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林生活館:正宗川菜(第7版)

譯林生活館:正宗川菜(第7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邵建華,劉文華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22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譯林齣版社
ISBN:9787544731164
版次:7
商品編碼:11055758
包裝:平裝
開本:24開
齣版時間:2012-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4
字數:90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麻辣、紅油、魚香、糊辣、乾燒、酸辣、傢常、怪味、陳皮,依9個川菜味型分類,介紹29種經典川菜的做法,並分彆標示每道菜的辣度,另有兩種火鍋鍋底的製作方法。

內容簡介

《譯林生活館:正宗川菜(第7版)》將依正宗川菜味型分類,介紹其中9種味型:“麻辣”、“紅油”、“魚香”、“糊辣”、“乾燒”、“酸辣”、“傢常”、“怪味”、“陳皮”。菜肴包括麻婆豆腐、夫妻肺片、紅油抄手、魚香肉絲、宮保雞丁、乾燒明蝦等,還包括火辣噴香的麻辣火鍋,保證讓您大呼過癮。另外,書中也標示齣每道菜的辣度,可依照個人嗜辣程度而選擇。

作者簡介

邵建華,1959年生,中學畢業後曾在烹飪學校修業兩年。之後留校教授烹飪技術10年。中途開始讀大學,畢業後調上海新亞集團(原上海市飲食服務公司)培訓部,專司高級廚師的培訓考核。現任《服務經濟》雜誌編輯部主任,食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烹飪協會會員,上海市靜安區業餘大學烹飪係客座教授,上海市烹飪技師、高級技師考評評委。曾齣版《新編廚師培訓教材》、《早茶》、《豆製品佳肴精製200味》等19本專著。
劉文華,1964年齣生。1984年開始從事烹飪專業工作,曾先後得到上海烹飪界多位著名老前輩的指導傳授。1986年畢業於上海市飲食服務學校。1992年畢業於四川烹飪專科學校。1993年獲第三屆全國烹飪大賽冷菜、熱菜金奬,更獲得“全國優秀廚師”的稱號。1995年獲第二屆世界中國烹飪大賽熱菜金奬。1998年被評為“高級技師”。現任上海市“中亞飯店”廚師長,在集團和飯店安排下,曾先後赴中國香港、歐洲等地區展示萊品,並得到各方好評。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川菜調味料介紹

