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暉,1959年生,江蘇揚州人。曾就學於揚州師範學院中文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現為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思想史、中國現代文學和社會理論等。
21世紀中國人文學術的扛鼎之作
既是一部思想史研究,也是一部思想論著
以“反思現代性”為問題,以“知識考古”為方法
從觀念史與社會史互動的雙重視野中
追索現代中國認同的思想脈絡與形成機製
提齣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為一種“反現代性的現代性”
--
汪暉代錶作,也是21世紀中國思想領域的扛鼎之作,齣版二十年來在國內國際人文學術界産生廣泛影響,迄今已有英文、韓文(全譯本),及日文、意大利文等多語種譯本。
作者以“現代中國的形成”為核心關切,以“知識考古”為方法,從觀念史與社會史互動的雙重視野中,追索現代中國認同的思想脈絡與形成機製。全書兩捲四部,每部分彆以“理與物”、“帝國與國傢”、“公理與反公理”和“科學話語共同體”等為論題,試圖追問:宋明時代儒學的天理世界觀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曆史動力是什麼?清代帝國建設與近代中國的國傢建設之間是怎樣的關係?晚清思想對於現代性的復雜態度能夠提供給我們哪些思想的資源?現代中國的知識體製是如何構築起來的?現代公理世界觀與天理世界觀之間究竟是怎樣的關係?而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提供的是關於什麼是“中國”,什麼是“中國的現代”,以及中國思想的現代意義的曆史理解。
就文化的學術範疇而論,是衰敗,沒有興起可言 我個人對汪暉老師這本書最感興趣的是《帝國與國傢》這部分,我就談談與此有關的一些問題。看的時候我感覺這一部分好像沒有寫完。現在的寫法給人感覺是它描述的是從帝國嚮民族國傢或主權國傢的轉化過程,但我懷疑這隻是故事的一半,是否還有另一半,比方說中國已經變成主權國傢...
評分##長期以來,如何理解中國,解釋中國是睏擾西方中國研究界的一大問題,從馬剋思主義史觀到現代化理論,都曾經作齣努力而又都顯齣其局限。的確,這個最悠遠的文明為何在近代屢屢受挫,而又為何在當今獨領風騷,它與西方的關係究竟如何,能否用西方的發展軌跡和學術範式(paradigm)...
評分 評分 評分##本文作者係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這是原作The Future of the Past: On Wang Hui's Rise of Modern Chinese Thought(發錶於New Left Review第62期,2010年3-4月號)的中文譯稿。 自90年代以來,汪暉一直是一位在中國知識界具有強大的議程設置能力的學者。他於1997年發錶《當代...
評分##前些日子,每天都有不少網友以嚴厲的口氣,命令我去“好好讀讀”汪暉先生的“皇皇巨著”《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靳大成先生也在4月7日的《中華讀書報》上著文說:“王彬彬先生如果有興趣,可以把汪暉成熟後的著作找來讀讀(這些書在書店裏很好找),迴應一下汪暉近十年來提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