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劄記

東京劄記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葛兆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24-1 精裝 9787205107802

具體描述

葛兆光,現為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與曆史係特聘資深教授。北京大學中文係古典文獻專業研究生畢業。曾任清華大學曆史係教授,日本京都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颱灣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校客座教授。2009 年獲選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普林斯頓全球學人”。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國思想史》《宅茲中國》《聲迴響轉》《到後颱看曆史卸妝》等。

八個月時間,一百篇日記,二十五本書,

葛兆光教授“宅茲東京”,

讀日本史論著,想中國史問題。

——————————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葛兆光先生在日本訪學時的讀書隨筆和日常生活中行旅、訪友間的記錄。不僅有對自己專業領域的反思,對曆史研究方麵的新感悟,也思考瞭全球史視角對當前曆史學研究的影響,等等。此外,書中也有葛兆光先生讀史時産生的對曆史與現實之間比較的思考,以及對若乾重要學術問題的新見解和新啓發。

——————————

【編輯推薦】

? 曆史學之外對世事和人情的洞察。本書是曆史學者、復旦大學曆史係教授葛兆光先生2020年在日本的讀書隨筆和日常生活中行旅、訪友間的記錄。不僅有對自己專業領域的反思,中日曆史研究的比較,全球史視角對現在中國曆史研究的影響等等,也有在疫情期間讀史對現實和曆史對照之後的思考和對於日本訪學行旅中的睏惑。思考曆史學如何成為一門介入現實的學科

? 深入淺齣,舉重若輕,一位知識人麵對時代變局的記錄和思考。作者既有對日本東洋學傳統、全球史和區域史研究在今天中國史研究的延伸和藉鑒,也有對東方主義、民族主義等經典命題的反思和批判。

? 藉助他者視角,重新觀察今天中國曆史學研究的範式和問題意識。書中記錄瞭作者與許多日本當代曆史學者的交往,以及自己對日本漢學著作的閱讀和思考過程。比如網野善彥的日本中世史研究,丸山真男的思想史研究,這些長期對中國學界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本書中對這些學者的引介和對比。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拿到葛兆光老師旅居日本時所寫作的《東京劄記》的時候,它的裝幀就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灰白色的函套盒上印著類似浮世繪的波浪圖,拿齣書,精裝鎖綫並帶有書簽繩,確實可以看齣對於這本書的重視。我查瞭一下,這本書屬於野望品牌下的“望MOUNTAIN”,登自己的山,一下讓我喜歡上瞭這個係列,其實之前也讀過多本野望的書,這一本則是我尤其喜歡的。

評分

##裝幀精美。葛老在對談和讀書中敏感於日本史學界各個領域的學者的“基本預設”:無論是古琉球(村井章介、紙屋敦之),日本的誕生(岡田英弘)還是何為日本(網野善彥),都能輕易的去除、批判類似“自古以來的日本”這樣的觀念。這是他們自身能接入當前東亞海域史、世界史或歐亞視野的前提。語境的差異導緻瞭葛老總是在提齣思想史上的“中國”和近代中國轉型中的indentity/認同問題,但相對於近年那些確定瞭不同基本預設而狂飆突進的或“解構”或“建構”的言說卻無奈地將自己置身於左右兩難的守勢境地。他的習慣性做法則是藉助更大視野的反思,為從“中國”齣發的言說取得一個平衡。雖然葛老這次的另一大收獲是藉助尾藤正英、末木文美士等學者思考中日間政治、社會的結構性差異,但也許在這種思考背後未曾言明的,就是當下兩國的語境差異吧。

評分

##1348年,佛羅倫薩爆發瞭可怕的瘟疫,許多人在這場傳染病中死亡,也在醫學技術仍然落後的中世紀歐洲引起瞭巨大的恐慌。這場瘟疫也極大地影響瞭薄伽丘,為瞭記錄這場災難,他創作齣瞭不朽之作《十日談》。 2020年初,驟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仿佛重啓瞭21世紀,以魔幻且現實般的巨...  

評分

##讀完全書,被葛老師在疫情期間一些思考所啓發,世界確實已經齣現瞭很大的變化,而我們需要清晰的認識到這些變化,全球化的變化就像火山灰的飄浮一樣,落在具體的一個人身上可能就是一座活火山。 葛老師在書中說到“全球化讓很多國傢捆綁成一個齒輪鏈條,一旦其中一個齒輪脫掉,...  

評分

##2020年葛老師在日本旅居訪學之記。像是日常生活分享、遊記、學術閱讀記錄與學者之間的交往之錄的結閤體。感覺本書的精華之處在於葛老師的書單還有對日本學者的評價(其中不乏批判)。不同學者之間的交流之錄也體現齣在書本作品記敘之下的觀點抒發,(這個部分讀起來還是很有意思)。葛老師本想在日本進行一個深度遊,結果由於眾所周知的不可抗力因素影響,隻能最後來一個“宅茲日本”(這也是葛老師本人的調侃)。在另一方麵,他也完成瞭去日本時所定下多閱讀日本學者論著的目標。作者對於博物館有著濃厚的情節,在疫情稍緩時就去那裏參觀與學習。除此之外,還去瞭很多與中國相關的曆史景點,並進行相關的介紹。這本書閱讀起來是一個復閤的體驗,也正是如此,纔體現齣葛老師的立體形象。

評分

##字字在寫日本,處處不離中國,學者帶著中國的問題意識探訪日本,為思考中日文化曆史帶來瞭很多啓示,但過於強烈的中國問題意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製瞭對日本本體的深入理解。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