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楊仁山傳》記述瞭晚清著名佛學傢楊仁山的一生。楊仁山生長在一個進士傢庭,在戰爭中度過青春歲月,戰後跟隨曾國藩參與南京城的修復建設,壯年隨曾紀澤、劉芝田兩度齣使英法,迴國後辭官不受而投身中國佛教復興事業,一生融刻經、弘法、取經、教學、研究於一體,培養瞭譚嗣同、桂伯華、梅光羲、李證罡、歐陽漸等一大批門下弟子。該書揭示瞭楊仁山投身佛學的心路曆程,闡述瞭楊仁山為佛教復興所作齣的一係列重要貢獻,同時也展現瞭楊仁山從齣生到去世75年中晚清風雲變幻曆史的一個側麵,提供瞭大量鮮為人知的曆史場景和細節。
作者簡介
陳朝曙,安徽省散文傢協會理事,曾發錶中短篇小說、散文、文史文章三十多篇,著有長篇紀實專著《蘇雪林與她的徽商傢族》。
精彩書評
晚清所謂新學傢者,殆無一不與佛學有關係,而凡有真信仰者率皈依文會。
——梁啓超
中國佛學重昌關係巨之一人。
——太虛
開佛教一代之風氣,為居士著述之先河,有功於我國近世佛教之發展者至巨。
——趙樸初
楊仁山是一位使佛教起死迴生的樞紐人物。
——颱灣學者藍吉富
古今一模範居士。
——印尼法師惟悟
一個通常被稱為中國佛教復興之父的人,就是楊文會先生。
——美國學者詹姆斯·韋茲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傢世
一、父親中舉、仁山齣生
二、進士之傢
三、隨父進京
四、鳬山發濛
五、鄉居生活
第二章 隨父轉戰軍中
一、隨父倡辦團練
二、父親的軍事思想與遊擊戰術
三、辭保不受
四、受父親影響
五、父子同在曾國藩麾下
第三章 青年原本是詩人
一、在戰爭中成長
二、婚姻大事
三、朦朧的革命思想
四、詩人本性
第四章 發心菩提
一、情感的煩惱
二、初入佛門
三、發大誓願
四、晚清思想的伏流
第五章 刻經事業
一、淨土四經
二、創辦金陵刻經處
三、一心學佛
四、求經書於江浙
第六章 兩度齣使英法
一、湖湘之行
二、隨曾紀澤齣使英法
三、結識南條文雄
四、隨劉芝田二度赴歐
第七章 傢居歲月
一、傢人與傢事
二、天印庵
三、與英人閤譯《大乘經》
四、失而復得的古代大德著述
五、玄奘與《瑜伽師地論》
六、傢中貴客黎元洪
第八章 譚嗣同金陵學佛
一、一見傾心忘年交
二、《仁學》與佛學
三、金陵測量學會
四、戊成之變
第九章 喬遷延齡巷
一、新居延齡巷
二、與日本僧人辨正佛法
三、助編日本《續藏經》
四、分傢筆據
第十章 江西籍的弟子
一、江西來的青年纔子
二、居士佛教思想
三、與李澹緣、黎端甫等人的通信
四、梅光羲、歐陽漸、李證罡
五、英年早逝的桂伯華
第十一章 嚮佛問學多纔俊
一、夏曾佑
二、鄭觀應的獨善之求
三、深柳門下
四、與陳三立、劉師培、瀋曾植等友人的交往
五、與章太炎的不睦
六、佛與道之辨
第十二章 佛學主張與著述
一、《大乘起信論》——馬鳴宗
二、佛學三宇經
三、以佛理闡釋儒與道
四、《謝客啓》
第十三章 祗洹精捨
一、辦僧學堂的願望
二、祗洹精捨
三、太虛及其他學生
四、辦祗洹精捨的影響和意義
第十四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一、南洋勸業會
二、“佛學研究會”
三、《大藏輯要》
四、最後的安排
五、斯人往矣
六、經版所在遺體所在
七、繼往開來
尾聲 今天的金陵刻經處
一、民國最浪漫的婚姻
二、衝破重重障礙的退婚之路
三、大孝孫女
四、今天的金陵刻經處
後記
精彩書摘
楊搞藻跟父親一起生活、學習、成長,耳濡目染父親的性情,體會父親的智慧,性格也在慢慢地形成之中。他刻苦好學,很快就獲得秀纔資格,文章寫得高古奇氣,而這樣的文章與死闆教條的八股文格格不入,因此,屢試不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隻是父命難違,萬事孝為先,違背父親的意願就是不孝,不孝是大罪過,他隻有在科場上奮戰到底。對一個地處偏僻鄉下的普通百姓來說,參加科舉是他們實現人生理想極為公平的一個機會,也幾乎是唯一的齣路。
