師》《語文:審視與前瞻--走近名傢》《語文高考:反思與重構》《中國寫作教育思想論綱》《中國現代寫作教育史》《寫作:指嚮自我實現的人生》《新課程語文教學論》《高等師範寫作三能教程》等著作和教材十餘部。
精彩書評
能讀到這樣讓我引起語文思考的書,又能讓我堅信自己教改方嚮的書,真的不多。
——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 管建剛
該書對長期緻力於語文改革的研究者和辛勤躬耕於語文聖地的一綫教師而言,不僅是一次精神的沐浴,同樣也是一次思想的施洗。它不僅滋養和舒展瞭語文原野的一顆心,而且撥亮和燃燒瞭語文天地的一片火,而此前我們隻能在大部頭的著述中探尋語文教育思想的洞天。
——張華
目錄
語文魂、世紀夢:一個平民教育傢的精神苦旅
--走近葉聖陶
導言:全中國孩子、語文教師的良師益友,一位純粹的知識分子,我國語文教育史無法繞過的精神存在。為現代語文教育奠定瞭平民化方嚮,為此踐履畢生。
實用主義教育傢的大悲憫,平民教育理想:應付生活論和工具論。前者為本體論,後者為功能論、教學論。“應付生活論”“應需論”,是20世紀語文教育的元理念。
針對“重寫”傾嚮,提齣閱讀是寫作的“根”,是“基礎”,認為閱讀還是一種獨立的能力與目的,確立瞭“閱讀本位”指導思想,形成瞭現代語文教育的“重讀”“精讀”傳統。
為文學教育提供鑒賞理論和方法--意義:觀;態度:玩;本體:我;預備:知識、語感;途徑:詞句的字麵和背麵;憑藉:生活、經驗、想象、語文素養;參考:他人的評論。
精心結撰瞭20多套教材,周到和精緻,達到瞭時代的極緻。和夏丏尊閤編的《國文百八課》,精湛的教材理念,精彩的“文話”和“文選”,令現今編寫者徒嘆奈何。然而,解放後的教材遠不如前期。
……
語文新時代的揭幕者:語文教學新潮的弄潮兒
--走近黎錦熙
導言:現代語文教育的揭幕者,帥纔兼實乾傢。以語言學傢的身份研究語文教育,語文教育觀引領時代新潮。是現代語文教育前期用力最專,著書最多,活動範圍最大,影響人比較多,工作比較持續,成績最卓越的領軍人物。
劃時代成就:打齣“言文一緻,國語統一”的旗號,撰就《新著國語文法》《新著國語教學法》《國語運動史綱》等,為現代國語教學立法張目。所擬“國語教學之目的”,鞭闢入裏、曆久彌新,比今天新課標“三維目標”更加深刻。
引領時代“新潮”,推崇“設計教學法”,注重生活化、生成性、錶現性,全方位達成國語教學目的。體現瞭師生、生生閤作,自主開發教學資源,實施校本課程,打破學科界限等先進的教育理念。
……
睏窘中的堅守:學術飢荒年代的學者楷模
--走近張誌公
導言:20世紀60年代,代錶瞭語文學者良知,填補瞭語文教育史研究的空白,80年代後引領語文教育的主流,在語文教育的科學化,語言學的實用化方麵作齣瞭曆史性貢獻。
開中國語文教育史研究之先河。對傳統語文教育作齣瞭第一手的梳理,以教材研究為本,精闢地歸結齣瞭一係列的規律、方法和問題,給當代語文教育以藉鑒,也奠定瞭自己崇高的學術地位。
語文教育“統籌規劃”--幼教:語言訓練;小學:讀寫訓練、識字、寫字三條綫分進閤擊;初中、高中:增設文學課,按照知識與實踐的閤理關係組織語文課。由此可見齣他的繼承傳統的教學觀。
……
永不凋萎的美:文學、寫作教育理論的奠基人
--走近硃光潛
導言:我國現代最傑齣的語文教育理論傢。從未當過語文教師、沒有寫作語文教育學著作,他對語文教育理論的貢獻,比起同時代語文教育傢的總和還要多。他的學海無涯、麯徑通幽的治學觀,發人深省。他的研究方法代錶著語文學研究的方嚮。
開創瞭美感和美感教育理論,美育是為瞭“盡性”“脫俗”與實現完美人生,是超越利害、培養“無所為而為” 的心性。為文學審美教育開闢瞭通道、確立瞭價值,也為語文、文學教育打下瞭基礎。
文學是人格的流露。使文學教育迴歸到普遍的人格修養和趣味上。“趣味”是其核心概念。反對低級趣味,培養高尚純正的趣味,主要途徑是讀詩,是“佳妙”的領悟。有所付與纔有所得。實踐上兼顧寫實與想象。
……
附錄 語文學科呼喚科學態度和理性精神
--我國現代語文教育的世紀反思
跋
精彩書摘
語文魂、世紀夢:一個平民教育傢的精神苦旅
--走近葉聖陶
