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道教与民间信仰、方术及丧葬礼俗的关系,是一个重要且颇具难度的前沿性课题。本书立足于考古新材料,结合有关传世文献,广泛借鉴前人成果,运用缜密的逻辑分析,通过翔实的文献梳理和考证,就某些重要议题加以论述和概括,提出若干新见解,丰富和发展了早期道教史的理论建构,对出土文献研究亦有积极意义。作者以敏锐的问题意识,抓住核心线索,提纲挈领,小中见大、以点带面,系统揭示出早期道教与方术、民俗的互动融合。在研究方法上,本书援入多种手法展开跨学科、立体式的综合研究,遵循“二重证据法”的原则和精神,注重收集出土文献及考古实物,深入发掘材料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并将其与传世文献进行比对和参证,藉此拓宽了以前比较单一的研究视野,有力佐证了早期道教对世俗社会的深远影响及其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对了解早期道教文化有些帮助
评分2009年6月,我在博士後出站報告的基礎上,自擬選題《漢晉道教與方術民俗——以出土資料為背景》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經詹石窗師舉薦而獲立項資助(批准號:09CZJ005)。本書第七、八章即是博士後報告中的一部分,其餘六章及緒論、結語則是2012年3月~2013年11月間增撰而成。2014年3月課題結項,鑒定等級為優秀(證書號:20140039)。翌年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遂得付梓刊印。
评分2009年6月,我在博士後出站報告的基礎上,自擬選題《漢晉道教與方術民俗——以出土資料為背景》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經詹石窗師舉薦而獲立項資助(批准號:09CZJ005)。本書第七、八章即是博士後報告中的一部分,其餘六章及緒論、結語則是2012年3月~2013年11月間增撰而成。2014年3月課題結項,鑒定等級為優秀(證書號:20140039)。翌年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遂得付梓刊印。
评分此书收的杂了些,作资料亦行。
评分2006年5月,我有幸進入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在王子今教授指導下從事科研工作,2008年5月以《漢晉道教與葬俗考》為題呈交報告、答辯出站。業師博聞強記、涉獵甚廣、學富五車,我雖有志於學但天資愚鈍,蒙師不棄、獲允登堂入室,聆聽教誨、如沐春風,受益終生。子老門下,弟子眾多,袍澤情深,其樂融融。
评分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全国现有住观道士3万余人。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全国现登记开放的宫观有2千余座
评分2009年6月,我在博士後出站報告的基礎上,自擬選題《漢晉道教與方術民俗——以出土資料為背景》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經詹石窗師舉薦而獲立項資助(批准號:09CZJ005)。本書第七、八章即是博士後報告中的一部分,其餘六章及緒論、結語則是2012年3月~2013年11月間增撰而成。2014年3月課題結項,鑒定等級為優秀(證書號:20140039)。翌年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遂得付梓刊印。
评分很具有参考价值,了解下文献中的道教
评分後 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