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研究:传统与转型

比较法研究:传统与转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法] 勒格朗,[英] 芒迪 编,李晓辉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51914
版次:1
商品编码:10392366
包装:平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84
字数:506000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恐怕这本文集是比较法领域中迄今为止极具野心的智识计划。
   《比较法研究:传统与转型》的特色在于收录了当今世界一批杰出的比较法学家的十四篇原创论文。这些比较法学家以精准的理论和跨学科视角来进行比较法律研究。《比较法研究:传统与转型》汇集了多种比较法研究方法的典型表现形式,并对比较干预所提出的根本性挑战作出了全面性的回应。
   《比较法研究:传统与转型》的论题包括普世主义、国家主义、殖民主义和功能主义;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和文学批评;讨论的问题包括情景化、差异化、认知、翻译和可迁移性等。自始至终,作者们展示了各自对比较法律研究的本质的看法和那些开启他们研究的前提假定。
   《比较法研究:传统与转型》将激励有志于跨越民族国家法律界限去实践的法律人。

作者简介

皮埃尔·勒格朗,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法学教授。

目录

第一编 导论
第1章 导言

第二编 比较法研究及其传统
第2章 普世主义传统
第3章 殖民主义传统
第4章 国家主义传统
第5章 功能主义传统

第三编 比较法研究及其限度
第6章 比较法学家与社会学
第7章 比较法学家与语言

第四编 比较法研究及其理论
第8章 理解问题
第9章 共性与差异
第10章 新浪漫主义转向
第11章 方法与政治

第五编 比较法研究及其未来
第12章 比较法学家和法律的可迁移性
第13章 比较法学家与特区
第六编 结语
索引 译后记
校者附识

前言/序言







比较法研究:传统与转型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比较法研究:传统与转型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比较法研究:传统与转型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比较法研究:传统与转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比较法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秩序的比较研究。它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叙述的比较法,即外国法的研究,评价的比较法,即比较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的异同及其发展趋势,沿革的比价法,即研究不公法律制度之间的现实和历史关系。在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上,对社会和法律发展的趋势的研究曾经建立在理性主义和绝对精神的历史演化的基础上。在比较法研究中,所谓法律发展的趋势。不是建立在所谓理性、绝对精神或法学家自以为是但又从来得不到证明的规律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不同法律集团、法系的主要国家的法律发展的公同性质上。恐怕这本文集是比较法领域中迄今为止最具野心的智识计划。《比较法研究:传统与转型》的特色在于收录了当今世界一批最杰出的比较法学家的十四篇原创论文。这些比较法学家以精准的理论和跨学科视角来进行比较法律研究。《比较法研究:传统与转型》汇集了多种比较法研究方法的典型表现形式,并对比较干预所提出的根本性挑战作出了全面性的回应。《比较法研究:传统与转型》的论题包括普世主义、国家主义、殖民主义和功能主义;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和文学批评;讨论的问题包括情景化、差异化、认知、翻译和可迁移性等。自始至终,作者们展示了各自对比较法律研究的本质的看法和那些开启他们研究的前提假定。这本书将激励有志于超越民族国家法律界限去实践的法律人。

评分

比较法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秩序的比较研究。它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叙述的比较法,即外国法的研究,评价的比较法,即比较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的异同及其发展趋势,沿革的比价法,即研究不公法律制度之间的现实和历史关系。在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上,对社会和法律发展的趋势的研究曾经建立在理性主义和绝对精神的历史演化的基础上。在比较法研究中,所谓法律发展的趋势。不是建立在所谓理性、绝对精神或法学家自以为是但又从来得不到证明的规律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不同法律集团、法系的主要国家的法律发展的公同性质上。恐怕这本文集是比较法领域中迄今为止最具野心的智识计划。《比较法研究:传统与转型》的特色在于收录了当今世界一批最杰出的比较法学家的十四篇原创论文。这些比较法学家以精准的理论和跨学科视角来进行比较法律研究。《比较法研究:传统与转型》汇集了多种比较法研究方法的典型表现形式,并对比较干预所提出的根本性挑战作出了全面性的回应。《比较法研究:传统与转型》的论题包括普世主义、国家主义、殖民主义和功能主义;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和文学批评;讨论的问题包括情景化、差异化、认知、翻译和可迁移性等。自始至终,作者们展示了各自对比较法律研究的本质的看法和那些开启他们研究的前提假定。这本书将激励有志于超越民族国家法律界限去实践的法律人。