麻辣味型
麻辣味調味料
麻婆豆腐
水煮牛肉
乾煸牛肉絲
小籠粉蒸牛肉

紅油味型
紅油的製作
夫妻肺片
紅油銀鱈魚
紅油抄手

魚香味型
魚香味調味料
魚香肉絲
魚香茄子
魚香烘蛋
魚香佛手肉

糊辣味型
糊辣味調味料
宮保雞丁
宮保雙味
乾爆辣子雞
醋溜蓮花白
乾燒味型
乾燒味調味料
乾燒明蝦
乾煸四季豆
乾燒鼕筍

酸辣味型
酸辣味調味料
酸辣魷魚鍋巴
酸辣湯
成都酸辣麵

傢常味型
傢常味調味料
傢常豆腐
豆瓣鯽魚
迴鍋肉

怪味味型
怪味味調味料
棒棒雞
怪味腰果
擔擔麵

陳皮味型
陳皮味調味料
陳皮牛肉
陳皮蛙腿

麻辣火鍋
麻辣火鍋涮料
麻辣火鍋蘸料
鴛鴦麻辣火鍋:紅湯鍋底
鴛鴦麻辣火鍋:白湯鍋底

前言/序言


譯林生活館:正宗川菜(第7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譯林生活館:正宗川菜(第7版)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譯林生活館:正宗川菜(第7版)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譯林生活館:正宗川菜(第7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今天剛剛拿到書,這本科比之傢寫的科比畫傳愛他還是恨他很不錯,中國第一本科比畫傳每張照片珍貴的收藏世界頂級圖片社華蓋正版授權高質罕見圖中國最純粹科比粉絲團體科比之傢誠意之作.曼巴精神,永不放棄科比畫傳愛他還是恨他是國內第一本科比畫傳,中國最大科比粉絲團體科比之傢著,世界頂級圖片社華蓋正版授權珍貴罕見圖片,厚達264頁,銅版紙全彩印刷,限量發行。簡潔有力的文字和一幅幅記載歲月與經典的珍貴、罕見的圖片,構成瞭科比的宏偉圖文編年史。科比的童年、少年、自進入以來的每一個賽季都為一篇,每篇包含個小故事,並配有罕見而珍貴的高清圖片。這是一本值得所有關注科比的人收藏的圖書。以下摘自1978-1992童年01.齣生1978年4月9日,那是一個星期天。為瞭爭奪1977—1978賽季得分王的寶座,丹佛掘金隊後衛大衛·湯普森()和聖安東尼奧馬刺隊的冰人喬治·格文()在各自的比賽中,分彆拿下瞭73和63的高分。四個月後的8月23日,一個可愛的男嬰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齣生瞭。而28年之後,這個男孩同樣在的比賽中上演瞭一場經典的砍分大戰,他在一場比賽中拿到瞭驚人的81分!這個日後稱霸的男孩,他的名字卻是天然萌—,一種牛排。是的,因為他的父親在一傢餐館的菜單上,看到瞭日本非常有名的神戶牛排(注神戶的英文是),隨即給他取名為科比·布萊恩特()。科比的父親喬·布萊恩特()也是一名球員,在科比齣生時正效力於費城76人隊。小科比是傢裏的第三個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他還有兩個姐姐,西莉亞()和沙雅()。02.成長在科比的成長過程中,他一直都有籃球相伴。在他一歲的時候,他的父親被交易到瞭聖迭戈快船隊。1981年,也就是小科比三歲時,有一天電視上要轉播快船隊的比賽,他就穿上瞭一件快船隊球衣,拿著一顆小型籃球坐在客廳觀看比賽。在他父親上場時,他便模仿著父親的動作。比如喬命中一記中投,他就把自己的球投進塑料袋喬虛晃後突破到籃下,他就把客廳裏的沙發或是燈想像成防守人,用假動作晃過暫停的時候,他也學著父親坐下來拿毛巾擦汗,甚至在比賽結束後也會去洗澡。那時候,小科比就告訴身邊的人們,自己要成為一名球星。1982年,喬加盟瞭休斯頓火箭隊。那時,科比已經開始瞭解父親是以什麼為生的,並且更加認真地關注。他最喜歡的球星是擁有大前鋒身材的控球後衛魔術師約翰遜(),最喜歡的球隊是洛杉磯湖人隊。03.齣國喬隻在休城呆瞭一個賽季,因為火箭隊沒有和他續約,所以他選擇去意大利打球,科比和兩個姐姐也一起隨父親去意大利生活。在陌生的環境下,幾個孩子隻有互相依靠,每天放學迴傢,他們便一起背單詞。幾個月後,他們三個就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語

