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孔孟之鄉,學於清華北大,行於廟堂江湖,醉於經史子集。
建安,作為漢獻帝的第五個年號,一共被使用瞭二十五年。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建安年代的中間點,也是漢末三國的轉摺點。
這一年,曹操在黃河邊確立瞭對北方的統治,這一年;曹操因長江邊的一場失敗而失去瞭南方,赤壁的那把火成瞭他心中永遠的痛。
這一年之前,中國曆史主要錶現為東西對抗,這一年之後,則變成瞭南北較量;這一年之前,中國是四百年的治世太平,這一年之後,則是四百年的亂世紛紜;這一年之前,曹操一統在望,這一年之後,曹、劉、孫割據一方,三國鼎分的局麵隱然成形。
為什麼會這樣?除此之外還發生瞭什麼?
本書以鄴城、江夏、襄陽、許都、關中、長阪、柴桑、赤壁、江陵、閤肥、建業、益州這十二個地點為時空節點,俯視三國時代中的這個轉摺之年,凝視曹操、劉備、孫權、馬騰、劉錶、劉璋等各方勢力在這轉摺之年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重新審視曆史之流的波瀾壯闊與百轉韆迴。
##有點囉嗦瞭
評分 評分 評分##我也不知道哪裏來的勇氣,竟然敢讀這樣的大部頭曆史著作!單單提到建安十三年,無知的我完全摸不準曆史的脈絡,這一年究竟有何特殊之處值得如此大書特書?但是如果說這一年在後漢三國的曆史上潛藏著大轉摺和大變局,對這段曆史的瞭解全部來自《三國演義》的讀者來說,還真是充...
評分 評分##以穿越的方式還原到時代場景中,用當事人的角度理解曆史人物的思維,從而真正讀懂曆史,也讓我們體會到一種彆有新意的曆史新讀法。古人的智慧與謀略,躍然紙上,以推理方式解讀曆史,將過往熟悉的人物和事件重新解構,讓人意猶未盡、拍案叫絕。
評分##要成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三個要素。最早通過讀三國對“天時、地利、人和”有瞭初步的認知,比如曹操在恰當的時機迎駕瞭天子,通過“挾天子以令諸侯”(亦或是說“奉天子以令不臣”)歸攏人心就是占據天時、人和的錶現,統一瞭整個北方更是占據瞭地利。最近讀瞭這本《建...
評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小說《三國演義》很早之前就看過瞭,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上映已經是27年前的事情瞭,“百傢講壇”上的《易中國品三國》也已經講過瞭11年之久,此外關於三國的評說、小說、影視作品也是數不勝數,但這本《建安十三年》初讀之時,依然不禁讓人感到眼前一...
評分##史學傢鋒雲試也齣版瞭一部三國史《建安十三年》。他選擇瞭一個獨特的視角,從一個關鍵的時間點——建安十三年入手,從十三個地點作為曆史敘述的落腳點,把三國中所有重要的事件、人物進行串聯,讓一部三國史可以立體瞭起來,可以更有結構,更容易梳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