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民安,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批評理論、文化研究、現代藝術和文學。
- 編輯推薦 -
···學者汪民安思想訪談與隨筆集
···將哲學放迴生活的坐標係,讓思想具體地著陸於日常
···身體·愛欲·空間·友誼·勞動·技術·藝術
···一部生命之思的交響樂:既飽含著理論的激情,又展現瞭批判的鋒銳
- 內容簡介 -
此書是學者汪民安的思想訪談與隨筆集,從2006年到訪巴黎尋蹤法國理論,到2023年的當下對社會與技術的一係列思考,時間跨度正好是21世紀的這二十多年,綜閤呈現汪民安在知識與經驗、理論與現實之間所進行的探索。
##印象最深的就是法國哲學界巡禮、關於收藏傢的散文、為一本論布朗肖的書做的序,法國訪問記錄瞭一個烏托邦式的劇組形式,收藏傢那篇是龐大的隱喻(寫作者—收藏傢,比如一本書開頭的引用就是展覽的過程)而且似乎彌漫著本雅明式韻調,布朗肖那篇我喜歡是因為剛看完黑暗托馬給我提供一些思想綫索。另外整本書都圍繞著尼采—德勒茲,福柯(規訓社會生命政治自我技術),阿甘本(潛能,神聖人),沒有太深入的探索和真正獨創的觀點,閤並著那些左派觀點一起,隻做展示,沒有推進一步,訪談也不能要求太多。另外裝幀設計好看,紙張很舒服,閱讀感受好,值得一讀的新書。
評分 評分##親密關係的核心是為對方提供穩定的情緒價值。 如果把書名換為《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夠不勞而獲》,銷量翻倍。
評分##訪談為主,隨筆為輔,十年跨度。汪老師在我看來是“法國理論批發商”,但他自己真懂真用真宣傳,那就是專傢+良心商傢。問答形式好比麵試,有沒有纔學、能不能用人話錶達,一試便知。他通過瞭,高分。
評分 評分##做汪老師這本書,最觸動我是他「理論的激情」總是源於他的「個人經驗」。也就是說,每一句話都不發虛,總能落在實處。而關於「談話」這種形式,汪老師在後記裏感慨道:「遺憾的是,這些私下交談都被寬闊而虛幻的時空吞吃瞭。」基於此,這本書便具有瞭保存「記憶」的功能。這是一位學者於不同時空的「現場」對知識與經驗、理論與現實所進行的探索。再次說明:這不是一部學術著作,更不是研究「親密關係」議題的專書,而是汪老師這二十多年的思想訪談與隨筆集,與書同名篇僅是此書的議題之一(從福柯和吉登斯的差異化視角齣發來思考親密關係)。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