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精美,1版1印,仅仅3000册,收藏珍藏,认真研读。“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此诗中赞美之物就是茶。茶是世间最圣洁、最清灵之物,它立于中国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笑看世事变迁,同时将自己的美好分予世人。人们在茶中品饮人间情、世间味,从而感悟出别样的茶味人生。 仅仅一杯清茶,便已饱含世间百态。茶从不以高傲之态面对世人,无论贫穷富有、卑贱尊贵,每个人都可以享用它。达官富人以“红泥小炉、娈婉卯童”烹煮出的茶极致香醇;妙玉道姑用“梅花上收的雪”泡出来的茶清纯脱俗;布衣百姓用粗瓷大碗冲的茶也同样甘洌芬芳。从“白菜青盐米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中,我们不难看出,郑板桥是多么醉心于这种与茶为伴的闲逸生活。由此可见,人们在品茶之时,品的不只是茶味,更是自己的心境。茶在经过沸水冲沏、浸泡之后方可凝香吐味。人生亦是如此,人只有在经历人间冷暖、飘摇浮沉之后,才能感悟出人生真谛。 一些人醉心于泡茶的艺术,并将其称为“茶道”。茶道发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茶道不仅指泡茶的过程,还体现了中国人追求“清静平和”的哲学理想和推崇“恬静淡远”的审美情趣,与“内省修行”的宗教思想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书涵盖了茶的历史、茶的艺术、茶的功用、茶的文化和茶的风情五个方面,希望通过对相关知识的介绍,广大读者能够对“茶”有一个更加系统而全面的认识,进而对“茶道”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下面,就请您翻开这本书,抛开尘俗的纷扰,让茶香包裹着心灵、茶味浸润着思绪,进行一次别样的茶道之旅吧!在民间,关于茶的起源,有神话亦有传说。上古时期,还没有发明文字,人们只有靠口述来传记事宜。文字出现后,事物才被记录成册。据考证,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战国时代(前221~前5)的《神农本草》。书中有关于茶的起源的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而解之。”关于这段记载,有两个不同版本的传说。一是传说神农为给百姓治病,尝遍百草以配制草药。在煮水时,茶叶偶然落入锅中,神农在品饮后发现其口感清爽,并具有一定的药效,便把茶叶作为可治病的饮料向百姓推广。另外一个版本是说神农在尝百草配药时,食入金绿色滚山珠而中毒,倒在茶树下。有露水自茶树叶流入神农的口中,解了神农所中之毒,从此,茶叶便被人们所应用。无论哪一版本都说明了茶被发现是在神农时期。 古书记事 根据《神农本草》记载,茶能解毒,这个说法已经被历代医学家证实,现在茶也被用做解毒剂。茶可以解毒,必然被视为珍品。到了周代,人们非常重视岁时祭祀,就将茶作为祭品。《礼记?地官》记载“掌荼”和“聚荼”以供丧事之用。由此可知,3000年前茶叶的用途就被扩大了,成了祭品。
评分学者高福生在纪念文章里谈到:从旁人看来,朱老满腹经纶,完全可以过一种很体面的生活;尤其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那年我见他时,身体也很好,学者的言说尺度也比较宽松;他可以像很多人一样,到各地讲学,上电视论道……这样,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状况,而且可以给他带来很大的名声。可是他不!他仍然做他那些难有经济效益的、冷僻的学问;或许他认为,这种学问对文化传承不可或缺,如果他不做,能做的人也已经不多了!
评分 评分《朱季海著作集:初照楼文集》是朱季海先生的论文集,其中包括古代典籍整理、学林往事、语言文字之学、古代文史考证、历史地理与苏州史地、书画理论及诗稿七个部分。
评分朱季海
评分校:泪(元龟)八百五十一作己旦。
评分议:此谓言哀而辞苦也。各本望上文哀切字改耳。
评分议:此谓言哀而辞苦也。各本望上文哀切字改耳。
评分比想象的厚,这是本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