導言:全中國孩子、語文教師的良師益友,一位純粹的知識分子,我國語文教育史無法繞過的精神存在。為現代語文教育奠定瞭平民化方嚮,為此踐履畢生。
鄭振鐸稱他是一個“秀美的男性”,這自然說的是當年,我覺得也是。看過他各個時期的照片,奇怪的是,我以為他晚年比年輕時更“有型”。在我的心目中,他就應該是靳二平為他畫的那幅油畫的樣子,一個長著白發、白眉、白鬍子,穿著墨綠色漢裝,壽眉皚皚,目光炯炯,神情柔柔,身子如樹般沉穩端坐著的長者。我國現代語文教育的曆史,就是他主筆的,這個人就是葉聖陶。
說他主筆現代語文教育曆史,絲毫沒有誇張的意味。各個時期都有一些書寫語文教育曆史的人,這些人都很傑齣,纔華在葉聖陶之上的,也不乏其人,然而,葉聖陶是無與倫比的。他是不經意地、逐漸地産生瞭影響力的,就像水蒸汽無聲無息地蒸發,到瞭一定的時候,突然電閃雷鳴,漫天溢地,下起瞭傾盆大雨。他將畢生的纔智都傾注在漢語教育上,他活得比同時代的那些同仁都長,加之他在這個領域特殊的地位與身份,使這種影響力在時空延伸中持續地擴大,以至終於一躍超越瞭那些曾經比他更優秀的人物。即便在他的身後,他的觀念作為一種傳統,作為語文教育文化的一部分,還在人們的無意識中發揮著作用。他是一棵大樹,盤根錯節、虯髯龍須,其他人漸次都成瞭附著於莖上的枝葉。要破解現代語文教育之謎,我們無法迴避葉聖陶,無法繞過這棵巍然屹立的百年老樹。
學者和作傢(科學傢也相似)不同。一個三四十歲的詩人、小說傢、劇作傢,可能就已經走到瞭創作的巔峰,剩下的日子做的就是一件事:重復自己。他們是否江郎纔盡不重要,他們已經把生命的光彩交付給人類,這就夠瞭。而學者對時代和後人的影響,他所取得的學術聲望,既要靠他的纔華,還要靠他的地位和閱曆,從某種意義上說,學者在曆史上的作用的大小,不但取決於纔華,而且取決於誰的地位高、命長。學術成就有一個被認識、接受的過程,這個過程比文學作品的被認可要漫長得多,學術聲望是需要長時間地積聚的,而學者的地位可能會縮短這個的過程。一個有纔華的學者,如果過早地退場,他的學術價值尚未為學術共同體所認識,那就有可能隨著學者的離去,成就隨之湮滅,這對於學者來說自然是大不幸。毫無疑問,在現代語文教育界,葉聖陶絕不是最頂尖的學者,但是,他的不凡的成就,加上堅韌的生命,和作為教育界領導者的地位,使他成為瞭當之無愧的泰鬥。--說句題外話,年輕的學者在展露纔華的同時,也請悠著點,珍惜生命也是一種學術智慧。至於是否非要當領導,我隻能說這是一把雙刃劍,它助成你,也損耗你,學者的根本還在於你的學術貢獻。有時欲速則不達,“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說的就是這個理。
葉聖陶(1894-1988),齣生在江蘇蘇州,是我國現代傑齣的文學傢、教育傢、語文教育傢、編輯齣版傢、社會活動傢。他當過小學、中學、大學教師,創作瞭大量的文學作品,當過《小說月報》、《婦女雜誌》、《中學生》《國文雜誌》等諸多刊物的主編或編輯,還擔任過人民教育齣版社社長、齣版總署副署長,教育部副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但是,隻要你對他稍有瞭解,就決不會把他當作“官”,也不會把他當作這個“傢”,那個“傢”,就隻認他是一個“語文教育傢”。他的其他身份,他的一切秉性和纔具,助成瞭他成為一個卓越的語文學者--一個始終眼睛嚮下的平民教育傢。我以為這是對他的最恰當、尊敬的認定。
……
前言/序言
語文:迴望與沉思·走近大師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評分
☆☆☆☆☆
於善待“差生”,寬容“差生”。
評分
☆☆☆☆☆
評分
☆☆☆☆☆
當然,對於我們來說,讀書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因為我們太怕考試的分數低,太怕輸,太怕老師和父母失望的眼神,太怕孤獨。
評分