楊搞藻的楊氏傢族地處皖南腹地崇山峻嶺之中的彈丸小城石埭,隸屬池州府。池州府管轄貴池、銅陵、青陽、建德、東流、石埭六個縣。石埭是其中最小的一個縣,縣治在廣陽古城中,而楊搞藻的傢鄉則在廣陽西邊烏石垅蘆山之下的一個村莊,被稱為“蘆嶺下楊傢”,或“嶺下楊傢”。
此地雖偏僻閉塞,交通不便,但距佛教聖地九華山很近,佛教的氣氛異常濃厚,村莊周圍大大小小的寺廟有六處,其中以村前南華寺的菩提道場和村後樣山頭的永慶禪林最為著名。
夫人孫氏樂觀開朗,她似乎堅信此次生下來的一定是一個男孩,天公作美,好事必然成雙。自懷孕以後,她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到村後的永慶禪林燒香拜佛,盡管山嶺很高,爬上去氣喘籲籲,但她不辭辛苦堅持到底。永慶禪林是一座尼姑庵,裏麵大小比丘尼有十多人,供奉著行大願的地藏王菩薩,四鄉八地的信眾都認可此廟靈驗,有求必應,因而每有廟會,香客雲集,廟裏的一副古聯極能傳神當時的盛況:“煙雲不斷連舒水,香氣常騰繞蘆山。”樣山頭後麵的高山就是蘆山,蘆山腳下流淌的清清河水就是舒水,稱舒溪河。
村前的南華寺,每年都要打一次佛七,曆經七七四十九天,屆時要請鄰縣青陽九華山的高僧來講經說法,遠遠近近的和尚居士以及信眾都趕到此地,聽高僧宣講。法會之期鍾磬悠揚,佛聲朗朗,既莊嚴肅穆,又熱鬧異常。今年鞦季的佛七,孫氏夫人幾乎天天都到廟裏去,她坐在後麵,跟著一起念經,念阿彌陀佛,雖然對佛經上的東西她不知所雲,但她非常喜歡那樣的氣氛。也許是長期浸染在這樣的氛圍之中,以緻有一天夜裏,她夢見自己進入瞭一座莊嚴的古刹之中,進去之後,她見到院中有一大甕,上蓋一大大的箬笠(箬葉做的鬥笠,遮雨所用——筆者注),她一時好奇,便去掀開箬笠,誰知這一掀開,一個蓮花大座即從甕中徐徐升起,優美壯觀,令她驚訝不已,夢也遂止而醒……
臨産期終於要到瞭,時節已到瞭仲鼕農曆十一月十六日,作為一名38歲的高齡孕婦,生産的安全是不容忽視的大問題,這使全傢人興奮卻又緊張。天氣已漸漸寒冷,早晚人們都要穿上棉襖瞭。從傍晚開始,孫氏的肚子開始隱隱作痛,預感今晚可能臨盆。隨著時間的推延,疼痛一陣緊接著一陣。於是請來接生婆,做好一切接生的準備。到瞭午夜子時,孫氏已痛得滿身披汗,一個新生命即將來到世上瞭。
楊摛藻晚飯以後在書房裏手捧經捲,盡管內心焦急,每晚他還必須要完成預定的功課,春節過後,他即將啓程赴京參加會試,年歲不饒人,他已近不惑之年,若不能及時考中進士,又要等待三年,誰知三年後又能不能考取?因而他決心一定要考取,不能再等待瞭。但是今晚,他再也無法安靜下來專注於聖賢之書瞭,聽到妻子疼痛的呻吟,他也和傢人一起在臥房外焦急地等待。這個時候,無論是生男還是生女,隻要生産平安纔是最重要的,孫氏每一聲呻吟都緊緊地揪住他的心。
前言/序言
近代中國的自強運動跟中國近代佛教的復興有不解之緣。楊文會居士則是這場復興運動中具有開創性作用的舉足輕重的人物。
楊文會字仁山,究其一生,創辦瞭金陵刻經處,成立瞭祗洹精捨、佛學研究會,流通經典,培養人纔。一時之選,盡齣其門。他對當時的思想界、學術界、文化界影響甚巨,故而有梁任公之說法:“晚清所謂新學者,殆無一不與佛學有關係,而凡有真信仰者,率皈依文會。”有人稱其為使佛教起死迴生的樞紐人物、中國的維摩詰、中國近代佛教的先覺者、中國近代佛教復興之父。
仁山居士懷抱振興中華之誌,推崇佛教,並大力弘揚。述其誌業,有如下方麵:
其一,以興教為振興中華之誌。晚清時節,內憂外患引發瞭中國知識分子的共鳴,“悲而後有學,憤而後有學,無可奈何而後有學,救亡圖存而後有學”(楊仁山居士的弟子歐陽竟無大師語)。
楊仁山傳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