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美國學校注重孩子想象力的培養。比如繪畫課,老師並不一定要求孩子們用現成的圖畫照著畫,而是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創造積極性。有一次美國老師這樣告訴學生:來,你們都畫一個外星人吧!最後老師收到瞭幾十個外星人的圖片。隻要是用心設計外星人的孩子都得瞭高分。
美國中小學幾乎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教學方式——外齣遠足(field trip)。遠足的距離有遠有近,內容極其豐富多彩。我傢二寶去年全年級同學跑到紐約的百老匯觀看音樂劇去瞭。最近二寶的學校又去華盛頓的美國國傢藝術館看畫展。
中美孩子有兩大不同:中國孩子比美國孩子用功,美國孩子比中國孩子能說會道。中國的傳統教育是三思而行和沉默是金!到瞭美國,就得能說會道,會白活(bái hùo)。美國學校注重培養孩子的語言錶達能力,過硬的口頭錶達能力會助人成功。
美國孩子快樂過暑假的三件寶——圖書館、教堂、公園。在這三件寶當中,有的管理靈魂,有的提供知識,有的舒展身心。心裏靜瞭,智慧來瞭,身體棒瞭,人就有瞭快樂的理由。
內容簡介
美國學校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美國父母看重孩子的分數嗎?
美國孩子怎麼上課?在學校學什麼?
美國孩子課外時間忙些啥,上不上興趣班?
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最大的區彆是什麼?
……
作者以她的三個孩子在美國多個不同教育環境下的成長經曆為主綫,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講述瞭她眼中的美國中小學教育特點和美國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幫助中國父母學習和藉鑒美國學校和傢庭中好的教育理念和做法,比如美國學校重視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安排學生遠足、重視體育、美國父母的因材施教等等。作者在書中主要以陳述事實為主,嚮讀者展示瞭更為客觀和真實的美國教育現象,比如美國也有超前教育、美國父母也望子成龍等等,在融匯中國現狀和美國社會、文化等背景的情況下,幫助國內父母理清思路,找到最適閤自傢孩子的教育之路。《用創造力成就孩子的一生》尤其適閤0-18歲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閱讀。
作者簡介
陳晚,留美女博士,三個孩子的母親,現居美國。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大學,美國哥倫比亞華人浸信會《同聲》月刊主編,自由撰稿人,新浪親子名博,博客點擊量近兩韆萬。曾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新快報》,《手機報》,《僑報》等中美大型華文報刊發錶多篇文章,《手機報-育兒天地》專欄作傢。著有海外作傢散文集《美國男女》和電子書《愛的女人書》。讀者評價作者的文章“多得就像撒珍珠,嘻笑怒罵瀟灑又自如”。作者堅持通過網絡記錄自傢孩子在美國受教育的體會,並與中國父母們交流教育和留學等話題,受到網友廣泛關注,深受媽媽們的喜愛。
編輯推薦語:美國學校注重孩子想象力的培養。比如繪畫課,老師並不一定要求孩子們用現成的圖畫照著畫,而是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創造積極性。有一次美國老師這樣告訴學生:來,你們都畫一個外星人吧!最後老師收到瞭幾十個外星人的圖片。隻要是用心設計外星人的孩子都得瞭高分。
美國中小學幾乎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教學方式——外齣遠足(field trip)。遠足的距離有遠有近,內容極其豐富多彩。我傢二寶去年全年級同學跑到紐約的百老匯觀看音樂劇去瞭。最近二寶的學校又去華盛頓的美國國傢藝術館看畫展。
目錄
自序:五彩繽紛的美國中小學教育
推薦序:美國精英教育的真相
走進美國的基礎教育
美國學校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美國父母的獨特教育方法
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最大的區彆
為瞭孩子的實驗課我去偷石頭
中美對比:美國中小學都學些什麼?
美國小學生上課時隨便又輕鬆
美國父母注重孩子的成績嗎?
美國學校為什麼重視學生遠足?
說說美國公立學校的尖子班
淺談美國的私立貴族學校
帶你瞭解美國的藍帶學校
美國的公文學校
中國孩子在美國要不要學中文?
美國高中課程學好不容易
美國華人傢長的教育睏惑
美國高中考試非常嚴格
美國公文學校裏的“階級鬥爭”
美國媽媽鼓勵孩子得全A有絕招
美國孩子課外忙什麼?
美國課外教育的三件寶
美國小朋友怎麼過暑假?
美國孩子如何學雷鋒?
美國華裔小朋友的各種課外活動
讓孩子學打球大有益處
孩子練體操感悟:不輕言放棄!
美國學校的課外活動班:打字
孩子在美國的鋼琴考級摺騰記
我傢高中生的第一桶金
美國高中生找工心得:順從者得利
一位美國媽媽的年終報告
在美國做媽媽的酸甜苦辣
八歲孩子動用瞭我的支票
美國某十歲華裔兒童的人生理想
美國的90後,挺難管!
