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學生古文觀止》精心選取瞭從春鞦戰國時期至清代的95篇優秀的古代散文,並加以注釋和簡明扼要的評析。與成人版本的《古文觀止》相比,這部《中學生古文觀止》具有三個方麵的特點:
一是突齣藝術性。中國古代散文,在寫作上要求極高,不僅用字精確,而且音調鏗鏘;不僅措辭優美,而且意境悠遠;不僅風情各異,而且神韻飛揚。中學生通過閱讀這些古文佳作,無疑會得到一種文學藝術的熏陶。
二是突齣思想性。中國古代散文,多是藉事抒情,藉史瞻今,充滿瞭深邃的哲理性和思想內涵。中學生通過閱讀其中的佳作名篇,既能瞭解到中國曆史文化發展的概貌,又可以感悟到人生的智慧與曆史的啓迪。
三是突齣可讀性。中國古代散文充滿著詩歌一般的深情、音樂一般的鏇律,讀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中學生在閱讀時可以沉浸到古典文學的百花叢林,受其熏陶感染,豐富知識,淨化心靈。
作者簡介
侯書生,男,1960年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獲碩士學位。長期在高等院校和國傢機關從事教學、研究工作,現任國傢行政學院齣版社策劃總監、中國陶行知教育基金會副秘書長。著有學術著作20多部,在各類學術期刊發錶學術論文30多篇、散文作品50餘篇。
陳燕,女,1968年生。1988年畢業於濟南市高等師範專科學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後獲得碩士學位。現任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高職語文教學及科研工作。發錶科研論文10餘篇,編著教材兩本及其他著作多部,參與研究國傢級課題一項,主持院級課題一項。
內頁插圖
目錄
中國古代神話四則
曹劌論戰
燭之武退秦師
秦晉殽之戰
季氏將伐顓臾
勾踐滅吳
愚公移山
公輸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惠子相梁
庖丁解牛
勸學(節選)
扁鵲見蔡桓公
《呂氏春鞦》二則
塞翁失馬
鄒忌諷齊王納諫
馮諼客孟嘗君
觸龍說趙太後
荊軻刺秦王
唐雎不辱使命
大道之行也
國殤
諫逐客書
周公誡子
過秦論
論積貯疏
屈原列傳(節選)
信陵君竊符救趙
陳涉世傢(節選)
鴻門宴
訂鬼
蘇武傳
齣師錶
與吳質書
乾將莫邪
蘭亭集序
歸去來兮辭
桃花源記
五柳先生傳
樂羊子妻
張衡傳(節選)
周處
答謝中書書
與宋元思書
江水·三峽
勉學
祖衝之傳
諫太宗十思疏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滕王閣序
陳情錶
隆中對
馬說
師說
精彩書摘
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閤券。券遍閤,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日:“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日:“君雲‘視吾傢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傢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盂嘗君日:“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孟嘗君不說,日:“諾,先生休矣。”
後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裏,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馮諼日:“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於梁,謂惠王日:“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韆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日:“韆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
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賫黃金韆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日:“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沉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為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日:“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日:“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縴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
前言/序言
中學生古文觀止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滿意,不錯。
評分
☆☆☆☆☆
評分
☆☆☆☆☆
外甥喜歡,舅舅滿意,全傢高興
評分
☆☆☆☆☆
提高效益,亦可謂“教學相長”。
評分
☆☆☆☆☆
給女兒買的,我也翻瞭一遍、行
評分
☆☆☆☆☆
不錯
評分
☆☆☆☆☆
質量確實不錯,下次還考慮,送貨好快啊,贊一個。
評分
☆☆☆☆☆
好書一本哦!‘‘
評分
☆☆☆☆☆
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學術麵前人人平等,在知識麵前人人平等。不因傢庭背景、地區差異而歧視,不因成績落後、學習睏難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數人的意誌而行事,教學民主的核心就是發展、提高多數人。可是總有人把眼睛盯在幾個尖子學生身上,有意無意地忽視多數學生的存在。“抓兩頭帶中間”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結果往往是抓“兩頭”變成抓“一頭”,“帶中間”變成“丟中間”。教學民主最好的體現是以能者為師,教學相長。信息時代的特徵,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師,未必一定是“好”學生。在特定領域,特定環節上,有興趣占有知識高地的學生可以為同學“師”,甚至為教師“師”。在教學中發現不足,補充知識、改善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