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丛书:马一浮评传

国学大师丛书:马一浮评传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马镜泉,赵士华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0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0011069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206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学大师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轻型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他于儒学、佛学、文学、哲学无所不精,博综百家,如海纳百川。  《国学大师丛书:马一浮评传》对马一浮的学术成就做出清晰的梳理,展现一代大儒旷达、厚实的人生。

内容简介

    《国学大师丛书:马一浮评传》马一浮先生作为现代学术界中国学的集大成者,其学问如浩浩海洋,广博无垠,深邃莫测;其为人如巍巍山峰,沉稳踏实,笃厚安详。本书以详实的第一手材料,叙述了马一浮先生精深治学、淡泊清平的一生。

作者简介

  马镜泉,马一浮之侄,曾为杭州师院“马一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著有《马一浮》年表。
  赵士华,马镜泉之妻,曾为杭州大学中文系讲师,著有《马一浮与资本论》。

精彩书评

    ★《国学大师丛书》表现了近代中西文明冲撞交融的繁盛景况,了表现一代人有一代人之学术的丰富内容,试图评述近现代著名学者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规模宏大,意义深远。  ——张岱年

目录

总 序 张岱年/001重写近代诸子春秋 钱宏(执笔)/004一代儒宗(代序) 袁卓尔/001第1章 清白世系,诗礼之家/001第2章 自幼聪颖,敏而好学/007第3章 学业未成,何以家为/011第4章 出洋留学,探新殊洲/014第5章 隐雾来玄豹,神飙动赤虬/019第6章 海西庵青灯伴读,文澜阁广阅全书/023第7章 古闻来学,未闻往教/028第8章 深探释典,方外三友/032第9章 出入二氏,归于六经/044第10章 以诚待人,以虚接物/050第11章 攘夷明义,出斋讲学/058第12章 创办复性书院,培养儒学种子/067第13章 儒家三圣,交深谊厚/077第14章 鬻字刻书,弘扬国学/081第15章 刚正不阿,卓越气节/087第16章 辑旧著寄迹西湖,同民患爱国诗人/091第17章 博学多才,书法名家/105第18章 生非营一饱,负薪聊可从/112第19章 著名学者,华夏国宝/117第20章 沤灭全归海,花开正满枝/122附录 马一浮先生年谱/132

