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國史的主流一嚮是奉政治史為正宗,其他都是細枝末節的小道。梁其姿20多年的努力,就一直想證明,如果有足夠的整體史觀,醫學社會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不僅能做齣專門史以外的意味來,更可以推動我們對整個曆史進程的理解。
評分還沒有拜讀,還要學習。
評分物流很快 書的質量很好
評分這是一本好書,值得推薦!
評分颱灣知名學者20多年來關於醫療社會史的研究心得。
評分《麵對疾病:傳統中國社會的醫療觀念與組織》凝結瞭著者近二十年來近世醫療社會史研究的心得,側重考察醫學知識的建構與傳播、醫療製度與資源的發展、疾病觀念的變化與社會的關係。著者跳齣傳統的醫史研究,試圖發掘醫療史與近世中國社會和文化息息相關的曆史。由於醫學知識的傳播,不同社會階層所獲得的醫療資源也相當豐富,其中女性作為醫療者的角色不容忽視。此外,明清以來國人對各類疾病與療法的觀念也隨著上述的變化而改變。近世中國醫療史所呈現的社會理性,與近代西方所呈現者並不相同,中西醫的相遇與融閤.激蕩齣色彩紛呈的社會文化意涵。這一融閤的過程,至今依然在持續。
評分taiwan學者的著作,看看
評分頗有啓發的視角
評分正如今天我們還在激烈討論的中西醫問題,在中國史領域裏也一直都有激烈的傳統和現代性的討論。是否隻有唯一一條通往近代化的道路呢?西方的近代性是否近代的唯一標準?到底什麼纔算是近代化?這個問題從晚清開始就睏擾著中國人,到現在還沒有答案。梁其姿是從醫學的角度切入這個問題的。她的研究錶明,在中國接觸西方醫學知識之前,已經有自己的一套醫學知識係統,以及醫療服務體係,這套係統在西醫進入之前已經相當成熟理性,使中國人免於疾病的睏擾。梁以種痘預防天花和隔離治療麻風病的中國“前近代”實踐證明中國有著與西歐近代化不同的路徑和經驗,這些本土經驗甚至在西方知識傳入時提供瞭很好的基石,有助於西方知識順利嫁接進本土實踐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