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29
陈保平
出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历任《青年报》副总编,上海三联书店总编辑、韬奋纪念馆馆长、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新民晚报》总编辑,文新报业集团社长。著有散文随笔集《文人新意》、《读读书、看看片、聊聊天》、《精神故乡》(合作),名家访谈《中国七问》(合作)。策划编辑的《黄河边的中国》获2002年上海文化艺术大奖,2006年获上海长江韬奋奖。
陈丹燕
上海作家,自1995年开始至2014年写作的6部上海非虚构作品,自1992年开始至2019年写作的12本旅行文学书籍,自1984年开始至2018年写作的青少年故事,始终有着广泛的读者。她的作品曾在德国、美国、法国、日本、奥地利、瑞士、塞尔维亚、俄罗斯和越南翻译出版。她的作品获得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学金奖。
武康大楼,是一座近百年的历史保护建筑,也是上海著名的地标建筑之一。她地处上海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承载着丰富的城市发展的历史。采访者以武康大楼为纽带,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居住者、大楼管理者,以及风貌保护区的总规划师进行访谈。采访的16位住户,包括教师、演员、职员、商人、作家、医生、护士、社区工作者等,从1920年代生人到1980年代生人,入住时间从1950年代至2007年,时间跨度近60年。他们的口述向读者展示了武康大楼内部的日常生活与公共记忆,期冀这些个体的记录成为上海城市历史中绚丽的一页。此外,本书还收录了该口述项目的计划书与过程记录,希望与有志之士共同探讨。
住在武康大楼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住在武康大楼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里面有一篇口述是文革中被抢房子赶出武康大楼的人,抢房子的人之后一直住在里面,此人也接受访问被收录在书中。 读完陈保平和陈丹燕这本厚厚的《住在武康大楼》。心里感触很多,需要好好梳理。做这样的口述史,陈保平说,从个人的生命史开始。 将传统的大历史引向小历史,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欣赏并且赞同对城市、区域、建筑和社区的保护,尤其是像武康大楼这样的在历史进程中很特别的建筑,...
评分##https://mp.weixin.qq.com/s/Ky7vnYz2X8Dj1mPDwEQ8lw
评分##整个武康大楼才100户左右……都比不上现在一般住宅的小区的一栋楼
评分##整个武康大楼才100户左右……都比不上现在一般住宅的小区的一栋楼
评分 评分##很巧今日新闻报道了武康大楼 入选了首届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评选推介活动入选名单 这座近些年越发出名的老建筑 通过深入访谈具有代表性的住户 构成了这本书 有意思的是由老楼 新楼 汽车间构成的建筑整体 也象征着各自住户们的阶层整体 有些小细节很有特点 譬如王文娟讲的孙道临曾经退党 孙因为害怕政治运动文革后没有恢复党籍 另外一个老太在柜橱里放上一块钱 减少了革命小将的骚扰 显得很有生存智慧 更有意思的是一位受访者断然否认了陈丹燕曾经对于上官云珠女儿身亡后的描写 他还提供了63年江青曾经到访郑君里府上 各种访谈 基本描绘出了1949年之后整个武康大楼住户的身份 明显能看出解放军这股政治力量在新政权里的特殊地位 以及任何时段都不受影响的超然能力
评分 评分##以前竟然还放过僵尸……
评分住在武康大楼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