精彩书摘

  马浮与佛教很有缘分。从资料中可以看出,马浮深探佛典的时间应自1917年始,到1927年就转佛为儒了。在这近十年的时间里,他几乎通读了“三藏十二部”的佛学著作,广交了方外之友,息迹名山古刹,为佛界修撰碑铭,写了不少佛学的著述,发起组织过“般若学会”等活动。马浮学佛的指导思想,不是一般佛教徒所追求的超生尘世免轮回之苦,或求福报。他研究佛经,纯粹是想从佛学著作中找出其与儒家心性义理之学的共同之处,是为深入研究儒学而学的。所以,后人评价马浮的学说是融贯儒佛,或说是融贯儒释道。这里,主要对马浮佛学观点,重要的佛学论著,佛事活动及相交的几位方外之友作些介绍。  “儒佛互摄说”,这是马浮的主要佛学观点。马浮认为:“从本源上看,儒佛等是闲名,孔佛所证,只是一性。果能洞澈心源,得意忘象,则千圣所归,无不一致。”所以,他提出过“菩提涅槃是一性,尧舜孔佛是一人”之说,就是说,从心源上来说,儒佛都是一致的。这个观点他在1918年《与蒋再堂论儒佛义》一文中,阐析颇详,兹摘录有关部分。马浮言道:“六艺之言,显于此土。三藏之奥,演自彼天。法界一如,心源无二。推其宗极,岂不冥符。果情执已亡,则儒佛俱泯。然诠表所寄,义相实繁。苟欲一一比而合之,二极广略靡定,隐显时别,分齐有所难析,涂虑患其不同。故忘筌之旨既得,则拂迹之谈可舍。察乎此者,交参互入,并行不碍。前贤以异端屏释,古德以外道判儒。遂若体物有遗,广大不备,其犹考之未尽密耶。尝以西来众典,义启多门。邹鲁所承,道唯一贯。彼则一乘是实,此乃易道至神。今欲观其会通,要在求其统类。若定以儒摄佛,亦听以佛摄儒。须以本迹二门辨其同异。盖迹异,故缘起有殊。本同,故归致是一。就迹,则不夺二宗。依本,则不害一味。若迹同者,二俱不成。若本异者,一亦不立。今双立儒佛,正以同本异迹故。存迹以明非,即就本以明非。离则不失于二,不违于一,是以儒佛得并成也。”马浮在阐述儒佛所以互摄的道理后,又以佛的五教(小乘教、大乘始教、终教、顿教、圆教)与儒的六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对照说明“儒佛互摄”的一致性。马浮举例说:“如《诗》次风雅颂,正变得失,各系其德;自彼教言之,即是彰依正之胜劣也。《书》叙帝王伯,虞夏商周,各以其人;自彼教言之,即是示行位之分圆也。《春秋》实兼《诗》、《书》二教,推见至隐,拨乱反正,因行事加王心;自彼教言之,即是摄末归本,破邪显正,即俗明真,举事成理也。终、顿之义,亦可略摄于兹。然此是迹异门。迹中有本,本同故可摄。唯以其迹,则不见有摄义也。若《易》与《礼》、《乐》,则是本同门。本中亦有迹,本同故迹泯。唯以其本,故不见有不摄义也。略举其例,如乐主和同,即是平等一心。礼主别异,即是差别万行。万行不出一心,一心不违万行。故有礼不可无乐,有乐不可无礼。礼乐皆得,谓之有德。此即摄圆教义。乐由中出,故静不动,真常湛寂之本也。礼自外作,故文不坏,功德业用之相也。乐者,天地之和。礼者,天地之序。和,故百物皆化。无量世界海,佛身悉充徧,所谓化也。序,故群物有别。一尘一毛端,各各现刹土,所谓别也。此皆圆教义也。《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先后有序,是礼教义。依性说相,即性之相也。《中庸》大本达道,一于至诚,天人合言,是乐教义。会相归性,即相之性也。《大学》摄终,《中庸》兼顿,合即成圆。故先儒双提二篇,以显圣道也。乐由天作,礼以地制,明于天地而后能兴礼乐。天地者,法象之本。乾知大始,即表心真如,所谓一大总相法门体也。坤作成物,即表心生灭,出生一切法能摄一切法也。终顿圆三教并用此义。乾坤成列而易行乎其中,性相交融而觉周于无际。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故圣道可得而立,佛法由是而现。天道,地道,人道,一也。苦身法身、烦恼般若、结业解脱,一也。此圆教义也。礼乐统于易,犹终顿该于圆。礼乐以人道合天地之道,犹以一心开二门,终顿准之。易以天地之道冒人道,犹以一法界总收一切法,圆教准之。‘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所谓众生心中悉有如来智慧也。‘继之者善,成之者性’,所谓从初发心便成正觉也。易无方无体无思无为而崇广业,开物成务,原始反终,穷神知化,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止,寂而常感,感而常寂。孔子叹易之德曰:‘非天下之至精至变至神,其孰能与于此。’此犹华严之称大方广矣。  ……

