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4-09
張軼,復旦大學畢業,現就職於上海圖書館。新浪微博@洋風漢魂。緻力於中日比較史的研究及網絡史學文獻的搜集與整理
1912到1926年這短短的十五年,它在中國是民國初年,在日本則是整個大正時期。在這十五年裏,中國的北洋軍閥與南方政權激蕩衝突並逐漸走嚮瞭南方國民黨勢力對於全國的統一;而在日本,老牌藩閥與民間政黨勢力也在持續展開激烈的鬥爭,軍部勢力在這一過程中暗暗興起並在昭和前期上颱執政,完成瞭日本政治近代化過程中一次最重要的蛻變。但是,這十五年的曆史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都是陌生和模糊的。本書基於大量中日近代史基礎資料與相關研究著作,以政治史與外交史為核心,從比較史視角係統介紹這段時期兩國各自的風雲變幻與相互之間的碰撞摩擦,間或穿插一些真實的曆史故事與對當時世界大勢的簡介,希求讀者能對大正與民初的這段曆史建立起較為清晰的認識。
大正十五年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大正十五年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對大正史基本有瞭瞭解,比原來讀瞭岩波日本史所形成的大正史印象更豐富瞭。內容比重上更像是比較史,當然,也幫我豐富瞭對民國史的認識。竊以為就各國的曆史來說在同一段時期的兩國曆史是錯位的
評分##伊藤博文製定的帝國憲法本意是讓天皇領軍來製止軍隊暴走,但是他沒有想到如果天皇僅僅是虛領軍時如何節製軍隊,更沒有想到軍費的預算由政府和議會評定,如果兩者之間發生矛盾如何解決,到時沒有節製的軍人依靠武力方式可以實現下剋上。他參考的軍隊體製是普魯士那一套,但是他沒有看到普魯士國王乃至德意誌皇帝是實領軍,而且強力首相可以節製軍方的異動,而日本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大本營體係隻適用於戰時而不適用於和平時期,這是大正民主最終轉化為昭和軍閥的最終原因。大正十五年間中國是軍閥混戰,錯失瞭統一發展經濟政治體製的時機,而日本則是初步實踐政黨民主,繼續明治時代以來的政治經濟發展,實現瞭普選製改革,政務次官製等多項製度,雖然大正民主存在腐敗和政治交易,不可否認它為戰後日本的民主製度重建積纍瞭經驗,而民國卻收獲瞭雞毛。
評分##內容詳實,有所啓發
評分##我是日本史小白,書中的日本史在我而言都是新知。這本書應該屬於政治史著作,是在東亞局勢中以日本和中國兩國的政治、軍事、外交為主綫,對日本大正史與中華民國前期史進行並置、交互的敘述。內容上,日本以藩閥勢力和政黨力量的政爭為核心,中國則以軍閥的鬥爭混戰為焦點。寫法上采用的是類似於人物誌與大事記相交織的手法。
評分 評分 評分##作者贈書
評分 評分##六百多頁,將近60%的篇幅都是講中國的事情,而且其中的大多數都跟日本沒有關係。看最後的人物索引,黎元洪的齣場次數都比大正天皇要多。要麼改名,要麼踏踏實實刪去2/3的內容,要麼替換成日本占領下的朝鮮、颱灣、大連多說一說。
大正十五年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