评分

好,非常好,特别好,值得一读

评分

收入的文章是当代最为重要的比较法学家对于比较法本体论的思考结果,也是当今关于比较法研究最为“野心勃勃”的计划。

评分

相比其他经典的比较法著作,本书对一些新问题作了研究,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可供学习

评分

收入的文章是当代最为重要的比较法学家对于比较法本体论的思考结果,也是当今关于比较法研究最为“野心勃勃”的计划。

评分

苦,不是好滋味。人尝胆汁、黄连,其味即苦也。然而,偏就有卧薪尝胆者,明知味苦,定要[SM]尝之。何故?用以励志也。苦行、苦斗、苦恋、苦苦地折磨自已,坚忍、执著,心甘情愿、锲而不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苦,至此便成为一种镜界。为追求一种目的,达到一种镜界,虽苦犹乐,甘之如饴。苦之极,亦乐之极也。 读书之苦乐亦如此也。就本人自身而言我看过很多书,所以我也爱书,自然知道读书的苦与乐[ZZ][NRJJ]

评分

good godog godnga 'a ugu

评分

书籍装帧精美,将司空见惯的文字融入耳目一新的情感和理性化的秩序驾驭,从外表到内文,从天头到地脚,三百六十度的全方位渗透,从视觉效果到触觉感受……始终追求“秩序之美”的设计理念把握,并能赋予读者一种文字和形色之外的享受和满足,开本大小很合适,充满活力的字体不仅根据书籍的体 裁、风格、特点而定.字体的排列,而且还让读者感受受第一瞬间刺激,而更可以长时间地品味个中意韵。从秩序有臻的理性结构中引伸出更深层更广瀚的知识源,创游一番想像空间,排列也很准确,图像选择有规矩,构成格式、版面排列、准确的图像选择、有规矩的构成格式、到位的色彩配置、个性化的纸张运用,毫厘不差的制作工艺……近似在演出一部静态的戏剧。插图也十分好,书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图形.包括插图和图案.有写实的、有抽象的、还有写意的。具备了科学性、准确性和感人的说明力,使读者能够意会到其中的含义.得到精神感受。封面色设计虽然只是书刊装帧中的一部分但这个书设计彩鲜艳夺目、协调统一,设计出来的画面,显得比较丰富不会给人看一眼就产生没有看头的感觉,只留下不可缺少的书名。 说明文(出版意图、丛书的目录、作者简 介)责任编辑、装帧设计者名、书号定价等.有机地融入画面结构中.参与各种排 列组合和分割.产生趣味新颖的形式.让人感 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设计以及纸张很干净都是自己的美术设计,体旋律,铺垫节奏起伏,用知性去设置表达全书内涵的各类要素有人说,读者层次与素质不同.“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影响发行量。那么请看,甘肃的《读者》发行至今,从未设计过这类低俗封面,何以1991年发行150万,1994年上升至390万,雄居全国16开杂志之首;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杨东平的《城市季风》都不是依靠封面的广告诱惑而令“洛阳纸贵”的。尽管它们的装帧设计并不十分前卫和十分理想,但它们在流俗面前的洁身自好是值得倡导的。还有一本被尘封20多年的学术著作《顾准文集》,封而极其朴素,出版不久即在北京脱销。由此可见,封面的广告作用不是左右发行量的唯一因素,内容的精萃才是一本书的最出色的广告!作为一个从“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读者买书是看内容不是看你的封面!”等等歪曲书装设计功能的压力下挣扎过来的装帧工作者,无论从专业上、理论上、感情上都无意贬低书装设计的作用,而唯有更强烈的呼唤—本好书必须有一个好的装帧设计!要尊重那些好书,善待那些好书,为它们创造出独特的有意味的书的艺术形象是我们的责任。 曲高未必和寡。沉沦污浊争相媚俗的封面今天或许还有市场,明天就会被不断提高审美情趣的人们所厌弃。正像近年来一些园林景区原有的熊猫垃圾桶被那些与环境和谐的树根垃圾箱取代一样。“听音乐的耳朵是音乐创造的”,书籍艺术工作者的使命在于创造懂得欣赏美的大众,使广大读者时时接触情趣高超、形式优美的文化环境,使图书市场逐步过渡成一个美育的课堂。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比较法研究:传统与转型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