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07
宗璞坐在三松堂的老式旧宅里,缓缓地说着家事。空气中有久远的东西在流动,是受伤的叹息和哀婉。能看出来,她最看重的只有两样:她的创作,和她父亲的声誉。她爱父亲,为之辩护,甚或有“护之过甚”之嫌。但我是理解的。在那个时代,谁的灵魂没被扭曲?尤其是知识分子,冯友兰不过是一个代表。只追究个人责任是不公平的,所以她要为古人讨公平。
旧事与新说:我的父亲冯友兰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旧事与新说:我的父亲冯友兰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没错,冯友兰何罪之有,更遑论其嫡亲女儿!如今看来,幸好宗璞老人按捺住了满腔悲愤,否则,时至今日,她也不可能有机会在《旧事与新说——我的父亲冯友兰》一书中为其伟大的父亲正名,说上几句。中国学界,像冯友兰先生这样学富五车、治学严谨之人,往往容易招人妒忌,屡惹非议。放眼人生不过百年,厚不过如一册绵薄的书,真正读懂自己的又有几人?即便是有幸得遇几个知己,在这其中,又怎少得了和自己有着血缘之亲、朝夕相处的女儿?因自己出版过关于某位名人生平的传记,又加之平素喜好研究、点评此类作品,保持一定的时空距离感受他者的人生豪迈。读《旧事与新说——我的父亲冯友兰》,让我不禁想到了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一百周年而拍摄的大型电视专题艺术片《百年恩来》中而创作的主题歌《你是这样的人》。“这样”二字中该包含着多么深远的意境和饱满的感情,也在含糊其辞间,就把人放置在了某个类型的圈子中。二十世纪的学者中,受到见诸文字的批判最多的便是冯先生。”若不知晓他们之间的关系,看到这样的称呼还以为是冯友兰的某位同僚或旧好对他的评价,绝难料想是出自一个疼爱、尊崇父亲的女儿之心、手。无论在别人眼里,父亲是“那样的冯友兰”,宗璞并不想过分争执,免得落个偏袒之名。在各篇文章中,习惯于称他“冯先生”,只是偶在情到深处时,仍然忍不住还是称呼他一声“父亲”。冯友兰先生这一代学人都是极其卑谦自恭,恪己崇德的,那深受其教化的子女自然也不会过分张扬、跋扈。更何况,宗璞自己也是满身的学人风格,话说到什么程度,自然要忠于事实、忠于历史。父亲在整个学术史中该摆在什么位置,她其实不好妄加评说,好在有一杆秀笔,至少能抒发一个女儿对父亲的殷殷之情。人生的功过是非,终究是无处告解的,旁人能在她朴素的字句间见到一个家常的、一个被“人化”而不是被“神化”的冯友兰,也不枉费她在自己已进耄耋之年,动笔写下这些冷静而深情的回忆文章。
评分本书在结构上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评分心声》成为当时河南省宣传新文化运动之独一无二的刊物。引五四运动时期是中国近现代中西文化冲突、交战最激烈的时期之一。
评分 评分1923年,冯友兰在杜威等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在此文中,冯友兰将世界上的哲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损道;第二类是益道;第三类是中道。这三派哲学的分歧导源于对“天然”与“人为”的不同看法。他认为,人类所经验之事物、无非两类:一是“天然”,一是“人为”。“自生自灭,无待于人,是天然的事物。人为的事物,其存在必倚于人,与天然的恰相反对”,有的哲学家有见于天然之美好,而力反人为境界,是为损道派,如中国古代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之老庄即是典型;有的哲学家有见于人为境界之美好,而提倡改造天然境界,是为益道派,如主张改造、征服自然的西方哲学和“人力胜天行”之中国墨家学派即属于此类;而有的哲学家则持调和折中的态度,主张兼收天然和人为的益处,是为中道派,此派当以主张“天人合一”的儒家哲家为代表。对此三派,冯主张采取宽容的态度,让其各行其道,并行不悖,但对儒家思想的偏爱,又使他明显地偏向于中道派的儒家哲学。冯友兰这种中西哲学之比较观,与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虽说法有异,基本精神却是一致的,这不能不说是受了梁氏文化理论的影响。所不同的是,梁以印度文化作为人类的最后归宿,冯则以儒家文化为归趋,并随着研究的深入,冯友兰最终还是超越了这一观点。1923年,冯友兰考察回国。
评分冯友兰一生勤勉,著述宏富。毕生以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宏扬儒家哲学思想为己任。如果说,冯氏前期(抗战以前)的治学旨趣在于整理研究中国传统哲学,而直可称其为哲学史家的话,那么,他后期(抗战爆发后,尤其是抗战期间)的为学进路则重在以“六经注我”的精神,运用西方新实在论哲学重新诠释、阐发儒家思想,以作为复兴中华民族之理论基础。这一时期写成的《新理学》为核心的“贞元六书”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新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它既是冯氏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他一生治学的最高成就,并因此而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基础。
评分一位作家女儿眼中的哲学家父亲。
评分冯友兰一生勤勉,著述宏富。毕生以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宏扬儒家哲学思想为己任。如果说,冯氏前期(抗战以前)的治学旨趣在于整理研究中国传统哲学,而直可称其为哲学史家的话,那么,他后期(抗战爆发后,尤其是抗战期间)的为学进路则重在以“六经注我”的精神,运用西方新实在论哲学重新诠释、阐发儒家思想,以作为复兴中华民族之理论基础。这一时期写成的《新理学》为核心的“贞元六书”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新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它既是冯氏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他一生治学的最高成就,并因此而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基础。
评分旧事与新说:我的父亲冯友兰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