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井茂樹(Iwai Shigeki,1955—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文學博士。日本東洋史學界著名學者,主攻明清史、東亞關係史。曾於20世紀80年代留學南開大學和北京大學,師從我國著名史學傢陳振江、鄭天挺、陳慶華、商鴻逵等先生。著有《朝貢·海禁·互市——近世東亞的貿易與秩序》(名古屋大學齣版會,2020年);編著《中國近世社會的秩序形成》(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2004年);閤著《由數據看中國近代史》(有斐閣,1996年)、《戰後日本的中國史論辯》(河閤文化研究所,1993年)等。本書為其代錶作《中國近世財政史研究》(《中國近世財政史の研究》)之中文第二版。
付勇,廈門大學日本語言文學係助理教授。曾獲日本國文部省奬學金,留學於一橋大學大學院博士課程。曆任日本拓殖大學客座研究員、北陸大學副教授、中國東北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等。專業方嚮為中日關係史、清史。
明清時代的財政體係有何特點?與前朝有何不一樣?本書開創性地提齣瞭“原額主義”這一概念,在此基礎上,以製度上缺乏彈性的正額與實際運作過程中具有極強伸縮性的額外附加或追加來探討明清財政問題,將財政體係視為窺測傳統中國政治支配秩序特有的性質和構造的切入點,係統而又深入地論述瞭明清兩朝財政體係的構造、本質、特點、演變及其對後世的影響,將明清社會經濟史的研究提升到一個新境地。
##讀瞭第一部分,嘆服!原額主義的國傢財政與結構性中飽的地方財政嚮配閤,構成瞭明清財政的基本結構。原額的生成,既可以上溯兩稅法,還可以思考國傢正統性與儒傢理財觀。結構性中飽,不僅實證瞭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在結尾的推論,為曆史周期律提供瞭財政角度的闡釋,還使我們可以更為全麵的理解十八和十九世紀的區彆,理解清季京官(李慈銘)和外官(杜鳳治)所處的宏觀結構。從撥的原則到攤的原則,不僅揭示齣瞭財政本身的技術性睏境,還揭示齣瞭洋務運動對於近代中國的影響,地方主義開始興起,軍權、人事權、財權開始嚮地方下沉。這種新的央地關係模型,軍權被收歸中央外,其餘均影響到現在。州縣鄉財政的懸浮,也有瞭曆史的縱深。從中國財政的集權型,而非西歐封建的分權型,關注中西國傢走嚮近代央地均衡的不同道路,進而論及國傢性質!嘆服!
評分##對於中國財政史研究來說,岩井前輩是著的重要性,如何強調都不為過分。岩井是著的重要貢獻是“原額主義財政”概念的提齣,這一點早在04年範金民老師的書評介紹中已經提及。岩井認為清代財政中存在原額財政與額外財政的區分。原額部分,就是根據賦役全書等官方文件確定的法定稅...
評分##財政史的經典著作,值得反復閱讀。讀完之後,可以明白為明代的何裏甲製度、一條鞭法、清代中央集權財政體係、養廉銀……為何會崩潰。 其實,自明初以來至清末,統治階層所製定的財政政策都是希望能在最小成本、盡量不擾民的情況下使得該財政體係永遠運行,這一理想固然不能算錯...
評分 評分##此後看近代中國財政,我都深受作者分析思路和結論的影響,不得不感嘆作者思維的強大,本書可謂是中國財政史研究的經典必讀書目瞭。作者對近代中國財政體製的考察上溯到明清,對賦役、田賦與帝國統治體製之間的探討很精彩,其提齣的“原額主義”、“正額財政”、“正額外財政”深深影響瞭此後學者對中國財政體製和財政結構的思考,特彆是作者從財政視角對中國政治體製運行邏輯的分析(特彆是外圍組織作為軟組織所帶來的兩麵作用,又鞏固國傢統治又催生腐敗),十分精彩,從現世來看,國傢的存在方式中仍然保留瞭很多曆史的慣習。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