初中開學第一天,我為孩子減減壓
一張令我擔憂的美國初中成績單
美國某初中的科學實驗讓我抓狂
美國高中裏的鬧心事兒
我嚮美國學校討說法
孩子誤打美國的急救電話911之後
美國高中裏鬧小偷
對孩子的期望:退一步海闊天空
孩子在美國得瞭肺炎之後
我在美國小學做義工
美國老師幫我走後門
傢有高中生,大人孩子都不易
揭露兒子的“陽謀詭計”
女博士為什麼甘當全職太太?
我和全職爸爸搞互助
兒子催我去上班
開傢長會,我念不齣美國老師的名字
孩子,你為什麼要走上不歸路?
留學美國的熱點話題
中國孩子什麼時候來美國讀書最閤適?
來美國讀中學,需要什麼材料?
孩子來美國讀書安全嗎?
美國人眼中的中國小留學生
說說我瞭解到的小留學生問題
齣國選什麼專業要因人而異
齣國留學並沒有想象的那樣難
輕輕鬆鬆來美國的五大理由
韓國人的槍聲是否會震醒海外的亞裔傢長?
女孩留美讀博到底好不好?
在美國讀博士苦不苦?
精彩書摘
美國學校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的調查顯示,在21個被調查國傢中,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此外,在中國的中小學生中,認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隻占4.7%,而希望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隻占14.9%。
看到這組數據之後,作為一位身在美國的三個孩子的母親,我並沒有錶現齣特彆的驚訝。根據我在齣國前對中國教育的瞭解,中國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低下,是在大傢的意料之中的。不用看具體數據,我們就能推測,與中國孩子相比,美國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肯定會高齣一籌。毫無疑問,這些差異和美國的教育體製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對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需要一定的時間做保證。中國孩子整天忙著應付作業和考試,有多少空餘的時間可以做富於想象的創造呢?在中國,分數掛帥,成績說明一切,誰會在乎什麼想象不想象的?在美國學校,尤其是在美國小學,學生課餘時間多,課後作業又非常少。隻有在如此寬鬆的條件下,美國的小學生纔有可能任意想象,並讓稚嫩的思想展翅飛翔。
其次,美國小學裏藝術類功課的設置,要比中國豐富得多。算術語文固然重要,但藝術熏陶是培養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大傢都知道,達·芬奇是位著名的意大利畫傢。他在繪畫藝術上的巨大成就,讓我們忽視瞭他同時也是一位發明傢的事實。達·芬奇在1495年設計瞭一幅降落傘的草圖。許多年以後,法國科學傢根據這幅草圖,終於讓達·芬奇的幻想變成瞭事實。由此可見,藝術和想象與創造發明大有關聯,沒有想象力的藝術傢是無法進行創作的。依此推理,讓孩子們用藝術的方式,在紙上自由塗抹心中的想象世界,對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肯定大有益處。
……
前言/序言
開啓智慧之門:點燃孩子內在的創造火花 在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如何纔能幫助孩子在未來的浪潮中乘風破浪,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價值?這不僅僅是一個教育問題,更是一個關乎孩子一生幸福的深刻命題。本書並非直接教授如何“創造”,也非羅列一套固定的“方法論”,而是旨在深入探索“創造力”這一核心素養的本質,以及如何在其萌芽階段,為孩子構建一個沃土,讓他們能夠自然而然地孕育齣屬於自己的智慧之光。 我們常常將創造力與藝術、文學、發明等具象化的成果聯係在一起,認為那是少數天纔的專屬。然而,創造力更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一種連接世界、理解他人的方式。它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孩童時期的塗鴉,到青少年時的奇思妙想,再到成年後的創新實踐,都離不開它的滋養。這本書,便是希望引導傢長和教育者,從更宏觀、更根本的視角去理解和培養孩子的內在創造潛能,幫助他們成為真正能夠獨立思考、積極探索、並最終成就自我的人。 第一部分:重塑我們對創造力的認知 在深入探討如何培養之前,首先需要廓清我們對創造力的模糊認識。許多傢長和教育者可能存在一些誤區,例如: “創造力是天賦,可遇不可求”: 這種觀念限製瞭我們對孩子潛能的開發。事實上,創造力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如同身體的成長一樣,可以通過適宜的環境和持續的引導來激發和提升。每個人都擁有創造的種子,關鍵在於如何播種、澆灌和培育。 “創造力就是不按常理齣牌,甚至是叛逆”: 真正的創造力並非無端的破壞或反抗,而是在理解規則、邏輯和既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性的聯結與突破。它是一種建設性的力量,能夠帶來新的視角和解決方案。 “創造力隻與藝術和發明有關”: 創造力早已超越瞭傳統的學科界限。在科學研究、商業管理、人際交往、甚至是日常生活瑣事中,都需要創造性的思維來應對挑戰和發現機遇。 本書將首先從這些誤區齣發,結閤心理學、神經科學、教育學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嚮您呈現一個更全麵、更科學的創造力圖景。我們將探討創造力的構成要素:好奇心、想象力、開放性思維、風險承擔意願、以及對模糊性的容忍度。理解這些要素,纔能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培養工作。 第二部分:為孩子營造一個“安全探索”的成長空間 創造力的萌發,離不開一個寬鬆、支持性的環境。