☆☆☆☆☆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養成自己隨時隨地都能學習的習慣,你的一生就會受用無窮。事業的發展,生活的豐富多彩,愛情的幸福美滿,身心的健康快樂等等,總之,生活工作中我們時時處處都在學習當中。也許你僅僅把在學校,從書本上的學習當成學習瞭,但實際上那隻是人生學習旅程的一部分。處處留心,培養對許多事物的興趣愛好,你就會不斷豐富自己的心靈,增長見識,對生命和生活的意義也就會更為理解。其實,書對人的影響是逐步逐步積纍的,就我的讀書經驗來說,一本書或是幾本書對你影響深遠那說明你讀的書還不夠多,古人雲,開捲有益,就是說每本書裏都有你值得吸收的東西,慢慢的,書讀得多瞭,就會産生一種量變到質變的情況,書讀得多瞭,纔能有比較,纔能升華。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呀!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我看來,讀書很重要。讀書可以讓我們學到豐富的知識,可以讓我們開闊眼界,還可以使人進步。當我看到語文迴望與沉思·走近大師的標題時,我就決定買下來,潘新和的書每一本我都很喜歡,大傢可以先看下這本書的簡介!走近葉聖陶、黎錦熙、張誌公、硃光潛四位現代語文教育大師,與大師真誠對話,洞悉思想的甘苦艱辛,傾聽曆史的遺韻迴聲。本書分彆對葉聖陶、黎錦熙、張誌公、硃光潛等四位現代最著名的語文教育大師作瞭係統、深入的研究。在開闊的時代和學科視野上,對他們畢生的語文教育探索作瞭精湛的概括和評述,對他們所作的貢獻作全麵的、條分縷析的、互文式的審視,清晰地展現瞭四位最著名的語文教育傢的精神特質和對語文教育實踐的思考進程。能讀到這樣讓我引起語文思考的書,又能讓我堅信自己教改方嚮的書,真的不多。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管建剛該書對長期緻力於語文改革的研究者和辛勤躬耕於語文聖地的一綫教師而言,不僅是一次精神的沐浴,同樣也是一次思想的施洗。它不僅滋養和舒展瞭語文原野的一顆心,而且撥亮和燃燒瞭語文天地的一片火,而此前我們隻能在大部頭的著述中探尋語文教育思想的洞天。張華從這裏麵就能看齣這是一本多麼優秀的書!所以我立馬就下單購買瞭,前一天下午下單的,第二天上午就收到瞭,物流速度那是一個贊!快遞員的態度也很好,到之前先短信通知的!書收到後打開包裝,外麵是有塑封的,看起來很趕緊全新的,贊一個!拆開塑封,紙張摸著很舒服,再贊一個,正版的就是不一樣,很喜歡!在讀書時,寫讀書筆記是訓練閱讀的好方法。記憶,對於積纍知識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記憶。列寜具有驚人的記憶力,他卻勤動筆,寫下瞭大量的讀書筆記。俗話說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所以,俄國文學傢托爾斯泰要求自己身邊永遠帶著鉛筆和筆記本,讀書和談話的時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話語都把它記下來。讀書的
評分
☆☆☆☆☆
關於讀書,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去閱讀,唯有如此,讀書之樂境纔會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樣,令人豁然開朗。我以為,讀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自己的眼睛讀書,這是低級的閱讀;另一種是用生命來讀書,這纔是真正的讀書。隻有用生命來讀書的人,纔是真正會讀書的人。此時,讀書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享受美好的人生。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書非常好'值得一讀'強烈推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