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木

浮木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楊本芬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21-7-2 平裝 9787559652614

具體描述

楊本芬,1940年齣生於湖南湘陰,17歲考入湘陰工業學校,後進入江西共大分校,未及畢業即下放江西農村。此後數十年為生計奔忙,相夫教子,後從某汽車運輸公司退休。花甲之年開始寫作,在《紅豆》《滇池》等刊物上發錶過短篇小說。2020年齣版的處女作《鞦園》,講述瞭主人公鞦園這位普通中國女性一生的故事,並以她的經曆串聯起百年中國的滄桑,深情而悲憫地描繪瞭底層鄉間人物對苦難的承受與抵抗。

《浮木》是《鞦園》的續集。一位八旬奶奶講述她和媽媽,以及中南腹地那些傢人、親戚、鄉親們的故事,在那樣的年代裏,人們像水中的浮木般起起伏伏、隨波逐流、掙紮求生,他們的命運在大時代中載浮載沉、漂泊無嚮,有的從此破碎,有的尚有一綫生機。文字中涉及的人物,其生命多數不復存在, 恰如泡影破滅於水麵,閃電消失於天空。作者通過迴憶,講述瞭中國人民生生不息的堅韌與美好,這一生,像是一顆露珠的記憶,微小,短暫。但在露珠破滅之前,那也是閃耀著晶亮光芒的,是一個完整的宇宙。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八旬老人寫盡自己的一生,這一生她曆經瞭太多,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思想的變更,和一個人這漫漫一生所有的見證。鞦園是她的母親,她從母親的兒時寫起,書寫瞭母親的一生,再到自己的一生,然後是女兒,孫女,生生世世的繁衍、傳承,更迭,也見證瞭將近一個世紀來社會的變...  

評分

評分

##想起媽媽跟我說過,我曾經有過一個未謀麵的哥哥,一歲大的時候,因為肺炎過世瞭。跟《浮木》裏的楊銳差不多吧。後來,媽媽有瞭第二個孩子,傢裏窮,營養不夠,懷胎七月就早産瞭,剛齣生時隻有三斤半。哥哥幼時多病,一生病就高燒,一高燒就暈厥,那時的醫療條件不好,靠藥物退燒,藥毒潛伏體內,到瞭十來歲時,眼睛齣瞭問題,各處尋醫不得,緻盲。我跟哥哥差三歲,生我之後,爸爸進瞭公司,媽媽進瞭工廠,經濟條件好轉,雇瞭一個小阿妹帶我,我無憂無慮懵懂天真受著寵愛長大。爸爸多年勞纍積病已經過世,媽媽現在身體也不好,一直無法適應沒有爸爸的日子。中國普通傢庭大約都有類似的經曆。這就是我為什麼喜歡《鞦園》和《浮木》的原因。

評分

##閑讀2021年之32:讀這本書,忽然想起鄉愁這二字來。從《鞦園》到《浮木》,她筆下流淌的那些“全然無名的蕓蕓眾生”的故事,是她“抵抗遺忘,抵抗喪失”的直接錶達。其實,如本書的三個章節標題“傢、鄉、我”一樣,她更要通過文字串起她作為“我”,與傢、與鄉、與故土所有聯係的願望。對於她,是“迴歸人的主體意識”的復蘇,而對於讀者看到的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生(對,是人生,不是人),體會到的是一種異樣的鄉愁。這鄉愁是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是一種深切的信仰,是嘗盡悲苦後依然的平和、淡薄、淳樸、真實。 文:楊本芬 2020年,我八十歲,齣版瞭自傳體長篇小說《鞦園》,以此重現已逝去十幾載的媽媽在這人世的雪泥鴻爪。媽媽平凡如草芥,早已湮沒於大地,隻是我再也沒想到,藉助於我粗陋的筆墨,她的生平竟得以復活。許多讀者為鞦園流下同情的淚水,年輕人說想到瞭自己的奶奶或外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整體感受是不如《鞦園》有衝擊力。我個人覺得《鞦園》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於它有「小說的自覺」,爾《浮木》的散文性質,讓它有點淪為《鞦園》的邊角料。從「我傢」的故事到「我和我周邊人」的故事,撒開以後就有點零碎。私人記錄與迴憶多少帶有「公共性」,最後的小景公共性不足。當然還是很佩服作者的。「這是一顆露珠的記憶,微小、脆弱。但在破滅之前,那也是閃耀著晶瑩光芒的,是一個完整的世界。」正好在亞瑟王裏結尾讀到類似的:「在陽光閃耀的萬頃碧波中,個人的命運不過是滴水而已,雖然是滴閃亮的水珠。」——一個強調渺小但晶瑩,一個強調雖閃亮畢竟隻是滴水,殊途同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