前言/序言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呈现了学术思想的高度繁荣。两汉时代,经学成为正统;魏晋之世,玄学称盛;隋唐时代,儒释道三教并尊;到宋代而理学兴起:迨及清世,朴学蔚为主流。各个时代的学术各有特色。综观周秦以来至于近代,可以说有三次思想活跃的时期。第一次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竞胜。第二次为北宋时代,张程关洛之学、荆公新学、苏氏蜀学,同时并兴,理论思维达到新的高度。第三次为近代时期,晚清以来,中国遭受列强的凌侵,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于是志士仁人、英才俊杰莫不殚精积思,探索救亡之道,各自立说,期于救国.形成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第三次众说竞胜的高潮。  试观中国近代的学风,有一显著的倾向,即融会中西。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对于中国学人影响渐深。深识之士,莫不资西学以立论。初期或止于浅尝,渐进乃达于深解。同时这些学者又具有深厚的旧学根柢,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故能在传统学术的基础之上汲取西方的智慧.从而达到较高的成就。  试以梁任公(启超)、章太炎(炳麟)、王静安(国维)、陈寅恪四家为例,说明中国近代学术融会中西的学风。梁任公先生尝评论自己的学术云:“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辈,……欲以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盖固有之旧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觳,汲而易竭,其支绌灭裂,固宜然矣。”(《清代学术概论》)所谓“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正表现了融合中西的倾向,不过梁氏对西学的了解不够深切而已。梁氏自称“适成为清代思想史之结束人物”,这未免过谦,事实上梁氏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诚如他自己所说“为《新民丛报》、《新小说》等诸杂志,……二十年来学子之思想颇蒙其影响,……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梁氏虽未能提出自己的学说体系,但其影响是深巨的。他的许多学术史著作今日读之仍能受益。  章太炎先生在《蓟汉微言》中自述思想迁变之迹说:“少时治经,谨守朴学……及囚系上海,三岁不觌,专修慈氏世亲之书,……乃达大乘深趣……既出狱,东走日本,尽瘁光复之业,鞅掌余间,旁览彼土所译希腊德意志哲人之书……凡古近政俗之消息、社会都野之情状,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割制大理,莫不孙顺。”这是讲他兼明华梵以及西哲之说。有清一代,汉宋之学争论不休,章氏加以评论云:“世故有疏通知远、好为玄谈者,亦有言理密察、实事求是者,及夫主静主敬、皆足澄心……苟外能利物,内以遣忧,亦各从其志尔!汉宋争执,焉用调人?喻以四民各勤其业,瑕衅何为而不息乎?”这是表示,章氏之学已超越了汉学和宋学了。太炎更自赞云:“自揣平生学术,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秦汉以来,依违于彼是之间,局促于一曲之内,盖未尝睹是也。乃若昔人所谓专志精微,反致陆沉;穷研训诂,遂成无用者,余虽无腆.固足以雪斯耻。”太炎自负甚高,梁任公引此曾加评论云:“其所自述.殆非溢关。”章氏博通华梵及西哲之书,可谓超越前哲,但在哲学上建树亦不甚高,晚岁又回到朴学的道路上了。  王静安先生早年研习西方哲学美学,深造有得,用西方美学的观点考察中国文学,独辟蹊径,达到空前的成就。中年以后,专治经史,对于殷墟甲骨研究深细,发明了“二重证据法”,以出土文物与古代史传相互参证,达到了精确的论断,澄清了殷周史的许多问题。静安虽以遗老自居,但治学方法却完全是近代的科学方法,因而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受到学术界的广泛称赞。  陈寅恪先生博通多国的语言文字,以外文资料与中土旧籍相参证,多所创获。陈氏对于思想史更有深切的睿见,他在对于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审查报告》中论儒佛思想云:“是以佛教学说,能于吾国思想史上发生重大久远之影响者,皆经国人吸收改造之过程。其忠实输入不改本来面目者,若玄奘唯识之学,虽震动一时之人心,而卒归于消沉歇绝……在吾国思想史上……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这实在是精辟之论,发人深思。陈氏自称“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曾湘乡张南皮之间”,但是他的学术成就确实达到了时代的高度。  此外,如胡适之在文化问题上倾向于“全盘西化论”,而在整理国故方面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冯友兰先生既对于中国哲学史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又于40年代所著《贞元六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融会中西的哲学体系,晚年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表现了热爱真理的哲人风度。  胡适之欣赏龚定庵的诗句:“但开风气不为师。”熊十力先生则以师道自居。熊氏戛戛独造,自成一家之言,赞扬辩证法,但不肯接受唯物论。冯友兰早年拟接续程朱之说,晚岁归依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这些大师都表现了各自的特点。这正是学术繁荣,思想活跃的表现。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有鉴于中国近现代国学大师辈出,群星灿烂,构成中国思想史上第三次思想活跃的时代,决定编印《国学大师丛书》,以表现近代中西文明冲撞交融的繁盛景况,以表现一代人有一代人之学术的丰富内容,试图评述近现代著名学者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凡在文史哲任一领域开风气之先者皆可入选。规模宏大,意义深远。编辑部同志建议我写一篇总序,于是略述中国近现代学术的特点,提供读者参考。  张岱年—1992年元月,序于北京大学
国学大师丛书:马一浮评传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国学大师丛书:马一浮评传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学大师丛书:马一浮评传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国学大师丛书:马一浮评传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good...。。。

评分

好就是好,京东就是好,好就是好,京东就是好,好就是好,京东就是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好。

评分

good...。。。

评分

纸张需要好好改进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纸张需要好好改进

评分

不喜欢古文者,慎重,大段引用原文呃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国学大师丛书:马一浮评传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