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5
维克多·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1802年生于法国白桑松,上有兄长二人。父亲为拿破仑麾下大将。少年时期家庭因父亲职业而追随军旅迁徙各处,虽然家庭环境困难,仍然持续接受教育。
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雨果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
43岁时法王路易·菲利普绶予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
184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处死刑。雨果于此时期四出奔走鼓吹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三年后,拿破仑第三称帝,雨果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
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同名音乐剧即依此小说改编而成。
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第二共和),雨果亦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无论政治或文学,均有贡献。
1885年,雨果以83岁高龄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万,以及郭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丹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一七九三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小说结尾:朗德纳克因良心发现,返回大火焚烧中的城堡救出三个孩子,郭万为叔祖的人道精神所感动,情愿用自己的头颅换取朗德纳克的生命,西穆尔丹则在郭万人头落地的同时开枪自杀。
九三年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九三年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1793年,雅各宾派用革命的恐怖对付反革命的恐怖,法国到处是血腥和杀戮,雨果的九三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然而就像悲惨世界一样,雨果总能从普通人那里展现人性的光辉。流浪汉的仁慈,母亲的伟大,孩子的天真。正是这些伟大的天性,唤醒了冷血贵族的良心,而作为共和国军队司令的郭万,用生命显示了与旧世界的告别。从雨果的小说中,总是能得到力量,那是关于人性与爱的力量。
评分 评分##也许还是道行不够,或者雨果的小说不对胃口,大段的景物描写、议论、人物的罗列,让人看得很崩溃,随意一扫而过。整本书最后就看到一句话可以总结的故事,以及一些小细节。就是我们老师曾经说过的《巴黎圣母院》开篇,好几十页荒无人烟。
评分##如果没有书的最后一章,我是一定会给5星的。可是最后一章转移话题混淆视听迷惑理念折衷革命毫无逻辑,是对精妙深刻的前文的彻底背叛!
评分##突然延期的结训让我有时间拜读了雨果大师的作品,据悉本书为雨果的绝笔之作,相比于《圣母院》这部小说在技巧上显得更为成熟,情节紧凑、紧扣主线,雨果不愧是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他的浪漫情怀,但雨果太急于表达自己关于革命的思想和观点了甚至接近狂热,这倒让此书更像是个人的政治宣言而非历史小说。一部篇幅不大的小说全景展现了十八世纪那场革命的起伏动荡、血雨腥风,驾驭能力之深厚让人赞叹,旺代的农民叛乱颇有国内解放战争的味道,原来地道战、游击战乃至农村包围城市也并非我们的独创。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次第登场,地点方位让你晕头转向⋯⋯若是对法国大革命的知识背景缺乏了解的话相信这部书中的上百个人名地名会让你抓狂。不建议历史小白尝试,了解并对那段历史感兴趣的人会收获一段美妙的阅读经历
九三年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