評分

書的大小閤適,菜式可以,簡單易學

評分

好。

評分

非常好的書,暢銷8年不衰。05年買的書,現在想起來 還是這套好,時隔幾年又買瞭一套。

評分

這本集子大部分是近年來的一些講座的記錄稿、接受媒體或個人的采訪,以及少量自2011年《資中筠自選集》齣版之後寫的文稿。題材龐雜,東拉西扯,沒有什麼足以振聾發聵的驚人之語。無以名之,名之曰《老生常談》。雖說是老生常談,卻也引起一些注意。一方麵,有熱心者廣為傳播,本人常常接到一些反饋,不乏共鳴和鼓勵;另一方麵,也聽說引起某些人的不快,以其不閤時宜。對同一問題,眾說紛紜,觀點各異,本是正常現象。本人自問所恪守者一是事實,二是邏輯。正因為見到太多無視或故意濛蔽基本事實的謊言和違背常理、不閤邏輯的立論,纔忍不住要發齣自己的聲音。與我産生共鳴者,大約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吧。隻要本著事實和邏輯,在權利平等的基礎上爭鳴,真理總是越辯越明的。本來是常識,在某種情況下卻成為不可言說的“異端”;本來是平常的交流,卻被認為需要很大的勇氣。我常想,如果在正常的言論環境下,事實和邏輯都是常識,我的“老生常談”也就沒有聽眾和讀者瞭。既然這一時候還沒有到來,就還有一定的保存價值,集結成冊,也算是立此存照。   本集中有幾篇是應幾位青年學子的提問,談自己的工作、思想經曆和治學之道。大部分是應各種講座之約,圍繞某個當時關注的中心話題談一些看法。在形式上我稱之為“信口開河”,因為一般事先都沒有稿子,隻有提綱或腹稿,麵對聽眾的過程中,往往自然而然又流齣一些新的想法。拜現代技術之功,錄音稿很快就整理齣來,自己再加以修整。其好處是暢言、少羈絆,更直白;缺點是失之渙漫,語言欠精煉,且難免重復。在編輯本書過程中雖經作者和責任編輯努力修葺,這一缺點仍不能完全避免,這是要請讀者見諒的。   不論是動口,還是動筆,我的一貫思路總是將現實問題與曆史思考相聯係。或是先為某種現實現象所觸動,想到中外曆史;或是倒過來,讀到某段曆史,聯想到當前現實。不論何者,都是有所感悟,發而為言、為文,與人共享。我大學的專業是外國文學,後從事外事工作,學術研究領域又是國際問題,但我能汲取的文化資源絕大部分是中國的。忝列“學人”,我的“中學”還是超過“西學”。越到晚年,越齣現“返祖”現象,深感我中華民族的曆史長河所能提供的文化資源極為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西學”和對外部世界的瞭解可以擴展視野,提供廣闊的參照係,這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為今人,比古人幸運的,可能就是有這個參照係,有沒有是大不相同的。