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安•巴吉尼,英国哲学家、作家,《哲学家杂志》共同创办人、主编。著有畅销哲普图书《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学思考》《好用的哲学》《简单的哲学》等。长期为《卫报》《独立报》《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等报刊撰稿,并担任BBC第四电台《在我们的时代》栏目的定期嘉宾。
大多数中国人没有经过深入思索和论证,自小接受无神论。在作者所在的西方,广义的基督教世界,几个世纪以来,几乎所有人理所当然地信仰上帝。可以戏仿苏格拉底的名言说,“未经审视的有神论/无神论是不可靠的”。作者以严密的逻辑、生动的语言和例证,为无神论提供了定义与肯定性论证,探讨了无神论者的道德之源和人生意义,破除了无神论同纳粹和苏联极权的必然联系。作者既反对激进的宗教又反对战斗无神论,其论证有助于澄清对无神论的一些常见误解,倡导人本主义。正如作者所说,本书为“各类读者,包括希望了解无神论系统性论证和解释的无神论者、认为自己事实上可能是无神论者的不可知论者,以及那些真诚期望理解无神论的宗教信徒”所写,是一本闪耀着思辨之光的优秀哲普图书。
无神论通常被视为一种负面的、相当晦暗的信仰,表现为拒绝价值和目的,同时激烈地反对各种形式的宗教。朱利安•巴吉尼在本书中首先驱除了围绕着无神论的错觉,表明没有宗教信仰的生活也可以积极、有意义、有道德。作者还直面20世纪无神论国家(如苏联)的失败,为无神论提出了一种思想基础。
##西方本位的一本书,主要是(浅尝辄止的——因为是通识书)哲学,有点哲学基础的读者翻着看看就行。 站在世俗主义了几千年的中国文明视角,其实挺难理解为什么欧洲人就非得有一个上帝在那里,还因为“怎么有上帝”这种事动刀动枪…一个猜测不一定对:西方一神教的上帝相当于中国的皇帝(君),教会相当于中国的爹(父),都是长期占据心智、爱恨交加、脱不离撇不清的存在…
评分##读起来很有趣味,分析论证虽浅,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想起以前上课时看的关于上帝是根本动因的纪录片,似乎解释了一些,但全篇对“上帝”未加明确定义(不管是普遍或狭隘的定义)则损害了一些说服力。
评分##一个肯定性无神论的宣传材料,对简中人比较有趣的部分在于解释了a.无神论植根于自然主义,后者又来自理性主义,因此它不是在有神论之后兴起的一种anti思想;b.纳粹和共产主义并不是典范的无神论的实现形式,相反西方式的国家世俗主义才是。另,第三章对于伦理起源和宗教信仰彼此独立的观点,已经是高等教育中对伦理学的天然预设了? 5/100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上帝死了”这个说法困扰着西方好几代人。对于深受基督教教义影响的西方国家来说,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毋宁是人间秩序的创造者,宣称他已经死去,可谓是思想界的九级地震。俄国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曾提问道,上帝死了,是否意味着人类可以“为所欲...
评分##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无神论——或者理性主义的世界是由论证和验证组成的,并且不断修正;宗教的世界是由信念奠基的,不接受修正尤其是触及根基的颠覆。
评分 评分##说得挺清楚的,不过,这本书更像一本无神论理论的“护教学”著作
评分##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无神论——或者理性主义的世界是由论证和验证组成的,并且不断修正;宗教的世界是由信念奠基的,不接受修正尤其是触及根基的颠覆。
评分##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无神论——或者理性主义的世界是由论证和验证组成的,并且不断修正;宗教的世界是由信念奠基的,不接受修正尤其是触及根基的颠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