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重点研究项目的一大成果。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牵头,组织包括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陕西天文台、北京天文馆、南京大学天文系、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等单位的,堪称中国天文学史界主要力量的二十余位专家,历时三十多年,集体编撰完成。
《大系》集中国天文学史研究之大成,深入揭示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理性认知探求与思想文化的关系,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学术价值。其所涉及的内容之广,超过了以往的中国天文学史论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引起国际天文学界和科技史界的高度关注,也推动了国际上对中国天文学史的研究。
《大系》根据大专题立卷,各卷又有机结合,所引用史料准确丰富,分析科学合理,视野广阔,论述深入,构筑了一幅全景式的中国天文学历史发展的宏伟图像。
《大系》展现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其中《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中国古代历法》和《中国古代星占学》已被收入“中国文库”,《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对于同属中华文化的“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的发掘和整理,也是一项开拓性的探索。 《中国古代天文学词典》对天文典籍阅读者是很有价值的工具书。其余卷册的研究也各具特色。
内容简介
关于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的专著。 天文学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自然科学之一,在华夏科学、文化史中是一个具有连贯性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天文学史大系》(以下简称《大系》)的全套书结构中,《中国古代历法》、《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及天文仪器》、《中国古代星占学》、《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研究与应用》、《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中国古代天文机构与天文教育》、《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各立一卷,以概全面。完成这样的一部《大系》,可谓是从一个重要的侧面来认识华夏文化的源与流。
近世100多年,华夏文化受西方文化的冲撞,激湍跌宕,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出现前所未有的震动,至今波澜未已。其间在天文学上体现为结束古代传统、“转轨"西化、进入近现代的航道。《大系》中所设的《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转轨与近代天文学》一卷,阐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
全套书中用《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一卷介绍了对同属华夏文化的发掘和整理,是一项开辟性的探索。另一卷《中国古代天文学词典》篇幅达47万字,对天文典籍阅读者是十分有用的工具,也是好伴侣。《大系》共10卷,每卷40万到80万字。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功能与特征
一、观象以授人时
二、观象以见吉凶
三、官办天文学的若干特征
第一章 宇宙本原与演化学说
第一节 宇宙本原与演化学说的早期论述
一、虚无创生说
二、元气或水本原说
三、宇宙演化思想的早期论述
第二节 汉晋宇宙本原与演化说
一、《淮南子》等宇宙本原与演化说
二、《易纬·乾凿度》等的元气生成论
三、《灵宪》与魏晋宇宙本原及演化说
第三节 唐宋时期宇宙本原与演化说
一、《天对》、《元气说》及其他
二、北宋初年各家之说
三、朱熹的宇宙本原与演化理论
第四节 元明清时期宇宙本原与演化说
一、传统宇宙本原与演化说的余绪
二、西方宇宙本原与演化说的传入及其影响
第五节 宇宙循环论
一、儒道宇宙循环论
二、佛教宇宙循环论及其影响
第六节 宇宙神创论
第七节 宇宙膨胀说
第二章 天地结构学说
第一节 引言
一、论天家与论天学派概说
二、天地结构的神话传说
第二节 盖天说
一、周髀家盖天说
二、《周髀算经》盖天说
三、王充平天说
四、虞耸兄弟穹天论
五、佛家须弥山说及地轮一水轮一风轮一空轮说
六、萧衍金刚山说
七、元明清时期的盖天说
第三节 宣夜说
一、郗萌一黄宪宣夜说
二、虞喜安天说
三、宣夜说的源与流
第四节 浑天说
一、浑天说的缘起
二、扬雄难盖天八事及其他
三、张衡浑天说
四、陆绩、王蕃、葛洪等对于张衡浑天说的论证
五、姚信昕天说及刘智、姜岌等对张衡浑天说的改造
六、从何承天到一行对张衡浑天说的修正
七、邱光庭一朱熹新浑天说
八、新旧浑天说的论争
九、传统地圆说及西方地圆说的传入
第三章 天论与天体论
第一节 天论
一、天地与宇宙
二、天地的大小
三、天或天体的层次论
四、日月五星左旋说与右旋说之争
五、西方宇宙体系的传入
第二节 天体论
一、关于太阳和月亮
二、关于五星、恒星和银河
三、关于彗星和妖星
四、关于流星雨和陨石
五、天体引力思想
第四章 天象论
第一节 月相论
一、月相生死说、佛家说及其他
二、月受日光说
第二节 月影说
第三节 日月食理论
一、日月食杂说
二、阴阳说与日月食
三、月掩日则日食
四、暗虚与月食
第四节 太阳黑子论
第五节 大气消光等理论
第五章 地动说和潮汐论
第一节 地有四游、升降说
一、《尚书纬·考灵曜》等的地动说
二、姜岌和孔颖达对地有四游、升降说的修订
三、宋代以后关于地有四游、升降的论争
第二节 地动思想的其他论述
一、天旋地转说
二、地轴论
三、邱光庭大地升降说和张载地旋说及其论争
第三节 潮汐论
一、潮汐生成的神话式解说和元气运动说
二、日、月生成潮汐论
第六章 历法思想
第一节 历本说
一、合天为历法·之本
二、以律吕、大衍之数为历本
三、以谶纬为历本
四、历元论
第二节 历法改革论
一、改历原因之考察
二、关于历法之论争二例
三、三正论与五德终始论
四、历差理论
第三节 历法检验论
一、气朔之验
二、交食之验
三、五星之验
四、综合之验
第四节 月令思想
一、月令思想的渊源
二、月令:治国方略之
三、月令和月令思想的流变
第七章 星占思想、天人感应说及其影响