學問之道深不可測 這本集子大部分是近年來的一些講座的記錄稿、接受媒體或個人的采訪,以及少量自2011年《資中筠自選集》齣版之後寫的文稿。題材龐雜,東拉西扯,沒有什麼足以振聾發聵的驚人之語。無以名之,名之曰《老生常談》。雖說是老生常談,卻也引起一些注意。一方麵,有熱心者廣為傳播,本人常常接到一些反饋,不乏共鳴和鼓勵;另一方麵,也聽說引起某些人的不快,以其不閤時宜。對同一問題,眾說紛紜,觀點各異,本是正常現象。本人自問所恪守者一是事實,二是邏輯。正因為見到太多無視或故意濛蔽基本事實的謊言和違背常理、不閤邏輯的立論,纔忍不住要發齣自己的聲音。與我産生共鳴者,大約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吧。隻要本著事實和邏輯,在權利平等的基礎上爭鳴,真理總是越辯越明的。本來是常識,在某種情況下卻成為不可言說的“異端”;本來是平常的交流,卻被認為需要很大的勇氣。我常想,如果在正常的言論環境下,事實和邏輯都是常識,我的“老生常談”也就沒有聽眾和讀者瞭。既然這一時候還沒有到來,就還有一定的保存價值,集結成冊,也算是立此存照。   本集中有幾篇是應幾位青年學子的提問,談自己的工作、思想經曆和治學之道。大部分是應各種講座之約,圍繞某個當時關注的中心話題談一些看法。在形式上我稱之為“信口開河”,因為一般事先都沒有稿子,隻有提綱或腹稿,麵對聽眾的過程中,往往自然而然又流齣一些新的想法。拜現代技術之功,錄音稿很快就整理齣來,自己再加以修整。其好處是暢言、少羈絆,更直白;缺點是失之渙漫,語言欠精煉,且難免重復。在編輯本書過程中雖經作者和責任編輯努力修葺,這一缺點仍不能完全避免,這是要請讀者見諒的。   不論是動口,還是動筆,我的一貫思路總是將現實問題與曆史思考相聯係。或是先為某種現實現象所觸動,想到中外曆史;或是倒過來,讀到某段曆史,聯想到當前現實。不論何者,都是有所感悟,發而為言、為文,與人共享。我大學的專業是外國文學,後從事外事工作,學術研究領域又是國際問題,但我能汲取的文化資源絕大部分是中國的。忝列“學人”,我的“中學”還是超過“西學”。越到晚年,越齣現“返祖”現象,深感我中華民族的曆史長河所能提供的文化資源極為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西學”和對外部世界的瞭解可以擴展視野,提供廣闊的參照係,這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為今人,比古人幸運的,可能就是有這個參照係,有沒有是大不相同的。學問之道深不可測

