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2016—2017年在哈佛大学交流访问。
与美国20位社会学家对话,探寻精彩纷呈的社会学之旅。
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达特茅斯学院等9所美国知名大学 的20位社会学家带你走进社会学的世界和人生。
本书是作者利用在哈佛大学访学的机会,采访、收集、整理的一本访谈录,呈现了20位来自社会学不同领域的美国社会学家有关社会学的基本观点、求学故事、从教经历、科研经历和人生反思。本书的主题有两个:
什么是社会学?
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一样的社会学。20位美国社会学家结合他们自身的认识和体会分别给出了他们眼中的社会学的定义,以及对“社会学有什么用”“社会学的学科独立性”“社会学的专业化分工”“社会学的方法论之争”“社会学的未来”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社会学家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这一主题通过20位美国社会学家的求学故事、从教经历、科研经历和人生反思依次展开,涉及的话题有“为什么选择社会学”“大学时代是如何度过的”“谁是自己的学术引路人”“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样的专业训练”“如何构建自己的研究兴趣领域”“成名著作背后的故事”“如何平衡科研与教学、工作与生活”“学术生涯中经历过的挫折与坎坷”“给社会学专业学生的建议”以及“作为一名社会学家对自己的影响和改变”等。
##提问近似结构式访谈,未能以被访者论著深入解读为基础展开个性化对话,当然,以《新史学:自白与对话》《邂逅》之类为标准来衡量未免要求苛刻。尝试是填补空白的,序言是独自精彩的,访学是十分充实的,新生是开卷有益的,而旅程,是刚刚起步的。
评分 评分##首先向编者致敬。在哈佛访学一年出了这样一本访谈录,很不容易。这本书可能不适合硕士以上层次的专业读者,因为编者并没有提什么专业的学术问题,看起来也没有试图了解访谈对象的具体研究,问的都是泛泛的问题。本科生读读培养兴趣还是可以的。赵鼎新老师认为美国社会学因中层理论而不再有智慧?那为什么还在这个没有智慧的环境里当了20多年教授?
评分 评分 评分##借老师的,到现在没还。印象最深的是布洛维老先生。我决定了,十一过后就去富士康打俩月工去,致敬一下布老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