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与基础乐理是音乐基础理论的重要部分,是音乐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基础乐理用理性联系实践,解释音乐创作的基本现象;视唱练耳则帮助音乐学习者从唱、听两个方面感受音乐作品。对于音乐专业学生而言,视唱练耳学习可以提高对音高的反应与识别能力;可以提高对常见节奏型的熟练掌握与记忆能力;可以提高对调式、调性的感知及对旋律的记忆能力。
学习视唱练耳的黄金时期是12岁之前,在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模仿能力、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特别是对于固定音高的感受能力,大大超于成人。从这个角度说,让儿童12岁以前学习各种乐器,同时进行视唱练耳训练,能为其以后的音乐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错过这一黄金时间,则需要花费更大气力加强视唱练耳的学习。
笔者从事高校音乐教育十余年,经常听不同学生抱怨视唱练耳(特别是听写)的苦恼。大多数学生抱怨课下不知如何练习,这是典型的“有教无练”。由于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尽管努力,但收效甚微。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视唱练耳的学习重点是“唱”。通过“唱”建立内心听觉,以“唱”带“听”,以“唱”带“写”,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视唱练耳学习中至少包含模唱、构唱、视唱、听写四种不同的形式,这四种不同的形式学习侧重点与训练目标大不相同。
模拟试题(六)B
评分2条
评分(99%好评)
评分(100%好评)
评分¥20N.50(N7.N9折)
评分模拟试题(十三)
评分(100%好评)
评分这是我继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作于一九二0一九二一)、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作于一九二九一九三一)、乡村建设理论(作于一九三二一九三六)而后之第四本书。先是一九四一年春间在广西大学作过两个月专题讲演。次年春乃在桂林开始着笔。至一九四四年陆续写成六章,约八万字,以日寇侵桂辍笔。胜利后奔走国内和平,又未暇执笔。一九四六年十一月我从南京返来北碚,重理旧业,且作且讲。然于桂林旧稿仅用作材料,在组织上却是重新来过。至今一九四九年六月乃告完成,计首尾历时九年。
评分6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