評分

買來做菜用,還是習慣紙版

評分

好。

評分

這本集子大部分是近年來的一些講座的記錄稿、接受媒體或個人的采訪,以及少量自2011年《資中筠自選集》齣版之後寫的文稿。題材龐雜,東拉西扯,沒有什麼足以振聾發聵的驚人之語。無以名之,名之曰《老生常談》。雖說是老生常談,卻也引起一些注意。一方麵,有熱心者廣為傳播,本人常常接到一些反饋,不乏共鳴和鼓勵;另一方麵,也聽說引起某些人的不快,以其不閤時宜。對同一問題,眾說紛紜,觀點各異,本是正常現象。本人自問所恪守者一是事實,二是邏輯。正因為見到太多無視或故意濛蔽基本事實的謊言和違背常理、不閤邏輯的立論,纔忍不住要發齣自己的聲音。與我産生共鳴者,大約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吧。隻要本著事實和邏輯,在權利平等的基礎上爭鳴,真理總是越辯越明的。本來是常識,在某種情況下卻成為不可言說的“異端”;本來是平常的交流,卻被認為需要很大的勇氣。我常想,如果在正常的言論環境下,事實和邏輯都是常識,我的“老生常談”也就沒有聽眾和讀者瞭。既然這一時候還沒有到來,就還有一定的保存價值,集結成冊,也算是立此存照。   本集中有幾篇是應幾位青年學子的提問,談自己的工作、思想經曆和治學之道。大部分是應各種講座之約,圍繞某個當時關注的中心話題談一些看法。在形式上我稱之為“信口開河”,因為一般事先都沒有稿子,隻有提綱或腹稿,麵對聽眾的過程中,往往自然而然又流齣一些新的想法。拜現代技術之功,錄音稿很快就整理齣來,自己再加以修整。其好處是暢言、少羈絆,更直白;缺點是失之渙漫,語言欠精煉,且難免重復。在編輯本書過程中雖經作者和責任編輯努力修葺,這一缺點仍不能完全避免,這是要請讀者見諒的。   不論是動口,還是動筆,我的一貫思路總是將現實問題與曆史思考相聯係。或是先為某種現實現象所觸動,想到中外曆史;或是倒過來,讀到某段曆史,聯想到當前現實。不論何者,都是有所感悟,發而為言、為文,與人共享。我大學的專業是外國文學,後從事外事工作,學術研究領域又是國際問題,但我能汲取的文化資源絕大部分是中國的。忝列“學人”,我的“中學”還是超過“西學”。越到晚年,越齣現“返祖”現象,深感我中華民族的曆史長河所能提供的文化資源極為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西學”和對外部世界的瞭解可以擴展視野,提供廣闊的參照係,這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為今人,比古人幸運的,可能就是有這個參照係,有沒有是大不相同的。學問之道深不可測 這本集子大部分是近年來的一些講座的記錄稿、接受媒體或個人的采訪,以及少量自2011年《資中筠自選集》齣版之後寫的文稿。題材龐雜,東拉西扯,沒有什麼足以振聾發聵的驚人之語。無以名之,名之曰《老生常談》。雖說是老生常談,卻也引起一些注意。一方麵,有熱心者廣為傳播,本人常常接到一些反饋,不乏共鳴和鼓勵;另一方麵,也聽說引起某些人的不快,以其不閤時宜。對同一問題,眾說紛紜,觀點各異,本是正常現象。本人自問所恪守者一是事實,二是邏輯。正因為見到太多無視或故意濛蔽基本事實的謊言和違背常理、不閤邏輯的立論,纔忍不住要發齣自己的聲音。與我産生共鳴者,大約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吧。隻要本著事實和邏輯,在權利平等的基礎上爭鳴,真理總是越辯越明的。本來是常識,在某種情況下卻成為不可言說的“異端”;本來是平常的交流,卻被認為需要很大的勇氣。我常想,如果在正常的言論環境下,事實和邏輯都是常識,我的“老生常談”也就沒有聽眾和讀者瞭。既然這一時候還沒有到來,就還有一定的保存價值,集結成冊,也算是立此存照。   本集中有幾篇是應幾位青年學子的提問,談自己的工作、思想經曆和治學之道。大部分是應各種講座之約,圍繞某個當時關注的中心話題談一些看法。在形式上我稱之為“信口開河”,因為一般事先都沒有稿子,隻有提綱或腹稿,麵對聽眾的過程中,往往自然而然又流齣一些新的想法。拜現代技術之功,錄音稿很快就整理齣來,自己再加以修整。其好處是暢言、少羈絆,更直白;缺點是失之渙漫,語言欠精煉,且難免重復。在編輯本書過程中雖經作者和責任編輯努力修葺,這一缺點仍不能完全避免,這是要請讀者見諒的。   不論是動口,還是動筆,我的一貫思路總是將現實問題與曆史思考相聯係。或是先為某種現實現象所觸動,想到中外曆史;或是倒過來,讀到某段曆史,聯想到當前現實。不論何者,都是有所感悟,發而為言、為文,與人共享。我大學的專業是外國文學,後從事外事工作,學術研究領域又是國際問題,但我能汲取的文化資源絕大部分是中國的。忝列“學人”,我的“中學”還是超過“西學”。越到晚年,越齣現“返祖”現象,深感我中華民族的曆史長河所能提供的文化資源極為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西學”和對外部世界的瞭解可以擴展視野,提供廣闊的參照係,這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為今人,比古人幸運的,可能就是有這個參照係,有沒有是大不相同的。學問之道深不可測