第一节 天人合一与天文学思想
第二节 天人感应说对天文学思想的基本影响
一、象的观念下的天象观
二、异常天象:符瑞与灾异
三、天人感应说对异常天象的解释
第三节 日月五星晷影失行说
一、日月失行说和日食的天人感应式解说
二、五星失行说
三、晷影失行说
第四节 星占思想
一、占星术与天文学
二、分野模式及其理论
三、天人感应思想与星占思想之同异
参考文献
后记
总跋
补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宇宙本原与演化学说
生活在天地之间的人们,自古就对天、地的由来这一深奥难解的命题产生了兴趣。天地是怎么形成的?是由什么组成的?天地是亘古不变的还是在不断演变的?如果是在不断演变,又是怎样演变?为什么会这样演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人们曾进行过思考,作出过许多猜测,并长时间地争论,且有过诸多有趣的论述。
关于天地亘古不变的观点,春秋时期的孔丘就有过论述。在《庄子·知北游》中,记载有孔子同他的学生冉求的一段对话:
冉求问于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耶?”仲尼曰:“可,古犹今也。”
晋代郭象注日:“言天地常存,乃无未有之时。”孔子还认为:“无古无今,无始无终。”这就是说,孔子认为天地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终了,天地是亘古不变的,不论是过去还是将来,一直是当今这个样子。
这种观点,在后代得到一些人的赞同。西汉董仲舒就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①,“夫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②。宋代司马光也认为:“天地不易也,日月无变也,万物如若也。”只是这种观点在中国古代并不占主导地位。而占主导地位的观念则是天地是在不断演化着的,它们有一个化育生成的过程。中国古代传统的、影响极其深远的蒙学课本《千字文》(梁代周兴嗣撰)的开首便是“天地玄黄,宇宙鸿荒,日月盈昊,星宿列张……”这几乎成为古代一般中国人的共同认识。当然,这种观念的产生、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包含有十分丰富多彩的内涵。
前言/序言
中国古代天文学建树非凡,遗泽久长,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我一直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往着这份文化珍宝。只是数十年漫漫学海中有许多错过的机缘,以致今天仍还像是一个鹄立在圣殿门前的朝圣者,终未能进入门庭。尽管如此,我仍然感受到很大的喜悦、有幸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之际,见证了在竺可桢先生的倡导下,中国古代天文研究跨出了前所未有的聚集人才、系统“攻关”的步骤,而从那时起经两代人的努力,资料齐集,成绩斐然。如今又促成了这一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牵头,组织全国各单位的天文学史研究者齐力完成的学术壮举——一部上起夏商,下逮近代,罗列我国古天文学万象的六百万言鸿篇巨制!
纯粹用现代科学的眼光审视古代天文学,首先,它是一门旨在认识天文世界——发现天文现象、探究天文规律的自然科学。这和今日的学科定位并无不同。其次,它是一门“观测的科学”,今日也仍然如此。如果把天文观测工具的“古”的界限设在天文望远镜应用之前,那么古代天文学眼界中所有的天体不超过7000个,这使得天文实测研究的对象限于几个太阳系天体的表象及其运行轨迹,星空的监测以及几千个恒星的定位和陈列。这些,中国和其他古代文明的情况基本上一致,可以认为是历史的必然。
与之相应的天文理性认知的探求,这样规模的“天”,相对于地上的万物和人间的万众,虽然仍然是伟大、永恒,但也显得比较简单、稳定,导致了我国古代“天覆地载,人居于中”、天地人“三才”协调的宇宙观。这在一方面形成了宇宙结构、天体演化、天人感应的种种学说,成为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把天文实测结果的解释引向到“天文”与“地理”的相关性、“天道”与“人事”的相关性的探求。前者把“天”联到了“地”,导致了在“时政”、“编历”这些“国之大政”上的应用;后者把“天”联到了“人”,应用到了当时同样属于“国之大政”的“星占”。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科技史文库: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科技史文库: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评分
☆☆☆☆☆
质量不好,拿到手一翻就掉页,重新订了一下,字又看不清了
评分
☆☆☆☆☆
书的内容不错。到货也挺快的。
评分
☆☆☆☆☆
思想能写这么厚一本书也是醉了
评分
☆☆☆☆☆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全套共10卷)是中国科学院重点研究项目的一大成果。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牵头,组织包括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陕西天文台、北京天文馆、南京大学天文系、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等单位的,堪称中国天文学史界主要力量的二十余位专家,历时三十多年,集体编撰完成。 《大系》集中国天文学史研究之大成,深入揭示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理性认知探求与思想文化的关系,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学术价值。其所涉及的内容之广,超过了以往的中国天文学史论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引起国际天文学界和科技史界的高度关注,也推动了国际上对中国天文学史的研究。 《大系》根据大专题立卷,各卷又有机结合,所引用史料准确丰富,分析科学合理,视野广阔,论述深入,构筑了一幅全景式的中国天文学历史发展的宏伟图像。 《大系》展现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
评分
☆☆☆☆☆
质量好,物流快,很赞很赞!
评分
☆☆☆☆☆
帮他人买的,不知怎么样。。。。。。。
评分
☆☆☆☆☆
这套丛书热销的都没货了,希望不要等其他几本也没货才加印
评分
☆☆☆☆☆
学习学习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科技史文库: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