在這個環境裏,孩子能夠自由地錶達想法,大膽地嘗試,不怕犯錯,並從錯誤中學習。 鼓勵好奇與提問: 好奇心是創造力的引擎。當孩子問“為什麼”時,這並非“麻煩”,而是他們求知欲的體現。我們應該以耐心和積極的態度迴應,引導他們去探索答案,而不是簡單地給齣一個結論。本書將提供一些實用的策略,幫助傢長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例如: “為什麼會這樣?”的引導式提問: 麵對孩子的問題,我們可以反問,引導他們自己思考和推理。 “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會怎樣?”的思維遊戲: 鼓勵孩子打破常規,想象不同的可能性。 將生活變成一個“好奇實驗室”: 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觀察自然現象,探索事物運作的原理。 擁抱“不完美”與“試錯”: 許多傢長害怕孩子犯錯,總是試圖為孩子鋪平道路,這反而扼殺瞭他們的嘗試意願。真正的學習和創新,往往伴隨著試錯。本書將強調: 將錯誤視為學習機會: 引導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從中吸取教訓,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和指責。 鼓勵多樣化的嘗試: 即使方法不完美,隻要有嘗試的勇氣,就值得肯定。 提供“安全網”而非“保護罩”: 在孩子探索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但要允許他們獨立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教訓。 提供豐富的“素材”與“啓發”: 創造力需要原料。豐富的閱讀、多樣化的體驗、接觸不同的人和事物,都能為孩子的想象力提供養分。 書籍的力量: 推薦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書籍,讓孩子沉浸在故事和知識的海洋中。 探索真實世界: 鼓勵孩子走齣傢門,去博物館、科技館、大自然,甚至隻是去街頭巷尾,去觀察、去感受、去發現。 接觸多元文化: 讓孩子瞭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維方式,拓寬他們的視野。 第三部分:培養孩子成為“主動的思考者” 創造力並非憑空而來,它需要建立在紮實的知識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本書將幫助傢長和教育者,引導孩子: 訓練“聯結”的能力: 創造力很大程度上是將看似不相關的概念、信息或經驗進行聯結,從而産生新的想法。 “如果……那麼……”的遊戲: 鼓勵孩子進行假設性思考,探索不同元素之間的關係。 故事接龍與角色扮演: 激發孩子的想象力,讓他們在不同的情境中思考問題。 類比與隱喻的運用: 幫助孩子理解抽象概念,並將其應用於新的情境。 發展“質疑”的精神: 敢於質疑,是獨立思考的關鍵。這並非挑釁,而是對信息進行批判性分析,不盲從,不迷信。 “你為什麼會這麼想?”的引導: 鼓勵孩子解釋自己的觀點,並思考其閤理性。 “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嗎?”的開放性提問: 引導孩子跳齣思維定勢,探索更多解決方案。 接觸不同觀點: 鼓勵孩子理解和尊重與自己不同的想法,並從中學習。 鼓勵“解決問題”的實踐: 將創造力應用於實際問題,是培養其價值的關鍵。 設計挑戰: 為孩子設置一些小型的、可行的挑戰,讓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 頭腦風暴: 和孩子一起進行頭腦風暴,鼓勵他們提齣各種各樣的想法,不論多麼“異想天開”。 原型製作與反饋: 鼓勵孩子將想法付諸實踐,製作簡單的模型,並聽取反饋。 第四部分:創造力與品格的同步發展 創造力並非孤立存在,它與孩子的品格發展息息相關。一個真正能夠創造價值的孩子,也需要具備良好的品德。 同理心與閤作: 真正的創造往往是為瞭解決某個問題,或為他人帶來價值。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他們能夠理解他人的需求,是創造力走嚮公益和閤作的基礎。 角色扮演與故事講述: 引導孩子站在他人角度思考。 社區服務與團隊項目: 讓他們在實踐中體會閤作的重要性。 堅韌與毅力: 創造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會遇到挫摺和睏難。培養孩子的堅韌性,讓他們能夠堅持不懈,是實現創新的重要品質。 設定閤理目標: 幫助孩子設定可以達成的小目標,逐步建立自信。 肯定努力而非結果: 即使未能成功,也要肯定孩子在過程中付齣的努力。 責任感與誠信: 創造力也意味著要為自己的想法和行為負責。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他們誠實麵對自己,是成為一個正直而有影響力的人的關鍵。 從小事做起: 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責任。 鼓勵誠實錶達: 即使犯錯,也要鼓勵孩子誠實溝通。 結語 這本書並非一份“成功秘籍”,而是一扇窗,邀請您和您的孩子一同探索“創造力”這一生命中最寶貴的潛能。它提供的是一套全新的視角,一種更深層次的理解,以及一些可以實踐的引導方嚮。 我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光芒,而創造力,正是點燃這光芒的火種。通過理解、支持和引導,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僅僅學會生存,更能學會發現、創造和閃耀,最終活齣屬於他們自己豐富多彩、意義非凡的一生。 這不是關於“如何創造”,而是關於“如何讓創造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並最終綻放齣絢爛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