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盛之要。教育现代化可谓日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保证。
由臧佩红主编的《日本近现代教育史》在解读日本政府有关教育的决策、法令、统计等愿始资料的基础上,以时代发展为经、教育内涵为纬,系统考察了日本近代以来百余年间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轨迹,不仅揭示了其近代“皇国主义”、“军国主义”教育的发展脉络和特征,《日本近现代教育史》也阐释了其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及当代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举措。
内容简介
《日本近现代教育史》在认真解读日本政府有关教育的决策、法令、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对日本近现代教育体制的演变,以及备个时期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考察,从而得出如下几点感悟:一,教育在日本近现代国家发展中始终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二,日本近现代教育史可以划分为两大时期。三,日本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体现了四条主线。四,日本近代教育具有“皇国主义”与“军国主义”两大特征。五,对日本近现代教育的评价应该一分为二。
作者简介
臧佩红,现任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中国日本史学会理事。曾赴日本立教大学、国学院大学留学及合作研究。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史、日本近现代教育史、中外教育比较。在《日本学刊》、《南开学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外报纸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第1章 日本近代教育的基础(幕府末期)
一、幕末日本教育的“封建性”特征
1.幕末教育组织机构概观
2.幕末日本教育的“封建性”特征
二、幕末日本教育的“近代性”因素
1.幕末日本教育规模的近代意义
2.近代教育论的摄取与内生
3.幕末教育领域中的“近代”因素
三、幕末日本教育的“武家”传统
1.武家社会的主体特征
2.传统教育中的“武育”
3.幕末洋学中的“兵学”
第2章 近代教育体制的初创(1868-1879)
一、近代教育的原点——“学制”前的教育
1.“皇道主义”的教育政策
2.“富国强兵”下的教育发展
3.“文明开化”下的教育发展
二、“学制”与近代教育体制的初创
1.“学制布告”与近代教育理念的宣示
2.“学制”下的教育行政
3.“学制”下的学校教育体系
三、“学制”时期的教育规模
1.义务教育制度的初步确立
2.普通中等、高等教育的起步
3.师范教育的初步发展
4.职业教育的逐步展开
5.“学制”时期学校教育的总体评价
四、教育的保守与军事因素及“学制”的废除
1.天皇对教育领域的参与
2.教育与军事发展
3.教育制度的内在矛盾与“学制”的废除
第3章 近代教育体制的修改(1879-1886)
一、“皇国”教育理念的重现
1.《教学大旨》与“皇国”教育目的
2.“皇国”教育理念的实践
二、“教育令”时期的教育行政
1.天皇的教育行政干预
2.国家干涉教育的加强
3.教师、教科书政策的加强
4.民众教育权的受限
三、教育与军事发展的关联
1.“军国”之发展程度
2.军事与教育之关联
3.教育领域中的军事要素
四、“教育令”时期的学校教育
1.义务教育制度的修改及其小幅扩大
2.中等、高等普通教育的不同发展
3.师范教育的缩减与规范化
4.职业教育的初步发展
5.学校教育的总规模与特征
第4章 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1886-1896)
一、“皇国”教育理念的法制化
1.森有礼的“国体”教育思想与实践
2.《教育敕语》与“为皇国”的法制化
3.“皇国”教育理念的实践
二、“学校令”时期的教育行政
1.“敕令主义”教育行政的确立
2.国家对各类学校的控制加强
3.教师审定制、教科书审定制的确立
4.民众无权与思想控制
三、军国主义教育的初步展开
1.日本朝野的军事教育构想
2.学校教育中的军事教育
3.教育与甲午战争
四、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
1.义务教育的法制化及其特点
2.普通中等、高等教育的发展
3.师范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体系化
4.学校教育的总规模与特征
第5章 近代教育体制的扩充(1896-1917)
一、“皇国主义”教育的加强
1.《戊申诏书》与天皇地位的加强
2.初等教育中“皇国”思想的强化
3.中等、高等教育中“皇国”思想的加强
4.“皇国”教育理念的弊端
二、教育行政统制的加强
1.中央教育行政的新特点
2.提高教师待遇与加强控制
3.教科书国定制度的确立
4.对教育领域民主权利的压制
三、军国主义教育的发展
1.甲午战争后的学校军事教育
2.教育与日俄战争