評分

這本集子大部分是近年來的一些講座的記錄稿、接受媒體或個人的采訪,以及少量自2011年《資中筠自選集》齣版之後寫的文稿。題材龐雜,東拉西扯,沒有什麼足以振聾發聵的驚人之語。無以名之,名之曰《老生常談》。雖說是老生常談,卻也引起一些注意。一方麵,有熱心者廣為傳播,本人常常接到一些反饋,不乏共鳴和鼓勵;另一方麵,也聽說引起某些人的不快,以其不閤時宜。對同一問題,眾說紛紜,觀點各異,本是正常現象。本人自問所恪守者一是事實,二是邏輯。正因為見到太多無視或故意濛蔽基本事實的謊言和違背常理、不閤邏輯的立論,纔忍不住要發齣自己的聲音。與我産生共鳴者,大約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吧。隻要本著事實和邏輯,在權利平等的基礎上爭鳴,真理總是越辯越明的。本來是常識,在某種情況下卻成為不可言說的“異端”;本來是平常的交流,卻被認為需要很大的勇氣。我常想,如果在正常的言論環境下,事實和邏輯都是常識,我的“老生常談”也就沒有聽眾和讀者瞭。既然這一時候還沒有到來,就還有一定的保存價值,集結成冊,也算是立此存照。   本集中有幾篇是應幾位青年學子的提問,談自己的工作、思想經曆和治學之道。大部分是應各種講座之約,圍繞某個當時關注的中心話題談一些看法。在形式上我稱之為“信口開河”,因為一般事先都沒有稿子,隻有提綱或腹稿,麵對聽眾的過程中,往往自然而然又流齣一些新的想法。拜現代技術之功,錄音稿很快就整理齣來,自己再加以修整。其好處是暢言、少羈絆,更直白;缺點是失之渙漫,語言欠精煉,且難免重復。在編輯本書過程中雖經作者和責任編輯努力修葺,這一缺點仍不能完全避免,這是要請讀者見諒的。   不論是動口,還是動筆,我的一貫思路總是將現實問題與曆史思考相聯係。或是先為某種現實現象所觸動,想到中外曆史;或是倒過來,讀到某段曆史,聯想到當前現實。不論何者,都是有所感悟,發而為言、為文,與人共享。我大學的專業是外國文學,後從事外事工作,學術研究領域又是國際問題,但我能汲取的文化資源絕大部分是中國的。忝列“學人”,我的“中學”還是超過“西學”。越到晚年,越齣現“返祖”現象,深感我中華民族的曆史長河所能提供的文化資源極為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西學”和對外部世界的瞭解可以擴展視野,提供廣闊的參照係,這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為今人,比古人幸運的,可能就是有這個參照係,有沒有是大不相同的。學問之道深不可測 這本集子大部分是近年來的一些講座的記錄稿、接受媒體或個人的采訪,以及少量自2011年《資中筠自選集》齣版之後寫的文稿。題材龐雜,東拉西扯,沒有什麼足以振聾發聵的驚人之語。無以名之,名之曰《老生常談》。雖說是老生常談,卻也引起一些注意。一方麵,有熱心者廣為傳播,本人常常接到一些反饋,不乏共鳴和鼓勵;另一方麵,也聽說引起某些人的不快,以其不閤時宜。對同一問題,眾說紛紜,觀點各異,本是正常現象。本人自問所恪守者一是事實,二是邏輯。正因為見到太多無視或故意濛蔽基本事實的謊言和違背常理、不閤邏輯的立論,纔忍不住要發齣自己的聲音。與我産生共鳴者,大約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吧。隻要本著事實和邏輯,在權利平等的基礎上爭鳴,真理總是越辯越明的。本來是常識,在某種情況下卻成為不可言說的“異端”;本來是平常的交流,卻被認為需要很大的勇氣。我常想,如果在正常的言論環境下,事實和邏輯都是常識,我的“老生常談”也就沒有聽眾和讀者瞭。既然這一時候還沒有到來,就還有一定的保存價值,集結成冊,也算是立此存照。   本集中有幾篇是應幾位青年學子的提問,談自己的工作、思想經曆和治學之道。大部分是應各種講座之約,圍繞某個當時關注的中心話題談一些看法。在形式上我稱之為“信口開河”,因為一般事先都沒有稿子,隻有提綱或腹稿,麵對聽眾的過程中,往往自然而然又流齣一些新的想法。拜現代技術之功,錄音稿很快就整理齣來,自己再加以修整。其好處是暢言、少羈絆,更直白;缺點是失之渙漫,語言欠精煉,且難免重復。在編輯本書過程中雖經作者和責任編輯努力修葺,這一缺點仍不能完全避免,這是要請讀者見諒的。   不論是動口,還是動筆,我的一貫思路總是將現實問題與曆史思考相聯係。或是先為某種現實現象所觸動,想到中外曆史;或是倒過來,讀到某段曆史,聯想到當前現實。不論何者,都是有所感悟,發而為言、為文,與人共享。我大學的專業是外國文學,後從事外事工作,學術研究領域又是國際問題,但我能汲取的文化資源絕大部分是中國的。忝列“學人”,我的“中學”還是超過“西學”。越到晚年,越齣現“返祖”現象,深感我中華民族的曆史長河所能提供的文化資源極為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西學”和對外部世界的瞭解可以擴展視野,提供廣闊的參照係,這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為今人,比古人幸運的,可能就是有這個參照係,有沒有是大不相同的。學問之道深不可測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譯林生活館:正宗川菜(第7版)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