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梁其姿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5-1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48199
版次:1
商品编码:1090974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0
字数:3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凝结了著者近二十年来近世医疗社会史研究的心得,侧重考察医学知识的建构与传播、医疗制度与资源的发展、疾病观念的变化与社会的关系。著者跳出传统的医史研究,试图发掘医疗史与近世中国社会和文化息息相关的历史。由于医学知识的传播,不同社会阶层所获得的医疗资源也相当丰富,其中女性作为医疗者的角色不容忽视。此外,明清以来国人对各类疾病与疗法的观念也随着上述的变化而改变。近世中国医疗史所呈现的社会理性,与近代西方所呈现者并不相同,中西医的相遇与融合,激荡出色彩纷呈的社会文化意涵。这一融合的过程,至今依然在持续。

作者简介

    梁其姿,香港大学历史系学士,法国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学博士。1982至2008年任职台北中研院,曾先后任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2008至2010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2011年起任香港大学人文社会研究所所长兼讲座教授。2010年被选为中研院人文组院士。早年研究明清慈善组织,著有《施善与教化》(1997)-书。近年专注于医疗史,著有《中国麻风病史》(英文,2009)一书,并主编《女性与医疗》(英文,2006)、《东亚华人社会近代健康与卫生史》(英文,2010)等书。

精彩书评

    如果年轻的学者能掌握更多有利的分析工具、史料,坚持地走下去,未来的医疗史研究就可建立在更深厚的描写与分析上,逐步向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天找到医疗史的真正活力所在,也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古近代的中国文明。那时,研究其他文明医疗史的学者,也不得不参考中国医疗史的著作。相信有一天,中国医疗史会真正从“过去的另类”成为“未来的主流”。
    ——中研院院士香港大学人文社会研究所所长兼讲座教授梁其姿

目录

第一编 医学知识的建构与传播
第一章 宋代至明代的医学
一、宋金元时期的医学传统
二、传承体系
第二章 明清中国的医学入门与普及化
一、导论
二、明代的医学入门书:儒医模式
三、清代的医学入门书:实用取向
四、方便习医:赋与歌诀
五、专业化与普及化
六、结论
第三章 明清预防天花措施之演变
一、人痘接种的发展
二、清代的防痘政策
三、牛痘法的发展及传人中国
四、结论
第四章 十九世纪广州的牛痘接种业
一、引言
二、痘师
三、商人、传教士和官僚
四、广州对牛痘的接纳
五、结论
第五章 医疗史与中国“现代性”问题
一、引言
二、中国医学知识体系与医疗卫生体系的“近(现)代化”
三、医学在近代西方历史中的意义
四、从中国医疗制史重新思考中国近代性问题
五、结论

第二编 医疗制度与资源的发展
第六章 宋元明的地方医疗资源初探
一、有关地方医生之政策
二、药物资源
三、地方医疗组织
四、结论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医药组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官立和私立医药机构
一、国家卫生政策
二、晚明和清时期的民间医学慈善团体
三、医生、国家和社会
四、结语
第八章 明代社会中的医药
一、前言
二、明代的医学传统
三、医者的训练
……
第三篇 疾病的观念

精彩书摘

    如果高贵之家十之八九的幼儿在18世纪都种痘,那么一般百姓受惠的情况又如何呢?朱纯嘏在18世纪初就提及适用于“穷乡僻壤”的“旱苗法”,而《医宗金鉴》也说旱苗法是最普及的用法。因此,一般人应该有受接种的机会。但是从一些晚至19世纪的种痘专书看来,种痘法主要仍是“秘传”的,而且贮苗等技术方面有一定的困难,恐怕在当时并不是一项便宜的技术。因此,普及的程度就相当难以估计了。按作者、年份均不详,但相信是19世纪上半期的儿科专书《儿科醒》所言,“第迩来能种之子,皆有力之家,单寒之儿,犹然自出……”,在凡例中又写着:“有力之家,固知早种,而单寒之子,欲种弗能。……”但是在同时,民间的善堂亦已开始注意为幼童种痘:“……今喜博爱堂诸君子,发心择请种师,并饮助衣食,广为贫家儿女种痘,洵慈幼之盛举也。……”但博爱堂在何方的确是难以确定的。按笔者所曾研究过的江南地区的善堂,很少有以“博爱”为名者,只有扬州府甘泉县邵伯镇在1807年成立的一所叫“博爱堂”,当然这个博爱堂在江南地区以外也大有可能。不过,扬州地区的不少士绅早就肯定种痘的价值(如上述的焦循、李斗),扬州府也是第一个育婴堂成立的地方,当地绅商对拯救幼儿生命很早(明末)便不遗余力,因此,这个博爱堂是《儿科醒》所指的那一所也有不可忽略的可能性。施种人痘时间约在1807年至1840年,因为在这之后,是太平天国战乱,战乱后,西方的牛痘术已大规模进入江南,牛痘局普遍成立。
    ……

前言/序言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具体的医疗史内容,对宋以来中国医疗史有兴趣的朋友应该还挺有帮助的。梁其姿写得清楚明白,翻译的也都是水平很高的学者,梁还做了校对,文字非常流畅。我读过之后长了很多见识。想到现在古装电视剧那么多,其实这本书可以为以古代医生为背景的小说或连续剧提供很有用的背景资料。

评分

梁院士的医疗史论文汇编,选文都比较具有代表性,医学史已经渐成中国史研究的主流了。

评分

  正如今天我们还在激烈讨论的中西医问题,在中国史领域里也一直都有激烈的传统和现代性的讨论。是否只有唯一一条通往近代化的道路呢?西方的近代性是否近代的唯一标准?到底什么才算是近代化?这个问题从晚清开始就困扰着中国人,到现在还没有答案。梁其姿是从医学的角度切入这个问题的。她的研究表明,在中国接触西方医学知识之前,已经有自己的一套医学知识系统,以及医疗服务体系,这套系统在西医进入之前已经相当成熟理性,使中国人免于疾病的困扰。梁以种痘预防天花和隔离治疗麻风病的中国“前近代”实践证明中国有着与西欧近代化不同的路径和经验,这些本土经验甚至在西方知识传入时提供了很好的基石,有助于西方知识顺利嫁接进本土实践中。

评分

学医学出身的我,还需要多加史学的训练

评分

还没有拜读,还要学习。

评分

书籍经典,质量好,值得大家购买!

评分

  

评分

新史学系列的书都值得看

评分

医疗社会史研究应读的书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