3.殖民教育政策的初步展开
四、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与扩充
1.免费义务教育的法制化及其发展
2.中等、高等普通教育的改革
3.师范教育、实业教育的扩充与升级
4.学校教育的总规模与特征
5.学校教育的外延——“通俗教育”的初步展开
第6章 近代教育体制的右倾化(1917-1937)
一、“皇国主义”教育的发展
1.“临时教育会议”时期的“皇国”
2.“文政审议会”时期的“皇国”
3.国定教科书中的“皇国”
二、教育行政的集权化
1.中央教育行政的新发展
2.对教师及教科书控制的加强
3.教育领域的“民主运动”及其局限性
三、军国主义教育的体制化
1.“临时教育会议”下的军国主义教育
2.“文政审议会”下的军国主义教育
3.殖民教育政策的体系化
四、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1.义务教育的国库补助制度与改革
2.中等、高等普通教育的发展
3.师范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
4.学校教育的总规模与特征
第7章 近代教育体制的极端化(1937-1945)
一、“皇国主义”教育的极端化
1.“国体”的绝对化
2.学校教育令中的“皇国”
3.学校教育内容中的“皇国”
二、教育行政的统制与干涉
1.中央教育行政的统制与干涉
2.对教师及教科书的严格控制
3.对民众教育权的抹杀
……
第8章 现代教育体制的“民主化”(1945-1951)
第9章 现代教育体制的“逆动”与“成长”(1951-1984)
第10章 现代教育体制的“自由化”(1984-2000)
第11章 现代教育体制的“结构改革”(2000-2008)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学制》规定了近代的教学组织方式。首先是实行统一的年级制。文部省1872年9月的《小学教则》将上等、下等小学各自分成8级,每一级的授课时间为6个月,每周6天(星期日除外),每天5课时,一周共30课时。同月公布的《中学教则略》将上等下等中学分成6级,规定每级授课时间6个月,每周25课时至30课时。而且规定小学及中学各级的学生通过统一考试的方式晋升到上一级。其次是采用“班级授课制”。将各级的学生分班进行教学,授课时一般由教师先指示生字高声朗读,让学生按座次朗读后全体学生齐读;然后,教师针对教材的一节内容进行提问,学生先逐个回答并由教师点评正误,最后学生一齐回答问题。这种方法反复进行,以便使学生记住一定的教学内容。班级授课制有与之相关的教室管理规则,对上课、就座、敬礼、下课等环节都有相应的规定,要求学生们严格遵守。这种班级授课的方法源于西方的近代教育制度,由斯克特引进日本,当时成为东京师范学校唯一权威性的教学方法,同时向全国各地推广。进而在授课中采用“问答教学法”,即一问一答的直观教学方法,教师在讲授单词的读法或让学生背诵单词时,利用单词挂图,指示图中所画物品,就该物品的性质、使用方法、食用方法等进行提问,学生则作出回答。这种教学法主要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当时的西方也是相当先进的,斯克特将其引入日本,并以“问答”课的形式写入东京师范学校制定的《小学教则》。上述近代教学方法,有别于幕府末期采用的个别式、讲解式的教学方法。
《学制》还对海外留学、职业教育等新教育领域做出了详细规定。关于海外留学,《学制》第五部分“海外留学生规则之事”(第58-88章)规定:(1)留学生行政:海外留学生归文部省统辖,其留学资格证书由文部省发放,但其出国签证由外务省发放;留学期间的各项事务由外交官负责,留学生须听从外交官的指令;公费留学生的留学所选专业由官方认定,也可根据学生志愿由其任课教师判断后考试决定;公费留学生赴国外的地址、学校、专业等均须向文部省报告;公费留学生在学科升级时须向文部省报告,回国后应向文部省汇报其留学学业,并接受考试(获得外国大学毕业证者除外)。
……
前言/序言
本书所涉及的范围,是1868年至2008年间的日本教育,以及前近代(德川幕府末期)的教育基础。
本书在认真解读日本政府有关教育的决策、法令、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对日本近现代教育体制的演变,以及各个时期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考察,从而得出如下几点感悟:
第一,教育在日本近现代国家发展中始终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近代伊始,明治政府便将教育定位为国家的大本大略,视为“皇国前途之根本”①。此后,教育则与军备共同成为日本对外侵略的两翼②,在甲午战争、全面侵华及至挑起太平洋战争前夕,日本政府均尤为重视教育发展,认为“确立国防国家体制……其根源当然一俟教育之力”③。战后初期,面对战败的废墟,日本政府宣布:实现新的建国理想“根本上有待于教育的力量”④。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又将教育定位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动力”⑤、“所有社会体系的基础”⑥。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进一步确立了“教育立国”的国家战略。
日本近现代教育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