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斯达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是继巴尔扎克。司汤达之后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在福楼拜的所有作品中,《包法利夫人》不仅是他的成名作,同时也是他的代表作。该作品被认为是继《红与黑》,《人间喜剧》之后,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重要的杰作;同时被认为是“新艺术的法典”,一部“最完美的小说”,“在文坛产生了革命性的后果”。
本书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的代表作。这部在法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篇小说,通过外省农村少女爱玛在修道院受到与自己出身完全不相称的贵族教育后,又受到消极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而在嫁给平庸无能的乡村医生包法利做续弦后由失望逐步陷入堕落的泥潭,最后在高利贷逼迫下服毒自尽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法国19世纪中叶恶浊的社会现实,被公认为巴尔扎克之后法国第一部杰作。
##福楼拜是一个很冷静的作家,读李健吾的译本,很能体会到这一点。往往短句干净利落,一点不拖沓,寥寥几笔就能够把人物和环境都刻画得入木三分——白描的功夫不简单。这种克制的笔法从表面上看,正好和爱玛·包法利的激情形成截然对比。福楼拜曾经说,他自己就是包法利。这句话...
评分##重读。第二次和情人莱昂幽会时,他送给爱玛一双“用天鹅绒毛滚着边”的“粉红缎面的拖鞋”,爱玛的双脚悬在半空,只能用脚趾点着拖鞋(想起张爱玲的绣花鞋),原来沉闷平庸的现实生活不过是一双不合脚的拖鞋,非得是用“天鹅绒毛”来滚边才能粉饰出雷同于传奇小说在爱玛心中所唤起的激情的浪漫错觉,这想象界对实在界的粉饰是不彻底的,所以她才会在教堂忏悔时“编些轻微的罪愆”,只为获得一种被错勘为宗教狂喜的体验,而远非将整个自我寄托其间、凭着信仰的舟来渡苦难的河,另外有意思的是,小说的开头的主体是夏尔,中间慢慢过渡到爱玛,爱玛死后又回到了夏尔,结合福楼拜在行文中所显示的电影语言的自觉,这样的镜头转移似乎可以从形式上被视作一种对清醒-入梦-梦醒过程的暗示,或者我们想要在文学艺术、宗教体验或逻各斯中寻求庇护从来都不能够?
评分 评分翻译者对于翻译作品内容的态度,往往能反映在文本的细节中。比较周克希版本和李健吾版本,态度真是绝然不同,周版是同情投入的,读起来很温柔;而李版,能感受到他冷峻的目光在审视。同一句话,他们选择的词语道德色彩相差很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